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去病詩文集(共三冊)

陳去病詩文集(共三冊)

《陳去病詩文集(共三冊)》是2009年4月社會文獻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郭長海、郭君兮。

基本介紹

  • 書名:陳去病詩文集(共三冊)
  • 作者:郭長海、郭君兮
  • 頁數:1400
  • 出版社:社會文獻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9-04
  • 裝幀:平裝
  • 開本:32
  • 叢書名:國際南社學會·南社叢書
內容簡介,目錄目錄,

內容簡介

陳去病(初名慶林,字佩思,號巢南)為南社發起人之一。辛亥革命期間,蔡元培之光復會,孫中山之興中會、同盟會,陳去病均奔走效命。孫中山曾贊云:“從我游者二三子外,唯吳江陳子去病為焉。以十年袍澤,患難同嘗,知去病者,宜莫余若。”陳去病不僅身體力行,還有大量詩文問世。詩文中,除宣揚民族氣節,慷慨壯烈之情外,還有些是揭露國民黨內部腐敗的文字。詩文深沉、凝練,蘊意厚重。

目錄目錄

卷一 浩歌堂詩鈔
序一 (1924)汪兆銘/3
序二 (1923)侯鴻鑒/4
序三 (1924)姚錫鈞/6
序四 (1923)柳棄疾/8
一 東江集(1892~1901)/9
松柏行呈杏廬夫子 壬辰/9
夏日閒居 癸巳/10
初秋書感 甲午/10
謁師杏廬,談宴竟日,謹呈兩律 乙未/10
讀竹書紀年 丙申/10
江行雜詩 丁酉/11
盤門夜泊 戊戌/11
松陵詩派行 己亥/12
沈子樹茂才大椿,安貧力學士也。秉其先世水西給諫之懿訓,恂恂端確,望而知為謹飭之士,因贈詩以勖之/14
獨步垂虹亭望積雪,並追懷顧雪灘諸先哲/14
冒雪渡龐山湖至同里/15
詠懷 庚子/15
初春退思草堂見霧,遲沈六不至 辛丑/16
舊跋/17
又跋/17
二 壯遊集(1903~1905)/18
將游東瀛,賦以自策 癸卯/18
大阪懷徐福/18
自梅田驛乘汽車,赴江戶道中作/18
薄游上野,因登凌雲閣騁望/19
東京雨後,寓樓倚望/19
泰伯、仲雍/20
題明孝陵圖/20
題鄭延平戰捷圖/21
重九歇浦,示侯官林獬、儀真劉光漢/21
輯陸沉叢書初集竟題一首/21
題警鐘日報/22
贈林、劉二君子/22
與竹莊、憲暢論女學/22
與宗素、濟扶兩女士論文/22
癸卯除夕別上海,甲辰元旦宿青浦,越日過淀湖歸於家/23
暮春苦雨/23
讀史雜感/24
華葩四章/24
橫泖懷二陸 乙巳/24
泛舟游佘山/25
簳山懷余瑾/25
下山遇獵人/25
仲春晦日,由楊莊抵曹家渡,即晚驅車赴上海作/25
稼園哭威丹/26
別上海/26
鳳溪道中,用郭丹叔集中韻/26
舟過青浦/27
將離,思先妣也。自先妣歿,而不肖學殖日以落,雖有綠陰,如黃萎何/27
夏夕讀殷氏《松陵詩征》,時予方盡失其《拜汲樓詩稿》。而所輯鄉邦遺文數十卷,及此本獨未散佚,一若有陰護之者。爰感而賦此。卷故有陳夢琴希恕題詞,即同其韻/27
觀夏考功遺札/28
讀瞿稼軒蠟丸書/28
觀楊維斗先生小札/28
珠蘭/28
吳門過程學啟祠/29
虎丘過李合肥祠堂不入/29
贈吳祝臣堯棟,時君方贈予長興伯遺稿/29
采芝圖為沈騷廬廷鐘題/29
夢雪郎,時君卒已四年矣/30
喜得無畏書卻寄/30
斠定長興伯遺集,謹書其後/31
秋燈/31
夜過毗陵驛/32
焦山中流遇急湍/32
三 黟山集(1903~1905)/33
丙午元旦/33
過虞山/33
涇縣道中賦雪/33
別旌德縣城喜大雪初晴/33
冒雪逾新嶺,有懷金文毅公聲/34
來新安兩月矣,卒卒未暇弄翰,偶從枕上得數絕句,以寄同人/34
喜得海外書卻寄/34
自柘林橫渡,登岑山佛寺/35
太炎將脫於理,詩以招之/35
春暮獨坐紫陽書院/36
廬書來,多厭世語,欲從予游,予尤厭世人也,方將振健翮,事沖舉以求乎?無為之鄉,又烏可偕吾游耶?故歌以答之,會心者當不遠也/36
歙州城上望黃山作/36
獨坐披雲峰下/37
再游如意寺/37
玄晤一首寄厔廬/37
自歙州入山中投止下洽,三十韻/38
將禮天都,特詣湯池洗祓,還宿紫雲庵齋宮,二十八韻/38
慈光寺/39
石門磡遇雨/39
登天都觀雲鋪海作/40
文殊院夢太炎出獄未果,泫然書示衲子/40
大風雨,自黃山絕頂降至湯泉,浴罷禮佛,二首/40
再宿紫雲庵,聞山僧弄弦索高歌,怪之/40
浪遊黃山還次湯口,程翁明德治具留宿,夜話有作/41
容溪夜宿/41
將歸具區,羅生萼持紙乞言,為書此貽之/41
放舟新安江,晚泊瀨水有作/42
七里瀧/42
嚴瀨謁子陵祠,登釣台,西望謝皋羽慟哭處/42
夢中過桐廬作/43
贈劉三/43
虎林雜詩四首/43
江行雜感二首/44
重過西台,尋謝皋羽墳不得,返舟獲巨鯿一頭,食之甚肥/44
晚經茶園淳安縣東南六十里地也/44
讀吳駿公集/44
過方嘯琴文雋齋頭,觀李長蘅為陳文莊公所繪山水,及眉公畫梅長卷/45
秋夜山中不寐/45
良夜月色甚明,屯溪沈鈺羅萼鄭儀諸子邀飲小蓬壺,示邁樞、魯德/45
孫列五麟邀過其莊,宴飲甚歡,賦此奉酬/45
績溪胡佐邀同諸子,再集小蓬壺看月,用前韻/46
中秋自屯溪赴唐謨,飲許氏花汀,同座有賀子吉嚴公上陳魯德費公直、邁樞諸子/46
九月朔日,偕邁樞作齊雲之游,出門口號/46
夜宿藍渡在休寧城西十里,其水發源黟縣,東下屯溪入新安江/47
自望仙亭,循桃花澗,登天門,觀羅漢洞,上雲梯,謁玄天太素宮有感/47
自玉屏過紫霄崖,歷三姑峰,望五老獨聳諸峰,上方臘寨,抵聳翠庵/47
聳翠庵前望樂平、婺源諸山。有懷朱晦庵、洪忠宣、沐西平及范文程/48東陽道院小閣,與邁樞對飲望黃山作/48
欲上香爐峰不果/48
珍珠簾觀滴水在文昌岩傍/48
羅念庵詩碑二在羅漢洞。妄人以其石淵淵作響,有若鐘磬。擊成兩穴,其未穿者尚三四,不禁惋惜久之/49
過戚繼光與客同游題名處在羅漢洞左石壁上/49
休寧過葉生世寅家生好藏書,尤多秘籍,所以餉予者甚厚/49
古城岩下觀魚在萬安街之南,旁有還古書院為金正希文會處/50
還古書院,有懷金文毅公公諱聲,字正希,休寧城東十里甌山人也。隆武即位,遣使拜表,帝特授右都御史,兵部右侍郎,總督南直軍務,歙州破,逮系南京,不屈死之/50
山中寄劉申叔/51
九月初七日,新安江上觀水嬉,並為有明尚書蒼水張公作周忌/51
歙州迎神出遊,有故明將軍胡大海、劉二像,紀之以詩/52
十月初四在屯溪,遇豫章人賽會/52
登黎陽主簿山/52
懷劉三/52
題凌御史像/53
寒夜山中讀史弱翁遺詩,及徐庵哀悼之作/53
為諸生講史/53
晚步河西橋/54
冬望/54
歲晏置酒與諸友別,乘夜山行十里,至朱家村舟中宿/54
曉別深渡/55
桐江晚泊/55
富春/55
歸家雜感/55
四 袖椎集(1907~1908)/57
讀鄭所南心史 丁未/57
吳門游後半月,因事重過昌亭,遂覓前舟,
作竟日游,即示天梅諸子/57
志攘、天梅俱以紀游諸作見示,並讀安如題詞,奉酬一律/58
丁未四月朔日,再上蔚丹冢即事/58
江上哀/58
晝寢雜感/59
讀管晏列傳/60
今歲來海上,與順德黃節同居藏書樓者甚久,忽急電自粵來,謂其令嗣得暴疾。及遄歸已彌留矣,一見而訣。君凡四丈夫子,其三皆不育,獨此長且賢,而又遽喪。人非槁木,詎能忘情,君之悲愴自不能已。然余之見解,正復不同,故詩以慰之/60
我生示真長、秋枚、晦聞兼簡無畏/60
丁未八月,海上藏書樓夜坐雜感/61
寓樓對月/62
為曼殊題孝陵殘瓦/62
夢得柳搖五字,醒以語曼殊,謂大類別情,會貞壯將赴南昌,因足成一律贈之/62
腦病復發,百感交集,書示貞壯,即送其行/63
孟冬十月有感/63
冬夜不寐,雜書數萬言,起而見宵月率成/64
寫懷答同社諸子/64
仲冬朔日曉起有作/64
崑山道中/64
頻過一首,悼馮沼清/65
仲冬下浣二日,被酒而臥,忽夢與人並服先朝儒服。翩然殊得,惟對鏡自視,微覺鬢絲未長耳/65
歲雲暮矣,挈女兒亨利,赴福州路市樓小飲/65
守歲重展神交社雅集攝影,有悼馮沼清/66
丁未除夕得除字/66
戊申元旦用元韻/66
正月二十四日,會葬鑑湖女俠於西泠橋畔/66
題懺慧詩集/67
戊申三月十九日,有事於宋六陵/67
四月初七日立夏/68
初夏越中雜詩/68
有懷劉三、鈍劍、安如,並苦念西狩、無畏二首/68
四月二十五日,偕劉三謁蒼水張公墓並吊永曆帝/69
自清和坊跨馬出清波門,經南屏,疾馳達茅家步岳王墳小飲。復馳過秋俠墓,經錢塘門抵涌金門外,凡周圍三十餘里,豪氣未除,率成此絕/69
自武林入越,道出草橋門,有悼吳長興二絕/70
戊申五月既望,余自諸暨來,游五泄西龍潭,窮極幽險。入夜醉眠僧房,忽若身在海上。高子吹萬,攜其從孫小劍來,顧言笑極歡。無何有二女郎至,一年可二十許,毛髮垂肩,披離左右,謂是吹萬眷屬。一年僅十七八,亦靜婉多致,俱招吹萬與談。良久,即促吹萬行,吹萬遂登車去。余方踟躕以返於室,忽天梅突至,余語以吹萬適才別去,君遇之否?天梅曰:“然行復返矣。”未幾吹萬果返,而佛子亦偕焉。抵掌欣談,儼然荀之會,豈非生平得未曾有之快哉。忽無畏伉儷及蔡子冶民,聯翩相顧。而余獨狎一大蟒,其長殆逾百丈,頗極馴擾,未知是何祥也。書寄高氏諸子,並作山中掌故/70
將去粵中,夜集鏡清樓,聞陶怡被逮/71
五 嶺南集(1908)/72
圖南一首賦別 戊申/72
訪安如/72
初度將及雜成六截/72
中元節自黃浦出吳淞泛海/73
溫州洋/73
崎碌/73
問雁/74
書黃門公集/74
隆武帝後忌辰,泛海登列島,書寄同人/74
沼清死一年矣,情不能忘,詩以哭之/75
病中有感寄社友/75
九月初七日,為明尚書張蒼水先生二百四十五年周忌,用丙午新安江上追悼舊韻/75
九月十九日為顧端木、劉公旦、錢彥林、夏存古諸公三十餘人俱殉國於南京
之辰。用賦哀詞,以告有眾。庶幾終古之涕,不致於我獨揮也/76
九月二十晚颶風驟作,入夜更烈。暴雨乘之,潮漲逾丈,舉室內外,一片汪洋,四壁震撼,若將頹焉。余方愁病,不覺心悸,宵深無寐,記以此詩/76
十月朔日病起口號/76
千仞以余病且久,特邀醫治之。及病大瘥,復置酒
相慶。不覺酣飲極歡,乃報以此詩/77
悲懷/77
集唐寄意/77
再集唐四首/78
三集唐六首/78
自潮海赴廈門道中,風雨交作/79
自廈門泛海登鼓浪嶼有感/79
與漳州游君談鄭延平遺事/80
廈門寮仔后街,為鄭延平王操練水軍處,四山累累皆荒冢也。通商以來,
市廛櫛比,鼓舞如雲,非復昔時景象矣。余居於此十日,詩以紀之/80
志儒書來,言黃亮叔先生象曦死矣/80
天梅以與渠別字相同,作詩見寄,余既答之矣,復念
亞盧名亦與余類,詩以贈之/81
十月二十三日,有事於雙忠大忠之祠/81
潮陽海門灣蓮花峰,宋文丞相望少帝處也。余登東山水簾亭,見其地白日
銀濤,漾漭無極。以相距二十里,不及至。遂賦此章/81
十月二十七日自潮海赴香港,中夜望海有作/81
留題羅浮山黃龍洞/82
自崖山麓之乾沖,橫渡海面至三村作/82
崖門四律/82
崖門阻風雨/83
十一月七日為瞿張二公殉節桂林之辰,慨然而作/83
六 呻吟集(1909~1911)/84
病中雜感 己酉/84
病癒矣,忽復大作,不覺戚然/84
送楚傖之粵/85
病榻書懷/85
三紀初度,書寄同志,時瘍病漸瘳,
由滬回居蜆水/85
七月十四夜對月有懷/86
重過西塘就醫/86
蘆墟泗洲寺永安橋,為楊維斗先生殉國處,余過其下屢矣,為賦一律以誌哀恫/86
吳門寓齋題壁/86
賦得韓亡子房憤,為安重根作也/87
唐莊 庚戌/87
題沈君墨小詞/87
送春/87
紀夢中人語/88
和送春韻/88
夏日過全福寺/88
清遠庵有懷熊魚山相國/88
寄天梅小景/89
初抵虎林酒樓坐雨 辛亥/89
金陵雜詩/89
雲程萬里圖,為陳劍魂題/90
後望岳圖,為祝心淵題/90
七 光華集(1912~1915)/92
贈張溥泉 壬子/92
自浙入湘,喜晤夢蘧、君劍諸社友/92
偕夢蘧、醉庵游嶽麓,有悼陳天華烈士/92
紅拂墓,在醴陵縣西,李衛公祠後山上/93
題湘鄉成琢如本璞填詞圖/93
題宋痴萍菊隱圖小景/93
題醉庵小影/93
中秋夜,在湘陰園池坐月/94
長沙題鈍根小照/94
洞庭舟次,寄別湘都督,洎南社諸子/94
孤山探梅未放,即呈鐵華女士/95
偕鈍初游靈隱、韜光、煙霞、石屋諸勝 癸丑/95
靈隱僧房與鈍初諸子夜話/95
哭鈍初/95
自州過曲阜謁聖廟孔林四首/96
陋巷/96
去魯/97
登岱/97
泰山絕頂登封處題壁/97
立夏再集崇效寺,分韻得丹字,即送芷畦南歸/98
雨後/98
哭夢逋老友/98
京師重晤黃晦聞/99
鈍初卜葬有期,詩以哀之/99
出塞望蒙古/99
月夜聞歌/100
四十初度,黃海舟中遇霧一首/100
落葉/100
贈勇忱/101
酬鈍根醴陵山中/101
哀陳勒生/101
春暮集樸學齋 甲寅/101
重遊北固山/102
題潘老蘭圖卷,時余方從京口、無錫歸也/102
哭黃摩西人/102
哭徐子鴻秀鈞/102
梨花里留別亞子/103
夢季高/103
夢劉三/103
吊張伯純/103
重過逸廬/104
泛舟碧浪湖,因游道場山,登絕頂騁望/104
嘉平望日,自吳興放舟至鶯脰湖。月色皎然,遂過黎里訪亞子/104
夜過分湖,一路看月出谷水/104
挽虞山沈母趙夫人/105
劉兼卿先生七十,令子季平征詩/105
為蔡寒瓊題郭頻伽手寫徐江庵詩冊/105
訒宀見示韋齋、初我、懷廬諸公肥寬韻倡和之什,因繼聲投韋齋/106
酬初我/106
再贈初我/106
述懷疊前韻/107
有感四首/107
民國四年除夕,飲訒公家/107
八 湖上集(1916~1917)/108
湖上懷貞壯 丙辰/108
江上遲烈武/108
烈武邀集江樓/108
江樓與烈武別/108
湖上閒遊,簫劍並載,過西泠橋,見者幾疑白石、小紅再世也/109
秋心樓晚眺/109
避雨照膽台,晤季陶、孟碩,因同謁香山公於湖舫/109
陪香山公西湖秋泛,回集秋心樓有作/109
會稽游,應孫公教/110
象山港即事/110
普陀兩首呈香山公/110
唐繼興靈櫬南旋,詩以吊之/111
英士歸葬吳興,為賦輓歌送之/111
謁克強靈幃/112
重上京華示諸同志/112
北出居庸關/112
宣化道中/113
少年行四首,張綏道上作/113
自陽高縣抵大同/114
大同懷古/114
贈孔庚時為大同鎮守使/114
晚抵豐鎮/115
豐鎮車站長崔君語餘明妃冢所在,余考之舊志良是,
並聞蒙語歸化城為青城尤可異/115
崔君又語余,豐鎮西去十里為德勝口,古紫塞也。戲成一章示之/115
豐鎮見雪/116
歸棹/116
家居雜詩/116
立夏前三夕紀異 丁巳/117
大雹後有感/117
示李曉暾縣長/117
嚴夫子墓在爛溪東風盪水中,潮汐衝決,傾毀日甚。
春初言於邑侯李君,伐石修之,秋晚過此有作/118
自嚴墓至梅堰道中/118
盛澤晤沈秋帆即題其棹歌/118
寄安如/118
客有述黃花崗之役,紹興某女士殉焉,為賦二絕/119
別西湖經歲矣,重過寥寂異常,不覺淒絕/119
耕煙圖為顧靜崖題/120
九 護憲、近游合集(1918~1920)/121
湖上雜感二首 戊午/121
秋感/121
賦別/121
泛海/121
重過韓江分贈/122
潮汕道中/122
酬王愚真/123
偕荷公、小枚、愚真登韓江樓/123
金山援閩浙軍總司令部登眺,用石上所刻宋熙寧間
廣東南路轉運副使許君見遠亭韻/123
食龍眼/123
挽江柏堅先生/124
紀夢/124
有望/124
內子安霞死一年矣,於其忌日感成三律/124
重過見田別墅/125
自沙汕頭泛海赴香港一首/125
素馨斜,禺樓第一集分題/125
新會橙/126
禺樓三集分得不字/126
禺樓四集分得無字/126
不寐一首賦寄亨兒 己未/127
三月二十九日,有事於黃花崗,禮成有作,集玉溪生句六章/127
題畫蘭/128
天貺節為亡婦生日/128
孟秋朔日初度一首/128
中秋臥病百子岡得亞青死耗/128
粵歸喜晤朴安/129
天平看紅葉賦示朴安、仲可、子實、屯艮、哲夫、景瞻、際安諸同游/129
胥江即目/129
仲可丈囑題純飛館填詞圖/129
題屯艮所藏雷峰塔經文拓本/130
題河東君像,暨妝鏡拓本/130
題寒隱圖/130
題鈕巽溪先生遺像,應令嗣家魯囑庚申/131
往者,子超謀葬勒生西湖之上,余為覓得其地購之。
頃聞安櫬有日,不禁悲喜交集矣/132
洪濤之滇,賦此為別/132
書嚴濬宣庸女環事略/132
壽陸廉夫丈友恢七十/132
酒醒有懷/133
茅舍粗成,適閱香山浩歌行,欣然有會,因取以名吾堂/133
屯艮席上送安如還里,時屯艮將還湘中,予亦歸隱,故並及之/134
蘭皋席上,聞巴陵之捷,即送屯艮歸里/134
不見效魯、靜安二子數年矣,頃來握晤,不勝感慨系之。因貽以一律,亦幸二子之還以教我也/134
效魯屬題所居坐忘廬/135
分湖游兩首,題曉風殘月之舫,兼贈亞子/135
分湖雜詩/135
東蘆邨喜得磬折廊刻石,酬錢釣璜/136
侯保三鴻鑒以所著塞外紀游見貽,書此奉答/136
苦雨/136
喜得梅邨西江紀游冊子,蓋為吳來之昌時作也。即用鴛湖感舊韻題之於後/137
續題西江紀游畫幀八絕/137
墜樓三章/138
蜆江留別亞盧、摶霄、率初、大覺、公直、君崇諸子/138
酬董望周正/138
覺生於廣州市上得古畫一幀為題二絕/139
喜梁任見過/139
汝航、省三同集草堂有作,並示梁任/139
十 從征、南雍合集(1921~1923)/140
十年歲首,對雪有作 辛酉/140
答羽生/140
紀夢/140
蘭臭圖為率初題/141
重遊粵中放洋口號/141
將為曼殊卜葬湖上,呈元首六絕/141
哲夫四十,溶尼以甘天寵畫蓮為壽,來乞題/142
重過荔支灣/142
立秋/143
將還吳門,詣觀音山與元首話別/143
江晤蔡潤卿、李展雲各貽一絕/143
辛君卓人招飲,並以越南犀杖見貽,奉酬兩絕/143
卓人為予言別墅命名之意,即題一絕/144
重過見田別墅贈卓人/144
瓜涇夜泊/144
到家即目/144
憫澇/145
酒間與家人話亡婦軼事/145
題西園雅集第二圖/145
留別斜塘諸社好,疊前韻/146
墮地和亞子韻/146
夜宴/146
辛酉殘臘,挈亨兒冒雪過嚴扇雜感/146
內子安霞將祔先人之兆,詩以敘哀 壬戌/147
從香山公於韶關行幕/148
同梓琴諸子,集得月樓即事樓在韶州城東門外湞江之上/148
曲江浮橋觀月/148
偕玄玄、民畏伉儷暨鄭冬心衡之、劉漢川雲昭重集得月樓/149
圍城自遣/149
下半年生我最先,予童時語也。頃自粵歸,偶與散木及之,
遂鐫一章,適值初度,輒成五絕,索同好和焉/149
重與瞿安小飲倡和/150
偕瞿安夜過下關歸吳,車中倡和/150
秦淮畫舫有名多麗者,頗精雅可喜。因與瞿安小飲聯句/151
尋徐中山東花園及舊院遺址,還集多麗舫,鵷雛、
瞿安俱斐然有作,余亦繼聲/151
附作/151
又夜飲聯句/152
過舊貢院,觀明遠樓號舍,至公衡鑑諸堂遺蹟聯句/152
移家白下一首/152
感逝/153
莫愁湖有懷徐中山王 癸亥/153
五十初度/153
卜居洪武街夢中得此/153
挽徐母馬太恭人/154
夢羽生長鄉縣,醒而異之,書以代簡,寄天台山中/154
運甓圖,為陶亦園題/155
雲南起義日,歲寒社第一集,示溥泉、精衛、右任、安如、懺慧、志伊、
陶遺、朴安、楚傖、十眉、心蕪、孟芙、平、景秋、劍曜諸子/155
十二年除夕,精衛招集香山公私邸,賦呈歲寒諸友/155
精衛連夕招飲,會其南去,余亦西邁,因以為別/156
附 錄 巢南先生五十壽言/157
為陳佩忍先生五秩徵文啟/157
垂虹亭長傳/158
陳佩忍先生五十壽言吳梅 等/159
陳巢南先生五十壽序柳棄疾/160
陳佩忍先生五十壽序田興奎/161
陳巢南先生五十壽序錢祖憲/162
壽陳佩忍姐丈五十文唐昌言/164
陳佩忍先生五秩頌 並序於佑任等/164
詩一五古
壽佩忍先生五十,用吳梅村壽王鑑明五十韻鳳凰 吳昭 桐坡/166
祝佩忍先生五十壽同邑 費鏡 邁樞/166
詩二七古
奉壽佩忍老友五秩金山 高燮 吹萬/167
壽佩忍先生五十,並博同社一粲醴陵 傅熊湘 屯良/167
吳江陳佩忍去病五十生日詩慈利 吳恭亨 悔晦/169
壽佩忍先生五十鳳凰 朱昀 南岑/170
用鄭子尹壽莫猶人先生韻,敬為巢南先生壽鳳凰 田名瑜 個石/170
壽佩忍先生五十慈利 張權 心量/171
佩忍先生五秩大慶常熟 曾樸 孟朴/172
陳巢南先生五十壽詩安吳 胡韞玉 朴安/172
佩忍先生五秩大慶海寧 任鳳岡 茂梧/173
壽陳佩忍先生五十武進 蔣維喬 竹莊/173
詩三五律
佩忍先生五十壽,用杜老贈陳補闕韻,賦寄四首鳳凰 田興奎 星六/174
垂虹亭長五十大慶嘉興 褚輔成 慧僧/174
佩忍先生五秩壽辰,詩以祝之丹陽 林懿均 立山/174
詩四五排
佩忍先生以七月一日屆五秩生辰,諸名流為徵文啟,將使海內人歌詠盛
德,為先生奏一觴。元適暑假,不克踵階恭祝,率吟巴辭二十韻,
以博一粲,幸先生有以教正之常熟受業 錢貞元 象復/175
恭祝佩忍先生五秩大慶,尚希教正丹徒 楊鴻年 秋心/175
詩五七律
佩忍社長五十初度金山 沈礪 勉後/176
佩忍老友先生五十大壽南昌 陶牧 小柳/176
壽垂虹亭長五十湘潭 方榮杲 犖崖/177
吳興 凌祖壽 銘之/177
嘉善 郁世羹 佐皋/177
佩忍先生五秩榮壽大慶澄海 辛卓人/177
壽陳佩忍先生五十澄海 蔡潤卿/177
佩忍先生五十大慶江 侯琴譜/178
俚句奉賀佩忍夫子大人五十弧辰永嘉受業 陳閎慧 仲陶/178
湘鄉 李滌 汝航/178
無錫 張肇桐 軼歐/178
祝陳佩忍先生五秩壽三章 有序同邑 沈大椿 子樹/179
恭祝巢南老世伯五旬大慶同邑閨秀 楊明皓 憬素/180
佩忍老師大人五十大慶武進受業 趙汝歡 汝歡/180
賦祝巢南寄父五十榮慶附行子婦 嚴秀芳 漱芳/181
詩六七絕
巢南先生五十攬揆紀念杭縣 吳灝 木士/181
佩忍先生五十吳縣 汪東寶 旭初/182
小詩敬壽佩忍先生五十初度常熟 丁祖蔭 初園/182
題畫壽佩忍先生五十歙縣 黃質 賓虹/183
小詩敬賀佩忍太老師五十吳縣 潘敏 小敏/183
南呂滿江紅吳縣 吳梅 霜厓/183
卷二 巢南詞
浣溪紗雨中櫻桃花/187
前調盆中綠萼花漸零落矣,為作錦囊貯之/187
念奴嬌鄧尉山中題諾瞿上人《一蒲團外萬梅花》冊子,用石帚韻/187
蝶戀花/187
鳳凰台上憶吹簫/188
菩薩蠻水仙花/188
前調/188
前調詠榴有贈/188
百字令偶經閶門酒家,得宋淳熙,明永曆錢各一枚。用宋曾覿
淳熙九年中秋,隨駕詣德壽宮起居,上皇賞月應制韻/189
高陽台有感徐湘苹夫人事/189
前調/189
醉太平/190
臨江仙水仙花/190
浣溪紗南濠舟次望月/190
前調/190
鷓鴣天辛亥九秋吳門賃廡養疴有作/191
清平樂泰山絕頂騁望/191
浣溪紗昨夢漫遊塞外,見土田肥沃頗宜耕植,欣然有屯墾之志。
未幾峰迴路轉,徐度溪橋,則微茫萬頃,宛然身在水雲鄉矣。
枕上偶得二闋,推衾寫之/191
踏莎行張家口旅行竟日,愁不能已,寫此寄懷/192
鷓鴣天春暮與景瞻、匪石、痴萍、楚傖、無射、旗亭偶集/192
菩薩蠻夏五社集雲起樓即事,分韻得寒字/192
鷓鴣天亞子輯子美集成,戲題一闋/193
湘月題懺慧畫蘭紈扇。扇為其祖亞陶翁所命繪,閱稔已二十餘矣。
翁風流弘獎,藝事兼長,為清同光間詞林尊宿。晚歲悉以所學
授諸女孫,故君亦遂通六法。自翁殂謝,君即不復揮灑。
會譚往事,遽承見畀。爰填是解,用寄感慨/193
人月圓詠折枝桂花香櫞/193
菩薩蠻題慈姑鷺絲畫幅/194
前調題菖蒲佛手柑畫幅/194
清平樂題鈍劍《花前說劍圖》/194
清平樂題潘蘭史《惠山訪聽松石圖》/194
念奴嬌丁未清明,虎阜謁張東陽祠,不果/195
虞美人五人墓/195
天仙子重謁張東陽祠/195
念奴嬌由山塘泛舟過野芳浜,游留園及戒幢寺有慨/195
減蘭席上有威/196
惜分飛欲游支硎未果,戲代船娘譜此闋/196
念奴嬌丁未七月朔日,馬齒三十有四矣。漂泊海上,百感填膺。適值秋至,因
邀秋枚、晦聞、真長、屏子、天笑、厔廬、無涯、式如小飲酒間,賦呈/196
蝶戀花/197
攤破浣溪紗/197
卷三 巢南文集
巢南文集總目上/202
論著
中華民國釋義/202
遷都篇上/203
遷都篇下/206
南粵分疆設治議/208
西藏改建行省議/211
說邊關三省/216
弱水黑龍江非一地辨/219
雷問/221
後雷問/223
箴悻者/224
序跋
蜆江陳氏家譜自敘/227
松陵文集自序/230
吳江詩錄自序/231
笠澤詞征自序/232
重刊詞旨敘/234
重刊度曲須知序/236
敬止堂文存序/237
靜齋詩剩序/238
楊忠文先生實錄敘/238
陶芑孫先生詞集敘/239
蘆漪懷舊圖序/240
吳江許母陳節孝君褒揚錄序/241
青箱集序/242
越社敘/243
酉岩先生七十五歲述懷詩序/244
讀晏子春秋/245
讀吳江縣誌/246
書汲古閣本說文/246
書洪武正韻/247
張大風雙柑斗酒聽黃鸝圖跋/247
周忠毅公草稿跋 上下/248
周忠介公遺墨卷題詞/250
又跋/250
亭林外集跋/252
亨泉井欄跋/253
題吳江集/254
題詩外別傳/254
先節孝褒揚錄跋/255
先曾祖父三世褒揚錄跋/256
書牘
呈浙都督,請建吳長興伯專祠文/257
為蘇曼殊呈請恤贈文/258
箋啟
秋社啟/260
南社啟/261
追悼劉博士伯明先生啟/261
為朱梁任先生父子發喪啟/262
致高天梅書 戊申/263
致黃克強書 癸丑/263
致蔡孑民書 癸丑/264
致陸武鳴書 代/264
巢南文集總目下/266
傳狀
劉益傳/266
周宗建傳/268
長興伯吳易傳/273
周室瑜傳/279
管紹寧傳/281
雪湖高士楊藝傳/283
吳節士赤民先生傳/285
呂留良傳/287
李公蔚然家傳/289
藝卿樊先生家傳/290
徐錫麟傳/293
鑑湖女俠秋瑾傳/295
陳烈士墨峰傳/297
張同伯先生傳/298
王逸姚勇忱合傳/301
鄒生傳/304
高柳兩君子傳/305
王玄穆傳/307
悟玄和尚傳/308
卜老僕傳/312
書三義僕/313
宮崎寅藏傳/314
祖、父行實/319
先妣節孝君倪太孺人行狀/323
先嗣繼妣沈太君行述/326
紀曾王母鄒太夫人軼事/329
碑銘
諸杏廬先生墓碑銘 並敘/331
秦母侯貞孝君墓碑銘 並敘/332
諸靜齋墓志銘 並敘/333
柳寅伯墓表/335
柳無涯墓志銘 並敘/336
姚府君墓志銘 並敘/338
葉氏姊墓志銘 並敘/339
懺慧詞人生壙記/340
雜記
贖碑記/341
西泠新建風雨亭記/342
履勘天平山採石記/343
明嘉靖朝吳江御倭記/344
篤守墓廬記/347
先塋新建石闕記/347
箴銘
白瓷酒卮銘/349
端溪硯銘/349
雲濤硯銘有序/349
瓜瓞硯銘/350
勤補齋銘 並敘/350
頌讚
舅氏伴漁先生七十雙慶頌 並敘/351
徐母馬太夫人七秩榮壽頌 並敘/352
陳母胡太夫人七十壽言/353
海陽陳子良先生像贊/355
陳母郭太夫人像贊/355
陳母溫太夫人像贊/355
哀祭
軒亭吊秋俠文/356
蔡松坡哀詞/357
林亮奇哀詞 並序/358
祭唐太公文/359
祭劉伯明先生文/360
祭母舅沈伴漁先生文/361
坊表落成告家廟文/361
別錄
中華民國二十八省行政區域一覽表 並敘/363
漠南北建置行省議/384
補遺
為曼殊大師建塔院疏/395
為先隴坊表落成舉行揭幕典禮啟/395
秋社公祭張同伯先生文/396
與沈志儒書/397
柳溪竹枝詞序/397
小說
南唐伶工楊花飛別傳/399
卷四 巢南集外文
論著/406
革命其可免乎 癸卯/406
論戲劇之有益 甲辰/411
能新舊於一爐乎 己巳/415
序跋/418
揮戈錄自序 癸卯/418
《清秘史》滿洲世系圖表總序 甲辰/418
《清秘史》滿洲世系圖序 甲辰/420
二百四十年間中國舊族不服滿人表序 甲辰/421
瓜種蘭因序 甲辰/422
吳長興伯遺集序 乙巳/423
敬堂釣業序 乙巳/424
煩惱絲自序 丙午/425
吳赤溟先生文集序 丙午/426
五石脂自序 丙午/427
劫灰錄跋 丙午/427
明遺民錄自序 丁未/428
重輯史弱翁、趙少文二先生遺詩敘 丁未/429
袍澤遺音序 丁未/430
袍澤遺音跋 丁未/430
奴禍溯源自序 丁未/431
奴禍溯源後序 丁未/431
永明皇帝殉國實紀後序 戊申/432
虎倀遺恨自序 丁未/433
羅浮夢憶自序 戊申/434
懺慧詞序 戊申/435
南社詩文詞選敘 己酉/436
袁寄塵女士詩詞稿後序 己酉/437
吳長興伯客問十三篇後序 辛亥/438
樂府指迷後序 乙卯/438
廣印人傳序 乙卯/439
同里任氏重修宗譜序代癸亥/439
金剛經殘字卷跋 丙寅/440
南社雜佩自序 己巳/441
革命閒話自序 己巳/441
趙彥摘錄唐宋元明名印冊跋 癸酉/442
書亭林先生遺智栗手札後 乙巳/442
書曉庵先生答潘稼堂小簡手跡後 乙巳/443
書曉庵先生致潘稼堂手簡真跡後 乙巳/444
書姜湛園張蒼水奇零草序後 乙巳/445
書吳赤溟上錢牧齋書後 乙巳/446
書吳赤溟《潘子今樂府》序後 乙巳/446
書歸玄恭黃孝子傳後 丙午/447
書金正希與丞相原無易上人書後 丙午/447
書胡蕊明凌御史傳後 丙午/448
書周忠介公與人書後 丁未/448
書孫夏峰刁蒙吉兩先生遺文後 丁未/448
書夏瑗公侯納言傳後 丁未/449
書潘次耕松陵獻集序後 丁未/449
書張西廬文後 丁未/450
書夏瑗公文後 丁未/450
書夏瑗公文後二 己巳/451
書蘇曼殊白門攝影后 丁卯/451
書將為曼殊卜葬湖上呈元首六絕後 己巳/451
書吳郡獅子山招國魂紀事後 庚午/452
江蘇革命博物館月刊發刊詞 己巳/452
箋啟/455
神交社雅集小啟 丁未/455
秀餐會啟 癸酉/456
謝人邀赴祝典書 丙午/456
與柳亞子書 丙寅/456
與柳無忌書 丙寅/457
與吳觀蠡書 丁卯/458
與柳無忌書 丁卯/458
與柳亞子書 戊辰/459
與柳亞子書 庚午/462
與邱海珊書 辛未/462
與宮白居書 壬申/463
與范煙橋書 壬申/464
與柳亞子書 壬申/465
與范煙橋書 癸酉/465
與宮白居書 癸酉/466
附宮白居來書/466
與范煙橋書 癸酉/467
與宋紫佩書 癸酉/468
與周迦陵書 癸酉/469
與金世德書 癸酉/469
傳狀/471
熊開元傳 丙午/471
汪笑儂傳 戊申/474
徐自華傳 壬子/475
姚母陳太君八十征壽節略 戊辰/477
碑銘/479
陳君伯禮紀念碑銘 並敘癸亥/479
雜記/480
游北固山記 乙巳/480
沙溪訪凌御史廬墓記 丙午/481
中秋旅行記 戊申/482
游羅浮山記 戊申/498
崖山謁全節廟大忠祠記 戊申/500
芹壽齋綠萼梅記 戊申/502
蘇曼殊軼事記 戊辰/503
頌讚/506
白浪庵像贊 甲辰/506
燕都名優朱素雲像贊 甲辰/506
日本名優市川團十郎遺像贊 甲辰/506
沈更生像贊 辛未/507
哀祭/508
周湘雲女史誄並敘 丙午/508
社盟兄夏昕蕖妻楊恭人誄 並敘己酉/509
表弟沈生君芳哀詞並敘 己酉/511
鑑湖女俠成仁一周紀念祭文 戊申/511詩文集(下編)
卷五 明遺民錄
明遺民錄敘/515
孫夏峰先生傳第一子博雅附/517
刁、王、顏先生傳第二/520
劉繼莊先生傳第三/523
張覆輿、申鳧盟先生傳第四/526
王仲先生傳第五/527
劉賸庵先生傳第六友陸玄泓附/529
梁公狄先生傳第七兄以楠王世德附/531
張、杜二先生傳第八/533
彭、張、李三先生傳第九/534
劉雪舫先生傳第十金肖孫附/537
夏李張孫范五先生傳第十一/539
王克承先生傳第十二趙士通樊夢斗李可楨附/541
韓石耕先生傳第十三彭之燦崔子忠附/543
張衡宇先生傳第十四張應泰楊潔王業隆齊汝漢馮賢附/545
張蒿庵先生傳第一/546
徐東痴先生傳第二毛如瑜趙士哲董樵李涵王道增安毓愨附/549
二姜先生傳第三子寓節安節實節附/550
盧德水先生傳第四/552
鄭惠人先生傳第五/554
傅青主先生傳第一張濟子眉附/555
閻牛叟先生傳第二/559
趙平符李鳳石二先生傳第三王顯名附/560
劉郭二先生傳第四宋之弼附/562
范衛王郭四先生傳第五徐行李重熙趙需附/564
卷六 雜 著
《五石脂》、《百尺樓脞錄》說明/569
五石脂/574
百尺樓脞錄/707
神農列山氏/707
爰氏系出自陳/707
隨清娛/707
屈原通譜諜[牒]之學/708
讀吳江縣誌/708
再讀吳江縣誌/709
三讀吳江縣誌/709
四讀吳江縣誌/710
謝氏世系圖/711
五讀吳江縣誌/711
清初赫圖阿喇四祖考/712
以上總稱六祖/713
南關北關考/714
明清遞嬗之往跡/714
南社雜佩/717
巢南詩話/751
黃由軼詩/751
丁遜學遺詩/751
王叔承金山詩/751
潘江如/752
冷士嵋/752
邢孟貞/754
邢孟貞二/755
太史椅/757
靈谷寺殘梅/758
管紹寧/758
金陵十六樓/759
南市樓 在城內斗門橋東北/760
北市樓 在城內幹道橋東北/760
集賢樓 在瓦屑壩西/760
樂民樓 在集賢樓北/760
謳歌樓 在石城門外/760
鼓腹樓 在清涼門外/761
清江樓 在清涼門外/761
石城樓 在石城門外/761
來賓樓 在聚寶門外之西尚有來譯橋/761
重譯樓 在聚寶門外之東尚有重驛橋/761
輕煙樓 在西關南街/762
澹粉樓 在西關南街/762
鶴鳴樓 在西關中街之北/762
醉仙樓 在西關中街之南/762
梅姸樓 在西關北街/762
柳翠樓 在西關北街/763
松陵先哲詩拾/763
徐弘基/764
焦弱侯/765
留京上元篇/766
焰歌/768
朱嗣宗洗影樓詩/769
朱震青相國遺詩/771
徐仙里/773
王定/773
顧英玉世系/773
病倩詞話/778
江城日札/784
祠山神廟/784
村寺石幢/784
三高畫像勒石始末/784
范順陽/785
石刻孫覿啟及董思白書/785
漁父詞/785
玄真子吟/786
蘇州府志序/786
修志期限/786
縣界/787
凌太常以姊節得官/787
韓襄毅軼事/787
楊公厚德/788
貨殖食貨實業/788
方塔殘經/788
亨泉井闌跋尾/790
丁四娘白瓷觀音/790
十廟前朱文公祠/791
上谷重修義井/791
粵台殘瓦/792
紅板橋邊瑣記/793
紅板橋/793
六朝倉磚/793
鐘山龍泉庵題名/794
大本堂/794
明太祖悔欲遷都/794
明宮多雷火/795
孝陵三園/796
湯山/796
半山園/797
神烈山/797
北極閣/797
內橋/798
卷七 詩學綱要
敘/801
第一篇 詩之名義/803
第二篇 詩之起源/804
第三篇 詩學之成立/807
第四篇 楚辭之勃興/809
第五篇 謠諺之雜出/812
第六篇 樂府之發軔/819
第七篇 五言之特倡/826
第八篇 七言之嗣響/829
第九篇 雜言之紛起/834
第十篇 建安七子之競爽/843
第十一篇 魏晉兩朝之遞降/847
第十二篇 南北之浸微/856
第十三篇 隋時之迴蕩/861
第十四篇 古今體詩格之成立/865
第十五篇 唐詩之極盛/870
第十六篇 兩宋之中衰/893
第十七篇 金元之偏霸/904
第十八篇 朱明之復古/910
第十九篇 清詩之蕃衍/922
卷八 辭賦學綱要
辭賦學綱要敘/931
第一章 總論/932
第二章 荀卿案:荀卿在屈宋之後,今為編輯上利便計,特提列於前/937
第三章 屈原/943
第四章 宋玉唐勒景差/950
第五章 楚辭雜評/960
第六章 西漢上賈誼/965
第七章 西漢中司馬相如/968
第八章 西漢下揚雄/986
第九章 西漢諸名家合論/997
第十章 東漢上班張/1007
第十一章 東漢中王逸父子
附 馮衍蔡邕馬融禰衡1022
第十二章 東漢下建安七子/1032
第十三章 魏晉/1034
第十四章 六朝/1045
第十五章 唐宋/1059
卷九 附 錄
陳去病年譜簡編 俞 前 殷安如/1067
編後記 劉潁白 殷安如/1107
卷十 浩歌堂詩鈔外編
題《黑奴籲天錄》後 癸卯/1115
讀史三首/1115
《建州女直考繪圖》題詞/1116
《揚州十日記繪圖》題詞/1116
《忠文靖節編繪圖》題詞/1116
《嘉定屠城紀略》題詞/1116
古意 甲辰/1117
味蓴園看焰火/1117
蘆區重過陸郎甫、郭頻伽故居/1117
拜楊維斗先生祠/1117
歇浦病中哭陶亞魂/1118
偕光漢子觀汪笑儂《桃花扇》新劇/1118
八月十九日之夕,春仙園主熊文通以續演《桃花扇》見招,因偕同人往與
斯會。棖觸舊感,情不能已。爰各贈絕句一章/1118
觀《縷金香》新劇/1118
偕笑儂觀《玫瑰花》新劇/1119
喜得力山、朴、魯林、薇伯海外書/1119
贈某君/1119
國旗/1120
感時/1120
一望/1120
題天梅《萬樹梅花繞一廬卷子》 丁未/1121
《神州女報》題詞/1121
無畏、天梅、亞廬、嘐公翩然萍集,喜成此什 戊申/1121
絳雲 庚戌/1122
歲暮雜感/1122
病中得亞子書四章/1123
戲作/1123
雜感/1124
讀長卿傳有感/1124
秋海棠/1124
白秋海棠/1124
煙雨樓題壁/1125
惻惻 辛亥/1125
久病不痊有作/1125
疾起還吳有感/1126
有悼/1126
寶鼎/1126
金屋/1127
春遊八首集定公句/1127
自題《蝶戀花》詞後再集定公句/1128
西湖游唐莊賦此/1128
春暮二首/1128
有柬/1129
春夜苦雨/1129
題水仙花畫幅/1129
潮江騁望 壬子/1130
自岱宗下降,小憩龍泉觀有作 甲寅/1130
趵突泉一首/1130
長沙有贈/1130
漢元席上示天梅、次公/1131
刊《蒙藏議》成,率題一首/1131
和亞子觀春航《貞女血》即事,贈子美之作,次一廠韻/1132
題梅陸集/1132
龍泉觀贈女尼/1132
崇效寺看牡丹,分韻得“巴”字/1132
新年辭/1133
為泉唐汪彤靜姝女士畫《微波落木圖》題詩 乙卯/1133
都門崇效寺立夏得兩絕/1134
題天梅《風木圖》 丙辰/1135
和馮秉鈞五十壽誕/1135
書高天梅詩後 丁巳/1135
過柳棄疾家夜話/1136
惜別詞 八首有序/1136
述懷二絕/1137
自居庸關南騎,行入口,漫成/1137
過蕭氏新居 戊午/1137
留潮陽蕭氏宅,值颶發,不得還,雜成四絕/1138
潮陽歸舟/1138
禺樓清尊集第六集得“無”字 己未/1138
十年十一月六日,偕十眉重過斜塘,與亞子、玄穆
諸同人會飲酒家有作 辛酉/1139
樂國和亞子/1139
贈張冀嬰女士/1139
中夜聞雞,苦不得睡,和亞子韻/1140
李花曲/1140
彩雲詞/1140
留別探珠吟舍疊前韻/1140
奇淚一首和亞子疊前韻/1141
海上招亞子、十眉小飲,亞子即席有作,余亦繼聲/1141
贈小眉、無忌/1141
樂天吟/1141
禁臠一首疊用歌韻/1142
與十眉把酒深談,並簡亞子,疊馨兒與亞子唱酬韻/1142
燈紅三首疊前韻/1142
重過樂天,倒疊歌韻/1143
凱歌一章疊前韻/1143
題《蓬心草》後寄亞子/1143
歸自蜆江,忽桐君急遞來招,因馳赴之。相見囅然,
已復掩涕,若不勝情。貽以兩律,索亞子和/1144
明日重贈桐君,用歌韻,迴環二首/1144
闃寂二首/1144
吳門阻雪,雜用歌韻二首,索亞子和/1145
上燈時節重晤桐君,備悉近況。再用歌韻,得二首,仍索亞子和/1145
贈鄧籍香先生 壬戌/1146
題鴛湖雙槳圖/1146
五十造像自題/1146
卷十一 浩歌堂詩鈔後編
寒夕歸孝友舊業。碧草盈階,筍芽怒發,殊異荒寒氣象,為書叢桂間 甲子/1149
故宮雜詠/1149
贈雪竇 丁卯夏日在上海/1150
勖侍兒/1150
孟秋下浣八日梁溪席上/1150
丁卯仲秋八月有事於孝友公祠。既畢祀,閒步清陰,
見碧桃枝上有實爛然,喜而賦此/1151
新都口號/1151
吳斯千以《苦熱詩》見示,值新涼中人,因別作二首答之/1152
促織吟四章示季新/1152
絡緯吟/1152
偕溥泉、理鳴、群士泛舟玄武湖/1153
溥泉述湖中水鳥晨夕喧聒,清絕可聽。予因此而韻之,得詩兩絕,博同游一笑/1153
總理奉安,病不克赴,詩以紀哀/1154
與楊少筠、周仲良、狄君武、朱佛公、張亞潛諸子話香山公遺事一首/1154
揚州和亞子韻,示同游諸子並塵思緘、蔚西、蘅意諸丈/1155
疊韻呈思老/1155
趙伯先祠堂和亞子韻/1155
綠楊村小憩/1156
和懺慧瘦西湖作/1156
和懺慧贈翼謀韻/1156
隋堤弔古/1156
晚坐松寥閣,和慧子韻/1157
和懺慧湖上見寄之作,並示翼翁/1157
玄武晚歸,小飲秦淮之作/1157
己巳開國紀念,與慧子、小淑及寄女林隱游黃龍洞攝影/1157
又題《人比黃龍》影片/1158
焦山偕小淑觀落日,賦示諸賢/1158
晚興一首/1158
松寥閣和小淑韻/1158
聞雁/1159
有寄(四首)/1159
邗上紀游/1159
徐王府故園海棠被雷雨摧殘極矣,示懺慧、翼謀、亞子、震初/1161
思老、蔚老、蘅薏、翼謀諸子招飲枕江閣,歸舟即景/1161
焦山醉歸,翼謀復飯之於別館。同座吳君因言,去臘曾為予推命,賦此以謝/1161
馨兒東渡,亞子有詩送別,賦此致謝/1162
十九年五月二日曼殊十二周年忌,和亞子 庚午/1162
京滬道中雜感,寄亞子、懺慧/1162
枕上憶香山故邸/1162
總理奉安周年,恭謁陵寢,晉謁梓宮,禮成感賦/1163
七月一日值天貺節,合新舊言之,則予與亡婦安霞均生辰也,感成一律/1163
哭梓琴/1163
再哭梓琴/1164
七夕自焦山還吳門/1165
盧青海招飲,話總理及伯先、英士諸公軼事感賦/1165
自題照片詩/1165
台城騁望,遂過後湖,示蔡潤卿、張遠輝/1166
夢得落木二句,因足成之/1166
再展先墓有作/1166
頫卬/1167
歲晚夢得百年一聯,因足成之/1167
夢得烈士句,為兒啼所覺,曉起才足成之/1167
高蘇道中/1167
達兒彌月,攝影戲題/1168
六十述懷詩四首 癸酉/1168
卷十二 百尺樓叢書補輯
舞台掌故/1173
軒渠志/1178
《清秘史》卷上/1182
《清秘史》序光漢子/1182
《清秘史》敘棄疾子/1184
《滿洲世系圖表》總序/1185
《滿洲世系圖》並序/1187
滿洲世系表/1190
《二百四十年間中國舊族不服滿人表》並序/1196
滿洲職官前後異名表/1199
《清秘史》卷下/1200
佛庫倫不夫而孕/1200
滿洲先世事略/1200
奴酋用美人計以併吞各部/1201
奴酋文書之狂悖/1202
袁督師與皇太極書/1203
皇太極通州安民告示/1204
漢奸慘報/1205
洪承疇降虜始末記/1205
建虜入關手段之變遷/1206
金之俊限制滿洲策/1207
多爾袞之盜嫂/1208
福臨命樂工歌《萬古愁》以侑食/1209
滿人不愛漢土之證據/1210
玄燁納其姑為妃/1210
胤禎築雍和宮以供奉淫具/1211
胤禎之篡位與血滴子之利害/1212
弘曆之非滿種與易服色之不成/1212
下江南之苛求與其暴虐/1213
沈歸愚為乾隆捉刀及其戮屍之原因/1213
和珅查抄事略/1214
林清闖宮始末記/1215
安得海之嬖倖/1216
載淳夭折之原因與立嗣之實錄/1217
那拉氏虐殺兒媳之原因/1218
鹹豐嫡妻鈕祜祿氏致死之原因/1219
載湉之痴狀/1219
那拉氏逸事/1220
管供奉小傳/1220
滿洲人之賣娼/1221
滿洲人之落魄/1222
滿洲人之劫盜/1222
滿洲人之詐欺/1223
附錄/1223
吳三桂借兵始末記/1223
吳三桂殲明之原因/1225
永曆皇帝遺吳三桂書/1226
吳三桂反正之檄文/1227
明清最初之交涉/1228
虎倀遺恨/1233
第一 編者自敘/1233
第二 李光地之蠟丸疏/1235
第三 李光地之《施將軍逸事》/1236
第四 施琅之《密陳海上情形疏》/1238
第五 施琅之《請蠲減租賦疏》/1240
第六 施琅之《請收拾遺棄人才疏》/1242
第七 結論/1243
永明皇帝殉國實紀/1244
明季瑣聞/1249
粵游雜記/1251
廣州雙門/1251
廣東通志/1252
鉤割雀閣雀/1252
孔廟/1252
學堂獎勵/1253
罷科舉/1253
六榕寺塔/1253
君臣冢/1253
水利/1254
吳越事略/1254
蛋戶/1254
革命閒話/1255
雪恥學會/1255
中國教育會/1255
《警鐘日報》與《大舞台》雜誌之被封/1256
吊鄒陳兩君子詩/1257
義勇隊與軍國民教育會/1258
浩歌堂近譚/1259
陳鑒索債市書/1259
黃楊集/1260
垂虹亭畔之一幕哀劇/1261
江南風雅/1263
東吳棹歌/1264
出門/1265
南邦黎獻集/1265
清明看花/1266
郭青天/1266
西湖花神廟/1267
扈倫四國/1267
石倉詩選/1268
盛啟東/1269
盛逮李乾/1271
盛宏盛昶/1272
盛應期議改漕河疏/1273
龐山龐氏/1276
周莊陳氏墓誌之新發見/1281
龐山龐氏元明兩朝世系圖/1282
卷十三 巢南文集外編
興西學必先正名說/1285
江震物產表敘例/1286
歌泣集/1287
揮戈錄/1291
警告某青年書/1293
論中國不與俄戰之危險/1295
告女優/1297
張蒼水二百二十六周年忌祭文/1300
湖北鄉土歷史教科書敘/1301
湖北鄉土地理教科書敘/1302
江西鄉土歷史教科書敘/1303
江西鄉土地理教科書敘/1304
直隸鄉土歷史教科書敘/1305
直隸鄉土地理教科書敘/1306
清史談叢/1307
一 清初赫圖阿喇四祖考/1307
二 南關北關考/1308
三 明清嬗遞之往跡/1308
開國之攝政王耶/1310
《中國公報》祝詞/1310
《江蘇大漢報》發刊詞/1312
對於《新中華報》失火之感言/1313
嗚呼!邊陲之風雲急矣/1315
東鄰之危機一發/1317
清明日之感想/1317
洪述祖醜史補遺/1320
鏡台詞話/1321
紫金山考——關於中山陵寢建築之商榷/1325
一九二七年杭州市民公祭鑑湖女俠秋瑾祭文/1327
提柳亞子任縣誌總編纂議案/1328
補編後記/1330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