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少慈

陳少慈

陳少慈(1962年2月-)中國國家十二五規劃教材編輯委員會主編、中央電視台發現之旅《大國人文》欄目總策劃、總顧問。字華仙人,號根草堂主,廣東潮汕人,中國著名詩人、辭賦家、思想家、古書畫鑑賞家、文化藝術策劃家、書法家、收藏家。其撰寫的《潮汕賦》、《鵬城八景》、《武當記》、《怡心泉記》先後被編入國家十一五、十二五規劃教材《大學語文》一書,廣為流傳。成為自宋蘇軾前後《赤壁賦》800年之後,辭賦被編入國家教科書第一人,是歷史上草根文化在辭賦界被編入國家教科書的第一人,也是歷史上唯一將儒釋道三種文化寫入教科書第一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陳少慈
  • 別名:華仙人,根草堂主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廣東揭西
  • 出生日期:1962年2月13日
  • 職業:辭賦家,古書畫鑑賞家,書法家
  • 主要成就:編寫《大學生人文素質修養》
    作品編入國家規劃教材
  • 代表作品:潮汕賦、武當記、怡心泉記
人物簡介,社會兼職,主要成就,作品欣賞,學者評價,人物作品賞析,相關新聞,

人物簡介

陳少慈
陳少慈(1962年2月—)字華仙人,號根草堂主,廣東潮汕人,中國著名古書畫鑑賞家,詩人,辭賦家,書法家、思想家、文化藝術策劃家。長於詩書畫鑑賞,書法和辭賦撰寫。曾以《潮汕賦》、《武當記》名聲大振,得到了國內外著名專家、學者的肯定和褒獎。其撰寫的《潮汕賦》、《鵬城八景》、《武當記》先後被編入國家十一五、十二五規劃教材《大學語文》一書,廣為流傳。
生平樂於尋古覓跡,遍游三山五嶽,拜訪各界大名家,其藝術底蘊博彩眾長,自成一家,納化之處,皆以賦辭行跡,抒發情恰,讚美祖國人傑地靈,山河秀美。

社會兼職

現聘:中國國家十二五規劃教材編輯委員會主編、中央電視台發現之旅《大國人文》欄目總策劃、總顧問、深圳市專家聯合會研究員、深圳市專家文化藝術委員會委員,華南理工大學客座教授 《大學生人文素質修養》主編。

主要成就

主要成就:陳少慈是出身“草根”,生平走遍大江南北,游遍三山五嶽,尋訪各界大家,對文化藝術不懈地追求,他在古書畫鑑賞、詩歌、辭賦、書法、藝術策劃、收藏等方面具有很高的造詣,尤其在辭賦方面更是登峰造極,既繼承古人,又有其強烈獨特的風格,作品《潮汕賦》、《武當記》先後被編入國家“十一五”、“十二五”規劃教材《大學語文》,成為當代辭賦被編入規劃教材第一人,更是自宋蘇軾前後《赤壁賦》800年之後,辭賦被編入國家教科書第一人。是歷史上草根文化在辭賦界被編入國家教科書的第一人。是歷史上能夠撰寫地方辭賦成功第一人,也是歷史上唯一能將儒釋道三種文化寫入教科書第一人。多年來作品有《大學生人文素質修養》《陳少慈詩聯集》、《論中國書畫藝術品分類》《小春秋》、《鵬城八景》、《潮汕賦》、《名人撰聯集》、《東江賦》等等;

作品欣賞

潮 汕 賦
借五嶽浩氣,納崑崙龍恩。抱神龜玉柱,攬日月辰星。曬天地萬物,威鎮①潮汕矣。
《潮汕賦》黃家喜書《潮汕賦》黃家喜書
粵閩之交,襟海背山。美麗富饒,無欲有容。夏無醒者,冬絕嚴寒。史載潮土,五千餘年。秦漢以降,各族和睦。山風海濤,滌盪心胸。共歷滄桑,柔中寓剛。刻苦耐勞,謙恭和順。奮發進取,開拓創新。江河行地,日月經天。濤聲依舊,潮人永存。卓越貢獻,舉世聞名。薪盡火傳,歷久彌許。兼告開放,源遠流長。
尤睹潮史,源於兩晉。時郡立揭,福享流域。西轄粵惠,東連閩浦。北跨興梅,南據海涯。天地之間,生靈萬物。各茁奇葩,無不攀天。為添意如,浦惠兩地。另立郡衛。重溯海陽。唐宋賢俊,嶺南麗珠。韓公文道,永銘潮汕。璀璨文化,獨樹一幟。風流人物,萌芽千秋。八俊七賢②,功勳無量。
繡山麗水,環繞三江。兩寺相映,玄山開元③。鴻雁群集,海碧藍天。令其天意,府居潮安。地靈人傑,盛水洞天。大明大德,清月清風④。時冠二林,文武狀元⑤。
今朝盛世,天地和諧。巍巍新都,四市九縣。土沃園博,瀚林之鄉。江山如畫,海納百川。宏港明珠,獨占鰲頭。春秋彭湃,民眾誇讚。林君子豐,時振英港。
許氏滌新,經書立傳。莊翁世平,德高望重。泰斗宗熙,譜寫史章。陶朱嘉誠,楷模一鑒。高賢林立,勝舉難書。俊彥賢達,漫筆延聞。
潮人當今,千千萬萬。根扎廣宇,四海和顏。五洲共濟,百業輝煌。尤以商賈,馳名宇環。大鵬展翅,龍鳳高翔。億萬裔孫,旭日朝陽。金黎鼎盛,奇花異樹。
目目芳菲,無一不妍。古今美德,團聚骨肉。風呈水起,誠信相傳。故曰“三江水匯脈相連,傲骨花開四海妍。八俊七賢今再現,潮人商賈遍大千”。
美哉、美哉!。。厚德 載 物,潮汕潮人也
丁亥春月華仙人陳少慈寫於泰龍齋
辭彙解釋:
①威鎮:指潮汕人傑地靈,五神靈氣相助。
②八俊七賢:七賢為.許申 .張夔 劉允 林巽 王大寶 .盧侗 .吳復古;八俊為.翁萬達 林大欽 郭之奇 黃奇道 .
蕭端蒙 許國佐 羅萬傑 林大春。
③玄山開元:指碣石玄武山寺;潮洲開元寺。
④大明大德,清月清風:指明朝和清潮,同時也是用藝術的角度來描述。
⑤時冠二林,文武狀元:潮州明朝嘉靖年間文狀元林大欽,清朝康熙武狀元林德鏞。

學者評價

陳少慈的《潮汕賦
鄭伯農
賦是一種古老的文體。班固說:“賦者,古詩之流也。”劉勰說:“賦自《詩》出,分歧異派。”按古籍記載,最早寫賦的是戰國荀卿。到了兩漢,進入到賦的黃金時代。可以說,賦是那個時期最顯赫的文學形式,公卿大臣、騷人墨客無不寫賦。漢朝的文學大家,如賈誼、枚乘、司馬相如、楊雄,都是寫賦的行家裡手,留下了諸多不朽名篇。《漢書藝文志》記有賦九百篇,作者六十餘位。“賦者鋪也”。作為詩的一個變種,它的演唱方式不是“引吭高歌”、“一倡三嘆”,而是“不歌而誦”。用今天的話來講,它不是“詠嘆調”,而是“郎誦調”。所以,節奏較快,比一般的歌曲能容納更繁多的內容,善於鋪排,善於敘事。
自東漢班固《兩都賦》問世以來,以賦寫名景勝也,迅速蔚然成風,兩千年來絡繹不絕。張衡的《二京賦》繼《兩都賦》之後再次引起“轟動效應”。左思的《三都賦》直令“洛陽紙貴”。至於王勃的《滕王閣序》和范仲淹的《岳陽樓記》,更是千古絕唱,世世代代為萬民所爭誦。新時期以來,舊體詩詞從復甦走向復興,賦這種古老的文體也重新引起文學家的興趣。魏明倫、許兆煥等方家,都曾為自己的家鄉寫過賦。
潮汕賦》的作者陳少慈是一位中年漢子。他從小熱愛文學,尤其是中國傳統文學,但從未進入過文科大學的殿堂。中學畢業參軍離家,轉業後投身企業界,從事商貿工作。經歷風雨淪桑後的陳少慈不改對文學的痴迷,把全部業餘時間都花在研文習藝上。他對詩書畫都很有興趣,時有新作問世。這首《潮汕賦》是他歌頌家鄉的嘔心瀝血之作。
潮汕是水鄉、僑鄉、商貿之鄉、文化之鄉,自古聞名於天下。一千多年前,大文豪韓愈曾被貶到此地當刺史,播下了文化火種。當代著名經濟學家許滌新、著名國學家鐃宗頤,都是潮汕人。作者在五百多字的古文中,用生動的筆墨勾勒了潮汕的歷史沿革、山川草木、人文習俗和當今巨變,筆底透露出對家鄉深深的眷戀和自豪之情。給我的總體感覺是簡約古樸、氣勢不凡。古代駢文多為四、六句。陳先生的《潮汕賦》以四言為主,雜以少量五言、七言。如果說有什麼不足的話,我以為古樸莊重有餘,略欠汪洋恣肆。賦作為一種敘事和抒情相結合的文體,善於鋪排點染,通過狀物和敘事來抒發情感。西晉摯虞說:“古詩之賦,以情義為主,以事類為佐;今之賦,以事形為本,以義正為助。” 摯虞的這段話主要是批評漢朝流行的“大賦”,對於今天的創作也有一定的借鑑意義。我以為,陳先生如能在形象化、抒情化上再下一點功夫,他的創作一定能更上一層樓。
讀陳先生的賦,我不由自主的產生了一些不吐不快的想法。
自上個世紀初的白話運動以來,我國產生了一批新的文體。它們順應了歷史前進的需要,對於豐富中華民族的文藝畫廊產生了十分積極的作用。但是從推崇新文體走到冷落以至排斥舊文體,這不能不是歷史前進中出現的曲折,其負面影響也是不可忽視的。胡錦濤總書記在黨的十七大指出,要繼續弘揚民族文化的優良傳統,興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新高潮。怎樣才能全面地弘揚民族文化傳統?我們要繼承前人的創作成果,用它來豐富今人的文化生活。但是光有這一條是不夠的,還要繼承和革新前人所創造的藝術形式和藝術經驗,用它來表現今天的新生活。近百年來出現的文學新品種,充其量也就是文學天地中的半壁江山,僅靠它們是不可能全面滿足民眾文化需求的。譬如老百姓過年,需要大量新的楹聯,而我們的文學部門幾乎是很少考慮這方面的社會需求。又譬如我國產生了許多新的旅遊景點,需要相應的詩詞歌賦楹聯與之相搭配,以提高它的文化品位;即使是老的景區,也需要新的詩詞歌賦楹聯。而我們在這方面也很少有所作為。解決這一類難題,要靠專業文學家的努力,也要靠陳少慈這樣年輕作者的奮鬥。他們很執著,很痴迷。他們不追求熱門,願意乾那些並不顯赫,但確實於文化建設有益的事,能夠填補文學事業的空白。所以,陳少慈這樣業餘作家的出現,令我十分欣喜,令我由衷地為他鼓與呼。
筆者系:全國著名作家、學者;現任中國社會主義文藝學會會長、中華詩詞學會常務副會長、中國文藝報主編輯。
陳少慈所撰朝京門楹聯
李靖國
惠州朝京門重建,向全國徵集楹聯。筆者有幸,與幾位教授、學者、博士賞析了這批征聯。深圳文物收藏家陳少慈先生聞之,在參加一次畫展之際,即席揮毫,撰一楹聯懸掛於城樓大廳雙柱之上:
朝州明月,月月麗水秀西湖
京海旭日,日日神光普東江
陳先生並賦詩一首,詩曰:“一門通南北,兩岸氣吼天。登台摘日月,眨眼詩千篇。”筆者其時恰好在場,反覆吟誦了陳少慈的楹聯與詩歌,感到氣勢闊大,但於詩、聯格律上有所失粘。儘管現今賦詩填詞撰聯,已有許多人早就突破了格律的桎梏,特別是國語“四聲”中,沒有“入”聲,作詩撰聯,很難把握。陳少慈先生收藏諸多名家字畫,於詩聯規矩,不可能不懂。於是,我請他用家鄉話(閩南語)重新朗誦對聯,發現平仄仍未入律。大抵少慈先生愛其力作,不願以“聲”害“意”罷。但我是個墨守成規的“頑固派”,便力勸陳先生仍應守律,戴著鐐銬跳舞。陳先生當場表示接受我的意見。
不久,陳先生專程到惠州,約我聚談,並展示自己的新作:
朝外晨星/垂輝粵海東坡第
京門皓月/朗照鵝城西子湖
這副新聯,從現代對楹聯的寬鬆要求來說,基本合律。楹聯格律,最基本的要求,是上聯末字仄聲,下聯末字平聲。此聯上聯末字“第”對下聯末字“湖”,仄對平,符合“底線”要求。傳統對聯,如上下聯各兩個分句者,則前後分句末字平仄須相反。此聯上聯“星”對“第”(平對仄),下聯“日”對“湖”(仄對平);又符合深一層的要求。在這個基礎上,我們不妨對此聯的內容來一番點評。
朝京門,明洪武三年(1370),惠州地方官擴建城池,始增此門,當年為北門。洪武二十二年(1389),惠州設衛,再擴規模,改北門為“朝京門”,始傳其名。古城牆為六百多年歷史的見證,又經受多次戰火洗禮。惠州的水利建設,注重與文化大省的格局同步。水利修到哪裡,哪裡就凸現水與人文和諧的特色。惠州市委市政府選定北門故址,重建城樓,使古老的朝京門重啟生機,與具有抗擊“百年一遇”洪澇的大堤融為一體。面臨浩淼東江,背倚旖旎西湖,攬山色於胸懷,攝湖光於方寸,誠歷史吟誦勝地,人文旅遊佳境。陳少慈先生的楹聯,正是以朝京門為出發點,觀照惠州的光輝歷史,謳歌鵝城的璀璨文化。“朝外晨星”對“京門皓月”,取“朝”“京”各一字,首字標其目,“晨星”對“皓月”,時間上早晨對夜晚,平聲對仄聲。古人寫“星”、 “月”詩詞,何計其多。但寫星、月共輝,又臻於妙境者不常見。曹操“月明星稀”句,千載以下膾炙人口,陳先生聯語乃從杜甫《五律·旅遊書懷》中“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化出,杜詩顯宏偉氣勢,陳聯求和諧意境,“垂輝”對“朗照”大體工穩。“粵海”泛指嶺南,特指廣東。毛澤東贈柳亞子,有“飲茶粵海”之句,鵝城乃惠州之借代。“粵海”對“鵝城”,地名對地名,“仄仄”對“平平”,可謂妥貼。“東坡第”當指蘇軾當年貶謫惠州時的寓所,這是一段光輝的史話。他垂老罹難,數遷寓所,都在西湖周邊,惠州的父老鄉親歡迎他熱愛他。以“東坡第”對“西子湖”,既是史實,又切人文,最好不過。
古人做聯方法,不外乎三。一是集前人成句而成聯;二是從前人詩文脫化而成聯;三是自撰新聯。陳少慈此聯,乃是二、三兩法之結合。文采既燦然,書法又自成一格。至於其組句技巧、用字手法等則不遑論述,惟陳先生的敬業精神、謙遜態度,特別是他對惠州洋溢之熱情,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為一楹聯,他數次奔走在惠州、深圳兩城之間,則更令人感動,現在這樣執著的人實難多見,故特作文以記之。
作者系廣東省政協委員,惠州政協主席,惠州學院副院長
著名學者評陳少慈揭陽樓楹聯
由著名企業家、慈善家黃暢然先生捐資興建的揭陽樓,雄踞於揭陽市區的東入口,迎著爽朗的南風,披著金色的陽光,巍然聳立在仿古城牆上。這座氣勢磅礴而又古香古色的樓宇,不但給粵東增添一個奪目的城市地標和良好的文化活動的場所,還可引人觸發思古之幽情,加深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進而增強前進的勇氣和信心。
國家文博專家研究員、著名楹聯家、辭賦家陳少慈先生登上這座美輪美奐的樓台,撫欄眺望無垠的天宇和花團錦簇的大野,不禁感慨盈懷,認為此樓所蘊涵的文化意義完全可以與湖北的黃鶴樓、江西的滕王閣、湖南嶽陽樓並肩比美,於是揮筆撰寫了一副楹聯:
揭嶺榕蔭江水騰龍德祖千年輾轉朗月聲聲抒秦漢;
陽樓玉璧巍峰躍虎仁孫世代承傳瑞風道道頌春秋。
這副鶴頂格的楹聯凝練地讚頌了揭陽山川的壯美、歷史的悠久、人文景觀的豐富和揭陽樓淵源的深遠,是感情充沛、內容真實之作。
揭陽”之名,源於揭嶺,它早已出現在我國的史頁上。公元前214年,秦始皇設立揭陽戍守區;公元前111年,漢武帝建置揭陽縣,管轄今廣東省揭陽、潮州、汕頭、梅州和福建省南部的龍溪、漳浦一帶的廣袤地域;公元590年,隋文帝建置潮州,揭陽歸屬其下,然而很多詩人騷客仍對這古縣的名字念念不忘。“文起八代之衰”的韓愈被貶任潮州刺史時,涉及潮州的詩歌常以“揭陽”代之,“我遷於揭陽,君先揭陽居”(《別趙子》)就是一例。他為了彰揚古史,還主建揭陽樓,遺址即今潮州市筆架山韓文公祠。揭陽樓雖已毀於歲月的風雨,可是依然縈迴於詩人詞客的華章之中,北宋著名詩人梅堯臣在《送胡都官知潮州》一詩中,就有“更尋賢侯跡,書上揭陽樓”之句……因而陳少慈這副楹聯,內涵十分深厚。
楹聯上句的“德祖”,不但指自古以來含辛茹苦創業的土著,還指韓愈等來自異地的仁人智者。他們為揭陽地區的開發與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其高風亮節與豐功偉績,不管是“風雨如晦,雞鳴不已”的艱難日子還是“春風楊柳萬千條”的美好時光,都輾轉流傳於人們的心中。下句的“仁孫”,指後來的英傑——包括上文提及的黃暢然和其他萬千精英。他們承傳了先祖們的美德,奮力開創更加絢麗的未來。作者相信,他們的雄豪氣派亦將傳頌千秋萬代。“聲聲朗月抒秦漢”與“道道瑞風頌春秋”二語,囊括了寬廣的空間和縱深的時間,含蘊深沉的歷史感,令人讀後沉思不已。
楹聯的意象是揭陽樓,實際上是對揭陽地區的頌歌,字裡行間還凝聚著對其“德祖”們的誠摯崇敬和對其“仁孫”們的良好祝願,堪稱當代楹聯之傑構。前些時,作者曾為惠州朝京門撰寫了一副同是鶴頂格的楹聯:“朝外晨星垂輝粵海東坡第;京門皓月朗照鵝城西子湖”。我們將二聯並讀,就會進一步體會到才情並茂的作者國學根基之深厚。
陳少慈更長於辭賦,他於前年撰寫的《潮汕賦》,全文僅五百字,但已將潮汕地區歷史、地理、人文等方面的顯著特點呈現於篇章之中。由於概括力強,語言精練而且辭采華美,因此被選為大學教材,收進國家高職高專十一五《大學語文》。
古語說:“江山須要文人捧。”樓台館閣更是如此——這也正是我們民族的優秀傳統。楹聯實際上是二段體的詩歌。筆者相信,陳少慈此聯定然會給揭陽樓增添雋永的文化情味。
楊光治:原花城出版社副總編、副社長、中國新文學學會理事,中華詩詞學會常務理事
賴海晏:《廣州日報》編輯、記者,《南方日報》文藝部副主任、《南方周末》主編
詩人陳少慈作《武當記》 開創文壇新使命
有感而發做《武當記》一首,大氣磅礴,在延續《潮汕賦》和揭陽樓楹聯感情充沛內容真實的同時,更加綺麗壯美,將太岳武當的秀麗景色盡歸其賦。
陳少慈的作品作向來以情動人、以真寫實,《武當記》也不例外,在嚴格遵循賦這一體例的嚴格性之外,更是獨闢蹊徑,在賦作中糅合以現代寫法,並且不漏痕跡,令人讀來朗然充滿韻味。《武當記》與陳少慈以往作品的不同之處在於是一篇以景為主的記述文,然而,太岳武當豐富的人文歷史並未因此而遜色,相反由於作者巧妙高超的寫作技巧,景色與人文渾然天成,為《武當記》增色不少。
陳少慈的《武當記》雖為賦作,但其新手法的運用以及創新演繹,有開賦作新風創立新文體的重大里程碑意義。
武當記》納入國家教材
武當記》是陳少慈登臨武當,有感而發所創作的以寫景為主的記述文,也是其繼《鵬城八景》和《潮汕賦》之後第三篇納入“國家級規劃教材”的作品。
該文在認真遵循“賦”這一體例的嚴格性之基礎上,獨闢蹊徑,將現代文法習慣和行文方式糅合在古老的賦作之中,不僅讀起來朗朗上口,還讓人身臨其境的感受武當山景色與人文的渾然天成。
陳少慈的《武當記》納入十二五規劃教材,有益於增進青年一代對賦這種古老的文體的認識和理解;而其在賦作上的創新,不單具有開賦作新風創立新文體的重大里程碑意義,更是為我國現行教材的賦作注入了一股新鮮的力量,填補了賦作方面的文化空白。
《武當記》
“亘古無雙勝境,天下第一仙山”!名聞於世,何及偉哉?
《武當記》黃家喜書《武當記》黃家喜書
太岳武當,源自秦川。圓方八百里,譽振九重天。七十二峰峻岭,千秋一月和顏。巍峰金頂寶殿,背倚古架神農。添道觀棋布,如星閃玉嵌。一宮隔十里,五里距一庵。百靈森郁,萬仞山高。道觀何奕彩,漢水澤聲淘。
眸回遠眺,多少風騷。人傑於地,物華於天。山秀於靈,水碧於清。笑睹凡間歲月,沉思玄道春秋。昔日明皇賜錦,秉天御旨如松。龍騰日出,虎躍星垂。兩儀共襯,乙泰同輝。太極克剛,氣吞浩瀚。制柔神劍,劃破天蒼。剛剛柔柔,柔柔剛剛。世間今古,兩絕無雙。六十四卦,一統河山。青山放眼,靖海歸心。奇葩蝶影,紅葉心聲。縱是天飛三萬里,終歸地宿一席坪。然僧陶趣,自我閒行。徘徊漫步,略悟歲暉。達則識鯤鵬,行須問己安。萬物包容皆上等,一生怒恨終下策。心生惡、腑厭世,萬般惡世,舍此一空。祈天寄世,三豐之能,炳地逸生,鶴天絕塵。借古言,譬天窗。道可道、非常道。賢不賢,寄先賢。玄岳人魚,能過海天。物淵於本,道仁於心。今古往,相侯王,問津尋道,不絕仰攀。遊人騷客,盡揮墨翰。
尤睹太子坡里,築聖絕技妙玄。脊樑十二根,一柱頂天平。峰山鶴幻舞,幽谷虎吼聲。南岩懸峭壁,鬼亦膽心驚。唯道通天法,煉己化為神。眼看龍頭柱,重有千萬斤。若無神鬼斧,焉能入雲庭。紫宵鳳展翅,金鑾雀錦披。洞天古井映,勤酬物生移。輾轉風和暢,龍孫慧眼高。鵠雁日閃爍,龜蛇月天參。奇花各異彩,一道一聖光。輕盈抒明月,舉泰納海天。
頓悟觀世上,斯時看偉明。偉哉!太岳生瑕、豈有仙山金頂殿。玄天不偉、何來漢水怡心巒。

人物作品賞析

《怡心泉記》
春始來兮物復甦,行者化仙兮游天巒,歸返流連迤千年,暗慨凡塵崢嶸變。兀見良景,不覺脫化神體,翹首賞觀。不意獨享,遂告九霄俗凡,共瞻繼世桃源。河源十餘里,豐江水傾天,萬綠隱現磐龍嶺。任誰坐觀山中海,皆以瑤池降人間!
吾臨其境,襟海自焉。頓於景,平心靜悟,懷聖賢憂樂之心,唯拙語二三,聊表厚澤,無食俸之業,存仁心之端。
自然之趣,顯于山水之間,山水之趣,始於天然雕飾。宗歸啟始,尋根溯源,蔥鬱帳層層墨染,碧溪龍潺潺綿延,履青巒疊翠,游碧水披粼,觀列雁南翔,賞雲霓虹彩。幽居玉谷,雅趣芳菲,耳濡目染,聲蘊陰陽。亦龜蛇朱雀,龍鳳影舞,若易典寶穴,祥瑞天成。追憶古聖先賢,順意為之,善視而史啟,天地依存,萬物偕生。
時至黃昏,寶穴依舊,麗景仍長。鶯鳴不盡,鶴翼翔空,花妍柳態,拂影活熠。千里雲泉,百載脈淵。莽莽天宇,盡灑瑞祥。雖無存暖燕碧柳,亦睹春色滿園。醉也!醉也!
景醉吾心,行者不捨,猶醇香悠久之慕,心怡之而不自禁。負峻岭巍峨,萬物飄香。磐龍聖地,萬語尤不足言美。古賢聖道,金沙水淘。風輪月,水清源。勝境有勝天,聖人傳聖言。碧瀾萬里,霞彩紛飛。仁者於心,達則於義。人生如白駒,益世處之,正邪自辨,功成者,皆始於仁心。故無非凡世,人海莫滄。胸有丘壑,明塵朗世。
眾皆願,而願無同,泉澈而海無邊。人生境於界,歲月在達康。修心惠里,品明性清。神賦其之,逍遙樂,樂逍遙。禪茶無味亦存味,美酒有津亦存津,意盡已概之。澀苦醇甘於人異,其箇中味,唯諸君自知也。
癸巳之秋華仙人陳少慈撰於金葉島聚友亭
文學帶動旅遊經濟 “怡心泉記”受媒體關注
學者陳少慈新作《怡心泉記》再次引起文化圈熱議,誠然這已經不是陳少慈第一次成為焦點,然而這次的《怡心泉記》還是能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感觀。
從文章上來看,陳少慈繼續以浪漫幻想主意的手法謳歌祖國的山河,其中一個重要的懸念設定——怡心泉的具體位置,就已經讓文章充滿了神秘感。而在遣詞造句上,陳少慈不愧是有著當代辭賦第一人的美譽,能將一些句子描述的優美卻意境猶生,這的確需要深厚的功底,還有拿捏文章的大局觀。文章格局很大,卻也同樣將細微處描寫的精緻,筆墨之間,彰顯了陳少慈的細膩筆鋒。
說陳少慈文章好的早已大有人在,不必多言。而從文章中,我們需要看出更多深層次的東西。
其一,古文學,特別是辭賦的發展在國內已經陷入了一個瓶頸,除了代表人物陳少慈之外,幾乎難覓其他大家。
陳少慈一直致力於發展傳統文學,其內心也是渴望能有人和自己一起扛起發展的大旗。然這些年,除了陳少慈的文章屢屢出現在報刊雜誌、或者大學語文教程之外,其他當代辭賦文學作品鮮有佳作。
在文化產業迅猛發展的同時,傳統文學的發展也需要大力的推廣。從辭賦文學來看,需要在基礎教育上面入手。培養青少年對辭賦文學的熱愛,鼓勵青少年寫出更多更好的文章,這才是真正有利於傳統文學的地方。
其二,文學經濟。陳少慈一篇《怡心泉記》讓很多人激發了一探怡心泉到底在哪的衝動。而根據專家的考量,當所謂地點確認之後,甚至給當地帶來了可觀的旅遊收入。
其實從歷史上來看,文學刺激經濟的現象就不在少數。大作的景點都成為後世爭先遊覽的場地。文學搭台,經濟唱戲,這已經成為很多地方的慣用手段。
在明星走穴的同時,其實文人也能起到這樣的作用。諸如陳少慈的一篇大作能吸引眾人的興趣一樣,如何將文學徹底的做成一個產業鏈,這也是需要很多思考的問題。畢竟不管從任何方面來看,當文學能刺激經濟,而經濟又能反過來刺激文學更好的發展之後,這兩者的良性互動會讓各方得到更多的利益!

相關新聞

中紀委原副書記親臨泰龍齋
近日,原中央紀委原副書記徐青與著名詩人、辭賦大師陳少慈暢談文學。徐青副書記一直以來是文學書法愛好者,對文人墨客的作品也是青睞有加。而作為古文學的代表人物,陳少慈自然也是徐青副書記追捧的對象。
兩人開懷暢談,言談間徐青副書記對陳少慈屋內各種作品做了一一點評。或是拿出墨畫細細品味,或是對陳少慈的詩文逐字揣摩,無時無刻不是將其愛好文學的情懷展露無遺。尤其是對陳少慈的代表作品《武當記》更是讚賞不已。陳少慈也是興致頗高,不斷將自己的珍藏作品拿出來和徐青副書記一起品析。
最後,陳少慈即興提筆揮墨寫下“清風朗月陶人醉,靜谷幽居是我心”贈送給徐青書記。該聯不單是陳少慈的寫作心境,也是對徐青書記一生廉潔公正的高度評價。
陳少慈《武當記》納入國家教材
記者近日獲悉,我國著名古書畫鑑賞家、詩人、辭賦大家、書法家陳少慈創作的《武當記》正式納入國家十二五規劃教材——《大學語文》,填補了我國現行教材在賦作方面的一大文化空白。
《武當記》是陳少慈登臨武當,有感而發所創作的以寫景為主的記述文,也是其繼《鵬城八景》和《潮汕賦》之後第三篇納入“國家級規劃教材”的作品。
該文在認真遵循“賦”這一體例的嚴格性之基礎上,獨闢蹊徑,將現代文法習慣和行文方式糅合在古老的賦作之中,不僅讀起來朗朗上口,還讓人身臨其境的感受武當山景色與人文的渾然天成。
陳少慈的《武當記》納入十二五規劃教材,有益於增進青年一代對賦這種古老的文體的認識和理解;而其在賦作上的創新,不單具有開賦作新風創立新文體的重大里程碑意義,更是為我國現行教材的賦作注入了一股新鮮的力量,填補了賦作方面的文化空白。
文化領軍人物
陳少慈先生的辭賦多大開大合,在情與景的描述上充分展現了作者的切身感受,同時也讓讀者似乎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受。其在辭賦方面既繼承了古體辭賦的不歌而誦,又汲取了古代諸位辭賦大師的精華。《文賦》中亦曾這樣敘述:詩緣情而綺靡,賦體物而瀏亮。《武當記》是陳少慈先生登臨武當山,感懷於武當風景的壯美秀麗和磅礴大氣,懷著對祖國大好河山的景仰熱愛之情,博古通今,寫下了將現代之風和古代之律相糅合的經典賦文,此文可謂一氣呵成,朗然上口,剛柔並濟,獨具匠心。
陳少慈先生的文風歷來如此,因其在對中國古典文化,特別是辭賦方面的造詣和恰到好處的拿捏。所以他既能認真遵循“賦”這一體例的嚴格性之基礎上,又獨闢蹊徑將現代文法習慣和行文方式糅合在古老的賦作之中,不僅讀起來朗朗上口,還讓人有身臨其境的感覺。
不僅如此,近日以深圳著名八個景點為題材撰寫《鵬城八景》及《潮汕賦》編入國家十一五規劃教材《大學語文》一書,在業界廣為流傳,填補了現代辭賦在大學語文課本的空白,也被認為是中華傳統文化復興的號角。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