陀耶寺

陀耶寺

陀耶寺位於今山西省呂梁市石樓縣城西南45公里處的和合鄉大窪村,西臨黃河,故稱黃河佛教聖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陀耶寺
  • 外文名稱:Should's ancestral hall
  • 地理位置:山東省棗莊市
  • 著名景點:陀耶寺
寺院概述,陀耶寺考略,陀耶寺其它建築考,陀耶寺碑文考證與分析,僧會司及梁皇室印考,寺院歷史,現任主持,陀耶寺大事記,

寺院概述

陀耶寺居鳳山,背隔虎山,系佛宮、道院、僧舍為一體的佛道教寺院,占地面積十畝有餘(約6667平米)為三進院落,原設有殿堂、祠、廟二十二座,並配有完整的鐘樓、鼓樓、樂樓和大門、角門、便門、照壁, 原有殿堂二十二座,是一座規整的皇家古寺。大雄寶殿塑有“三世佛”佛像,身高一丈八尺,造型獨特,被民間譽為“丈八佛”。建築古色古香,結構完美,規格合理,聲震黃河兩岸,譽滿古今。

陀耶寺考略

(一)
本殿位於寺後院,殿長13.5米,寬9.5米,高3米,由五孔石築窯洞組成。
本殿從門面觀之為四孔窯洞,但是間相通呈殿堂式。
陰曹地府在人們的幻覺中是一個黑暗可怕的魔鬼世界,古人創建時特將座向設計為坐西向東,是背山陽光少見之處,使之殿內陰森黑暗,氣氛恐怖,令人不寒而慄。
十王殿正中塑地藏王菩薩,十殿閻君分立兩旁均坐於神台之上,十殿閻君分別為秦廣王、楚江王、宋帝王、仵官王、閻羅王、平等王、泰山王、都市王、卞城王、轉輪王,從第一殿“陰陽界”開始到第十殿轉生門終止,塑了刀山、鋸斬角羊、碓搗、挖眼、油鍋、磨碾、掏心、割舌等十八種地獄酷刑,羅列各王案前,各種造型,鬼怪離奇,施刑動作,傳神逼真,極盡塑工技藝。
十五殿塑造的形象,雖陰森可怖,但地獄的本旨則是懲惡揚善,這十八般酷刑,也是用於殺人放火、作惡多端、欺壓善良、虐待父母、詐欺錢財的歹徒,就連買賣中有缺斤短兩哄騙行為的奸商,也要進“秤桿獄”,將其脊骨掛在秤勾上,永受懸勾之苦。
但行善之人,也有善報之說,助人為樂、扶弱濟貧、敬養公婆、積德行善者則以金橋、銀橋超度,不受刑獄之苦,再轉人世,以示善報。
此殿於公元一九六六年,破四舊時,塑像被廢,現存部分殘像。殿宇保存尚好。
(二)官祠堂
本殿位於十王殿東,坐東向西,殿長13.5米,寬9.5米,高3米,一線四孔窯洞由片石築成,與十王殿建築結構相同。
經多方考證,本殿塑像和一般佛教寺院不同,大部分寺院為明王殿,明王者諸佛的化身,塑像有三關頭六臂,一頭多臂等等,俗稱“七腳人手”殿。
為此筆者多次走訪過七旬以上的老人,都說此殿塑像並非七腳八手,說明本殿並非明王殿,據考遺留神像位置、本殿實有塑像七尊,又據明朝嘉靖四十四年第三次重建碑中載日:“官祠堂奉名宦於無窮”,加之民間稱作“十皇殿”。老者言說:“此殿正中所塑神像,頭帶十二行珠冠冕旒,身著帝王裝,手持玉笏,完全是人間帝王打扮”,古代帝王,曾宣揚“君權神授”宣稱帝王是“天子”,故筆者認為本殿應是碑文所稱的“官祠堂”,塑像是人間皇帝,是那些皇帝,由於塑像已廢,無法論證,有待考古學者加以考證。
本殿塑像廢於公元一九六六年破四舊時期,殿頂部已於近年倒塌,而門面尚好。
(三)無梁殿
本殿位於寺西,座北向南,殿長12.5米,寬8.6米,進深7.4米,高4米,磚石結構無梁,設有正門、東門、西門均為圓形,門牆築一方形石碑,創建於清朝順治十六年(1659),俗稱“無梁土窯“。
殿內專設圓形佛堂,正中塑普賢菩薩像,頭戴五佛金冠,身披袈裟,手執如意,端坐蓮台,通身以金粉所飾。
由於人們分不清教派,加之佛像被廢,創建時年較晚,碑石無有記載,故對殿內懸塑,難以論證,相傳普賢菩薩的殿堂為穹窿頂方形無梁殿。據老者傳言,此殿曾書有“九天盛聖”,四個鎦金大字,系人間皇帝親筆所題。
殿內西側,則是住人土炕,是僧人拜經、傳授經法於眾徒的場所,同時在賑災舍飯時,院內支大鍋,舍飯於貧民。
本殿佛教廢於一九六六年破四舊時期,保存尚好,只是殿西已裂縫,如不加以維修,有坍塌之險。
(四)太極殿
本殿位於寺北,座北向南,殿長9.7米,進深7.5米,高4米,建築結構為青磚設有較大圓形門洞,東西各有圓殂小門。
本殿門前豎有三通石碑,文字脫落,僅能看到“重修碑記”字樣,橫臥幾條盤龍石柱,故屬道教殿字。
由於當地人稱廟宇塑像為“爺爺”,故此殿俗稱“沒爺爺廟”,相傳此廟,在本寺二次重建後,還未塑像,發生了災荒,寺內賑災舍飯,在饑民中有一位孕婦,突然臨盆,無奈、情急之下,臨盆於此殿,玷污了聖地,從此再未塑像。同時傳說此殿供奉過往高級神靈,一位小沙彌去殿內清掃,突然發現數條巨蛇,頭大如犁鏵,把小沙彌嚇得半死,從此人們對此殿懷有威嚴神秘之感。
殿內神台,尚未粉刷,神台上有古人燒香痕跡多處。為考證此殿,筆者多次訪問老者,大都說不上來是奉何神,獨有寺山村老者呼仁性(已故),在世時說:“聽老人說,此殿塑“太上老君、玉皇大帝”像,由此推斷,本殿應為“太極殿”,內塑道教最高神明,三清四御。(即:元始天尊、靈寶天尊、道德天尊;四御是:至尊玉皇大帝、北極太皇大帝、南極天皇大帝、后土皇地祗)。
同時,筆者在僧人居舍曾發現“三官”字樣,故本殿中可能塑有三官大帝之像。即:天官、地官、水官寺仙遺留的石香爐奉獻日期大都為正月十五日(此日為上元節)。
本殿建築工藝較高,殿前石雕龍柱,雕刻技藝,栩栩如生,彩雲飄飄,工藝精湛,此柱應系當年殿前檐柱,不知何故二次重建後,尚未裝入殿前,此殿系磚瓦結構,保存尚好。
(五)玄天祖師廟
本廟位於寺西北處,廟基長11米,寬8.9米,俗稱:祖師廟。由於本廟廢壞十分嚴重,僅存根基,故無法考證其建築結構。
據傳廟內塑像為真武玄天大帝及屬神,真武大帝金面披髮,身穿黑衣,右手持劍,腳踏龜蛇,表現出真武大帝率領諸神盪除邪魔之氣概,兩旁塑周公,桃花,捧冊端寶分掌威儀。
玄天上帝、又稱作真武大帝,盪魔天尊是傳說中的北方之神,玉帝封為太玄元帥,統攝北方諸星。
商代末年,商紂判離正道,夥同水、火、旱、蝗、瘟、妖六大魔王,傷害百姓,矯侮上天,天帝命玄武助周武王伐紂,有二魔變成蒼龜巨蛇,玄帝施展神力,將二魔踩於足下,二魔錶示願去惡從善,大功告成,玉帝大加獎賞,封玄武為玄天大帝,獎勵龜蛇改邪歸正。封巨蛇為天關太玄火精,命陰將軍,赤靈尊神,蒼龜為地軸太玄水精,育陽將軍,黑靈尊神,同時不塑有其屬神,俗稱:“十大元帥”。
據傳本廟的建築結構及塑像均根據陝西省佳縣白雲山真武大帝廟創建的。
明朝萬曆年間,本寺僧人了受大師,與上辛里善賀進賢,多次往返秦晉,於萬曆十四年始至萬曆十七年告竣,創建了這座藝術價值極高的道教廟宇,成為本寺聲譽特高,香火旺盛的廟宇。
上辛這塊土地上,幾百年來一直流傳著白雲山真武大帝顯靈的傳說,據說當年真武要東移河東,差天關太玄火精到河東察看地形,不止一日,東渡黃河,步入了萬山叢中,找不到創廟地址,眼看天色已晚,忽聽有人高喊:“金雞斗元帥”,太玄順聲間望去,忽見遠處金光閃閃,似有萬人呼喚“白雲山、鳳凰山、鳳凰山上請玄天,陀耶寺里受香菸”,太玄火精急忙返回白雲山乘告真武大帝,真武急令太玄水精,運送水料於陀耶寺,傳說此廟所用木料,是在黃河水中漂流而來,自動停在進井裡黃河岸邊。此廟修建完畢,開光點睛那天,真武大帝坐巨龜,威風凜凜來到陀耶寺。
創此廟所用銀兩、建材,大部都是白雲山真武廟施捨的,本廟創建碑也屬陝西省綏德州進士麻有班先生所撰書。
本廟廢於一九六六年文革時期,因本廟大都為木質結構,故廢壞特別嚴重。
(六)東龍殿、財神殿、溫神廟
在寺院東南方,由兩孔土窯洞組成了東龍殿,財神殿其殿座北向南,殿長9.8米,進深7.7米,高4米。
觀其殿為土窯洞式,裡間為過間,東設東龍殿,西設財神殿,東龍殿奉東海龍王敖廣及女神一尊,神台下塑有兩尊屬神。
相傳本殿龍王為東海龍王之首敖廣,民間稱為“水龍王”,古時天旱之時,黃河兩岸人們祈雨,必上下結拜佛求雨十分靈驗,並享有極高的聲譽。
同時東龍殿壁畫,考古價值很高,特別是神台正中繪有一條巨龍,應屬遠古龍的形象,內牆繪有行雨圖案,工藝精美,通過剝落層,顯出此壁來並非一層,內層繪畫工藝,更加遠古,有著十分可考之價值,再觀其女神殘像,服飾上似有遠古文字或為流雲,難以辮別,據碑文考之最後彩繪的時年,應為明萬曆十七年。
西殿屬財神殿,神台上塑有三位財神,傳說是中國道教中最大的文武財神,即:文財神比干,武財神趙公明,另一位無考,每逢節日廟會。求財者絡繹不絕,廟內備有用錫鉑所制“元寶”,求財者爭先搶購,使之廟內有可觀收入,相傳十分靈驗。
出東龍殿與財神殿,其門前又增設一座小廟,內奉溫神,故稱溫神廟,其高1.2米(不包括基座)寬1.45米,觀其建築結構,屬增補廟堂,創建時年,應比東龍殿要遲一些。
古人創建這裡道教殿堂,其意為風調雨順,財源茂盛,消為免難,嚮往著國泰民安的繁榮景象。
上辛地方,十年九旱,災荒頻頻,而且古時缺醫少藥,瘟神流行,人們對此廟極為崇拜與信仰。觀廟堂與戲樓為對面座向,可見上辛人獻戲三日是以這些神為主的。上廟保護尚好,其殘像有可復修之價值。

陀耶寺其它建築考

陀耶寺地處黃河之畔萬山叢中,寺院建築規模與聲譽,在沿河兩岸實屬罕見,就寺院地基坪整也不是一件易事,據大雄寶殿內圍結構者,是古人平整地基時,留下本土作為內牆,千年不朽,實乃奇蹟也。
寺院四周均用片石乾壘基體,東西牆合計長500餘米,寬約50餘米。沿山門洞台階下又修了大門一座,並設有一小門為便門,大門前有照壁,造藝高強,仿木磚雕圖案,至今尚存。
照壁前即是戲台,俗稱戲樓,古稱樂樓,原建築結構以石為主體,前台演戲,後台化裝,並可住人,近年寺院文保組曾加以維修。
本寺磚瓦均系就地燒制,從天王殿遺留的琉璃瓦及其裝飾,技藝十分高強,相傳當年燒制磚瓦,並非煤炭,而是用柴禾,麥草所燒,近年有雜技藝人用指頭鑽磚或手背打磚,今日之磚,一打就破,用本寺磚卻紋絲不動,可見其耐力之大,現存古磚窯遺址多處。
寺院東北,曾築有一套完整的僧人居舍,據明朝萬曆十七年碑文日:“煉磨方丈崇掌教於勿替借堂以傳道法,茶舍以延佳賓”。此方丈室由三孔磚窯組成,分別是僧人居舍、茶舍、經舍,現僅存居室,內牆裱有:民國二十三年七月版“明皇文藝日報”,有火炕、灶台,其餘二室已廢。

陀耶寺碑文考證與分析

碑文來源
從陀耶寺發掘出的文物從陀耶寺發掘出的文物
①三次重建碑
此碑是明代嘉靖三十四年十二月(1556)地震之後,本寺進行了第三次修復工程,直至四十四年(1565)工畢刻石立碑,此碑至今保存完好。
碑文摘錄:茲有大郡古蹟寺院——。
考:文中大郡指石樓縣古時沿革——,曾有屈產郡之大郡隸屬。
析:本碑文第一次在本寺遺留的古碑中,提供了“石樓隸屬屈產郡”的依據,同時也印證了本寺的古老。
碑文來源:
②創建玄天祖師廟碑記
此碑系本寺在明代神宗萬曆十七年(1590),由起意司吏(官職)賀進賢與本寺僧人了受大師,倡導和創修了玄天祖師廟,廟址在道院西北角,是本寺古代最後一次大型建築。此碑就是當年創廟所立,今保存尚好,成為今日考察陀耶寺的重大依據。
碑文開頭記載了佛教傳入中國的時年,為漢明帝永平八年,經佛教界人士認定無誤,由此而論便可以認定本碑所載史實的準確性。
考證之一:
石樓縣沿革史曾有屈產郡
碑文摘錄:“晉之石樓縣古屈產郡也——”
解:山西省石樓縣古代系屈產郡隸屬。
考:
經多次考察石樓縣沿革史,尚無屈產郡隸屬,由於陀耶寺地處石樓、永和交界地,故又詳查了“永和縣誌”,終無結果。
數年前,曾意外發現有殘碑刻有“臨河”字樣,卻被村民清掃寺院遺棄,雖幾經周折,找到這塊殘碑時,由於風吹日曬字跡已脫落,難以辨認。
為此又查得於本寺相鄰的神社——西山社,發現該社在民國年間遺留“並社文約”,文中記載有永和縣南莊鄉社裡村一帶曾和該社同社,此據印證了歷代傳言今和合鄉在古時與永和縣同屬臨河縣的史實。
為查明這一史實,我詳細查閱了永和縣民國十九年(1930)重修志日:“南北朝後魏太延二年廢永和縣、北齊置永和鎮。後周鎮廢,置歸化縣,旋復置臨河郡。隋文帝開皇二年,廢郡為臨河縣,十八年改為樓山縣、後改為永和縣隸屬龍泉郡。
又查石樓縣誌:隋開皇初復改吐京。縣先後屬汾洲、西汾洲、龍泉郡和隰洲龍泉郡。次年境內置西德洲,轄石樓、臨河、長壽三縣。貞觀元年(627)臨河,長壽二縣併入石樓縣
從石、永兩縣沿革史考,今石樓縣和合鄉一帶臨河縣制時,屬臨河縣轄之,直至唐貞觀元年(627)併入石樓縣。為了考證“石樓縣古屈產郡隸屬,我考遍和合各寺廟現存石碑,終於在郝家溝山上,發掘了一通石碑,系元代至正十年(1350),石樓縣尉王德進,為創建真君廟而立,碑文日:郝致祭者,夫屈產郡——。由以上依據考之“石樓縣古屈產郡隸屬應在後周之前。
考證之二:
陀耶寺始創與重建時年
碑文摘錄:晉之石樓古屈產郡也,原設陀耶寺——,唐末地震傾圮、本寺主持化財茸理——。
解:山西省石樓縣古時隸屬屈產郡,那時就設有陀耶寺,唐朝末年,由於發生地震,寺院有損,僧眾四處募化集得其財,進行了第一次重修工程。
考:
陀耶寺始創時年即石樓隸屬屈產郡之期,應在後周之前,說明本寺始創年代十分久遠,有待繼續深考。
唐末地震時年,經查閱有關資料,應在和唐天佑年間<約904之間>同時這個時年也是本寺第一次重修的時間。
考證之三:
姜太公祠堂在陀耶寺
碑文摘錄:
“官祠堂奉名宦於無窮——。
考:官祠堂原名太公祠,後稱“十皇殿”,座落在道院東側與“十王殿”對門。
據末代俗家弟子馮安財<法號聞斌>證言,他在四十年代,居住本寺帶髮修行時,師父多次告訴他“這座十皇殿就是姜太公的祠堂,其它寺院是沒有的”聞斌還說“每逢農曆二月初二日,全體僧眾都要上香,做法事”。
二00二年農曆四月初八,我特邀了幾位年過七旬的老人,親臨本寺,對“太公祠”進行特別的考證,他們一致認為祠內除帝王像之外,還有一尊白須老翁,手執神鞭,與聞斌老人的證言相符。
根據老人們的指點,他們認為佛宮西殿留一尊殘像,也是太公的獨立泥塑像,經再次詢問聞斌老人,他們祭祈時間也是農曆二月初二日。
我對這尊殘像的地方,進行了多次詳細考察,意外發現牆壁有文字,辨認後本像系清代乾隆三十年(1765)雕塑。
由此而考,陀耶寺有“屈產郡”“臨河”“太公祠”“姜太公”獨立泥塑像,這一發現是否與<古史新考>的作者白禮昌,關於姜太公原籍是今山西省石樓縣義牒人,有什麼關係,應引起考古學者、專學以及社會各界的重視。

僧會司及梁皇室印考

永和縣舊志載:明朝洪武年間,寺僧列禪,並置僧會司。古代陀耶寺僧眾較多,相傳有很多大師,在本寺任過住持,據中華民國二十四年正月,本鄉圪杈吉村呼氏舉行葬禮,曾在本寺請佛,寺內著名高僧尚全大師,撰寫了拜經文。文中日:“修設西竺大教陳獻冥府十王拜禮,梁皇寶印正茺考妣升天兼資三代宗祖並及五音孤魂生蓮域送終道場,文意今有南贍部洲民國山西省等處承宣布政使司、僧會司陀耶寺奉佛三寶秉誠求印拜經”。
從此文中而才考,本寺僧人屬古代國家管理寺院僧人的機構——僧會司所轄,筆者曾走訪過幼年舍寺於本寺的俗家弟子,據這些人所言:“陀寺僧人組織管轄著不少寺庵,有龍泉庵、烏林寺、聖水寺、石佛寺、陽院寺”等,每逢這些寺院廟會,本寺僧人都要去作道場,同時本寺的僧人(可能是師父)由國家派遣,如尚全大師就來自於陝西省白草寺。
本寺古代曾受國家統一管理,拜經文中所稱布政使司,就是本機構派往陀寺的特使,來管理寺院事務的。
本寺僧人,在創建與重建中,做出過重大貢獻,據考明朝隆慶元年(1567),悟斤大師為本寺寺產(土地)及慈善事務,狀告明府,石洲洲官王協洛親臨本寺,將寺地判歸本寺,並損已資,施捨僧眾,傳為佳話。
明朝萬曆十七年,了受大師與上辛里里善賀進賢,幾度風雨幾度春秋,往返秦晉,創建了本寺著名的玄天祖師廟。
清朝康熙三十年縣主曾為本寺僧人立碑,文中稱了通大師為本院王,並授法服。
據拜經文中有“梁皇寶印”字樣,並多處加蓋此印。同時第三次重建碑後,雕刻“三寶碑”字樣,為此筆者多次深考其印,認定此印應為五代後梁(907——923)時,皇帝賜給本寺的寶印,據一些見過此印的老者講述,其印系純金或混金所制,據其印模看其尺寸,應為6.2厘米見方,同時還配有十分精製的印盒。
一九四九年本寺僧人還俗後,由山莊村呼元貴收藏,臨終前交給大窪村賀崇財保管,賀將此印埋藏於草籽中,不慎被人將寶印與草籽一併盜走,至今沒有下落。
據考梁皇賜有三寶,其餘二寶,不知何物,有待考古者深考。

寺院歷史

陀耶寺是山西省呂梁市方圓縣中最大最早的唐建寺院,選址講究,風水甚佳,大殿丈八佛遠近聞名。古碑稱陀耶寺為“大郡古蹟”,即漢朝統領三十六縣的西河大郡,距今已經有兩千餘年的歷史。東漢建武二十三年起,大批匈奴南遷,匈奴五部被分晉西北,南單于庭設今呂梁市離石縣左國城,匈奴呼韓邪單于後人——呼延氏,被遷今石樓縣西南沿黃地帶(陀耶寺周邊),他們利用皇親國戚的特殊身份和黃河水道的有利條件,開創了祭祀天地祖先的“官祠堂”。漢明帝永平八年,西方釋文化傳入中國之後,他們又遵漢明帝旨意,在這塊遠離京都洛陽的風水寶地上,開創了皇家寺院——陀耶寺。
陀耶寺對面的虎爪山陀耶寺對面的虎爪山
陀耶寺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曾受到過歷代帝王將相的恩賜,分別從唐代天佑四年、金代天德二年、明代嘉靖三十四年,先後經過三次重大修繕,使之成為一座聞名黃河東西的佛教寺院。
陀耶寺,曾經擁有雄厚的寺產和龐大的僧侶組織,明洪武里甲沿革制,其僧人占當地一甲,寺院有田地480畝,朝廷置僧錄司,府、州、縣分別置僧綱司、僧正司、僧會司,本寺僧會統領五寺一庵,均屬陀耶寺下院,此制沿續至中華民國二十三年。
一九四六年石樓解放,次年九月,解放軍後方醫院的大批傷病員,轉入陀耶寺周邊各村,由於當地貧困,人口銳減,無力解決傷員燒火用柴。當時縣政府即下令拆除大殿,取樑柱木柴以供後勤及傷病員作燒火之補給,而後僧人被迫還俗,寺田被土改,這座千年古剎就此倒閉。
寺院現狀
改革開放,宗教復興,眾多賢良善士開始了艱難的古寺復興工程,先後恢復東西配殿、彌勒殿、韋陀殿。大雄寶殿、天王殿仍為平地廢墟,三聖殿等也有待修復。然工程浩大,需資較巨,當地貧困,實已無力,二0一0年秋,佛教居士從網路向外求助,得到世界各地大德善士的捐資八萬元,於二0一一年農曆四月十三日,大殿破土動工,經四十多天,根基部分已經完工。包括主體、彩繪、裝塑的大殿工程,需資一百四十五萬元,終因資金不足瀕臨停工。
陀耶寺大殿效果圖陀耶寺大殿效果圖

現任主持

釋海藏師父1950年生於山西,祖籍河北,師父自小為人寬厚,恩善。
耶寺現任主持釋海藏耶寺現任主持釋海藏
1986年在山西隰縣小西天授在家三皈依,並發心出家,住小西天寺院受上性下堂師父考察兩年。
1988年農曆六月十八日在上性下堂師父門下剃度出家,於第二日農曆六月十九在山西五台山普化寺受具足戒,傳戒大和尚為上三下義老和尚,教授阿闍梨為上隆下慧和尚,羯磨阿闍梨為上因下修和尚。
受戒後下山住山西太原崇善寺,在寺院燒火三年,香燈、門頭近兩年。
後前往禪宗二祖祖庭河北省成安元符寺常住兩年,於時學楞嚴咒,並日誦楞嚴咒21遍,後因師指點增加至49遍,63遍。而後參訪過河北承德外八廟、河南少林寺、河南洛陽龍門石窟,曾先後五次朝五台山。於雲南省安寧縣雲龍山慈雲寺住寺一年,期間誦華嚴經一部,離寺後隔年在當地四眾的邀請下,又南下重返慈雲寺誦華嚴經。
先後住山西左權縣永佛寺、山西交口縣西明寺、山西交口縣千佛寺等寺院。師父多年堅持日誦楞嚴咒60部,所經之處都受到當地四眾的尊敬和愛戴,時常可見出家師父向其恭敬頂禮。
於2009年在石樓縣四眾的邀請下入住陀耶寺,並且擔任寺院主持,陀耶寺雖居高山,然師不畏寂寞;寺院單費僅僅兩百,師父卻不怕清苦,為建寺院大殿,師父不顧病體奔走四處,堅持日誦楞嚴,感得世界各地大德捐資十萬餘元,深受當地四眾的敬重。

陀耶寺大事記

1、1989年被石樓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2006年7月4日被呂梁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3、1999年劃定了保護範圍和建設控制地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