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漢語辭彙)

通訊員(漢語辭彙)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通訊員,是通訊社報社、電台、電視台、網路媒體等新聞出版單位聘請的非專職新聞工作人員。

通訊員也稱通信員或通信記者。是以通訊形式為新聞機構反映情況、采寫報導並按稿計酬的編外新聞工作人員。其主要任務是:經常地主動地向新聞機構反映情況,提供新聞線索;採訪本地區的新聞,並寫成有關報導;組織讀報評報,收集讀者反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通訊員
  • 外文名:correspondent
  • 屬性:新聞工作人員
  • 特徵:非專職
  • 工作:新聞報導
  • 別稱:通信員或通信記者
簡介,任務,相關背景,

簡介

通訊員是經過組織的、經常為新聞單位提供新聞線索、采寫新聞報導的編外新聞工作者。他們一般是某個地區、部門、單位從事宣傳工作的人員,受過新聞採訪寫作的基本訓練,有一定的新聞敏感和采寫能力,能夠廣泛聯繫民眾,積極負責地完成各項新聞通訊任務。他們的主要任務是向新聞單位反映情況,收集對新聞報導的反應,提供新聞線索,采寫所在地區的新聞報導。長期以來,通訊員是中國新聞報導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多數新聞單位設立專門聯繫通訊員、作者和客群的工作機構,除根據稿件採用情況付給適當報酬以外,還採取各種措施幫助通訊員提高理論和業務素養,評選和獎勵優秀通訊員,支持和維護他們的正常採訪報導活動。電台和電視台還鼓勵通訊員獨立或同記者合作采寫製作錄音、錄像新聞報導。
通訊員是指為新聞機構采寫新聞、反映情況的編外新聞工作人員,有時也稱通訊員或通訊記者、通信記者。通訊員一般是按稿計酬。在中國的近代報刊時期,通訊員也曾被稱為“訪員”、“訪事”,與當時對記者的稱呼區別不大。有時稱記者為“專任訪員”以示區別。

任務

任務是經常為其反映情況、提供線索、撰寫通訊報導等。在報紙、電台、電視等新聞媒體中,通訊員隊伍最為龐大的是報紙。
通訊員
通訊員的任務主要有三項:(一)經常主動地向新聞單位反映情況,提供報導線索;(二)及時了解本地區本部門的有新聞價值的事實,為新聞單位撰寫新聞稿件或內部參考材料;(三)了解周圍民眾對新聞報導的意見和要求,充當新聞機關與讀者的橋樑,收集讀者反饋信息、組織讀報評報,協助報刊搞好發行等。

相關背景

通訊員泛指不屬於新聞媒體(報社、通訊社、電台、電視台等)編制之內、從事新聞與寫作的人員,他們大都結合本身的業務工作,給新聞媒體提供新聞稿件或反映情況。也有一部分通訊員是所在黨政軍機關新聞報導組(科)的成員,他們成為各新聞媒體的經常撰稿人。在舊中國的國民黨統治區,有少數進步新聞單位也曾聘請若干名通訊員,但大多數報刊沒有民眾性的通訊員網。擁有廣大基層單位的通訊員隊伍,是人民新聞事業的一個特色。
我國報紙最早的通訊員系統是由上海的《申報》建立的,此報於1872年創立後不久,在杭州設立了第一個外埠通訊員聯繫站,1875年已擴展到北京、南京、杭州、蘇州、寧波等26處。
早在1926年,黨的第三次中央擴大執行委員會上,就把建立工農通訊員作為全黨任務寫進決議。1939年12月25日,中共中央頒布了《中央黨報通訊員條例》。1949年7月,中共中央宣傳部還指示一切報紙都要有自己足夠的通訊員。現在,加強通訊員隊伍建設,已成為貫徹“全黨辦報、民眾辦報”方針的重要環節。新聞單位經常召開通訊員會議,舉辦培訓班,並辦有通訊員刊物,給廣大通訊員以具體指導。通訊員的主要任務是,經常主動地向新聞機構反映情況、提供新聞線索;採訪本地區、本行業的新聞,並寫成有關報導;組織讀報評報,收集讀者反應等。通訊員這一概念出自俄國布爾什維克黨的報刊活動。在十月革命後,自願的工人通訊員、農民通訊員、軍事通訊員、青年通訊員的民眾運動得到了實現。那些經常為報刊、廣播和電視提供稿件並同有關編輯部保持聯繫的人都具有工人通訊員的崇高稱號。編輯部在建立自己的工農通訊員隊伍時,不僅考慮到這些通訊員的積極性和寫作的可能性,而且還考慮到他們應怎樣履行自己的工作義務,以及在自己的集體中應受到多少尊重,應具有多大威信。報社、廣播電台和電視台的編輯部要經常地做自願的社會通訊員的工作,關心他們的文化、政治和業務水平的提高。工農通訊員訓練班、研究班和本科班都給他們提供了這種學習條件。那些特別有才幹的,積極的和訓練有素的工農通訊員還被補充到編輯部來,成了專業的新聞工作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