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省人民政府關於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實施意見

2015年5月13日,陝西省人民政府以陝政發〔2015〕21號印發《關於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實施意見》。該《意見》分發展目標、重點任務、政策措施、組織實施4部分。

重點任務是:推進體制機制改革;培育產業主體;最佳化產業布局和結構;積極推進產業融合;增加市場供給;創造良好的健身環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陝西省人民政府關於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實施意見
  • 印發機關陝西省人民政府
  • 文號:陝政發〔2015〕21號
  • 印發時間:2015年5月13日
簡述,意見,

簡述

2015年5月13日,陝西省人民政府印發《關於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實施意見》。

意見

陝西省人民政府關於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實施意見
陝政發〔2015〕21號
各市、縣、區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門、各直屬機構: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國發〔2014〕46號)精神,進一步加快體育產業發展,促進體育消費,推動我省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現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發展目標
搶抓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和西部大開發的戰略機遇,全面貫徹落實將全民健身上升為國家戰略這一重大舉措,以增強人民體質、提高健康水平為根本目標,解放思想、深化改革、開拓創新、激發活力,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加快形成有效競爭的市場格局。到2025年,基本建立布局合理、功能完善、門類齊全的體育產業體系,體育產品和服務更加豐富,市場機制不斷完善,消費需求愈加旺盛,產業帶動作用明顯提升,體育產業總規模超過1500億元,成為推動經濟社會持續發展的重要力量。
——產業體系更加完善。強化健身休閒、競賽表演、場館服務、體育培訓、體育旅遊、體育用品製造與銷售等產業門類。產業結構更加合理,體育服務業在體育產業中的比重顯著提升。
——產業環境明顯最佳化。體制機制充滿活力,政策法規體系更加健全,標準體系科學完善,監管機制規範高效,市場主體誠信自律。
——產業基礎更加堅實。加強公共體育基礎設施建設,力爭全省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到2平方米,體育設施使用率大幅提高;民眾體育健身和消費意識顯著增強,人均體育消費支出明顯增長,經常參加體育鍛鍊的人數達到1500萬人,體育公共服務覆蓋全民。
二、重點任務
(一)推進體制機制改革。
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簡政放權,政府減少微觀事務管理,加強規劃、政策、標準引導,創新服務方式,強化市場監管,營造競爭有序、平等參與的市場環境。全面清理不利於體育產業發展的有關規定,取消不合理的行政審批事項,取消商業性和民眾性體育賽事活動審批。加快體育賽事管理制度改革,公開賽事舉辦目錄,通過市場機制積極引入社會資本承辦賽事。政府有關部門要積極為舉辦各類賽事活動提供服務。支持和引導體育社會組織發展,推行政社分開、政企分開、管辦分離,加快推進各級體育行業協會與本級體育行政主管部門脫鉤,將適合由體育社會組織提供的公共服務和解決的事項,交由體育社會組織承擔。
推進職業體育改革。完善職業體育政策措施,支持教練員、運動員職業化發展。擴大職業體育社會參與,鼓勵發展職業聯盟。按照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由省體育局和省體育產業集團探索資源整合先行試點,建立各類職業體育俱樂部,積極參與全國性職業體育聯賽。
積極推進體育場館管理體制改革和運營機制創新。支持和引導社會力量參與體育場館建設和運營管理。按照現代企業制度建立專業化運營公司,引入專業體育場館運營、管理、維護人才,提高現有體育場館的運營效率。統籌考慮賽事功能需要與賽后綜合利用,推行場館設計、建設、運營管理一體化,充分發揮體育場館與體育設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二)培育產業主體。
擴大社會力量參與。最佳化市場環境,完善政策措施,加快人才、資本等要素流動,提升體育產業對社會資本吸引力。培育發展多形式、多層次體育協會和中介組織。加快體育產業行業協會建設,充分發揮行業協會作用,引導體育用品、體育服務、體育場館等行業健康發展。
引導體育企業做強做精。支持省體育產業集團加快發展,做大做強。鼓勵其他主體以土地、房產等資產出資,參與體育產業園區建設。重點推進秦嶺山地體育產業經濟圈、朱雀體育產業園區、蒲城航空體育產業園區、楊凌水上運動體育產業園區等園區建設。吸引國內外知名體育企業來陝設立研發、生產、配送中心,扶持本土體育企業發展壯大。鼓勵有條件的市、縣、區在本行政區商業中心和工業園區內,規劃建設體育產業中心。
組建體育產業發展聯盟。以省體育產業集團為龍頭,聚集相關企業和研究機構,組建陝西體育產業發展聯盟,加強產業研究,共同開發市場,提升創新力。
打造體育貿易展示平台。抓住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的良好機遇和我省在會展、交通等方面的優勢條件,策劃主辦體育貿易博覽會、體育用品推介會、體育旅遊發展會等系列展會。
(三)最佳化產業布局和結構。
最佳化產業布局。優先發展城市體育產業,構築以西安市為中心,中等城市為兩翼,各區域聯動發展的格局。發揮大中城市的輻射帶動作用,推動全省體育產業快速發展。支持關中、陝南、陝北地區根據獨特的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發展特色體育產業。
改善產業結構。堅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大力培育和發展健身休閒、競賽表演、體育培訓等體育服務業,實施體育服務業精品工程,打造一批品牌賽事、示範場館和健身俱樂部。構建體育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打造體育用品製造業品牌,提高產品科技含量。
抓好潛力產業。加快發展足球、籃球、羽毛球、桌球、武術、網球等關注度高、市場空間大的運動項目,推動體育產業發展。制定足球項目長期發展規劃,打造一支具有影響力、競爭力的中超(中甲)球隊,激發足球消費潛力。以職業足球俱樂部為依託,建立紮實穩定的足球人才遴選和培養體系,加強俱樂部梯隊與校園足球聯賽的互動。全面開展校園足球活動,建立健全國小、國中、高中和大學四級足球聯賽機制,在西安、寶雞、鹹陽等大中城市和志丹等足球之鄉建立區域校園足球聯賽試點。整合賽事資源,建立全省性業餘足球聯賽,推動各類民間業餘足球賽事良性發展。
(四)積極推進產業融合。
拓展產業業態。豐富體育產業內容,推動體育與養老服務、健康、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教育培訓等融合,促進體育旅遊、體育傳媒、體育會展、體育廣告、體育影視等相關業態的發展。以體育設施為載體,打造城市體育服務綜合體,推動體育與住宅、休閒、商業綜合開發。
注重康體結合。積極推廣“運動處方”,發揮體育鍛鍊在疾病防治以及健康促進等方面的作用,培育和發展運動醫學和康復醫學。發揮我省醫療資源優勢,支持省內醫學院校加強運動醫學和康復醫學領域的科研力量和人才培養,鼓勵醫療機構和有資質的醫生開展相關執業活動。鼓勵社會資本開辦康體、體質測定和運動康復等各類機構。發揮中醫藥在運動康復等方面的作用,提倡開展健身諮詢和調理等服務。
支持發展體育旅遊業。充分挖掘我省體育類非物質文化遺產,開發特色旅遊項目。利用我省自然環境優勢,積極開展環陝西腳踏車、機車、汽車等拉力賽。支持各地因地制宜,開發一系列民眾參與程度高,具備推廣價值的特色戶外體育旅遊活動。陝北地區開展滑沙、滑雪、滑草、秧歌、腰鼓等項目;關中、陝南地區依託渭河和秦嶺山水開展民眾性騎行、登山、攀岩等戶外體育項目;陝南地區還可藉助漢江和秦巴山脈,開展水上運動項目,發展戶外營地、徒步騎行服務站、汽車露營營地、船艇碼頭等服務設施。
大力發展體育衍生產品。鼓勵文化創意、文體企業、大專院校結合重大賽事、體育活動、知名運動員等品牌開發體育衍生產品和體育服務。
(五)增加市場供給。
完善體育設施。各地要結合城鎮化發展統籌規劃建設體育設施,大力實施體育惠民工程,重點建設一批便民利民的中小型體育場館、公眾健身活動中心、戶外多功能球場、健身步道等場地設施,打造15分鐘健身圈。渭河沿岸各市(區)要加快推進渭河健身長廊建設。通過財政補貼等形式,鼓勵對舊廠房、倉庫進行改造,建設體育設施。體育、教育部門要統籌資源,兼顧校園體育和全民健身運動需求,進一步加大校園體育設施的投資力度,確保校園球場縣域全覆蓋,同時每個縣可依託中、國小校建設一批功能實用、規模適度的體育場,其中至少建設一個標準化體育場。推進實施農民體育健身工程,在鄉鎮、行政村實現公共體育健身設施全覆蓋,城市新建社區的體育設施覆蓋率達到100%。
發展健身休閒項目。大力支持發展健身跑、健步走、登山、武術、羽毛球、桌球、腳踏車、水上運動、極限運動等民眾喜聞樂見的項目。鼓勵開發適合老年人特點的休閒健身項目。
豐富賽事活動。積極申辦國內外重大體育賽事,以賽事活動拉動體育消費。積極引進國際知名體育競賽表演活動,繁榮我省商業體育競賽表演市場。繼續支持舉辦西安城牆國際馬拉松賽、環中國腳踏車賽、漢江龍舟賽、太白山登山節等品牌體育賽事。積極回響國家“一帶一路”戰略部署,舉辦絲綢之路汽車拉力賽等活動,推進絲綢之路沿線國家體育賽事交流活動。
(六)創造良好的健身環境。
加強體育文化宣傳。以申辦全國運動會為契機,加大體育文化景觀環境建設,廣泛宣傳全民健身知識,普及科學健身方法,倡導健康生活方式,培育民眾健身消費意識,營造崇尚體育健身、科學健身的社會氛圍。支持省內廣播電影電視播出機構豐富體育節目的供給,策劃製作一批民眾參與度高、趣味性強、影響力大的體育運動節目。鼓勵體育影視、動漫和文學的創作和發行,以優秀的體育影視作品激發青少年參與體育運動興趣。
鼓勵日常健身活動。政府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學校都應實行工間、課間健身制度,可組織廣播操、健身操等運動,倡導每天健身1小時。鼓勵單位為職工健身創造條件,組織豐富多彩的民眾性體育賽事和活動。積極做好《國家體育鍛鍊標準》的宣傳、推廣、普及和組織實施工作。完善國民體質監測制度,為民眾提供體質測試服務,定期發布國民體質監測報告。健全學校體育工作機制和督導制度,切實保障中小學生體育課課時,確保學生校內每天體育活動時間不少於1小時。鼓勵學校和社會機構成立青少年體育興趣俱樂部,培育體育愛好,每個學生至少掌握1項體育運動技能,養成終身鍛鍊的良好習慣。積極組織老年人開展適合其健身需求和生理特點的活動,實現“健康老齡化”和“積極老齡化”,不斷增強老年人體質。
推動場館設施開放利用。積極推動全省各級各類公共體育設施免費或低收費開放。凡是由各級財政投入建設的體育設施原則上都要向社會開放。學校體育設施應當在課餘時間和節假日向學生免費開放,並採取有力措施加強安全保障;在保證校園教學和安全的前提下,具備條件的學校體育設施應向公眾開放,可視情收取非盈利性費用。鼓勵政府機關、企事業單位積極創造條件,在公休日、節假日及空閒時段將體育設施向社會開放。加強農民健身活動的組織和指導,提高農民體育健身工程設施使用率。
三、政策措施
(一)推進投融資機制改革。
鼓勵社會資本投資體育產業。鼓勵各類金融機構在風險可控、商業可持續的基礎上開拓新業務,增加中小微體育企業的信貸品種。支持符合條件的體育企業上市融資,或通過融資租賃、資產證券化等方式融資。鼓勵中小型體育企業通過發行企業債券、公司債、短期融資券、中期票據、中小企業集合票據、中小企業私募債、項目收益債和信託計畫等方式融資。推進體育系統投融資體制改革,逐步使可用於經營的體育資產成為體育資本,通過產權轉讓、入股、拍賣,使用權出讓,經營權轉讓,經營特許權拍賣,合作、合資等多種形式,盤活存量,擴大增量。支持保險公司根據體育產業特點,設計發行符合體育消費習慣的保險產品,鼓勵保險資金通過各種渠道進入體育產業領域投資。
(二)設立體育產業發展基金。
政府引導,設立由社會資本參與的體育產業投資基金,撬動社會投資,支持體育企業發展和重大體育項目建設,多渠道解決體育企業融資難問題。有條件的地方可設立體育發展專項資金,對符合條件的體育企業、社會組織給予項目補助、貸款貼息和獎勵。
(三)完善健身消費政策。
各地要將全民健身經費納入財政預算,並保持與當地經濟成長相適應;要加大投入,安排一定比例體育彩票公益金等財政資金,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等多種方式,支持民眾健身消費,支持公共體育設施建設和公共體育設施免費或低收費開放,引導經營主體提供公益性民眾體育健身服務。各地可結合實際制定出台有針對性的健身消費優惠政策。鼓勵引導企事業單位、學校、個人購買運動傷害類保險。
(四)落實稅費優惠政策。
將體育服務、用品製造等內容及其支撐技術納入國家重點支持的高新技術領域,對經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的體育企業,減按15%的稅率徵收企業所得稅。提供體育服務的社會組織,經認定取得非營利組織企業所得稅免稅優惠資格的,依法享受相關優惠政策。體育企業發生的符合條件的廣告費支出,符合稅法規定的可在稅前扣除。落實符合條件的體育企業創意和設計費用稅前加計扣除政策。對符合西部開發稅收優惠政策的體育企業,按照相關法律政策規定辦理。對體育服務、用品製造企業的研究開發費用按稅收法律法規規定享受加計扣除政策。對體育場館自用的房產和土地,按稅法法律法規規定享受房產稅和城鎮土地使用稅優惠政策。對非營利性體育健身機構建設要免徵行政事業性收費,對營利性體育健身機構建設要減半徵收有關行政事業性收費。體育場館等健身場所的水、電、氣、熱價格按不高於一般工業標準執行。
(五)完善規劃布局與土地政策。
各地要將體育設施用地納入本地城鄉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年度用地計畫,合理安排用地需求。新建居住區和社區按室內人均建築面積不低於0.1平方米或室外人均用地不低於0.3平方米的標準配套建設民眾健身相關設施,並與住宅區主體工程同設計、同施工、同步投入使用。老城區或者已建成居住區內體育健身設施不達標的,要通過改造等方式予以完善。充分利用郊野公園、城市公園、公共綠地及城市空閒場所等建設民眾體育設施。支持企業、單位利用原劃撥方式取得的存量房產和建設用地興辦體育設施,對符合劃撥用地目錄的非營利性體育設施項目可繼續以劃撥方式使用土地;不符合劃撥用地目錄的經營性體育設施,連續經營一年以上的可採取協定出讓方式辦理用地手續。各級各類學校要認真落實國家規定的體育運動面積的標準與要求,大學應儘快實現生均0.3平方米的室內體育運動面積和4.7平方米的室外體育運動面積的標準,中國小應符合《國家學校體育衛生條件試行基本標準》中規定的體育場地基本標準。
(六)加強人才隊伍建設。
支持有條件的高等院校最佳化專業結構,開設體育經營管理、創意設計、科研、中介等特色課程,培養體育產業人才。鼓勵其他有條件的高等院校將體育產業內容納入相關專業教學計畫,有針對性地培養體育場館設計、運營和管理專業人才。鼓勵高等院校開設面向社會的非學歷培訓課程,多渠道培養複合型體育產業人才;鼓勵通過簽訂委培協定等方式,對退役運動員進行再就業培訓。加強體育產業從業人員管理,對有一技之長的從業人員,按照引進人才政策進行獎勵和資助;從事高危險性體育項目的體育指導和救助的人員,必須持證上崗。
(七)建立體育產業資源交易與公共服務平台。
積極研究體育產業政策和商業運營模式,設立體育產業資源交易平台,重點打造體育產品和服務、體育人才交流、體育節目著作權三大交易平台,同時,充分利用我省展會平台、人才交流中心和西部國家著作權交易中心等平台進行拓展。依託網際網路建設全省體育產業公共服務平台,提供信息共享、網上交易、戰略諮詢、投融資、人才培養等公共服務。
(八)加強無形資產開發與利用。
提高企業無形資產商業價值,加大對無形資產的開發、運用、保護和管理。鼓勵企業通過冠名、合作、贊助、廣告和特許經營等方式投資開發體育賽事、體育場館、體育組織及活動名稱、標誌等無形資產。推動體育企業實施商標戰略,開發科技含量高、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體育產品。對侵犯企業商標和賽事著作權的行為,予以嚴厲打擊。鼓勵高等院校與體育企業進行合作,建立體育產、學、研基地,促進科技成果轉化運用。
(九)最佳化市場環境。
除法律法規明確規定之外,體育企業註冊資本採用《公司法》規定的最低額度。按市場原則確立體育賽事轉播收益分配機制,促進多方參與主體共同發展。加強重大賽事活動和大型民眾性體育活動的安保服務管理工作,完善體育賽事和活動安保服務標準,積極推進安保服務社會化,降低賽事和活動成本,確保全全工作萬無一失。鼓勵我省企業通過多種方式引進高質量的國內外體育賽事。
四、組織實施
(一)健全工作機制。
各地要將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納入政府重要議事日程。省上成立由省發展改革委、省體育局、省教育廳、省財政廳、省國土資源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統計局等多部門參加的體育產業發展協作機制,抓緊編制我省2015—2025年體育產業發展規劃,將其納入我省社會發展的“十三五”和“十四五”規劃。各相關部門要加強溝通,密切協作、形成合力;統計部門應及時跟進國家產業分類標準和統計制度的出台和修訂工作,做好體育產業相關統計工作。
(二)加強行業管理。
根據有關法律法規和政策規定,深化體育協會和體育產業領域改革,加強行業自律管理,完善行業管理制度,制定專項業務分類實施細則,為賽事組織、裁判工作、從業人員教育等提供優質服務。落實體育及相關產業分類標準和統計制度,建立評價與監測機制,充實體育產業工作力量。注重體育組織、體育企業、從業人員的道德教育和誠信建設,嚴格賽風賽紀。
(三)加強監督落實。
各地各相關部門要按照本實施意見要求和重點任務分工,結合實際,儘快研究出台推進體育產業發展的各項政策措施,高效開展工作,抓好貫徹落實。省發展改革委、省體育局要會同有關部門對本意見貫徹執行情況進行監督檢查和跟蹤分析,重大事項及時報告省政府。
附屬檔案:重點任務分工及進度安排表(略)
陝西省人民政府
2015年5月13日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