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方競

陳方競

陳方競,男,漢族,祖籍浙江海寧硤石,1948年8月16日出生於上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陳方競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浙江海寧硤石
  • 出生日期:1948
人物經歷,研究方向,主要貢獻,期刊論文,科研成果,獲獎記錄,

人物經歷

1977年考入吉林師範學院中文系,
1979-1981年在南京大學中文系學習,
1985-1986年華中師範大學中國現當代文學助教進修班畢業。
現任汕頭大學特聘教授,文學院代院長,博士生導師,兼任“中國魯迅研究學會”理事,“中國現代文學研究會”理事。
外語語種:英語。
擁有眾多科研成果,獲過多項獎項,承當過多項項目。

研究方向

魯迅研究及陳獨秀、胡適、周作人研究;
②中國新文學發生研究;
③中國現代文學與古代文化、古代文學聯繫研究。
④地域文化與中國現代作家關係研究。
⑤穆木天研究。
⑥對中國現代文學研究歷史的研究

主要貢獻

期刊論文

1990年
1. 在斷裂的深層——論魯迅、郭沫若與傳統文化之聯繫
《天津社會科學》1990年第1期
人大複印資料《魯迅研究》1990年第2期轉載
張萬儀撰《魯迅郭沫若比較研究摭談》(《重慶教育學院學報》2001年第4期)引用
2.“以魯視郭”心態批判――從郭沫若“薄海民”特徵說開去
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1990年第2期
人大複印資料《中國現代著名作家研究》1990年第1期轉載
張萬儀撰《故鄉與童年的烙印――論童年經歷對魯迅、郭沫若創作個性的影響》(《貴州文史叢刊》1999年第5期)引用
3.試論郭沫若戰國史劇的楚文化蘊涵及表現
《東疆學刊》1990年第4期
人大複印資料《中國現代著名作家研究》1990年第2期轉載
4.在新詩走向歷史的綜合中——論穆木天抗戰後的詩歌創作
《吉林師院學報》1990年第3、4期合刊
5.美學的歷史的批判觀的一次卓有成效的實踐
——全國首屆穆木天研究學術討論會述評
《吉林師院學報》1990年第3、4期合刊
6.關於穆木天研究的思考
《穆木天研究論文集》時代文藝出版社1990年版
7.在教學中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
《高師教育研究》1990年第2期
8.水的情趣,詩的意境——讀廢名的《竹林的故事》
《名作欣賞》1990年第6期
邵金峰〈〈對〈竹林的故事〉的一種解讀〉〉(《宜賓學院學報》2002年第1期)引用
9.郭沫若“五四”時期思想創作獨特性之我見
《武漢教育學院學報》1990年第1期
10.關於學習中國現代文學史的幾個問題
《函授教學》1990年第1期
1991年
1. 為有源頭活水來——魯迅對漸東民間文化的感性體悟
魯迅研究月刊》1991年第9期
2. 在現代化與民族化的雙重變奏中——論穆木天戰後的詩歌創作
《荊州師專學報》1991年第3期
3.一個理想主義者的悲劇形象——論《倪煥之》
《中國現代文學名作選講》華中理工大學出版社1991年版
4.民族復仇精神的形象再現——讀《白毛女》
《中國現代文學名作選講》華中理工大學出版社1991年版
5.“信天游”:一種有意味的形式——讀《王貴與李香香》
《中國現代文學名作選講》 華中理工大學出版社1991年版
6.一份絕妙的社會生活速寫——讀《一九三九年春在太原》
《中國現代文學名作選講》 華中理工大學出版社1991年版
1992年
1.魯迅研究的一個理論偏頗——再讀瞿秋白《魯迅雜感選集序言》
《吉林師院學報》1992年第1期
人大複印資料《魯迅研究》1992年第2期轉載
2.魯迅與浙東典籍文化
《社會科學戰線》1992年第2期
人大複印資料《魯迅研究》1992年第2期轉載
陳力均《承傳與擇取——魯迅與儒學》(《紹興文理學院學報》1997年第1期)引用
3.試論魯迅的農民氣質
《湖北民族學院學報》1992年第2期
4.碰撞:升沉與超越——《講話》之於新文學發展的意義
《長白論叢》1992年第3期
1993年
1.“他身上流淌著農民的血液”——魯迅與浙東民性之聯繫
《東疆學刊》1993年第1期
人大複印資料《魯迅研究》1993年第1期轉載
2.論《故事新編》的深層意蘊
《文藝研究》1993年第1期
人大複印資料《魯迅研究》1993年第1期轉載
3.魯迅與浙東經史文化
《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1993年第2期
4.“文體”的困惑——關於蔣光慈《麗莎的衰怨》的重新評價
《中國文學研究》1993年第1期
5.追尋民族固有之血脈——《故事新編》的深層意蘊
《吉林師院學報》1993年第2期
6.中國根底全在道教——魯迅對浙東民間文化的理性透視
《魯迅研究月刊》1993年第7期
1994年
1.《穆木天研究論文集》評介
《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1994年第1期
2.人生道路之起點——《穆木天評傳》之一
《吉林師院學報》1994年第3期
3.變革時代的選擇——穆木天在天津
《瀋陽師院學報》1994年第4期
4.大家族出身之於魯迅的意義
魯迅研究月刊》1994年第6期
5.關於中國現代文學走向世界的思考——魯迅與世界文學
《魯迅研究月刊》1994年第11期
人大複印資料《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1995年第2期轉載
1995年
1.地緣:文化之鏈——魯迅與中國傳統文化聯繫生成論
《社會科學戰線》1995年第3期
人大複印資料《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1995年第8期轉載
人大複印資料《文化研究》1995年第4期轉載
張萬儀《故鄉與童年的烙印――論童年經歷對魯迅、郭沫若創作個性的影響》(《貴州文史叢刊》1999年第5期)引用
1996年
1.“文學史”上的失蹤者──穆木天
《心路歷程》,吉林大學出版社1996年9月版
2.茅盾的小說《殘冬》賞析
《茅盾名作欣賞》,中國和平出版社1996年10月版
3.魯迅的現代主義特質——一個本世紀中國文學描述應予深化的問題
《魯迅研究月刊》1996年第11期
4.論穆木天五四時期文學批評“文學史”價值
《吉林師院學報》1996年第9、10期合刊
人大複印資料《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1997年第3期轉載
5.魯迅關於中國現代文學走向世界的思考
《沉思集》,吉林人民出版社1996年6月版
1997年
1. 論穆木天五四時期的文學批評理論
《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1997年第1期
2. 穆木天傳略(上) 《新文學史料》1997年第1期
3. 穆木天傳略(下) 《新文學史料》1997年第2期
4. 關於魯迅與中國傳統文化的研究
《世界文化中的魯迅》吉林大學出版社1997年4月版
5. 魯迅與中國傳統文化研究的思考(上)
《魯迅研究月刊》1997年第10期
人大複印資料《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1998年第2期轉載
6. 魯迅與中國傳統文化研究的思考(下)
《魯迅研究月刊》1997年第11期
人大複印資料《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1998年第2期轉載
1998年
1. 平淡見蒼涼——張愛玲的“俗人生”表現
《世紀論評》1998年第4期
2. 論穆木天的《寫實文學論》
《吉林師院學報》1998年第3期
1999年
1.《故事新編》研究的歷史回顧
《魯迅研究月刊》1999年第5期
人大複印資料《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1999年第8期轉載
2.對五四新文學發生及源流的再認識
《文藝研究》1999年第2期
《新華文摘》1999年第7期轉載
收入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主編《中國文學研究的世紀回眸》,河南大學出版社1999年7月版,孫先科:《百年文學研究的學術性反思》評述。
人大複印資料《中國現代文學研究》1999年第5期轉載
2000年
1. 穆木天生平著譯年表(3萬字)
《新文學史料》2000年第1期
2001年
1. 與章學誠聯繫及其“五四”意義的再認識
《社會科學戰線》2001年第3期
2.《故事新編》文本構成的兩重性及其意義
《晉東南師專學報》2001年第1期
3.對《故事新編》研究歷史及發展的再認識
《荊州師範學院學報》2001年第1期
中國人大報刊資料中心《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2001年第9期轉載
2002年
1. “校”與“刊”相結合的北京大學透視
――對五四新文學發生根基的再認識
《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2002年第2期
2. 關於“道德主義”問題
――對五四新文學(文學)運動中心的多重對話〖一〗
《魯迅研究月刊》2002年第1期
3. 關於“道德主義”問題
――對五四新文學(文學)運動中心的多重對話〖二〗
《魯迅研究月刊》2002年第2期
4. 關於“道德主義”問題
――對五四新文學(文學)運動中心的多重對話〖三〗
《魯迅研究月刊》2002年第3期
5.“共和制情結”――《青年雜誌》發動思想啟蒙的深層動因
《文學評論叢刊》2002年(第五卷)第1期
6.對《新青年》發動批孔與文學革命的再認識
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2年第3期
《中國現代文學傳統》收錄,南京大學中國現代文學研究中心編,人民文學出版社2003年1月版
中國人大書報資料中心《文摘卡》2002年第3期摘文
7.魯迅早期思想的現代性
《紀念魯迅誕辰120周年學術討論會論文集》遠方出版社2002年6月版
2003年
1.對五四新文化、新文學發生運動根基的再認識
《海南師院學報》2003年第5-6期,收《新華文摘》2004年第5期“篇目輯覽”
2.“夢”與“境遇”:《吶喊》、《彷徨》再解讀(上)(下)
《東疆學刊》2003年第3、4期
3、關於“世界主義”問題
——五四新文化、新文學倡導中心的多重對話(1-4)
《魯迅研究月刊》2003年第7-10期
4.關於“科學主義”問題
——五四新文化、新文學倡導中心的多重對話(上、下)
《湖北經濟學院學報》2003年5-6期
5.北京大學學術化氛圍的開創與“一校一刊”相結合再述(上)(下)
《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03年第3、4期
1. 2002年中國現代文學研究述評(刪節稿)
中國社會科學院主編《中國文學年鑑》2003年出版
2002年中國現代文學研究述評(全稿)
《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2003年
2004年
1.一部用生命寫出的富於“思想”的書
——讀高連峻的遺著《中國婚姻家庭史》
《社會科學戰線》2004年第1期
2.關於我的《多重對話:中國新文學的發生》
《北華大學學報》2004年第1期
3.魯迅:“人與鬼的糾葛和交融”
——兼談五四新文化運動的歷史局限
《社會科學戰線》2004年第2期,收《新華文摘》2004年第16期“篇目輯覽”
4.歷史?現狀?趨向:2002年中國現代文學述評
《中國現代文學叢刊》2004年第1期
5.五四新文學與“大學文化”關係透視
《文藝爭鳴》2004年第3期
6魯迅小說的“魏晉情結”:從“魏晉參照”到“魏晉感受”
《文藝研究》2004年第5期
7. 魯迅與章太炎聯繫及其“五四”意義的再認識
《齊魯學刊》2004年第4期,《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2004年第5期摘發。
8.“邊緣文化”:當下中國文化建構的一個重要話題
《作家》2004年第3期
9.北京大學學術化氛圍的開創與“一校一刊”相結合再述
《現代中國》第4輯
10.“斷裂”與“承續”:對五四語體變革的再認識
《新國學論叢》第1輯
11.民初上海文學“甲寅中興”考索
《汕頭大學學報》2004年第5期
12.對話與重構:“史料研究”應有的姿態
——《舒蕪口述自傳》讀後
《中國圖書評論》2004年第3期(本人為第二作者)
書籍著作
專著
1.《魯迅與浙東文化》(27萬字)
吉林大學出版社1999年11月版
2.《多重對話:中國新文學的發生》
北京 人民文學出版社2003年7月出版(貓頭鷹叢書)(35萬字)
合著
1.《世界文化中的魯迅》(副主編),吉林大學出版社1997年4月版
2.《穆木天研究論文集》(副主編),時代文藝出版社1990年12月版
3.《新編中國現代文學簡史》(副主編:承擔8萬字)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4.陳惇、劉象愚編《穆木天文學評論選集》,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0年12月版
5.《文藝心理學辭典》(魯樞元、童慶炳主編,承擔2萬字)
湖北人民出版社2001年4月版
編著
1.《穆木天著譯年表?修訂稿》(5萬字)
校勘注釋:
1.《新編魯迅雜文集?偽自由書》(15萬字),逝江人民出版社2002年10月版
2、《新編魯迅雜文集?準風月談》(20萬字),逝江人民出版社2002年10月版

科研成果

1.教育部人文社科規劃項目:
魯迅與浙東文化”(1996年7月—1999年12月) 批准經費:1?6萬元
項目批准號:96JAQ750?11—44038
2.吉林省社會科學規劃基金重點項目:
“傳統文化與二十世紀中國文學”(1996年7月-2001年12月)
批准經費:4千元 項目批准號:960019
3.吉林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基金項目:
魯迅後期思想創作與中國現代文化建設”(2000年12月-2003年2月)
批准經費:8千元
7.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第二負責人)
“中外文化與二十世紀中國文學”(1997年8月—2002年12月)
批准經費:3萬元

獲獎記錄

1. 論文:關於中國現代文學走向世界的思考——魯迅與世界文學
(1998)“吉林省第四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二等獎
(1995年度)“吉林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優秀科研成果獎”
2.論文:論穆木天五四時期的文學批評理論
(1998年度)“吉林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優秀科研成果獎”二等獎
3.論文:對五四新文學發生及源流的再認識
(2000年度)“吉林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優秀科研成果獎”特等獎
(2001年度)“吉林省第五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一等獎
(2001年度)“長春市首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二等獎
(2001年度)教育部“第三屆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三等獎
4.“中國現當代文學課程體系改革與教學實踐”
(2000)吉林大學“校級教學成果獎”一等獎
(2001)“吉林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三等獎
5.專著:《魯迅與浙東文化》
(2001年度)“吉林省第五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三等獎
(2000年度)“吉林省長白山優秀圖書獎”一等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