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新(浙大歷史系教授)

陳新(浙大歷史系教授)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79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陳新,男,1972年生,江西萍鄉人,浙江大學歷史系教授。1994年、1996年先後於江西師大、廣西師大獲史學學士學位和哲學碩士學位;1999年於復旦大學獲歷史學博士學位;同年進入中國社科院世界歷史所博士後流動站從事史學理論研究工作;2001年出站後晉升為世界歷史所副研究員;2002年6月至8月前往德國埃森文化科學研究所從事訪問研究;2002年10月至2011年8月,任復旦大學歷史系史學理論與史學史專業教授。2011年9月起,任浙江大學歷史系世界史專業教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陳新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日期:1972年
  • 畢業院校:復旦大學
  • 學位/學歷:博士
  • 專業方向:史學理論、西方史學史、公眾史學
  • 籍貫:江西萍鄉
研究方向,教學與課程,本科課程,研究生課程,教學獎勵,科研課題,科研成果,主要著作,主要論文,

研究方向

歷史認識論、西方史學理論與史學史、公眾史學

教學與課程

本科課程

《西方思想經典研讀》(通識核心課程)、《外國史學史》(歷史學系本科必修課)、《史學理論》(歷史學系本科必修課)

研究生課程

《史學理論經典導讀》、《史學理論前沿》

教學獎勵

1. 2003年以來每年承擔4-5門課的教學,包括:
全校本科生人文平台課“西方史學名著導讀”
歷史系本科生必修課“西方史學史”
歷史系本科高年級選修課“當代西方史學理論及流派”
歷史系史學理論與史學史專業碩士生課程“當代西方史學理論前沿”、“歷史敘述學導論”、“西方史學理論名著導讀”
歷史系史學理論與史學史專業博士生課程“史學理論專題研討班”
2. 2002年《西方史學史》教材獲教育部高等學校教材一等獎(第二作者)
3. 2003年度復旦大學“世紀之星”教學與科研獎勵基金
4. 2003年度復旦大學教學成果二等獎
5. 2004年度復旦大學復華獎教金青年教師成才獎
6. 2004年度上海高校優秀青年教師後備人選
7. 2004年度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
8. 2006年復旦大學復華獎教金個人科研成果獎
9. 2007年度《史學導論》課程獲復旦大學“精品課程”稱號(主要參與者)
10. 2008年度《史學導論》課程獲國家“精品課程”稱號(主要參與者)
11. 2008年度入選上海市“曙光計畫”
12. 2009年度“歷史學基礎理論課程體系建設”獲上海市教學成果一等獎(主要參與者)
13. 2009年度“歷史學基礎理論課程體系建設”高等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主要參與者)
14. 2009年度獲上海市優秀青年教師獎
15. 2010年獲復旦大學光華傑出青年人文學者基金

科研課題

1. “當代西方史學思想中的敘述問題研究”,國家社科基金項目(2001年,已結項)
2. “當代西方歷史認識論研究”,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博士點基金(2003年度,已結項)
3. “堅持科學歷史觀研究”,上海市社科規劃系列研究課題(2005年,已結項)
4. “歷史理性研究”,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項目(2004年度)
5. “歷史地思考:18、19世紀之交西方思想的歷史化”,上海市“曙光計畫”項目(2008年,進行中)
6. “歷史意識與現代西方人文思想的興起”,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2009年度重大研究項目 (進行中)

科研成果

一、專著
1. 《歷史認識:從現代到後現代》,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年12月版
2. 《西方歷史敘述學》,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5年版
二、譯著、譯文集
1、 《歷史的觀念》(增補版)(柯林武德著,與何兆武、張文杰先生合譯),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年版
2、 《元史學:19世紀歐洲的歷史想像》(海登·懷特著),譯林出版社2004年版
3、 《當代西方歷史哲學讀本》(編譯),復旦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
4、 《史學理論讀本》(編譯,與劉北成先生合作),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
5、 北京大學出版社“歷史的觀念譯叢”執行副主編,2006年迄今已經出版史學理論譯著15種,此項目持續進行中,主編為耶爾恩·呂森和張文杰先生。
三、教材
1、 《西方史學史》(合著,第二作者),復旦大學出版社2000年一版,2004年二版
2、 《20世紀西方史學》(合著),武漢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

主要著作

《西方歷史敘述學》,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5年。
《元史學:19世紀歐洲的歷史想像》,(譯著),南京:譯林出版社,2004年。
《當代西方歷史哲學讀本》,(編著),復旦大學出版社,2004年。
《史學理論讀本》,劉北成、陳新(合編),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

主要論文

《論歷史批評》,《江海學刊》,2009年第4期
《哲學、歷史和哲學史》,《學術研究》2008年第4期
《態度決定歷史:後現代狀況下的歷史學》,《歷史教學問題》,2007年第6期
《歷史比較初論:比較研究的一般邏輯》(與劉家和先生合作),《北京師範大學學報》,2005年第5期
《歷史·比喻·想像:海登·懷特的歷史哲學》,《史學理論研究》,2005年第2期。
《歷史學的歸途:全球化情境下思想史的寫作》,《思想史研究》,2005年第1輯。
“The Rebirth of Historiography and Discourse selecting”,Storia della Storiographia (《史學復興與話語選擇》,義大利《史學史研究》),2005,Vol. 47.
ИНТЕЛЛЕКТУАЛЬНАЯ ИСТОРИН В КОНТЕКСТЕ ГЛОБАЛИЗАЦИИ,Aльманах интеллектyальной истории (《全球化情境下的思想史寫作》,俄羅斯科學院《思想史研究》) 2005年卷。
《實驗史學:後現代主義在歷史領域的訴求》,《北京師範大學學報》,2004年第5期。
《“世界歷史”觀念在全球化經驗中的境遇》,《思與言》,2003年第2期
《解構與歷史:德希達思想對歷史學的可能效應》,《思與言》,2001年第3期。
《“人文主義”的興起:一個有關史學認識的個案分析》,《世界歷史》,2003年第1期。
《我們為什麼要敘述歷史》,《史學理論研究》,2002年第3期。
《理性、保守主義與歷史學家的責任》,《世界歷史》,2001年第1期。
《二十世紀西方歷史敘述研究的兩個階段》,《史學理論研究》,1999年第2期
《論歷史敘述在歷史學實踐中的地位及功能》 《學術研究》 1999年第2期
《轉向語言學》(譯文) 《哲學譯叢》 1999年第3/4期
《論歷史敘述研究中的歷史事實概念》 《廣東社會科學》 1999年第3期
《論西方現代歷史敘述範式的形成與嬗變》 《江西師大學報》 1999年第3期 《高校文科學報文摘》2000年第1期
《論歷史性與歷史敘述者》 《東南學術》 1999年第5期
《走向深入的史學理論研究》 《史學理論研究》 2000年第4期
《面向新世紀的史學理論研究》 《光明日報》 2000年9月7C4
《普遍史與後現代主義》(譯文) 《人文藝術》 2000年第2輯
《論歷史敘述中的理解與解釋》 《史學理論研究》 2000年第2期
《論西方近代歷史敘述與理性意義體系》 《東南學術》 2000年第2期
《歷史主義》(書評) 《中國學術》 2000年第3輯
《整體的視域,獨到的把握》(書評) 《史學理論研究》 2000年第4期
《近20年西方歷史哲學研究狀況》 《哲學譯叢》 2000年第4期
《理性、保守主義與歷史學家的責任》 《世界歷史》 2001年第1期 K1《歷史學》2001年第6期
《馬克思主義史學的經典之作》(書評) 《中華讀書報》 2001年2月21日
《塔利班、巴米楊立佛與文化的寬容精神》(時評) 《中國宗教》、中新社 2001年第2期
《世界文化的多元一體化步履》(書評) 《史學理論研究》 2001年第2期
《論歷史敘述中的主觀性與歷史評價》 《史學理論研究》 2001年第2期
《論西方近代“世界歷史”觀念》 《學海》 2001年第4期
《20世紀的歷史學:回顧與展望》 《光明日報》《院報》 2001年7月
《古希臘歷史認識及其理念》 《學術研究》 2001年第4期 K5《世界史》2001年第8期
《不期而遇:後現代主義之後的歷史哲學》(書評) 《中國學術》 2001年第2輯
《期待跨學科研究的新世紀》 《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 2001年3月29日
《1999年歷史哲學研究綜述》 《2000年中國哲學年鑑》 2001年3月
《解構與歷史:德希達思想對歷史學的可能效應》 《思與言》(台灣) 2001年第3期
《解構與歷史:德希達思想對歷史學的可能效應》 《東南學術》 2001年第4期
《論西方近代以前的“世界歷史”觀念》 《學習與探索》 2001年第5期
《“大屠殺”與歷史表現》 《國外社會科學》 2001年第5期
《“世界歷史”觀念在全球化經驗中的境遇》 《思與言》(台灣) 2003年第2期
《20世紀60年代轉向語言學的西方歷史哲學研究》 《求是學刊》 2002年第1期
《論歷史經驗與歷史思維》 《文史哲》 2002年第1期 K1《歷史學》2002年第5期
《歷史可能是真的嗎?》(譯文) 《世界哲學》 2002年第2期
《危機、創傷與認同》(譯文) 《中國學術》 2002年第1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