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冬亮

陳冬亮

陳冬亮,男,漢族,碩士研究生,中共黨員,北京市工業設計促進中心主任。陳冬亮以飽滿的工作熱情、持之以恆的毅力、務實創新的精神,帶領設計中心的全體員工,創新工作方法。他意識前瞻、視野開闊、思路敏捷、業務精湛、管理出色,在工作中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和理論素養,成為中國工業設計領域的先行開拓者之一。他曾獲2010年全國先進工作者等榮譽稱號,光華龍騰獎中國設計貢獻獎銀質獎章、金質獎章獲得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陳冬亮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主要成就:光華龍騰獎中國設計貢獻獎金質獎章
  • 學歷:碩士研究生
  • 任職:北京工業設計促進中心主任
  • 榮譽:全國先進工作者
人物簡介,社會兼職,個人榮譽,創業歷程,

人物簡介

1995年,陳冬亮創建北京工業設計促進中心,這是國內首個工業設計行業政府促進機構。他在國內從事12年的工業設計研究推動工作,為國內工業設計領域的先行開拓者之一,在十幾年來的奮鬥歷程中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和理論素養。
陳冬亮長期從事科技研發、設計管理和設計實踐工作,多次榮獲國家科技獎項;積極致力於促進和推動工業設計發展的社會活動。2001年到2006年連續策劃組織六屆北京國際科技博覽會“北京國際設計展”,吸引了包括丹麥韓國美國各國以及國內廣大設計機構以及相關上下游服務機構參展,為設計機構、設計師提供了展示自身成果,進行行業交流、尋找商機的平台,得到了北京市市委書記劉淇、副市長陸昊等領導的高度讚揚。2002年,策劃、組織了義大利設計展(1954—2000),搭建了國內設計界與國際設計大師的交流平台,成為北京與義大利設計合作的良好開端。2003年,他策劃、組織“中英設計論壇”,為國內設計師設計教育界的教授,以及產業界的精英面對面的交流,為推動中歐創意產業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2005年提出“設計資源協作”理念,在北京市科委和西城區政府支持下創辦國內首個“工業設計創意產業基地”,2006年,基地被列為北京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的六大重點扶植基地之一,並被評為十大文化創意產業基地之一;2006年,陳冬亮被聘為2006義大利設計中國巡展唯一華人評審;成為國際科技博覽會“創意盛典”的評審;被中國創造學會、國際管理學會授予中國“創意產業先鋒”稱號。他編寫《文化創意產業北京創新型城市的戰略選擇》一書。
此外,陳冬亮做為業內專家,多次到中央美術學院北京理工大學等高校講學,為學生講述設計實戰經驗;並在“世界服務業大戶”、“環渤海工業設計展”、“中英設計論壇”、“中韓設計論壇”等業界盛事發表講話,推動北京工業設計創意產業的發展;他多次接受包括中央電視台北京電視台北京人民廣播電台以及美國媒體《Design News China》、法國媒體《REPERES》、韓國媒體《DESIGN》的採訪,促進北京工業設計創意產業走向世界。

社會兼職

陳冬亮兼任北京市科委直屬北京工業設計促進中心主任、北京工業設計促進會理事長、北京國際工業設計聯合會會員等職,2009年當選為中國工業設計協會副會長,並擔任國家科技部“現代服務業共性技術支撐體系與套用示範工程”重大項目專家總體組成員。被聘為清華大學工業設計學科發展顧問、義大利設計全球巡展華人評審、韓國GK設計獎國際評審等。

個人榮譽

陳冬亮曾多次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項,1999年獲得首都建國50周年慶祝活動籌備委員會嘉獎,先後被授予“光華龍騰獎--2006中國設計貢獻風雲人物銀質獎章”、“創意產業先鋒”獎項和2006年新經濟十強人物獎。2008年獲全國婦聯、全國農村婦女雙學雙比競賽活動領導小組全國“雙學雙比”先進工作者稱號,2009年獲得團中央光華基金會光華龍騰獎、“2009中國創意產業傑出貢獻獎”,2010年獲國務院頒發的“全國先進工作者和北京市先進工作者”稱號。光華龍騰獎中國設計貢獻獎金質獎章、銀質獎章獲得者。

創業歷程

中國恢復高考時,出於對美術的愛好,陳冬亮曾背著自己的畫夾去參加藝術院校的考試。可到了考場一看,考生裡面藏龍臥虎,各有各的“絕活”,沒有受過一天繪畫培訓的他只好帶著“自知之明”回去了。大學時陳冬亮學的是軋鋼工藝,畢業後在銅廠乾過車間主任,在有色系統當過科技處長,還被派去日本工作了兩年,是一個偶然的機會,又讓他找回了當年的設計夢。1995年,他調到北京市科委,挑起了新組建的北京工業設計促進中心。當年,社會對於工業設計的認知幾乎還是一片空白。人們大多認為工業設計“就是圍著產品的外觀做點文章,就是搞藝術”。而陳冬亮覺得,工業設計應該不斷為人們創造新的生活方式。1997年,陳冬亮的設計團隊跟時任聯想設計師的姚映佳(聯想集團副總裁,北京奧運火炬設計者)一起設計開發了聯想的第一款家用電腦“天琴”系列。在原來商用PC機的基礎上,這款融入了更多適宜家庭的設計元素的電腦,讓聯想名利雙收。聯想集團因此成立了企業內部的工業設計中心,而這款電腦的第100萬台被美國英特爾公司收藏。
“沒有產業經濟的‘工業設計’是學術意義上的,很難得到社會的廣泛認同和接受。工業設計的發展,需要從根本上解決‘體’和‘量’的問題。”這是陳冬亮一直堅持的觀點。從一開始,他就強調工業設計必須依靠科技,必須要與產業結合,從而避免了陷入以往單純追求設計美感而忽視產業需求的泥沼。他所說的“體”,是指為企業提供服務的設計公司;而“量”,則是“工業設計”產業對經濟的貢獻率。在北京市科委領導的大力支持下,2006年初,陳冬亮著手在西城區德勝科技園利用舊廠房改造建設DRC工業設計創意產業基地。
很多“領導”只管巨觀戰略,在微觀上全“放手”,陳冬亮不這樣。為了使DRC基地早日建成發揮作用,他夜以繼日的工作,大年三十也在工地。不僅從基地布局到經營方案,從設備採購到人員配置,都做了周到細緻的安排,連DRC標誌的安裝這樣的小事,他也認為“關係到工業設計的品牌形象”,親自拍照、放大樣,直到滿意為止。後來,這個集科技條件平台和孵化器於一體的基地已被稱為“工業設計的黃埔軍校”。2008年,入駐企業“視覺中國”網站拿到了1000萬美元的風險投資,洛可可設計公司搬回了德國“紅點”、“IF”等國際工業設計大獎;心覺公司設計的產品為客戶贏得了1億美元的海外市場訂單,並中標了北京奧運會的頒獎托盤方案設計。在北京DRC,不少人“見識”過陳冬亮發脾氣的樣子,但員工們感受最深的是陳冬亮對“人”的關注,私底下都說他是“刀子嘴,豆腐心”:員工的點滴進步他會記在心裡,在背後為他們創造機會。攤子鋪大了,人才梯隊建設最重要,在陳冬亮看來DRC員工們“是中國工業設計的希望”。漫畫、偷拍的肖像照、印著頭像的茶杯,陳冬亮線條簡潔的辦公室里隨處可見這些小玩意兒。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