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斌(南京殘疾人志願服務隊隊長)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99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陳斌,男,1962年生。該同志身殘志堅,努力同自己的不幸命運抗爭。在1978年至1983年11月痛苦的待業時間裡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和針灸、縫紉拷邊技術,並用所學技能熱情地為病人和顧客義務服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陳斌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性別:男
個人簡介,人生經歷,

個人簡介

1982年11月進南京晨光集團工作後,不僅努力乾好自己的本職工作,還將與自己一樣的殘疾人組織起來,成立了目前我國還為數不多的特殊群體----"南京市殘疾人擁軍愛民服務隊",堅持學雷鋒近30年不間斷。

人生經歷

一人學不如“組團”學 殘疾小伙陳斌堅持學雷鋒30載中國江蘇網4月25日訊(通訊員 朱旭先 記者 郭蓓) 一個本需關愛的殘疾人,卻處處幫助他人,不僅自己學雷鋒,他還組織了“殘疾人志願者服務隊”,堅持義務服務社會。在城南一帶,提起陳斌可以說家喻戶曉。
他是“南京市好市民”、“南京市首屆十大傑出志願者”、“全國社區志願者先進個人”;他是南京市殘疾人服務隊隊長、秦淮區殘聯助殘協會主席。自1978年,由他發起組建的南京市殘疾人服務隊,從最初的3人擴大到如今的300多人。
苦練針灸免費為人治病
提到1963年出生時的那場噩夢,陳斌難掩心中痛楚:胸部凹進去一個大洞,脊背卻高高地突起,軟骨病讓陳斌終身與健全人“無緣”。中學畢業招工時,面對呱呱叫的成績,陳斌卻遭遇了冷眼,“凹胸駝背,細骨瘦弱的殘疾人,能做什麼”,社會的歧視、冷落,讓陳斌心中留下永遠的痛。
“當一條路走不通時,再尋一條更適合自己的路,向命運挑戰,讓自強取代一切”,勵志的話語有很多,陳斌深知這句最適合自己。媒體的宣傳,好心人的幫助……一股股暖流,溫暖了陳斌逐漸乾涸的心田。他逐漸明白,與其苦苦地等待,不如靠自己的實績向社會證明,殘疾人也是好樣的。從此,他的人生開始了一個全新的跋涉,但跋涉卻總與艱辛為伴。
從苦悶中逐漸走出來的陳斌,第一步就開始學習針灸。扎針灸沒有一雙靈巧的手是不行的,但這對陳斌來說可是一件大難事。由於患病,他的手大且畸形。“橫豎不是拿銀針的料”,如此的冷嘲熱諷並沒讓陳斌打退堂鼓。白天跟醫生學,晚上勤練功,咬牙在自己瘦弱的手臂和大腿上找穴位。一次又一次,千百次地扎針,陳斌的手上、腿上布滿了小紅點,那是伴隨著扎針歲月留下的印記。
組建“殘疾人服務隊”回報社會
一年多後,陳斌能獨立行醫了,附近的老人、孩子有個腰酸腿痛的,經陳斌紮上幾針便很快見效。漸漸的,陳斌針灸技術一傳十,十傳百的有了名氣。一個人的力量總是有限,何不將殘疾人集合起來?1978年,陳斌萌發了一個新的構想,他決定成立一支“殘疾人服務隊”。那年國慶節,他第一次與兩名殘友為雨花小區市民服務。“剛開始也自卑,怕別人嘲笑,只能偷偷躲在街道拐角,義務為市民理髮、配鑰匙和修半導體。”說起服務隊第一次服務經理,陳斌記憶猶新。漸漸的,很多市民都主動尋求陳斌團隊的幫助,接受他們的服務。市民的認可給了陳兵“拋頭露面”的勇氣,打那以後,他們出來服務便不再躲躲藏藏,“殘疾人服務隊”的橫幅也經常出現在街頭巷尾。
隨著時光的推移,陳斌和他的殘疾人義務服務隊不斷壯大。這支隊伍里不僅有年輕人,還有中老年人和年輕的姑娘,服務項目也逐漸擴大到推拿按摩,修腳踏車電動車,家電,縫紉裁剪等。他們還經常利用節假日深入南京的敬老院、社區以及部隊,為官兵服務。
作為一名殘疾的共產黨員,陳斌30多年如一日,團結和帶領南京市殘疾人服務隊隊員們學雷鋒、做好事、奉獻社會的義舉,得到社會肯定,也得到了各級領導的關懷。04年春,當陳斌榮獲“第二屆南京好市民”稱號時,時任南京市委書記羅志軍在他的紀念冊上寫下了“好市民光榮”的題詞。08年5月18日“全國助殘日”,江蘇省委書記羅志軍、南京市委書記朱善璐等領導也親臨陳斌所在的學雷鋒、為民服務現場,給他們鼓勁加油。
面對榮譽,50歲的陳斌很淡定:“我們這樣的殘疾人,需要社會的關愛,愛是互補的。我們在沐浴社會春風的同時,也想盡點綿薄之力努力幫助別人,同時讓更多的人知道,殘疾人不是包袱,也是社會有用的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