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夜野宿常州城外二首

《除夜野宿常州城外二首》是北宋文學家蘇軾創作的七言律詩組詩作品。第一首寫已將盡的情景,再寫詩人所以徹夜不眠,並非因守歲而是在為民間疾苦憂慮,也因客中孤獨,思歸心切而愁悶。詩中又以舉重若輕的手法,平敘生活瑣事,深寓老之將至的沉重感慨。篇末以故作寬慰的口吻,表現了唯有殘燈相伴的旅況的淒涼。第二首詩抒發除夜感慨,詩人以直抒胸臆的手法,寫出被迫離開朝廷南來已整整三年,怕終身奔走於道途,而不能踐償其政治抱負。詩中又結合節令風俗表示了想要退隱的意願。“煙花”二句,以自然界萬物復甦的繁麗景象,反襯自己的衰病老邁。篇末雖作寬慰之辭,主旋律仍是自傷老大。兩首詩辭情清苦,真摯動人。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除夜野宿常州城外二首
  • 創作年代:北宋
  • 作品出處:《蘇東坡全集》
  • 文學體裁:七言律詩
  • 作者:蘇軾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評價,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除夜野宿常州城外二首
其一
行歌野哭兩堪悲,遠火低星漸向微
病眼不眠非守歲,鄉音無伴苦思歸
重衾腳冷知霜重,新沐頭輕感發稀
多謝殘燈不嫌客,孤舟一夜許相依。
其二
南來三見歲雲徂,直恐終身走道途。
老去怕看新曆日,退歸擬學舊桃符
煙花已作青春意,霜雪偏尋病客須。
但把窮愁博長健,不辭最後飲屠蘇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⑴野宿:住宿在郊外。
⑵行歌:邊行走邊唱歌,藉以抒發感情、表達意願等。《晏子春秋·雜上十二》:“梁丘據左操瑟,右挈竽,行歌而出。”野哭:哭於郊外。
⑶微:暗淡低微。
⑷守歲:除夕習俗,熬夜迎接農曆新年的到來。
⑸鄉音:家鄉的口音。
⑹重(chóng)衾(qīn):多條被子。
⑺沐(mù):洗髮。
⑻“南來”句:蘇軾於熙寧四年(1071年)冬到杭州通判任,至作此詩,已度過三個除夕。歲雲徂(cú),謂年歲辭去。徂,往。
⑼曆日:這裡指日曆。
⑽桃符:相傳東海度朔山有大桃樹,其下有神荼、鬱壘二神,能食百鬼。故俗於農曆元旦,用桃木板畫二神於其上,懸於門戶,以驅鬼避邪。南朝梁宗懍荊楚歲時記》:“正月一日,······帖畫雞戶上,懸葦索於其上,插桃符其旁,百鬼畏之。”五代後蜀始於桃符板上書寫聯語,其後改書於紙。
⑾煙花:泛指春景。青春:春季。《楚辭·大招》“青春受謝”,註:“東方春位,其色青也。”
⑿博:贏得。長健:身體健康。
⒀“不辭”句:古俗,正月初一家人先幼後長依次飲屠蘇酒,見《荊楚歲時記》。宋洪邁容齋續筆》卷二“歲旦飲酒”條云:“今人無日飲屠酥酒,自小者起,相傳已久,然固有來處。後漢李膺、杜密以黨人同系獄,值元日,於獄中飲酒,曰:‘正旦從小起。’《時鏡新書》晉董勛云:‘正旦飲酒先從小者,何也?勛曰,俗以小者得歲,故先酒賀之,老者失時,故後飲酒。’”屠蘇,酒名,也作“酴酥”、“屠酥”。

白話譯文

其一
有人邊行走邊唱歌,有人在野外啼哭,兩種聲音都令我心中傷悲,遠處的燈火夜空的疏星,漸漸地趨向暗淡低微。病眼睡不著並非因著守歲,鄉音無人為伴我苦苦地思歸。蓋著幾條被子雙腳依舊冰冷,知道冬霜重滿是寒氣,剛洗過頭髮覺得輕鬆,卻感知鬢髮又已變稀。多謝殘燈並不將人嫌棄,孤舟中整夜裡許我相伴相依。
其二
來到江南見舊歲三度辭去,真怕終身要奔走在道路。年紀老大怕看新的日曆,辭官歸鄉準備學寫舊的桃符。自然景物已表露春天的意味,我這病客的鬍鬚偏被霜雪找尋。縱使窮愁潦倒但願贏得此身長健,不怕輪到我最後一個把屠蘇酒飲。

創作背景

宋神宗熙寧六年(1073年)十一月,蘇軾奉命往常州、潤州(今江蘇鎮江)一帶賑饑。當年除夕之夜宿於常州城外運河邊,遂有二詩。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第一首詩以悲情起句,遣詞造句處處含悲。“野哭”、“病眼”、“苦思”、“霜重”、“殘燈”、“孤舟”諸語,無不充滿冷寂愁郁的色調,望而生悲。當然,詩人如此惆悵鬱結是有特定的時空背景的。寫作此詩時,正值除夕之夜。除夕是一年的終結,站在這個時間點上,不免讓人心生歲月如流、人生易老之嘆。蘇軾說洗過頭後,感到頭輕發疏,就是這個意思,此其一。其二,除夕是合家團圓,共享天倫的最重要節日,但詩人卻受命在外,遠離故土,思鄉之情、羈旅之意油然而生。其三,詩人彼時遷謫出京在杭州任職,是由於與改革派的王安石政見不合所致,命運多舛,仕途偃蹇的憂傷一直縈繞在他心頭,一有機會就會噴薄而出。這種情懷在第二首詩中展露得更明顯。萬家合歡的除夕之夜,詩人獨在異鄉,飽受嚴寒,輾轉難眠,觸景生情,歌哭皆悲。不過,這首詩也不儘是悲情。末尾兩句,詩人寫他從殘燈的一線光亮和小舟的一夜託身里,感受了一絲的溫暖和美好,所以他要感謝它們,這就是蘇軾的超邁之處了。這其實也是下文寫自己的豁達樂觀張本。
第二首主要寫政治上的失意。首句“南來三見歲雲徂”,三年之中,詩人雖然不斷上陳己見,無奈與當權者多有不合,終不能回朝。詩人由此感嘆恐怕自己一生都要在謫居在外,奔走宦途了。第三句寫是年老心境:人老了,就不想看新的年曆,怕勾起對年華流逝的傷感。第四句中詩人自比“舊桃符”。桃符是民間新年時懸於門戶、用以辟邪的桃木,上面刻有傳說能食鬼怪的神荼、鬱壘二神的形象,一般是一年一換。“擬學舊桃符”暗指詩人要拋卻不如意的仕途。這當然是一時之意。五六兩句寫自己的老態。而詩人以“老”、“病客”自稱,實際上是就心境而言的,因為在年齡上他當時才38歲。末尾兩句是全篇之眼。詩人一掃前面的鬱悶,表示要用“窮”和“愁”換取長久的健康,要屠蘇酒來迎新年。正月初一飲屠蘇酒是一種習俗,飲用的順序是自少至老。詩人說“不辭最後飲”,表明他不以歲月流逝為意,以豁達樂觀待之。以此觀照開篇,更見蘇軾豪放曠達的情懷。
這兩首詩是羈愁之文,構思精巧,落墨不俗,收束更是出人意表。詩人用筆老成,寫景抒情,形象深致,曲折頓挫。

名家評價

愛新覺羅·弘曆唐宋詩醇》:“令節羈情,孤燈遙夜,所感愴者深,而以溫柔敦厚出之,依依脈脈,味以淡而彌長。”

作者簡介

蘇軾(1037—1101),字子瞻,一字和仲,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蘇洵之子。嘉祐年間(1056—1063)進士。曾上書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後因作詩諷刺新法而下御史獄,貶黃州。宋哲宗時任翰林學士,曾出知杭州、穎州,官至禮部尚書。後又貶謫惠州、儋州。在各地均有惠政。卒後追諡文忠。學識淵博,喜好獎勵後進。與父蘇洵、弟蘇轍合稱“三蘇”。其文縱橫恣肆,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並稱“蘇辛”。 又工書畫。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書傳》、《東坡樂府》等。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