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小虬

陳小虬

陳小虬跟隨父親在梧州生活,中學畢業後在梧州海關謀得一份差事,薪水不薄,體面風光,人稱“海關大少”,20齣頭就已結婚生子,在父親影響下,自小就喜歡唱粵曲、演粵劇,是陳泰龍私伙局的台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陳小虬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江門
  • 出生日期:1919年
  • 逝世日期:1992年
  • 職業:戲劇表演者
簡介,父親的影響,個人經歷,1941年,1942年,1947年,1952年,1954年,1957年,1964年,1965年,1979年,1992年,影響,從藝,功夫,生卒年,

簡介

陳小虬,男,粵劇醜生。生於外海直衝。
陳小虬:粵劇醜生陳小虬:粵劇醜生

父親的影響

父親陳泰龍是一位執業大律師。20世紀30年代,陳泰龍在廣西梧州開辦律師事務所,家道殷實,是梧州上流社會中的頭面人物,喜歡看粵劇,愛好唱粵曲,牽頭組織了私伙局,凡有粵劇團來梧州演出,必定到場觀看,熱情款待主要演員,並且邀請來家中開局。

個人經歷

1941年

香港被日軍侵占,大批愛國藝人率領粵劇團到廣西避難、演出。馬師曾率領的劇團來到梧州,陳泰龍大力捧場,陳小虬也拜馬師曾為師,得到馬師曾的親自指點,唱做功夫大有長進。
劇團中有個花旦叫韋劍芳,綺年玉貌,聲藝俱佳。陳小虬在學戲時與她耳鬢廝磨,假戲真做,產生了感情,便不顧父親極力反對,放棄體面的職業和舒適的生活離家出走,與韋劍芳一起參加劇團到處演戲。陳泰龍認為他有辱門風,極力勸阻,但無法挽回,一氣成病,藥石不靈,英年早逝。當時廣西尤其是梧州的報紙以很大的篇幅炒作此事,刊登連篇累牘的報導,說是“富家公子,迷戀戲子,拋妻棄子,氣死老子”,鬧得沸沸揚揚。

1942年

陳小虬組織起以香港演員為主的“新青年”劇團,自任班主,演員有薛覺明、劉月峰、韋劍芳、林秋萍、陳醒章等,音樂員有朱添、林文銳、郭禧志等,是香港淪陷後進入內地陣容最強的劇團,帶來了大批香港的新劇目,唱腔、服裝都有很大的改革,對推動廣西粵劇的發展起了很大作用,南寧中華大戲院、新世界戲院演出了將近一年時間,深受觀眾歡迎。後來,另一位班主賴壽銘用高價拉攏部分演員、音樂員跳槽另組劇團,“新青年”劇團被迫散班。
陳小虬家財散盡,無法再做班主,此後以白寄萍為藝名,與韋劍芳拍擋,參團在廣西各地演出,陳小虬這轟動一時的名字便漸漸被人們淡忘了。抗戰勝利後,白寄萍、韋劍芳先後參加“勝利年”劇團、“晨鐘”劇團,在香港和廣東各地演出。

1947年

兩人分道揚鑣,韋劍芳留在香港發展。白寄萍回了內地,參加了“猛龍”劇團,主要演員還有小木蘭、靚少鳳等。不久,原來在廣西“逸龍”劇團與林鷹揚拍擋的洋玫瑰成為白寄萍的新拍擋。
建國後,白寄萍、洋玫瑰先後參加“勝利”、“紅旗”等劇團,在珠江三角洲一帶巡演,期間也曾回過外海演出。

1952年

他們參加“大江”粵劇團在陽江縣城江城酒店演出,此後便留在陽江。

1954年

劇團改革,白寄萍組建了“民主班”前鋒粵劇團,任團長。

1957年

前鋒粵劇團改名陽江粵劇團,成為國營演出團體,白寄萍仍任團長。他任團長長達十年,領銜的陽江粵劇團在廣東有一定的影響。

1964年

“四清”之前,白寄萍離開陽江粵劇團。

1965年

去了茂名粵劇團。

1979年

退休。

1992年

白寄萍在廣州去世,終年73歲。

影響

從藝

陳小虬毀家從藝陳小虬跟隨父親在梧州生活,中學畢業後在梧州海關謀得一份差事,薪水不薄,體面風光,人稱“海關大少”,20齣頭就已結婚生子,在父親影響下,自小就喜歡唱粵曲、演粵劇,是陳泰龍私伙局的台柱。,雖然在粵劇中沒有創下什麼腔,沒有立起什麼派,也不是著名演員,但卻在陽江民眾口中留下了一句歇後語:“白寄萍騎馬——攪攪下住系”。意思是說白寄萍表演騎馬的動作時,用手中拿的馬鞭“攪攪下”就算數(住系,陽江話,“就這樣”、“算數”的意思),用來形容或者批評人做事不認真,敷衍了事。

功夫

從這句話來看,白寄萍(陳小虬)演戲的功夫似乎很不到家,表演也很不認真,其實,戲劇動作是寫意的,虛擬化、程式化的,表演騎馬就是用手中的馬鞭配合身段、動作來表現,不可能真的騎著馬上舞台,任何演員表演騎馬,都是拿馬鞭“攪攪下”就是了,因為白寄萍在陽江演戲時間長,觀眾對他印象深刻,所以就拿他作為代表,創造出了這句歇後語,而且使用率相當高,在陽江的民俗文化中占有一席之地,也在陽江人民中銘刻下了他的名字。

生卒年

出生:1919年,農曆己未年
逝世:1992年,農曆壬申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