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和平(重慶市人口和計畫生育科研院研究員)

個人簡歷,主要經歷,

個人簡歷

陳和平,女,重慶市人口和計畫生育科研院的研究員、研究院附屬醫院醫生,重慶市政協委員,知名民主人士、前國家副主席張瀾的親外孫女。

主要經歷

書香門第出俊秀
很小的時候,外婆劉慧徵就指著開國大典的照片告訴陳和平,那個在天安門城樓上站在毛澤東和周恩來之間、身著長袍馬褂、銀髯飄逸的老先生就是外公張瀾。
陳和平由外婆帶大,直到老人家1986年去世。外婆教她讀報識字,給她講外公的故事。她養成了勤勞吃苦、動手動腦的習慣。
1975年7月,陳和平高中畢業。她只有兩姐弟,親人們捨不得她下鄉,可外婆和媽媽堅持讓她去河北省邢台縣當知青。
走之前,媽媽張繼延給她講了一個故事。上世紀五十年代初,生活在北京的張繼延即將考大學,她央求父親,希望能給好朋友、時任中國人民大學校長的吳玉章打一個招呼,讓她去上中國人大。張瀾拒絕了二女兒的要求。那年秋天,她通過自己的努力,考上了東北人民大學。
陳和平聽後感慨了很久。從中悟出立德是人生的首要價值,建功是人生的重要價值,回憶起外公張瀾的教導,她暗暗發誓要成就一番自己的事業。17歲的陳和平心潮澎湃地奔向華北平原。
研究生殖成專家
1977年,陳和平考入重慶醫科大學醫療系學習。1982年畢業分到重慶市計畫生育科研所女性臨床研究室擔任住院醫師,從事避孕節育技術研究。
近30年,她從住院醫師、主治醫師、副研究員成長為研究員。這期間她克服許多困難,完成了20多項有關女性生殖健康的各級科研項目,發表學術論文20餘篇,獲得4項部委級科技進步獎。她為育齡婦女生殖健康做出了貢獻。
在做研究的同時,她還從事具體的臨床醫學,在不孕不育科工作的10多年間,她為數千婦女診治過不孕症,使許多家庭喜得貴子,被病人譽為“送子觀音”。
參政議政顯本色
2005年陳和平加入了中國民主同盟,此後,被推薦為江北區政協第八屆委員會和重慶市政協第三屆委員會的政協委員。
她感受到有一種巨大的力量支撐著自己,她熱心參與社會事務,願意為社會多做一點工作。
汶川大地震發生後,當災區受傷的兒童剛剛到達重慶,她率先與支部盟員一起到重慶醫科大學附二院慰問這些災區患兒,同時積極捐物捐款。玉樹地震,她組織盟員積極參與民盟江北區委組織的捐書、捐款活動,奉獻愛心。
她參加區統戰部組織的“送醫送教送科技”主題實踐活動,參與民盟江北區委組織的“科技、計生和字水支部社區服務活動”,還積極參加所在單位組織的“科技三下鄉”、“三進三同”等活動,深入合川、南川等地鄉鎮義診,用醫學技術幫助農民。還積極參與重慶市計畫生育協會的青蘋果之家的活動,為青少年的健康教育獻計出力。
作為民盟盟員和政協委員,她積極履行職責,每年都要提交一些提案和社情民意,參政議政,例如提交《建議重慶市儘快實行婚前免費檢查》、《加速建設我市養老服務機構的建議》、《關於儘快禁止排黑煙汽車行駛和進入城區的建議》等提案,為重慶市和江北區的發展貢獻力量。
2011年民盟成立70周年,她被民盟市委評為先進盟員,受到表彰。2011年7月被江北區統戰部同心同行領導小組評為“圍繞中心,共促發展”先進個人,所在支部被評為“圍繞中心,共促發展”先進集體。
“雲山蒼蒼,江水泱泱,先生之風,山高水長”。陳和平深知,自己還達不到外公張瀾的崇高精神境界,但外公始終是她的榜樣,她牢記外公的“四勉一戒”, 時刻警醒自己,鞭策自己,用外公那知識分子的傳統和品德抵禦著世間的種種誘惑,堅守崗位,成就了一番事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