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師範大學文學院

陝西師範大學文學院

文學院成立於2000年,由中文系、文秘教育系組成。有文學研究所、辭書編纂研究所 、西北方言與民俗研究中心、基礎教育語文研究中心、周秦漢唐文字研究中心、《史記》研究中心、陳忠實研究中心 、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中心等科研機構。現有在編教職工113人,其中教授36人、副教授28人,具有博士學位者32人, 其中在讀博士14人,業已形成以博士為主體的專業教師隊伍和合理的學科結構。現有國家中文學科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基地、中國語言文學博士後流動站, 中國語言文學一級學科博士授權點,下設博士點8個,碩士點11個。

2018年12月10日,被教育部遴選為首批“全國黨建工作標桿院系”培育創建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陝西師範大學文學院
  • 英文名:College of liberal arts, 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
  • 創辦時間:2000年
  • 所屬地區:陝西
  • 類別:公立學校
學院概況,學院領導,學位建設,科研機構,專業培養,院系設定,專業設定,師資力量,對外交流,教學成果,師大特色,

學院概況

陝西師範大學文學院的前身是1944年成立的陝西省立師範專科學校國文科。1949年西安解放後,省立師專併入西北大學,成立西北大學師範學院,國文科改為國文系。1953年,師範學院遷到長延堡,國文系改稱為中國語言文學系(中文系)。1954年,西北大學師範學院獨立為西安師範學院。1960年,西安師院與陝西師院合併為陝西師範大學,中文系的事業有了新的發展。1966年6月後,由於文化大革命,一切癱瘓。1972年,恢復正常教學。1977年後,隨著國家高考制度的恢復和完善,高等教育走上了健康發展的道路,中文系的面貌也煥然一新。經過幾代人的不懈努力,中文系在學生培養、學科建設、科學研究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績。90年代以來,在原有中文學科基礎上,又先後增加了文秘教育(1992年)、新聞(1993年新設,2000年與現代教育技術學專業組建為新聞與傳播學院)、對外漢語教學(2000年)三個新專業。2000年,為了適應教育事業的發展,文學院應運而生,從此揭開了中文系嶄新的一頁。
在60多年的發展歷程中,一大批蜚聲海內外的著名學者, 曾在這裡工作與任教。著名文學家、創造社元老鄭伯奇先生1944年任陝西師範大學文學院前身——陝西省立師範專科學校國文系主任。著名語言學家高元白先生是中文系主要創始人之一,擔任系主任30多年,為中文系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已故的霍松林、高憲斌、王捷三、賈則復、傅子東、曹冷泉、刁汝鈞、周駿章、馮成林、衛俊秀、李玉岐、朱寶昌、黎風、郭子直、高海夫、 趙懷德、王守民、周長鼎、寇效信、劉學林、何世華、劉恆健等先生,在不同的學科領域做出了傑出貢獻。健在的辛介夫、江弘基、馬家駿、曹伯庸、傅正乾、閻景翰、 高起學、劉建國、暢廣元、黨秀臣、遲鐸 、焦文彬、孫英傑、張彩藙、習曼君、寧銳、李建平等先生,為文學院的發展獻計獻策,貢獻力量。60年來,許多先生為中文系、文學院的事業默默奉獻,高元白、丁淑元、王守民、寇效信、劉建國、馬歌東、梁道禮等先生擔任過中文系主任 (文學院院長);丁淑元、郭琦、劉振聲、王靜之、張效友、韓海智、文丕顯等先生擔任過中文系黨總支書記;刁汝鈞、馮成林、丁淑元、王守民、劉建國、霍松林、蘇成全、張登第、裴讓、蒲喜明、郭芹納、楊淑芳、魚浦江、曾志華、張學忠、尤西林、梁道禮、李繼凱、孫冰紅、黨懷興、霍有明、白玉林等先生擔任過副系主任(文學院副院長)。幾代人的心血,澆灌成了文學院這棵根深葉茂的參天大樹。
學院在讀本科生、碩士生、博士生已達1988人;此外,還有來自英國、日本、韓國等地以及中國香港的留學生。今天的陝西師大文學院, 在唐代文學、文字學音韻學方言學訓詁學文藝美學、宗教與文學、文學批評學人文科學中國現當代文學中國古典文獻學等研究領域形成了鮮明的特色和優勢,在全國具有較大影響,已經成為西部地區一個重要的教學 、科研與人才培養中心。
2018年12月10日,被教育部遴選為首批“全國黨建工作標桿院系”培育創建單位。

學院領導

名譽院長:霍松林
黨委書 記 :孫清潮
名譽院長:霍松林名譽院長:霍松林
院長:張新科
副院長: 趙學清、蘇仲樂柯西鋼、樊列武
黨委副書記: 李 斐

學位建設

中國古代文學1981年獲碩士學位授予權,1986年獲博士學位授予權,1997年被批准為陝西省重點學科,2007年被批准為國家重點學科。本學科有五個主要研究方向:先秦漢魏六朝文學研究、唐宋文學研究、元明清文學研究、古代經典文獻與文學研究、古代文學與宗教研究。該學科自設碩士、博士點以來,培養了大批高層次人才,許多人已成為學有所成的專家學者,活躍在全國的大專院校和科研機構。
漢語言文字學1981年獲碩士學位授予權,2002年被批准為陝西省重點學科,2003年獲博士學位授予權。現已經形成了以上古音、漢語方言、訓詁學和周秦文字為主要研究對象,注重理論與套用相結合的研究特色。
文藝學1984年獲碩士學位授予權,2003年獲博士學位授予權。有文學理論、文藝美學、中國古代文論、文學批評學四個研究方向。該學科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的價值定位,強調基礎理論的積累與創新,注重中西文論的交流對話,立足人文學的整體視野。
中國現當代文學1996年獲碩士學位授予權,2006年獲博士學位授予權。有四個研究方向: 二十世紀中國文學思潮與批評、二十世紀中國重要作家研究、二十世紀中國詩歌研究、二十世紀中國文學與媒體研究。本學科注重文學史與文學理論、文學批評之關聯互動,突出西部文學與文化研究,重視魯迅及新文學傳統研究。
中國古典文獻學1998年獲碩士學位授予權,2006年獲博士學位授予權。有四個研究方向:語言文字學文獻整理與研究、古代文學文獻整理與研究、古典文獻理論與實踐研究、古典文獻辭書編纂與研究。已在儒家經典《十三經辭典》編纂方面取得了可喜成就。
語言學及套用語言學2000年獲碩士學位授予權,2006年獲博士學位授予權。有當代語言理論、對外漢語教學、語體學等研究方向。本學科發揮自己的優勢特點,在世界文化背景下,既關注當代世界語言發展的新特點、新理論,又注重母語的理論價值和套用價值,根據社會發展的需要,靈活設定研究方向。
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2000年獲碩士學位授予權,2006年獲博士學位授予權。本學科目前有西方文學與中西文學比較、東方文學與中(國)亞(洲)文學比較等研究方向。在世界文學的大背景下觀照中國文學、西方文學,並且進行東西方比較研究。既注重理論的綜合分析,又注重文本的具體解讀。
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2003年獲碩士學位授予權,2006年獲博士學位授予權。本學科現階段研究方向有中國少數民族文學比較研究、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化比較研究等。在全面研究的基礎上,特別注重西部民族的語言與文學,並且將西部民族文學與整箇中國文學、世界文學進行比較研究。同時,本學科發揮自己的優勢,將民俗學的研究與民族文化、文學研究結合起來,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文藝與文化傳播學是在中文一級學科下自主設立的博士點,2007年教育部備案。有當代文藝與文化傳播研究、文學與傳媒研究、廣播影視與文化傳播等研究方向。注重將文化研究與現代傳媒結合,理論與實踐結合。
跨語言文化研究是在中文一級學科下自主設立的博士點,2008年教育部備案。主要包括四個方面:英漢語言學(語言理論、語言習得、語篇分析)、英漢詞典學(認知辭彙語義學、詞典文化史、教學詞典學)、英美文學(英美文學、中英文學對比研究、文學批評)、文化與翻譯(跨文化交際研究、英漢比較研究與翻譯、東西方翻譯理論)等。針對語言學、詞典學、文學、文化和翻譯等研究領域的一些前沿課題開展跨語言、跨文化的研究。

科研機構

陝西師範大學西北方言與民俗研究中心
陝西師範大學西北方言與民俗研究中心成立於2002年4月12日。中心自成立以來,立足陝西,逐步向整個西北輻射; 在對重要方言點進行紮實、深入的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打通現狀與歷史;利用現代科技手段,保存珍貴的方言、民俗礎上,打通現狀與歷史;利用現代科技手段,保存珍貴的方言、民俗資料。
經由陝西師範大學批准, 2006年1月陝西師範大學陳忠實研究中心正式成立。本中心是一個跨院系和跨學科的、從事以陳忠實為代表的陝西作家群體及陝西文學文化生態問題綜合研究和諮詢的、非盈利性學術研究機構。
陳忠實研究中心
陳忠實研究中心的宗旨是:充分發揮我校科研與教學優勢,充分利用我校地處陝西的地緣優勢,搭建國內合作、國際交流、信息共享、人才培養的學術平台,建立產、學、研相結合的陝西文學及陝西文化研究與教學基地。
陳忠實研究中心的總體目標是:組織協調本校各院、系(所、中心)有關陝西文學和陝西文化的學術研究,以推動陝西文學和陝西文化的學術研究;同國內外相關的研究機構和團體以及專家學者建立聯繫,開展各種形式的合作;舉辦相關的講座,開展以學生為主體的研究項目,為我校本科生教育和研究生教育服務;策劃組織相關的文化活動和收集資料的工作,為搶救陝西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為陝西省建設文化大省做出實際貢獻;收集陝西文學發展與研究的相關資料,為陝西文學資料館的建立做出準備
陝西師範大學文學研究所
陝西師範大學文學研究所創辦於1987年,隸屬於陝西師範大學。創始人霍松林先生,現為文學研究所名譽所長,是海內外著名的文藝理論家、古典文學研究專家。霍先生研究領域廣泛,在先秦至明清三個方向都招收博士研究生,截止2010年已畢業的博士有50多人,在讀的博士生有10人。是全國古代文學領域招收博士生最多的導師。現任所長霍有明教授,復旦大學文學博士,曾在日本講學多年,研究方向為元明清文學和唐宋文學。副所長劉鋒燾教授,陝西師範大學文學 博士,中國社會科學院博士後,研究方向為唐宋遼金文學和詞學。傅紹良教授,陝西師範大學文學博士,北京師範大學博士後,研究方向為唐宋文學。吳言生教授,陝西師範大學文學博士,中國人民大學博士後,研究方向為唐宋文學和宗教學。以上人員均為在崗的博士生導師。

專業培養

漢語言文學教育
本專業建設的總體目標是:“服務西部,面向全國”,認真實施國家免費培養師範生的戰略計畫,力求將陝西師範大學文學院漢語言文學教育專業建設成為西部中學語文教育中心、國家免費師範生培養的示範基地,為全國尤其是西北地區培養出大批有志長期從教、終身從教的優秀中學語文教師。
本專業建設的具體目標是:培養學生熱愛基礎教育、熱愛祖國西部的濃厚情感,注重漢語言文學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的傳授,注重教學研究能力的訓練,為漢語言文學教育專業的免費師範生成為優秀的語文教師打好堅實基礎。
本專業畢業生應達到以下幾方面的要求:
(1)能從國家與民族的大局出發,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擇業觀,有良好的道德修養與學問根底,具有長期從教、終身從教的人生志向。
(2)具有廣闊的人文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基本理論知識,能夠系統掌握本學科、本專業必需的基本知識、基礎理論和基本技能。
(3)能夠了解漢語言文學學科的新發展,不斷吸收本專業和相關專業新的研究成果,富有開創精神。
(4)能夠了解本專業及相關專業各學科學術發展的歷史,學會在文理滲透、學科交叉的前提下,開闢新的領域。
(5)能夠熟悉教育法規,能夠運用一些前沿性的教育理念,具有運用教育學、心理學基本理論和漢語言文學教學基本理論的基本能力,具有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從事教學工作的基本能力。
(6)具有正確的文藝觀點、語言文字觀點和堅實的漢語言文學基礎知識,具有處理古今語言文字材料的能力、解讀和分析古今文學作品的能力、協作能力和設計實施語文教學的能力。
(7)能夠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學研究和實際工作能力;有良好的口

院系設定

陝西師範大學現設有21個學院,2個基礎教學部, 63個本科專業;有12 個博士後流動站(中國語言文學、歷史學、哲學、教育學、心理學、生物學、數學、物理學、地理學、化學、馬克思主義理論、材料科學與工程), 15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 生物學、化學、中國語言文學、歷史學、馬克思主義理論、地理學、哲學、理論經濟學、教育學、心理學、數學、物理學、材料科學與工程), 103個博士學位授權二級學科, 40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 186個碩士學位授權專業,另有1 個教育博士專業學位點,20 個碩士專業學位點(含工程碩士 8 個領域),國家現有 13個學科門類中該校學位授權點覆蓋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管理學、農學、醫學、藝術等 11 個學科門類;有國家級重點學科4個:歷史地理學、中國古代史、中國古代文學動物學省部級重點學科56個

專業設定

教育學、心理學、套用心理學、學前教育、經濟學、市場行銷、電子商務、公共事業管理、哲學、社會學、法學、行政管理、數學與套用數學、信息與計算科學、化學、材料化學、生物學、生物科學、生物技術、物理學、套用電子技術教育、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地理科學、環境科學、旅遊管理、食品科學與工程、音樂學、舞蹈學、美術學、裝潢設計與工藝教育、繪畫、表演、中國語言文學、漢語言文學、文秘教育、對外漢語、思想政治教育、法學、新聞學、教育技術學、播音與主持藝術、編輯出版學、歷史學、古典文獻學、英語、俄語、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軟體工程、體育教育、運動訓練、少數民族預科等。
長期以來,學校以質量為生命線,堅持以 “ 三級三類 ” 教學評估為主體的教學質量保障體系,狠抓教學管理和改革,取得顯著成效,自 2000 年以來共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 6 項,省級教學成果獎 42 項; 9 門課程被評為國家精品課程, 40 門課程被評為省級精品課程; 3 門課程被評為國家雙語示範課程, 3 門課程被評為省級雙語示範課程; 11 個專業被評為國家特色專業, 22 個專業被評為省級特色專業, 12 個專業被評為省級名牌專業; 2 個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 5 個省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學校從 2006 級本科生開始推行 “ 2+ 2 ” 人才培養新模式,並積極探索教師教育 “ 4+ 2 ” 城鄉合作人才培養模式,為基礎教育培養優質師資。
有遠見者建立《老子》道德經(本體經學和本體文化教學研究)

師資力量

學校現有教職工約2800人,專任教師近 1600 人,具有博士、碩士學位的教師占教師總數的 80%多 ,其中具有博士學位的達49% 。專任教師中有教授300餘人,副教授近500人,博士生導師 249 人,雙聘院士3人,國家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 5 人,"千人計畫"1人,“長江學者獎勵計畫”講座教授、特聘教授共4人,國家“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入選者 6 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入選者 23人,高校青年教師獎獲得者 2 人,教育部優秀青年教師資助計畫入選者 8 人,國家級教學名師 2 人,全國優秀教師 6人,全國、全省宣傳文化系統“四個一批”人才入選者 共2人,省級教學名師16人,陝西省有突出貢獻專家 6 人,陝西省“ 三五”人才、“三秦學者”、“百人計畫”等人才工程入選者 20 人。學院成立以來積極調整用人政策,聘請了近百名國內外著名學者作為兼職教授,其中有院士 10 餘人。
現任領導
校長房喻
房喻,1956年9月生,陝西西安人,漢族,研究生學歷,教授,博士
生導師。1982年元月,畢業於陝西師範大學化學系,獲理學學士學位;房喻教授1993年獲得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特殊津貼,1998年在英國獲哲學博士學位。曾任陝西師範大學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院長,副校長。2001年被評為全國優秀教師,2002年被評為陝西省勞動模範和教育部骨幹教師資助計畫優秀完成人員,2002年12月起擔任陝西師範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2003年被評為陝西省教學名師,2004年被評為全國勞動模範。2004年6月起任校長。
黨委書記:甘暉
甘暉,男,漢族,生於1957年1月,甘肅人,研究員,1977年參加工作,198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78年2月至1982年1月在蘭州大學中文系學習,獲學士學位,畢業後留校工作,歷任蘭州大學校學生會專職秘書長、校團委副書記、數學力學系黨總支副書記、校團委書記、人事處處長、研究生處常務副處長、“211工程”辦公室主任、研究生院副院長等職,2001年1月任蘭州大學黨委副書記,2002年10月起兼任蘭州大學副校長。2010年12月起任陝西師範大學黨委書記。
黨委副書記:王 濤張建祥司曉宏
副校長:王 濤(兼)張渭淮趙 彬蕭正洪王武海游旭群
紀委書記:張建祥(兼)
校長助理:馮旭東

對外交流

學校文化教育基地其主要職責是:起草全校國際交流合作工作的發展規劃;為學校領導提供諮詢;協調全校外事活動,為院系的教學、科研和國際學術交流提供信息服務;負責學校外事接待活動的策劃、實施;校際交流計畫的統籌管理,包括計畫的制定、協定的擬訂、交流項目的實施和運轉情況的跟蹤管理、服務;外國留學生和研究學者的歸口管理,包括發展規劃的制訂、參與招生、外事和教學管理、生活服務;外國專家的聘請、報批、外事和生活管理;國際會議的審核報批;境外辦學的聯絡、審核和報批;教職工因公出國(境)和學生因公出國(境)護照、簽證(通行證)的辦理,教職員工因私出國(境)校內有關手續的辦理;校領導交辦的其他各項事務。
半個多世紀以來,學校已發展成為一所學科門類齊全、培養體系完備的綜合性一流師範大學,為國家培養各類畢業生10萬餘人。學校還積極開展廣泛的國際學術交流與合作,先後與美國、英國、法國、德國、俄羅斯、日本、澳大利亞、加拿大、韓國、越南、香港等國家和地區的70多所學校建立了校際友好與合作交流關係,培養留學生近4000餘人。

教學成果

長期以來,學校以教學質量為生命線,堅持以“三級三類”教學評估為主體的教學質量保障體系,狠抓教學管理 和改革,取得顯著成效, 2000 年以來共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 5 項,省級教學成果獎 27 項,有 6 部教材入選“國家面向 21 世紀課程教材”,獲省部級以上優秀教材獎 6 項, 2 部教材入選教育部推薦使用的研究生教學用書, 6 門課程被評為國家級精品課程, 23 門課程被評為省級精品課程, 12 個專業被評為省級名牌專業。學校 1999 年被中央文明委首批授予“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單位”榮譽稱號,校團委 2004 年被團中央授予“紅旗團委”光榮稱號,學校連續十五 年被中宣部、教育部、團中央授予“全國大學生社會實踐先進集體”。學校畢業生因其專業基礎紮實、知識面寬、綜合素質高、踏實敬業而深受用人單位歡迎,連續多年一次性就業率在 90% 以上,位居全國師範院校前列。學校積極實施科研強校戰略,科研實力逐年提升,尤其是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具有顯著優勢。。“十一五”期間,人文社會科學共承擔省部級及其以上科研項目 472 項,其中國家社科基金類項目 81 項,教育部項目 106 項;有 118 項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成果獲省部級以上獎勵;出版學術著作 432 部,教材 160 部,發表學術論文 4793 篇。
自然科學“十一五”期間共承擔省部級及其以上科研項目 442 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160 項; 863 計畫項目 4 項, 973 前期專項項目 2 項;出版學術著作 105 部,發表學術論文 6454 篇;有 23 項科技成果獲得陝西省科學技術獎, 116 項科技成果被授予專利權,其中發明專利 112 項,實用新型專利 4 項。

師大特色

學校從 2006 級本科生開始按照“厚基礎寬口徑高素質強能力”的培養理想和通專結合、文理滲透的原則,實施“2+2”教師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學生前兩年按一級學科為基礎的大類進行通識教育,後兩年進行專業培養。2007年,北京師範大學華東師範大學東北師範大學華中師範大學、陝西師範大學和西南大學六個教育部直屬師範大學中部分學生實行免費師範教育。免費師範生可按照學校規定在師範專業範圍內進行二次專業選擇,有志從教並符合條件的非師範專業優秀學生,在入學一年後,可在教育部和學校核定的計畫內轉入師範專業,並按標準返還學費、住宿費,補發生活補助費。學校高度重視學生的綜合素質教育,在課堂教學以外,積極推進“大學生素質拓展計畫”,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社會實踐活動和公益服務活動,倡導高雅藝術進校園,形成了大學生藝術節,科技文化節,綜合素質大賽,英語角等校園文化品牌活動,學生馬列讀書社先後得到幾任省委書記的親自指導。 學校積極探索教師教育“ 4+ 2 ” 城鄉合作人才培養模式,為基礎教育培養優質師資。
學校積極開展廣泛的國際學術交流與合作,設有西北地區唯一的“國務院僑辦華文教育基地”,先後與美國、英國、法國、德國、日本、澳大利亞、加拿大、韓國、越南、香港等國家和地區的 60 多所學校建立了校際友好與合作交流關係,培養留學生 3000 餘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