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伯達傳

陳伯達傳

凡是經歷過“文革”的人,都知道陳伯達的“大名”。雖然他一再謙稱自己是“小小老百姓”,當年卻是僅次於毛澤東、林彪、周恩來的第四號人物,是中央文革小組的組長,號稱“理論家”“中共一支筆”“中國輿論總管”。

本書是海內外關於陳伯達的唯一長篇傳記,以70餘萬字的篇幅,記述了陳伯達85年的錯綜複雜的歷史:身為國民黨少校的他如何加入中共,他留蘇與托派的關係,他的被捕和出獄,他怎樣進入延安成為毛澤東的秘書,他如何躍為中共“理論家”、《紅旗》總編, 他與毛澤東、江青、康生、林彪之間複雜的關係,他在“文革”中怎樣由江青的同夥變為林彪的盟友……

本書作者多次直接採訪了陳伯達本人,並訪問了眾多的知情人,查閱了大量的檔案和歷史資料,以準確、全面的史料和新穎獨特的專訪,公正、客觀、生動地展現了陳伯達不尋常的一生。

基本介紹

  • 書名:《陳伯達傳》 
  • 作者葉永烈
  • ISBN:978-7-2200-9814-7
  • 類別:時政·黨史
  • 頁數:640
  • 定價:68.00元
  • 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6.7
  • 裝幀:平裝
  • 開本:16開
編輯推薦,名人推薦,精彩試讀,作者簡介,目錄,

編輯推薦

◎ 葉永烈最好的傳記作品之一,可視為陳伯達自述。
◎ 中央文獻研究室和中共黨史研究室聯合審讀,全本內地首次批准出版。
◎ 作為毛澤東的政治秘書,中共有影響的“理論家”,中央文革小組組長,僅次於毛澤東、林彪、周恩來的中共第四號人物,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主犯之一,陳伯達是了解中國當代史不可不讀的人物。
◎ 葉永烈是陳伯達晚年的採訪者,採訪陳伯達及其兒子陳曉農十多次,錄製25盤磁帶,採訪約25小時,與陳曉農通信幾十封。
◎ 葉永烈收集了關於陳伯達的資料近百萬字,尤其是陳伯達在秦城監獄所寫交代的大量手稿和陳伯達晚年手稿。
◎ 葉永烈分別採訪了陳伯達的四位秘書,即秘書姚洛、史敬棠、王文耀、王保春,錄製12盒磁帶,平均每人採訪約3小時。還採訪了陳伯達的身邊工作人員、公務員、司機等。
◎ 葉永烈採訪了當年的“中央文革小組”副組長劉志堅,組員王力、關鋒、戚本禹。
◎ 圖文並茂,披露大量珍貴歷史照片。

名人推薦

《陳伯達傳》是一本實事求是的書。——原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副主任 鄭惠
葉永烈所寫的陳伯達,就是我所認識的陳伯達。——原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主任、近代史專家 胡繩
《陳伯達傳》寫得紮實,透露了大量檔案中所沒有的信息,有保存價值。——原中央文獻研究室副主任 金沖及
葉永烈先生曾多次採訪了陳伯達本人,還訪問了許多與陳伯達有關的知情人,查閱了大量的檔案與有關資料。本書不僅內容豐富,立論公平,而且其中有不少內幕資料,翔實可靠,這不僅是陳伯達個人的一篇傳記,亦可作為“文化大革命”的秘史來讀,這是非常有價值的一部歷史著作,為研究中國文化大革命者所不可不讀。
誰要是對中國文化大革命歷史不清楚的,請讀一讀葉永烈這本《陳伯達傳》。——著名學者 千家駒

精彩試讀

為了寫作本書,我曾多次專程赴京採訪陳伯達本人,還採訪了陳伯達親屬、秘書以及有關人員。
在掌握大量第一手資料的基礎上,我於1989 年5 月9 日寫出《陳伯達傳》初稿本來想請陳伯達本人審閱全稿,但他因年邁體衰不能讀這樣的長篇,對我說:“相信你會如實地寫。相信你會寫得好。”
1989 年9 月20 日,陳伯達因心肌梗塞突然去世。去世前的一星期,我還採訪他,為他拍了許多照片,他題字送我——這成為他一生的絕照和絕筆。
在陳伯達去世之後,我補寫了《陳伯達之死》。這樣,在1989 年10 月3 日,完成全書初稿。
在陳伯達剛剛去世之際,限於當時的情況,有些內容尚不能公開,初稿刪去10萬字,以《陳伯達其人》為書名,35 萬字,於1990 年3 月由時代文藝出版社出版。出版之前,胡喬木曾審看了《陳伯達其人》一書清樣。
後來,在1993 年,恢復初稿全文及原書名《陳伯達傳》,並作若干修改,45 萬字,於1993 年11 月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出版前,經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副主任鄭惠審讀全書。
此後,我對《陳伯達傳》作了一些補充和修改,篇幅擴充至58 萬字,收錄於人民日報出版社1999 年出版的《葉永烈文集》。
本次再版,根據最新研究資料進行了修改。
在本書的寫作過程中,曾經得到陳伯達之子陳曉農的許多幫助和支持,深表感謝。
葉永烈 2016 年4 月9 日 於上海“沉思齋”

作者簡介

葉永烈,上海作家協會專業作家,一級作家,教授。1940年生於浙江溫州。1963年畢業於北京大學。11歲起發表詩作,19歲寫出第一本書,20歲時成為《十萬個為什麼》主要作者,21歲寫出《小靈通漫遊未來》。
主要著作為150萬字的“紅色三部曲”——《紅色的起點》《歷史選擇了毛澤東》《毛澤東與蔣介石》,展現了從中國共產黨誕生到新中國誕生的紅色歷程;200萬字的長卷《“四人幫”興亡》(增訂版)以及《陳伯達傳》,是中國十年“文革”的真實寫照。《鄧小平
改變中國》是關於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全景式紀實長篇。《受傷的美國》是關於美國“9·11”事件這一改變世界歷史進程重大事件的採訪記錄。此外,還有《用事實說話》《出沒風波里》《歷史在這裡沉思》《他影響了中國:陳雲全傳》《中共中央一支筆—— 胡喬木》《錢學森》等。新著為長篇小說《東方華爾街》。

目錄

卷首語
第一章 陳伯達的晚年
1989 年9 月20 日中午,85 歲的陳伯達正在吃飯,突發心肌梗塞,頭一歪,碰到牆上,從此撒手西去。作者作為陳伯達晚年唯一採訪者,為您揭開陳伯達神秘的晚年生活內幕……
第二章 最初的人生之路
“伯達”是筆名。陳伯達的本名叫“陳聲訓”。上私塾的時候,老師給他改名,叫“陳建相,字尚友”。他最初喜歡寫詩,甚至寫小說,是一個文藝青年……
第三章 初入中共
陳伯達作為一個進步青年,23 歲時在上海加入中國共產黨,被派往蘇聯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回國之後,派往天津工作。人地生疏的他,剛到天津就被捕了。在獄中,他堅持說,自己名叫“王通”……
第四章 走出人生的低谷
陳伯達好不容易走出監獄,他成為中共北方局宣傳部部長,發動新啟蒙運動,成為頗有建樹的理論家。他的名字,開始為知識界所熟悉。他還成為中共北平市委“三人領導小組”成員之一……
第五章 躍為延安“理論家”
陳伯達進入延安,引起毛澤東的注意,進而成為毛澤東的秘書。從此,他成為延安理論界的權威人士。就在這個時候,他露出“左”的面目,嗅出作家王實味的“異味”,率先進行批判……
第六章 五十年代的榮耀
作為毛澤東的秘書,陳伯達深受毛澤東的器重。他跟隨毛澤東訪問蘇聯。他負責編輯《毛澤東選集》,負責起草《關於無產階級專政的歷史經驗》,參與起草中共“八大”政治報告,起草諸多重要的中共中央檔案,成為中共中央一支筆……
第七章 “文革”前奏
陳伯達的政治地位不斷提高,他負責起草社會主義教育運動的綱領性檔案“二十三條”,負責起草“文化大革命”的綱領性檔案“五一六通知”,還幫助江青起草《林彪委託江青同志召開的部隊文藝工作座談會紀要》……
第八章 中央文革小組組長
“文革”開始了,陳伯達進入政治生涯的巔峰時期,他擔任中央文革小組組長,而且成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成為“第四號人物”。他以“中央首長”的身份,發表各種各樣講話與指示,為“文革”推波助瀾……
第九章 發瘋的時刻
陳伯達曾自稱,“在‘文化大革命’中,我愚蠢至極,負罪很多。‘文化大革命’是一個瘋狂的年代,那時候我是一個發瘋的人。”確實如此,陳伯達在那“瘋狂的年代”犯下許多罪行。與此同時,由於他與江青的矛盾日深,他在鼎盛中屢陷危機……
第十章 日漸失勢
陳伯達日現頹勢。尤其是1967 年8 月1 日出版的《紅旗》雜誌第12 期發表所謂“揪軍內一小撮”社論,受到毛澤東尖銳批評,作為中央文革小組組長的陳伯達不得“端出”組員王力、關鋒。此後不久戚本禹倒台,陳伯達也搖搖欲墜了……
第十一章 與林彪結盟
陳伯達受到毛澤東的多次批評,受到江青的排擠,他倒向了林彪,而林彪手下有黃永勝、吳法憲、李作鵬、邱會作四員大將,卻沒有“相”。在歷史上,陳伯達與林彪並無多少聯繫,這時由於特殊的政治需要,彼此很快結盟……
第十二章 兵敗廬山
在1970 年8 月的廬山會議上,陳伯達積極為林彪出謀劃策,毛澤東把反擊的目標指向陳伯達,寫了批陳檄文《我的一點意見》,宣告了陳伯達政治生涯的終結。隨後全國掀起“批陳整風”運動,直至1971 年9 月13 日林彪摔死於蒙古溫都爾汗,於是“批陳整風”改為“批林批陳”,陳伯達被戴上“國民黨反共分子、托派、叛徒、特務、修正主義分子”五頂大帽子……
尾 聲 形形色色的評價
歷史如同油畫,近看看不清,站遠了才能看清楚。陳伯達究竟是什麼樣的歷史人物?作者羅列了形形色色關於陳伯達的評價,供您參考……
附 錄
後 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