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蘭·德龍AlainDelon

阿蘭·德龍AlainDelon,來自法國,是一名演員。永遠年輕的德龍"1935年11月8日生於法國的Sceaux市,他的父親是一名電影工作者,母親在一家藥店工作。在德龍4歲時,父母離異了。家庭的破裂給德龍的童年籠罩了一層陰影,因而他經常被學校開除,先後走馬燈似地換了17所學校。15歲時,德龍和他的朋友曾經企圖從學校逃跑到芝加哥,但最終被追回。他的母親隨後再婚。德龍曾經熱衷於腳踏車運動,經常踢足球,也喜歡看電影,但他從未想過當一名演員。德龍參加海軍後,設法把自己調入陸上部隊並去了印度支那。1956年他回到巴黎,寄宿在一位朋友家裡,靠做一些臨時性工作餬口。德龍憑藉自己英俊的面孔結識了一些著名電影明星,象讓·克羅德·布雷力(Jean Claude Brialy)和碧姬·歐柏(Brigitte Auber)都是他的最早的演藝界的朋友。好萊塢曾經提供給德龍一個拍電影的機會,但他更喜歡法國電影裡的角色。於是,在1957年,他參加伊夫·阿勒格萊特(Yves Allegret)的電影《當女人捲入其中》的拍攝,並與Selznick工作室簽約,以此開始了他的演藝生涯。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阿蘭·德龍
  • 國籍:法國
  • 出生地:Sceaux市
  • 職業:演員
作為一個從未接受過科班訓練的新手,德龍一開始幾乎飾演的全是年輕、強壯、甚至道德上有些墮落的年輕人。後來,因為他那令人屏息的英俊相貌,他也得到了一些溫柔情人或風流英雄的角色,如為我國觀眾所喜愛的《佐羅》等。他的第一個突出的演藝成就是在出演驚險電影《陽光明媚》時取得的。德龍扮演的人物Tom Ripley是一個憤世嫉俗、充滿殺氣的社會寄生蟲,企圖利用他的被害人的身份冒名生存下去。後來,德龍在幾部義大利的電影中扮演了同以往性格差異很大的角色之後,又回到了犯罪的題材上來。其中,他與讓·加賓(Jean Gabin)合作的《地下室的旋律》堪稱這類作品的典型代表。這部影片不僅僅以精美的畫面和音樂取勝,其嚴謹的製作和片中兩人出色的演技都令人稱道。
直到六十年代後期,德龍才開始轉向扮演外表冷靜、重在表達內心世界的角色。他那堅韌、冷酷無情的一面最初被套用在電影《武士》(Le Samoura)(1967年)的表演中。1969年,德龍在由自己擔任出品人的血腥影片《Borsalino》中取得了非凡成就。他在片中扮演一個起先無足輕重、後來崛起為三十年代馬賽黑道首領的一個野心家。而他真正取得評論界的喝彩,是因為在1976年的《克蘭先生》(Mr Klein)中出色地扮演了那個冰冷、陰險的主角,以及1984年出演藝術劇《斯萬的愛情》(Un Amour de Swann)。
現在,阿蘭·德龍與前妻娜塔莉所生的兒子安托尼·德龍(Anthony)也步入了演藝圈,其風采自然與當年迷倒了一代人的"佐羅"有相似之處,但他是否能夠取得其父那樣具有傳奇色彩的成就,我們就不得而知了。
阿蘭·德龍後來與現在的妻子羅薩麗結合,有了兒子阿蘭-法比安(Alain-Fabien)和女兒阿努什卡(Anouchka)。
重要事件:
50年代早期──成為駐紮於印度支那的法國海軍傘兵;
50年代中期──曾做過各種各樣的工作,包括侍者、售貨員以及市場搬運工;
1957年──參加伊夫·阿勒格萊特(Yves Allegret)的電影《當女人捲入其中》的拍攝,並與Selznick工作室簽約,以此開始了他的演藝生涯;
1960年──因在維斯貢蒂(Visconti)的義大利影片《Rocco ei suoi fratelli》中的表演而得到全世界承認;
1961年──獲得維斯貢蒂在巴黎導演的《她是個妓女》(Tis Pity She's a Whore)中的舞台角色
1964年──成立德爾博(Delbeau)製片公司,出產由居伊·吉爾(Guy Gilles)導演的電影短片。
1968年── 捲入一系列的謀殺、吸毒和性醜聞,並牽連了大批政界要人。他在此時表現出了商人的秉性,最終得以免除一切責任。
60年代末──創建阿德爾(Adel)電影公司。
1970年──公司開始出產故事片。
1981年──執導影片《為了警察那張皮》(Pour la peau d'un flic)。
一、演員
1. 《演員》2000年。
2. 《Visconti Luchino》1999年,飾他本人。
3. 《二分之一的機會》1998年,飾於連·維涅爾。
4. 《日與夜》1997年,飾亞歷山大。
5. 《嘎納的400個榮耀》(電視)1997年,飾他本人。
6. 《一百零一夜》1995年,飾某一天中的一個角色。
7. 《玩具長毛熊》1994年,飾讓·里維埃。
8. 《一宗罪》1993年。
9. 《卡薩諾瓦的歸來》1992年,飾卡薩諾瓦
10. 《新浪潮》1990年,飾羅歇·勒諾克斯/里夏爾·勒諾克斯
11. 《跳舞機器》1990年,飾阿蘭·吳爾夫。
12. 《沉睡不醒的警察》1988年,飾歐仁·格蘭代爾。
13. 《電影》(電視系列片)1988年,飾於連·芒達。
14. 《路過》1986年,飾讓·迪雅茲。
15. 《警察的話》1985年,飾達尼埃爾·普拉特。
16. 《我們的故事》1984年,飾羅伯特·阿弗朗什。
17. 《斯萬的愛情》1984年,飾Baron de Charlus。
18. 《鬥士》1983年,飾達爾內。
19. 《衝擊》1982年,飾馬丁/克里斯汀。
20. 《為了警察那張皮》1981年,飾Choucas。
21. 《Tegeran-43》1980年,飾檢查官Foche。
22. 《勇斗三人》1980年,飾Michel Gerfaut。
二、製片人
1. Le Retour de Casanova《卡薩諾瓦歸來了》1992年。
2. Le Passage《路過》1986年。
3. Le Battant《鬥士》1983年。
4. Le Jeune Marié《年輕的新郎》1983年。
5. Trois hommes à abattre《勇斗三人》1980年。
6. L'Homme pressé《大忙人》1977年。
7. Mort d'un pourri《一個腐化墮落者的死亡》1977年。
8. Monsieur Klein《克蘭先生》1976年。
9. Flic Story《警察故事》1975年。
10. Borsalino & Co.(又名)《大街上的鮮血》1974年。
11. Le Gigan《茨岡人》1974年。
12. Deux hommes dans la ville《城裡的兩個男人》1973年。
13. Borsalino《博爾薩利諾帽》1970年。
三、作家
1. Ne réveillez pas un flic qui dort《不要喚醒正熟睡的警察》1988年。
2. Le Battant《鬥士》1983年。
3. Le Choc《衝擊》1982年。
4. Pour la peau d'un flic《為了警察那張皮》1981年。
5. Comme un boomerang《自食其果》1976年。
四、導演-攝影
1. Le Battant《鬥士》1983年。
2. Pour la peau d'un flic《為了警察那身皮》1981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