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陽圩

陰陽圩

農曆三月二十二日,這個日子是雷州市楊家鎮西廳村民眾翹首盼望的一年一逢的陰陽圩日。

因傳說鬼神趕圩而得名,曾發生過一場慘烈的槍戰,傳統圩日以賣竹器為多,圩上盟定的婚約可白頭,

因傳說鬼神趕圩而得名

陰陽圩位於雷州市楊家鎮西廳村,名稱古怪,神秘兮兮,歷史古遠,說是圩,圩上卻沒有一條街道,沒有一間鋪面,沒有一間民房,而是一片荒坡野地,位於兩條村落之間,面積約有200多畝。這裡野草叢生,林木扶疏,墳塋墓堆密布。如此荒僻之地成圩場,實令人嘆奇。
據當地長老介紹,陰陽圩的圩名由來,緣於一個古老的傳說:清朝康熙年間,有一年圩日凌晨三時,一個屠戶挑著豬肉來到陰陽圩上擺賣,剛放下擔子,便有一個人急匆匆地趕來,說要買7斤7兩豬肉。屠戶從未碰到買肉講定兩數的事,雖心裡納悶,但為圖個開市大吉,也沒多問,當即割下一大塊肉,一稱量,恰好是7斤7兩。當天,屠戶的生意奇好,貨俏價高,日上才三竿時,豬肉已賣光,收市清點錢數時,屠戶覺得有枚銅錢奇輕,便將其浸入水中。豈料,銅錢竟浮在水面。屠戶大驚失色,“啊”了一聲後便跌坐地上。眾人詢問何故,屠戶回過神後便說出了開市時遇到一個聲音怪異顧客時的情景。此後,“陰間的鬼神也來趕陰陽圩”之說便不脛而走,“陰陽圩”由此得名。
傳說歸傳說,至於陰陽圩源於何時,現已難於考究。幾百年來,當地一直流傳著這樣的一首雷歌:“陰陽圩不開鋪,單單搭棚遮毛露(露水),也沒乜賣和乜買,只是賭錢到暗摸(天暗)。”從歌中可了解到當時這個圩的落後和蕭條。
研究雷州民俗文化的人士說,直接促使陰陽圩的形成和繁榮的一個主要原因,是西廳村每年農曆三月二十二日舉辦的神誕“婆母節”。該村的祀神活動邀請了鄰近村社及遂溪縣、徐聞縣等地的村莊民眾。此時也恰逢農閒時節,附近民眾趁機前往陰陽圩看熱鬧,一傳十,十傳百,漸漸地,來這裡的人每年不斷增多了,以能到陰陽圩娛神、趕圩為榮。有的遠路民眾怕誤過時機,便特意提前幾天來到坡上搭棚居住等待。一些商販也趕在節前將商品運至坡上擺賣。久而久之,陰陽圩圩場便形成了,並逐步繁榮起來。

曾發生過一場慘烈的槍戰

據當地人說,陰陽圩於清末民初時期曾經歷了一次劫難。那時,有一股山賊橫行雷州半島,到處殺人劫貨。有一年,賊王放出風聲要血洗陰陽圩。恰從黃埔軍校畢業的西廳村人陳西仁聽到信息後,即從廣州帶回一連兵馬與山賊決戰。戰鬥打得異常慘烈,巷戰留下的彈痕至今仍依稀可辨。此役使不可一世的徐聞山賊遭到重創,陳西仁也幾近彈盡糧絕。為抵抗山賊再襲,隨後,陳西仁籌資在西廳村建起一座面積2000多平方米的大宅院。院牆6米多高,氣勢凜然。院中建有戲台,環院牆內有面積不等的房間,頂層築有走道,牆體設有槍眼,易守難攻。賊王原誓報此仇剷平西廳村,後來懾於村人誓死保衛陰陽圩的無畏氣概,只好作罷。如今,古院依然屹立在村頭,但已長滿雜草,院牆上榕樹老根密布,沐浴著歲月風雨,見證著陰陽圩的滄桑。

傳統圩日以賣竹器為多

陰陽圩上,擺賣的商品以竹器為多。徜徉其中,筆者為這一竹器大薈萃擊掌叫絕。圩市上有農家用的竹筐、谷圍、簸箕、竹籠、竹筢、竹篩、扁擔;有居家用的竹凳、竹躺椅、竹籩、竹鍋蓋、飯桌蓋;有日常用的竹笠、竹煙筒;還有專門用於捕魚的竹笱、竹筌等。
這些竹器做工精細、形狀各異。擺賣竹器的,有專事經營的商販,也有自產自銷的老漢、少女。有本地的,也有外地的,有的只擺賣幾件,有的攤前卻是堆如小山的竹器。逛一逛,隨時都可買上稱心如意的竹器,且價錢十分便宜。據說從陰陽圩上購回的竹器,蟲不蛀,經久耐用。特別是圩上有一傳統,凡是來趕圩的,每人至少要買上一件竹器,切忌空手而歸,以圖來年吉利。為此,陰陽圩上竹器十分暢銷。在散圩返家的路上,人們手提、肩扛、車載著一大串竹器,又成了一方奇特的景觀。
如今的陰陽圩也與時俱進了除了擺賣竹器,還有擺賣各種琳琅滿目的商品,有衣服、豬肉、飲食、布匹、家電、木家具、農藥、肥料等。據楊家鎮食品站負責人說,在圩上,這天該站每年都售賣30多頭豬的豬肉。

圩上盟定的婚約可白頭

隨著時代的進步,陰陽圩也充滿了現代氣息。自古以來,流傳著這樣的說法,在這裡盟定婚約的男女會白頭到老。篤信這一傳說的許多青年男女,趁著圩日,紛紛相約到這裡。在圩西北面有一條長近十公里的林帶,記者看到約有200多對少男少女在林子裡互訴衷情,有的還拍照留影,把時尚、青春融入這個古老的圩集。
時近中午,正是陰陽圩最為壯觀的時候。擺賣的、趕圩的、遊覽的、游神的,都匯聚坡上,說笑聲、叫賣聲此起彼伏,游神的鑼鼓聲鏗鏘作響。坡上人山人海,摩肩接踵。此時,太陽雖猛烈,曬得人頭冒熱汗,但購物的,品嘗小食的,觀看游神的,都各得其所,各得其樂。攤檔豎起的大大小小遮陽傘點綴著陰陽圩,遠遠望去,似是圩場上盛開的五顏六色的花。時近中午12時,圩場上人群慢慢散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