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睪鬱積症

附睪鬱積症是輸精管結紮後出現的遠期併發症,其病理機制是輸精管結紮後,正常的精液排泄通道被阻斷,進入附睪的睪丸液、精子以及附睪的自身的分泌物在附睪腔內繼續增多,而附睪的吸收功能降低,從而造成本病的發生。常見的陰囊附睪墜脹疼痛,或結紮處疼痛或見硬節,疼痛可放射到腹股溝小腹或腰骶部等處,常可伴有感染、陽痿、性功能障礙等。該病臨床較為少見,發病率0.28%—1.02%。

基本介紹

  • 別稱:附睪鬱積症
  • 常見發病部位:輸精管
  • 常見病因:輸精管結紮
  • 醫學範疇:精淤、疝痛
介紹,病因病機,臨床表現,診斷,中醫療法,

介紹

中醫學中雖無此病名記載,但根據其臨床表現和發病機理,似可歸為精淤、疝痛範疇。
附睪鬱積症

病因病機

(一)中醫學觀點
本病以輸精管結紮術後出現雙側附睪明顯增大,張力增高,或門及小結節及觸痛為主要臨床特徵,常伴有濕熱、淤血等。其主要病因病機如下。
1、輸精管結紮後,氣血運行不暢,水飲內停,日久釀濕成痰,痰濕互結,循經下注,血脈瘀滯。
2、精濁流注、氣滯濕阻,濕熱淤鬱積互為因果,鬱積與附睪。
總之,該病病位在附睪:並行為實證:主導病機為氣滯血淤濕阻;治宜活血化瘀,行氣利濕,臨床時隨正加減。
(二)西醫學觀點
本病的成因與數千已存在生殖道隱性感染和手術方法有一定的關係。其病理機制是輸精管結紮後,正常的精液排泄通道被阻斷,進入附睪的睪丸液、精子以及附睪的自身分泌物在附睪腔內積蓄增多,而附睪的吸收功能降低,使附睪腔極度膨大演成本病。有效小部分患者在增大的附睪上可捫及高低不平、質堅、觸痛明顯的硬結,為附睪破裂、精液外溢,形成附睪精液肉芽腫所致。

臨床表現

患者於輸精結紮後出現雙側附睪明顯增大,張力增高。有明顯的觸痛,有小部分患者可捫及高低不平、質堅、觸痛感,明顯的硬結。患者自覺陰囊兩側墜漲疼痛,病牽引至雙側精索、小腹,或覺腰骶酸漲疼痛,每在房事後,或勞累後,或到午後症狀加重。少數患者可出現低熱、初期性慾亢進,以後趨向減退,甚至可有食慾減退、頭暈、乏力、失眠等。

診斷

根據病史和以上的臨床表現即可可作出診斷。

中醫療法

中醫療法(一)
1、大補陰丸
黃柏、熟地各15G,知母、龜板各12G,豬脊髓1匙(蒸熟兌服),銀花30G,荔枝核20G。水煎服,每日1劑,10天為1療程。功能滋陰清熱,活血祛瘀,理氣止痛。據報導,有人曾用此方治療急性附睪炎10例,慢性附睪炎7例,慢性附睪炎縷發鞘膜積液1例,均取得較滿意的效果。
中醫療法(二)
2、加味枝橘湯
柴胡、赤芍、川楝子、膽草各10G,荔枝核、廣橘核、澤瀉各12G,茵陳20G,秦艽、車前子各15G,生甘草6G。每日1劑,水煎2次,合汁分2次服。10天為1療程。本方疏肝理氣,化濕清熱。主治附睪炎。據臨床報導,16例附睪炎患者,經本方加減治療,痊癒9例,有效7例,均在1~2療程見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