陡溝鎮(河南省正陽縣下轄鎮)

陡溝鎮(河南省正陽縣下轄鎮)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2006年,轄16個村委會:陡溝村、代灣村、張灣村、隗灣村、祝灣村、孟莊村、常閔村、小魏莊村、西閔村、大魯村、汪樓村、謝廟村、八里村、孟寨村、尚田村、周灣村。

在正陽縣城南,27公里處的淮河北岸鑲嵌著一顆光彩耀人的明珠——陡溝鎮。早在清朝初年,她便靠其得天獨厚的淮河水運,引來四面八方的商賈,並贏得“小漢口”的美譽,發達的手工業更是獨樹一幟,名飲四方。清嘉慶《正陽縣誌》載:陡溝織布獨盛,家家設機,男女操作,其業較精,故有“陡布”之稱。陡溝布細密,暢銷山、陝、皖、鄂,手工掛麵、手工饃等久盛不衰,至今仍名噪一方,生意興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陡溝鎮
  • 行政區類別:鄉鎮
  • 所屬地區:河南省正陽縣
  • 人口:3.75萬
鄉鎮簡介,農業,特色,工商業,基本建設與文化,德勝祥木版年畫,

鄉鎮簡介

“陡溝鎮的姜,陡溝的蒜,陡溝的掛麵銷江南,陡溝鎮饅頭真香甜”,氣候分界線的淮河賦予了陡溝獨特的自然環境,也孕育了陡溝特色產品的形成與發展,大蒜以其獨特濃郁的辛辣風味,多年來,深受廣大消費者的喜愛,遠銷河北、北京、山東、山西等地,年種植5600多畝,年產蒜苔1500噸,蒜頭1000多噸;陡溝空心掛麵、陡溝饅頭更以其獨特的傳統工藝和筋質強、營養豐富的特點而倍受青睞,每年秋冬季節四方來客蜂擁而至,供不應求。
陡溝鎮位於河南正陽南端,與信陽市隔淮河相望,面積105平方公里,全鎮地勢平坦,主要農作物有小麥、花生、水稻,兼種玉米、油菜、大豆。蔬菜種植面積逾萬畝,其中大蒜、生薑,手工饃遠近聞名。養殖業以豬、羊為主。工業生產門類齊全,主要有建材廠、麵粉廠、花生製品廠、採砂場等。
打工經濟久負盛名,常年在外務工,占全鎮總人口的五分之一多,農民儲蓄存款餘額大部分為在外務工人員所創收。基礎設施建設較為完善。
陡溝鎮行政區
陡溝鎮位於正陽縣西南部27公里處,南臨淮河,與信陽市隔河相望。全鎮面積105平方公里,轄16個行政村,263個村民組,人口3.75萬,耕地9萬畝。省道確(山)平(津關)穿境而過,東至開(封)龔(家棚)路15公里、106國道45公里,南距滬陝高速、京珠高速30公里,交通極為便利。

農業

農業資源豐富。盛產優質小麥、花生、水稻、畜牧產品、蔬菜,是正陽縣重要的優質水稻生產基地和蔬菜種植基地,蔬菜、水稻常年種植面積分別在8000畝、2萬畝以上,其中生薑、大蒜以品質優良,享譽四方。此外,畜牧業也相當發達,建有2萬頭養豬場1個,全鎮年生豬存出欄16萬頭;羊存出欄總量達到3萬頭。

特色

地方特色明顯。勞務經濟久負盛名,常年外出務工人中10000餘人,實現收入8000多萬元。以蔬菜栽培、優質水稻、小麥種植為支柱的特色農業,經濟社會效益突出。傳統產業手工饅頭和空心掛麵遠近聞名,暢銷不衰。

工商業

商貿活動活躍。大力發展非公有制經濟,重點發展個體私營經濟、購銷大戶、加工大戶,催生出大量農村經紀人和各類商販,民營經濟十分活躍,是全鎮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
工業初具規模。已初步形成了麵粉加工、河沙開採、建築材料、木材加工等門類較全的工業體系。鎮內建有免燒磚廠、大型粉煤灰多孔燒結磚窯廠和大型麵粉廠。

基本建設與文化

基礎設施完善。作為正信(陽)邊界重要的商品集散地,陡溝鎮擁有百貨、蔬菜、畜禽等各類專業市場,通訊、水電等設施一應俱全。近年來,鎮黨委、政府不斷加強集鎮建設,相繼完成淮北新村、陡溝綜合大市場 等建設,鎮容鎮貌煥然一新。
歷史文化厚重。古蹟有尚田村老母窪遺址,周灣村曬穀堆遺址及百年白果樹。

德勝祥木版年畫

民國初年,豫中禹縣災荒,老藝人李德勝逃荒至正陽縣陡溝鎮,因他製作年畫的手藝好,內容鮮活,在當地僧人的幫助下開辦了“德勝祥鬥神店”,印刻木版年畫,歷代傳承。
陡溝鎮“德勝祥”木版年畫較之其他年畫有獨特之處。李傳清說,“德勝祥”年畫使用的顏料是加入了淮河岸邊的五色土精心配製而成的,遇紙即乾,絕不滲透模糊,套色後可以呈現10餘種鮮艷亮麗的色彩,渾然天成。民俗專家、正陽縣文化館館長熊華民說:“駐馬店和正陽木版年畫傳入地禹州市同處中原文化和吳楚文化的交會地帶,致使‘德勝祥’年畫受到不同文化的影響,兼具開封朱仙鎮年畫的粗獷和蘇州桃花塢年畫的細膩,又有天津楊柳青年畫的趣味和河北武強年畫的鄉土氣息,題材豐富,印刷技藝獨特,是駐馬店市乃至豫中南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優秀代表,為我國木版年畫‘大家庭’增添了一朵奇葩,也為研究豫中南地區民俗打開了一扇新窗戶。”
這一古老的傳統技藝卻面臨著消失和滅絕的危險境地,現在在正陽縣陡溝鎮,懂得木板年畫這門技藝的只有76歲的李傳清一人,子女在外,也並無弟子傳授。望著家中牆上色彩絢爛的年畫,李傳清飽經滄桑的臉上面色沉重。 令人欣慰的是,採訪中,河南省文化廳非遺處副處長陳高峰表示,相關部門將儘快採取保護措施,繼承和弘揚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