陳昌鋒

陳昌鋒

陳昌鋒,男,漢族,1963年1月出生,江蘇阜寧人,1981年10月入伍,1984年5月入黨,海軍軍事學碩士學位。曾任海軍陸戰隊某旅旅長,海軍大校軍銜。現任海軍陸戰學院院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陳昌鋒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江蘇阜寧
  • 出生日期:1963年1月
  • 職業:海軍陸戰學院院長
  • 信仰:中國共產黨
  • 主要成就:優秀基層主官
  • 性別:男
簡介,背水一戰,搶灘變革新戰場,智勇雙全,精兵強將傲海疆,不懼風險,挑戰極限礪劍鋒,枕戈待旦,誰與爭鋒氣如虹,

簡介

先後6次進軍內外軍事院校學習,4次受到胡錦濤主席的親切接見,榮立一等功1次、三等功3次,10多次被海軍、艦隊評為“優秀基層主官”、“從嚴治軍先進個人”、“軍事訓練先進個人”、“優等指揮員”。海軍第十次黨代表大會代表,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80周年暨全軍英雄模範代表。

背水一戰,搶灘變革新戰場

陳昌鋒:"投身軍事變革如同搶灘登入,容不得半點遲疑和退縮,除了背水一戰,我們別無選擇。"  
2001年7月,陳昌鋒結束在德國聯邦國防軍指揮學院兩年的留學深造,回到祖國。兩個月後,他被任命為南海艦隊某陸戰旅兩棲裝甲團團長。
陳昌鋒
這是海軍第一支兩棲機械化部隊,也是一支久負盛名的"明星部隊"。團隊曾先後數十次完成海上演習、抗洪搶險、國慶閱兵等重大任務,為近百個國家的政要、武官和軍事代表團做過軍事表演。然而,榮譽就是這樣神奇--你把它珍藏心底,它會變成動力;你把它墊在腳下,它讓你站得更高;但如果你把它頂在頭上,它就會變成"緊箍咒",束縛你的手腳,僵化你的思想--就在軍事變革大潮驚濤拍岸之際,這支部隊卻一度沉湎於舊榮譽、陶醉於舊輝煌之中。
上任伊始,有兩件事深深刺痛了陳昌鋒的神經。一是兢兢業業的老團長在卸任之際,鄭重其事地將一台電腦交接給他,這台高配置的電腦發揮的作用僅僅只是打打字;二是上級配發部隊的一批裝甲兵模擬訓練器材,有的長期躺在倉庫角落裡"睡大覺",上面落滿厚厚的塵土!
留學期間,陳昌鋒曾多次到過德國陸、海、空三軍參觀見學,外軍在訓練手段和訓練設施方面的高度模擬化、信息化水平令他嘆為觀止。面對巨大反差,強烈的危機感和緊迫感同時湧上心頭。
"塵封的不僅是電腦,還有我們的頭腦。在軍事變革挑戰面前,思想封閉、觀念陳舊,遠比裝備落後、條件困難可怕的多!"團黨委會上,陳昌鋒的話如石擊水,激起層層漣漪。一場思想解放運動從上而下在全團迅速展開,團黨委決定:勒緊褲腰帶過日子,拿出家底經費用於模擬訓練中心建設。陳昌鋒親自帶領技術骨幹挑燈夜戰,對模擬訓練器材進行維護保養、軟體升級和安裝調試。
"模擬訓練是已開發國家軍隊重要的訓練手段,大家一定要適應它、駕馭它。從今往後,我們就能在室內駕駛戰車馳騁大海了!"裝甲模擬訓練中心投入使用那天,陳昌鋒特意把全團幹部和訓練骨幹召集到一起,親自做開訓動員。隨後,他大步流星走向一台坦克火炮射擊模擬器,瞄準、擊發,打響了全團模擬訓練"第一炮"。
先進的訓練手段一旦被官兵熟練掌握,便顯示出巨大威力。一排排模擬器上,車長、炮長、駕駛員各顯神通,駕駛、通訊、射擊科目輪番上演,通過計算機仿真和聲光電控制技術,不僅訓練方法、過程和效果幾乎與實裝訓練完全一致,還能隨機出情況、設課題,自動評估訓練效果。
模擬訓練紅紅火火搞起來了,但離軍事變革要求仍差得很遠。落後的現實沒有賦予陳昌鋒按部就班的從容,要趕超對手,必須跨越一道鴻溝,就是信息化建設--軍事變革的核心,就是建信息化軍隊、打信息化戰爭!
冷眼向洋,憑欄觀潮。隨著武器裝備升級換代,新一代水陸坦克、兩棲戰車等裝備信息化含量顯著提高,衛星定位、網路通信、集群指揮、電子對抗等信息作戰功能成為戰鬥力生成重要元素。人民海軍威武雄壯的兩棲裝甲方陣開始插上信息化的翅膀。
"投身軍事變革如同打一場搶灘登入戰,容不得半點遲疑和退縮,除了背水一戰,我們別無選擇!"陳昌鋒辦起常委電腦培訓班,把團領導趕進學習信息化知識的課堂;建起軍事訓練區域網路,將"信息高速公路"直接通到每個連隊;建設自動化作戰指揮交班系統,讓作戰指揮的神經更加靈敏、通暢;請來院校專家教授,辦起信息化戰爭知識講座;建起軍官訓練中心,開展信息對抗、網上演兵。
軍號響起,南國軍營又迎來一個嶄新的訓練日。兩棲裝甲團乳白色的軍官訓練中心大樓內,咫尺螢屏運籌帷幄,金戈鐵馬激戰無聲。陳昌鋒帶領營、連指揮軍官在虛擬信息化戰場上練指揮、研戰法、斗謀略。一雙雙駕馭鋼鐵戰車的大手,敲擊鍵盤就能排兵布陣,輕點滑鼠便可調起萬鈞雷霆!
模擬訓練、網上練兵方興未艾。然而,有一件事卻給陳昌鋒當頭潑了一盆冷水。那是一次重大演習前的預演。一聲令下,數十輛戰車撲向大海,快速沖向"敵"灘頭陣地。那天,海上浪大涌急,一個浪頭打來,編波衝鋒的戰車被打得七零八落。情急之下,官兵們紛紛掀開戰車頂蓋,探出腦袋用肉眼觀察方位、修正航向。可當一輛輛戰車喘著粗氣衝上灘頭時,卻都已偏離了預定登入點。
不能準確開闢登入場,後續部隊就無法按計畫渡海登入,無疑是兵家大忌。陳昌鋒鐵青著臉問:"為什麼不用衛星定位?"
"系統有誤差,靠它不保險。""操作怪複雜的,不如目視駕駛來得痛快。""高科技裝備又貴重又嬌氣,搗鼓壞咋辦?"官兵們七嘴八舌地嘀咕。
"亂彈琴!"陳昌鋒平抑了一下自己的情緒,接著說:"未來戰場上,一盎司矽比一噸鋼鐵所產生的威力要巨大得多!我們搞信息化建設絕不能學'葉公好龍',不敢用信息化裝備,將來拿什麼和'用信息武器武裝到牙齒'的強敵作戰?!"
發人深省一席話,引發了官兵們的思索。
打那兒起,陳昌鋒接連舉辦了4期培訓班,邀請院校專家教授給各級指揮軍官傳授兩棲裝備指揮控制系統、光點火控系統、衛星導航系統及相關信息技術知識,培養各級指揮員的信息化思維和信息戰意識。
打那兒起,陳昌鋒更加重視發揮軍官訓練中心的作用,依託這個信息戰訓練平台,通過紅藍模擬對抗、電子海圖作業和網上練兵等形式,提高軍官的信息採集、信息處理和信息控制能力。
打那兒起,陳昌鋒經常把部隊拉到陌生地域和海區訓練,故意選擇複雜天氣和惡劣海況下海,組織夜間拉動、夜間打靶、跨晝夜訓練等,逼著官兵使用信息化裝備,發揮武器裝備最大作戰潛能。
2004年夏天,連綿起伏的海南五指山腹地,兩棲戰車風馳電掣,紅藍雙方鏖戰正酣。在震耳轟鳴和漫天沙塵中,一場沒有硝煙的戰鬥也在激烈進行--由上百台電腦、電台、衛星通信系統組成的信息化裝備,正在進行從團到營連直至每一輛戰車的通信組網、信息傳遞和電子對抗訓練。這種野戰條件下帶戰術背景的信息協同作戰演練,向人們傳遞了一個清晰的信號:信息化裝備正成為這支兩棲勁旅的"伏魔之劍"。
天公似乎故意在考驗陳昌鋒和他的團隊,正式演習時,又遭遇惡劣天氣。怒海狂濤,戰車咆哮。藉助信息化裝備的神奇力量,兩棲鐵騎如虎添翼,以排山倒海之勢全部準確搶灘登入,為後續部隊打開了勝利的通道。

智勇雙全,精兵強將傲海疆

陳昌鋒:"打贏信息化戰爭,光靠忠誠和勇敢遠遠不夠。誰擁有知識和人才,誰就是未來戰場的主宰。"  
2002年金秋,南海某海灣。精兵雲集,鐵陣森嚴,一場大規模渡海登入演習即將在這裡展開。
陳昌鋒奉命率部跨海南下。與此同時,一批即將裝備部隊的新型步兵戰車也從工廠緊急啟運,輾轉千里直接送上演習場。
新舊裝備相比,變化可謂"脫胎換骨"--機械操縱變成了液壓傳動,電台呼叫變成了網路通信,人工瞄準變成了光點火控,車載武器新添了高精度火炮、反坦克飛彈等。面對設計理念和作戰性能都十分先進的新戰車,官兵們興奮之餘不免擔憂:短短3個月內,新戰車能成為我們的"如意兵器"嗎?
大海無語,但誓言無聲。在軍事變革的澎湃潮音里,在海軍跨越式發展的鏗鏘腳步中,陳昌鋒和他的團隊始終求知不輟、拼搏不止、自強不息。
1999年3月,時任兩棲裝甲團參謀長的陳昌鋒,得到了一個千載難逢的學習機會--他將作為海軍唯一人選,被推薦到德國聯邦國防軍指揮學院留學。然而,機遇必然伴隨挑戰。德國聯邦國防軍指揮學院是享譽世界的著名軍事學府,不僅對學員的軍事素質要求十分苛刻,而且要闖過語言能力考試關。沒有一點德語基礎的陳昌鋒,必須在3個月內通過德國駐華武官的面試。為此,他每天只睡5個小時,一本厚厚的德漢字典被他翻卷了邊兒,還自費請一位德語教授給自己"開小灶"。3個月後,陳昌鋒順利拿到了留學簽證。
走出國門,陳昌鋒面臨的是更加嚴厲的淘汰--外籍學員入學後共要進行三級語言考試,不過關者,一律退學。先後有5個國家的6名同學被無情淘汰出局,而陳昌鋒語言考試成績次次名列前茅。教學組長施皮斯上校對他讚不絕口,稱:"陳中校提高語言能力的努力非常令人敬佩。"
留德期間,陳昌鋒如饑似渴地汲取世界已開發國家先進的軍事思想營養,不斷最佳化自己的知識和能力結構。他廣泛涉獵了海洋戰略、作戰指揮、參謀業務等多個學科。期間,他走遍了德國五大軍港,參觀了德國陸海空三軍機關、部隊和院校,並赴法國、荷蘭、比利時、丹麥、奧地利、盧森堡等周邊國家及聯合國日內瓦總部、北約總部、歐盟總部考察,對已開發國家先進的軍事理論、國防建設、部隊編成進行了廣泛調研,積累了數十萬字的留學筆記。
畢業前的聯合演習中,陳昌鋒被各國同學公推為海軍作戰指揮工作組組長。他組織各國學員精心制定周密的演習計畫。最後,演習完全按照陳昌鋒他們制定的方案實施,贏得了院方高度評價。
陳昌鋒回國後,正趕上海軍兩棲裝甲部隊大規模換裝。3年間,全團所有輕重武器全部更換了一遍。包括他這個留學生團長在內,官兵知識更新速度普遍滯後裝備發展。為儘快駕馭新裝備,陳昌鋒放下留學生的"金字招牌",以兵為師,不恥下問。一次,他找某坦克營"神炮手"黨永輝學習新型坦克火控系統的技戰術性能和操作要領,聽得全神貫注,還不時做著筆記。兩周后,坦克營實彈打靶,陳昌鋒突然提出"打頭炮"。眾目睽睽之下,他披掛上陣。捕捉目標。光點鎖定。"轟--"的一聲巨響,靶標被打得稀巴爛。
20多年的軍旅生涯,陳昌鋒先後入裝甲兵指揮學院、海軍指揮學院、德國聯邦國防軍指揮學院和空軍指揮學院等中外5所軍校深造。豐富的軍旅閱歷、厚實的知識儲備和刻苦的學習態度,使他不僅精通海軍兩棲裝甲部隊全部武器裝備,而且把他錘鍊成為一名指技合一、兵種兼容、智勇雙全的複合型現代指揮員。
陳昌鋒留學時的校園,是以德國著名軍事理論家克勞塞維茨的名字命名的。克勞塞維茨"知識必將成為戰鬥力"的著名論斷,曾給了他強烈的震撼。他對官兵說:"打贏信息化戰爭,光靠忠誠和勇敢遠遠不夠,必須具備駕馭戰爭的高超本領。誰擁有知識和人才,誰就是未來戰場上的主宰。"
在一次信息對抗演練中,一名坦克兵忙亂之中長時間將胸前開關控制在發信狀態,致使整個通訊指揮網路陷入"癱瘓"。一人之過,滿盤皆輸。這個教訓再次提醒陳昌鋒:未來信息化戰爭,人的素質決定戰鬥成敗,推進軍事變革的過程,也是選擇人、淘汰人、培養人和鍛造人的過程。
陳昌鋒提議團黨委建立每周一天的"高科技學習日"制度,用高科技知識武裝官兵頭腦;他把自己從國外帶回來的100多萬字的外軍資料,進行翻譯、整理後,製作成10張光碟下發部隊;派出數百名官兵到裝備研製生產單位拜師學藝,超前培養和儲備新裝備人才;打破兵種專業界限,大膽嘗試交叉培訓,讓只會摸爬滾打的步兵班長學習戰車駕駛、通訊和射擊技術,逐步實現一專多能、一兵多用;瞄準未來作戰需要,突破條條框框,組織政工幹部學習裝備駕駛技術……3年間,兩棲裝甲團官兵的素質發生了很大變化,85%的裝甲乘員達到了技術等級要求,湧現出上百名技術能手和訓練標兵;60%的分隊指揮幹部掌握了兩項以上專業技術,人人能駕駛戰車馳騁兩棲戰場。
2003年11月的一天,陳昌鋒把原戰車連連長熊鈺叫到辦公室,興奮地說:"上級給了我們團一個通信與信息工程專業研究生報考名額,你是全團最年輕的連長,團黨委決定把深造的機會留給你。" 熊鈺果然不負重望,以優異成績被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錄取為研究生。他是陳昌鋒當團長後團隊走出的第5名研究生。
為造就更多智慧型型軍事人才,陳昌鋒每年都要選送20多名幹部到院校淬火。團里為參加自學考試的官兵報銷學習費用,鼓勵官兵學習成才,先後有350多人通過學習獲得中專以上學歷,20多名幹部拿到了自考本科文憑。立足戰位,學習成才,成為兩棲裝甲團的一種時尚。
既想方設法培養人才,更不拘一格重用人才。陳昌鋒當團長後,全團9個連長崗位他換了14人次,現任連長全部是正規院校畢業的高材生。16名大學生軍官相繼走上重要指揮和技術崗位,12名大學生軍官光榮立功,一大批懂專業、有知識、敢作為的學生官逐漸成為團隊戰鬥力建設的中堅。全旅最年輕的連長、副營長、營長,全都出在裝甲團。坦克一連連長成茂才,熱衷於學習新知識、新技術,特別對衛星定位系統套用頗有研究,陳昌鋒交任務、壓擔子,多次讓成茂才在執行重大任務中摔打鍛鍊,榮立了二等功,並走上了坦克營副營長的崗位。全面素質十分過硬的王鐵龍,僅用3年時間就從坦克連長乾到了裝甲營代理營長。陳昌鋒說:"只要是精武人才,就要創造條件讓他們冒尖。用好一個尖子人才,能帶出一支尖子隊伍。"
演習一天天臨近。新裝備直接送上演習場,這在海軍裝備建設史上前所未有,對陳昌鋒和他的團隊是一次不小的考驗。但兩棲勁旅藏龍臥虎、智慧型精兵傲立海疆,令陳昌鋒充滿了自信。他根據新裝備技戰術特點,成立技術攻關小組,邀請生產廠家和科研單位專家給官兵講課、教官兵操縱。自己身先士卒,親歷親為,既當指揮員,又當戰鬥員,第一個進行新型戰車駕駛試驗、第一個登上新型戰車進行實彈射擊、第一個駕車沖向兇險莫測的大海……終於,他創造了海軍裝備發展史的一個奇蹟:新型步兵戰車分隊3個月成建制形成戰鬥力!
演習如期開始。激戰中,陳昌鋒指揮的新型步戰車泛水搶灘、破障登入。一輛輛戰車奮勇爭先,一發發炮彈彈無虛發,打出了新裝備的威風,打出了陸戰隊員的豪氣,將人民海軍新生代指揮員的瀟灑風采鐫刻在了壯闊的大海。

不懼風險,挑戰極限礪劍鋒

陳昌鋒:"任何事情都可以重複,唯獨戰爭是個例外。要想在未來戰場上一舉打敗對手,首先必須不斷戰勝自我。"  
夜海如墨。一支滿載重型裝甲戰車的龐大登入艦編隊,在夜幕掩護下悄然向某海域進發。經過一夜航渡,拂曉前,編隊逼近預定海域。
這是陳昌鋒率部參加的又一場跨軍種聯合登入作戰演習。艦艇上,兩棲裝甲兵磨拳擦掌,蓄勢待發,只要一聲令下,凜凜鐵騎便可蹈海出擊,直搗黃龍!
演習進入倒計時,海上卻風雲突變,海況遠遠超過了水陸坦克和兩棲戰車泛水的性能極限。
"還能不能下海?"演習指揮部來電詢問。
"和平時期演習就是打仗,別說一點點風浪,就是龍潭虎穴也要闖一闖!"陳昌鋒斬釘截鐵地回答。他的"001"號鐵甲戰車第一個躍入波濤洶湧的大海。官兵們藝高膽大,駕駛鐵騎斗激流、闖險灘、破障礙,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一舉攻占敵灘頭陣地。
是鐵血軍人,就要敢冒風險,挑戰禁區,突破極限。陳昌鋒說:"任何事情都可以重複,唯獨戰爭是個例外。要想在未來戰場上一舉打敗對手,首先必須不斷戰勝自己。"
某新型步戰車裝備部隊後第一次泛水,前來保駕的工廠師傅卻不敢登車下海。因為該型戰車從研製設計到定型生產,只在水庫里做過泛水試驗,面對波詭雲譎的大海,對方說什麼也不敢拿性命冒險。
"看我的!"陳昌鋒大手一揮,和戰士一道驅車蹈海。戰車怒吼著沖向大海,一個浪頭打來,水面只露出炮塔,海水開始從縫隙間滲漏進來。駕駛員盧永國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但陳昌鋒神情泰然,指揮若定。憑藉大無畏的精神,檢驗了戰車性能,積累了寶貴的海上駕駛經驗。闖海歸來,駕駛員小盧紅著臉說:"要不是團長在車上,興許我就棄車跳海了。"
然而,從陸地猛虎到海上蛟龍的跨越,並不能一蹴而就。一次海上訓練,8輛某型戰車相繼熄火,失去動力的戰車隨波逐流,險象環生。就在前不久,兄弟部隊一輛同型號戰車就是曾在訓練中熄火墜海。
經過認真分析,陳昌鋒斷定戰車熄火原因是新型戰車裝備部隊時間不長,官兵與裝備之間缺少磨合。他不但沒讓事故捆住手腳,反而加大海上訓練的強度和難度,專挑風大浪高的日子下海,並且在海上故意將發動機熄火,然後組織自救和拖救。完成與新裝備的"磨合"後,官兵們很快從事故陰影中走了出來。
軍事學家說,一流軍隊設計戰爭,二流軍隊準備戰爭,三流軍隊應付戰爭。陳昌鋒當團長後,每年都要列出一批戰法研究課題組織攻關。3年間,他組織編寫了43個新裝備訓練指導法、7部新裝備教材,探索出"搶灘坦克如何自行清除正面通道殘餘障礙物"、 "裝甲車載員乘車射擊"和"坦克火炮快速射擊法"等20餘項新戰法、新訓法,獨立撰寫或與人合寫了《聯合作戰中兩棲裝甲部隊使用研究》、《合成裝甲營信息戰研究》、《水陸坦克攻打武裝直升機》、《對海軍陸戰部隊正規化、野戰化、實戰化的幾點思考》、《聯合登島作戰中兩棲裝甲兵力使用研究》等31篇軍事論文,3篇學術論文在海軍獲獎。他潛心研究探索的兩棲機械化編隊"多潮位多地段搶灘登入,立體、連續、超越突擊,全縱深奪取和鞏固登入場"的課題成果,成功地在海軍重大演習中得到檢驗。
隨著兩棲鐵騎日益邁向現代化,一些長期形成的舊觀念、舊習俗,漸漸成了制約戰鬥力生長的"瓶頸"。陳昌鋒帶領官兵打破常規,勇往直前,不斷探索禁區、突破禁區,不斷挑戰極限、超越極限。每一次探索都需要巨大的勇氣,每一次挑戰都充滿創新的激情,每一次超越都進入一個嶄新的境界。
--游泳訓練是兩棲官兵的"必修課"。過去,為了保全全,團里有條不成文的規定:游泳訓練水深不能超過1.5米。在淺水區里撲騰,安全是安全了,但總有部分官兵海上游泳和武裝泅渡科目不過關。陳昌鋒把官兵成建制趕下海,由淺至深、循序漸進地進行訓練。最後,從團長到列兵,人人能在海上游5000米,2個連隊的游泳成績多次刷新全旅紀錄。
--迎外表演是陸戰隊員的"拿手戲"。過去,為了搞好迎外表演,部隊經常拼湊尖子登台。陳昌鋒把迎外表演與實戰訓練有機結合起來,既突出野戰性、體現對抗性,又具備一定的觀賞性,而且參演官兵全部成建制登場亮相,充分認可每名官兵的價值和能力。2005年2月,他奉命率為56國駐華武官進行兩棲登入作戰表演。在直升機掩護下,水陸坦克、兩棲戰車破障登入,勢如破竹。激烈的對抗,火爆的場面,博得各國武官連聲稱讚。
--野外駐訓是兩棲裝甲兵的"家常飯"。過去,部隊一進訓練場,到處掛橫幅、插彩旗,隨處可見精心裝飾的沙雕、用彩色石子拼出的口號等。陳昌鋒對這種變了味的"戰地宣傳"、"陣地文化"頗不以為然。"部隊行軍打仗,講究的是隱形於山、潛藏於海,這樣大張旗鼓,不是作戰,而是作秀!"他抓訓練首先強調的是野戰化、實戰化、正規化,只要部隊一動,就要利用地形、叢林、迷彩色和偽裝網隱真示假,聲東擊西,部隊行軍打仗的氣氛陡然濃厚。
--戰場自救是裝甲兵的基本功。過去,坦克在訓練中出現故障,乘員往往充當"甩手掌柜"。陳昌鋒打破常規,明確裝備故障必須按許可權進行修理,該乘員自修的別人不許插手。他說:"現在趴窩總比將來趴在敵人眼皮底下強!"逼著乘員鑽研新裝備知識。
--農副業生產是部隊的老傳統。過去,全團每個連隊都要養豬種菜,但部隊長期在外搞訓練,菜地里草比菜長得高。陳昌鋒下令把菜地變成花園草坪,變成體能訓練場。有人提醒說:"農副業生產是部隊的老傳統,丟了不好向上面交待。"陳昌鋒說:"養兵千日,用在戰時。陸戰隊是一支打仗的部隊,打不贏才更沒法向老百姓交待!"
……
一位外國將軍在參觀海軍陸戰隊時曾說過:"一支敢於正視自己不足、永不滿足現狀的部隊,將是難以戰勝的。"陳昌鋒正是通過一次次戰勝自我、超越自我,使部隊兩棲作戰能力實現一次次躍升。
2002年秋,南海某島。裝甲戰車在海灘上排成鋼鐵長龍,等待裝載上艦。演習將於次日舉行。但此刻,艦隊司令和幾位將軍卻眉頭緊鎖。由於原定裝載海域海況惡劣,浮渡裝載風浪太大,抵灘裝載登入艦又根本無法靠近海灘。
天色漸暗。兩棲裝甲團是登入作戰的"第一梯隊",如果不能按時裝載,演習將被迫推遲。陳昌鋒臨危受命,指揮部隊連夜轉移裝載地點。突然,一片茂密的馬尾松林擋住了去路,令能夠翻山越嶺、跨江渡海的重型戰車寸步難行。曾經在德國原始森林中獨自穿行28公里的陳昌鋒,帶領官兵披荊斬棘,硬是在3公里寬的馬尾松林里闖出一條血路……
次日凌晨,龐大的鐵甲車隊奇蹟般地出現在海邊,半小時內,數十輛戰車全部裝載上艦,疾速奔赴海戰場。

枕戈待旦,誰與爭鋒氣如虹

陳昌鋒:"對軍人而言,和平生活猶如擊鼓傳花,當鼓聲一停,就該是我們上場的時候了。"  
2004年5月的一天,尖厲的哨音在南國某軍營響起。頃刻間,戰車轟鳴,鐵流滾滾,龍吟虎嘯,銳不可擋。這是兩棲裝甲團緊急拉動演練時的壯觀場面。
兩棲裝甲團是海軍陸戰隊中裝備科技含量最高、成建制機動能力最強、作戰使命最特殊、戰鬥環境最惡劣的特種部隊。如果說海軍陸戰隊是一柄令人生畏的尖刀,那么,兩棲裝甲團就是尖刀上的利刃。
"兩棲攻堅,搶灘登入,撕開缺口,殺出血路!"陳昌鋒用十六個字歸納了團隊所擔負的作戰使命。
為了練就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的兩棲作戰硬功,陳昌鋒指揮裝甲戰車馳騁陸地、縱橫海洋,鋼鐵履帶碾過山地叢林,碾碎怒海狂濤。
2004年3月,兩棲裝甲團數十輛坦克赴海南某山地進行大強度、超負荷的野外駐訓。白天,戰車的轟鳴聲響徹山谷,訓練場上熱火朝天;入夜,官兵們披星戴月,跨晝夜地進行山地駕駛、營連戰術訓練。
兩棲裝甲團雖然是機械化部隊,但陳昌鋒對官兵的體能訓練卻堪稱"魔鬼訓練"。從團長到列兵,每人腳上一副沙袋,每天早晚兩次體能鍛鍊,每周一次五公里越野。團里建起了一條兩棲裝甲兵體能訓練帶,滑鐵索、走浪橋、涉淺水、越障礙、沖沙灘,濃縮了登入作戰全過程。一次,團里舉行5公里武裝越野考核,坦克三連連長董軍跑不到一半便已氣喘噓噓,拖了連隊的後腿。陳昌鋒當著全連戰士的面宣布:"下次考核不過關,我撤你的職!"重壓之下,董連長每天堅持大運動量的體能鍛鍊,體重減了10多公斤,輕鬆拿下了5公里武裝越野。
激情燃燒的練兵場上,陳昌鋒總是十分清醒和冷靜。世界範圍內的幾場現代戰爭時刻警醒他:在未來信息化戰爭中,非對稱作戰、遠程精確打擊使戰鬥空前殘酷,不具備頑強的戰鬥作風和高漲的戰鬥精神,一旦遭敵打擊,就會精神崩潰,兵敗如山倒。"無論信息化裝備如何先進,飛彈怎樣精準,保持頑強的戰鬥精神和高昂的士氣,永遠是克敵制勝的法寶!"
深秋,南方某山地,一隊隊身著海洋迷彩作戰服的陸戰隊員穿插奔襲。陳昌鋒和陸戰隊員一道,身背數十斤重的作戰背囊,行進在隊伍的最前面。這是部隊完成重大演習任務後回撤的情形。每次完成重大任務後,陳昌鋒都要安排部隊徒步回撤,藉機磨練部隊的戰鬥作風。
這天,部隊摸黑從營地出發,經過一上午急行軍,快速推進了40多公里。抵達預定休息地時,天公突然變臉,下起了瓢潑大雨,人困馬乏的官兵滿以為這下可以休整避雨、埋鍋造飯了,不料陳昌鋒卻下令繼續前進,行軍途中還不時穿插進行防空、防化演練。
越是惡劣天氣,越能摔打部隊。留學期間,陳昌鋒的學校附近有一個德國空軍機場。他發現,風和日麗的日子,很少聽得到飛機轟鳴聲,而在風雪雨霧天氣里,卻總能看見"狂風"式戰鬥機超低空掠過頭頂。
就這樣,陳昌鋒通過不斷組織高難度、大強度的實戰訓練,鍛鍊部隊在擒拿格鬥遭遇強手時怎樣制服對方,長途奔襲舉步維艱時怎樣沖向終點,武裝泅渡體力不支時怎樣掙紮上岸,野外生存極度飢餓時怎樣堅忍求生的本領,提高部隊在各種艱苦殘酷環境下遂行作戰使命的能力。
2002年5月,兩棲裝甲團和兄弟部隊舉行新裝備實際使用武器的比武競技。雙方在海灘上擺開陣勢,準備一決高下。
一切都按實戰要求進行。但陳昌鋒發現有關部門在製作靶標時有意無意將尺寸做大了一些,立即用筆在靶標上畫了一個框,強調炮彈必須打在框內才算數。一陣驚雷滾過,驗靶結果:兩棲裝甲團5發炮彈2發打在框內、3發打在框邊,而對手2發脫靶、卻有3發打在框內!
畫了個框,讓自己第一次吃了敗仗。但陳昌鋒並不沮喪,他說:"訓練中弄虛作假,戰時就得付出血的代價。"
一年後,同樣的時間、同樣的地點,一對"冤家"再度聚首打擂。這一次,陳昌鋒沒給對手任何機會,以絕對優勢贏得了勝利。
雖然沒有經歷戰火洗禮,但戰爭和生死是海軍陸戰隊員無法迴避的重大考驗。陳昌鋒腦子裡繃得最緊的就是戰備這根弦。他在全團開展"讀戰爭書、看戰爭片、談戰爭事、樹戰爭觀"系列活動,幫助官兵樹牢戰爭就在眼前、隨時準備打仗的臨戰意識,樹牢捍衛正義不懼戰、忠於祖國不畏死的戰鬥精神。
一次訓練間隙,陳昌鋒和連隊官兵一起玩"擊鼓傳花"遊戲,花傳到他手裡時,鼓聲戛然而止。陳昌鋒站起來由感而發:"對軍人而言,和平生活也猶如這擊鼓傳花,當鼓聲一停,就該是我們上場的時候了!"
為了保衛和平,必須準備戰爭!為此,陳昌鋒和他的團隊秣兵厲馬,枕戈待旦。他每月至少要組織一次緊急拉動演練,經常隨意在地圖上劃定一個區域,指揮部隊齊裝滿員向該地區集結。在連續12個小時的緊急拉動中,組織部隊練通訊、練駕駛、練戰術、練戰法、練指揮、練對抗。炎炎烈日下,坦克車內溫度可高達42度,坦克兵悶在"鐵罐子"里,始終嚴格按作戰要求著裝,甚至還要頭戴防毒面具通過"污染區"。裝甲步兵荷槍實彈,全副武裝,甚至連睡覺時都是槍不離身。
精鋼千回煉,化為繞指柔。陳昌鋒當團長3年多,兩棲裝甲團全面建設連年邁上新台階,連續3年被南海艦隊評為"軍事訓練一級單位", 多次被艦隊、海軍評為基層建設先進單位。 陳昌鋒自己指揮或參與了16次重大軍事任務,先後被海軍、艦隊評為"優秀基層主官"、"優等指揮員"、"軍事訓練先進個人"、"正規化管理先進個人",3次榮立三等功。今年"七一"前夕,他又榮膺"全軍優秀共產黨員"的殊榮。
"煙波浩渺浪濤驚/欲試將士衛國心/神兵從容自天降/鐵甲轟鳴鎮海吟/信息穿梭千軍連/彈炮呼嘯敵陣前/指揮若定稱巋然/勁旅精兵掃頑堅"。面對世界新軍事變革的浪潮,面對未來信息化戰爭的挑戰,陳昌鋒用自己的行動證明:當代軍人有信心、有能力打贏未來信息化戰爭,為共和國的戰史續寫新的輝煌,為八一軍旗增添新的榮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