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蘭·博尼

阿蘭·博尼

阿蘭·博尼,畫家、建築造型藝術家。1956年出生於巴黎。曾任中國國家大劇院內部設計首席顧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阿蘭·博尼
  • 外文名:Alain Bony
  • 出生地:巴黎 
  • 出生日期:1956年 
  • 職業:畫家、建築造型師 
人物簡介,涉足建築,將有藝術氛圍的建築設計帶到中國,對建築造型藝術的探索,從當代藝術中汲取靈感,合作夥伴與主要作品,觀點與評價,媒體採訪摘錄,項目列表,

人物簡介

阿蘭·博尼,畫家、建築造型藝術家。1956年出生於巴黎。曾任中國國家大劇院內部設計首席顧問。

涉足建築

結束了巴黎第七大學歷史系的學習後,他在希臘當代最負盛名的畫家 Yannis Tsaroukis 的建議下,於1979年考入布魯塞爾高等美術學院(Van Der Kelen)學習油畫。1985年,阿蘭·博尼成立了巴士底工作室(Studio Bastille),總部位於巴黎並在東京和大阪設有分支機構。1981年,阿蘭·博尼與法國當代著名建築師讓·努維爾相識,涉足建築,由此開始了與其長達數十年的合作,參與了包括丹麥廣播音樂廳(2009年1月,丹麥女王揭幕)和西班牙巴塞隆納水利大廈(Agbar Tower, 2006 年世界高層建築獎)在內的眾多合作作品。隨後他又與其他不同風格的優秀建築師合作,如國家大劇院設計師,法國建築大師保羅·安德魯(Paul Andreu),和中國建築設計研究院總建築師,中國工程院院士崔愷。

將有藝術氛圍的建築設計帶到中國

1998年,法國著名建築師保羅·安德魯拿下了中國國家大劇院設計競標。作為保羅·安德魯合作多年的老夥伴,阿蘭·博尼被邀請擔任國家大劇院內部設計首席顧問。
從劇院入口到內部空間,藝術家尋求的是一個自然而然、不乏熱情的過渡。在劇院入口,他用取自故宮外牆的暗紅色塗在簡單樸實的材料上,在牆壁上雕刻高低起伏的不規則線條勾勒光影的律動,來體現“盛典的氣質”。
環繞音樂廳和戲劇場的紅色光漆帶會隨著自然光的變化而變化,給空間帶來了能量和視覺的跳躍。為“渲染京劇喧鬧熱烈,神秘而富有藝術感的氣氛”,他為中國國家大劇院特別營造了紅色環境,通過通體紅色的樓梯、戲劇場外牆壁漆布上親手堆出的油畫式的色塊,將人們的情緒引向另一個故事場景。
歌劇院內部,紅色背景在金屬網縫隙間透出來,使歌劇院籠罩在一片深橘紅之中,並延伸了空間。他教工人在音樂廳內部的牆體上堆出沙丘的造型,來烘托平靜安詳的基調。牆體的柔和感與天花板的壯麗雕塑形成強烈對比,使人感到寧靜中自有巨大力量蓄勢待發。
國家大劇院(建築師 保羅 · 安德魯)內部國家大劇院(建築師 保羅 · 安德魯)內部
阿蘭·博尼認為對於有藝術氛圍的建築需求是世界範圍的趨勢。隨著中國對新型建築的渴求和認可,十幾年來他一年平均飛中國十次。其作品也已在濟南、貴陽、崑山、邯鄲、珠海等城市落地。城市中的劇院、文化中心成為他作品的主體。
崑山文化藝術中心(建築師 崔愷) 內部崑山文化藝術中心(建築師 崔愷) 內部
珠海歌劇院(設計方 北京市建築設計研究院)內部珠海歌劇院(設計方 北京市建築設計研究院)內部

對建築造型藝術的探索

“如果你不了解建築造型師的工作,這不足為奇,因為世界上從事這一行的不過幾人,阿蘭·博尼就是其中最具天賦的人之一。” 法國CREE雜誌記者安娜·勞赫·艾歌在對其報導中這樣寫道。
作為畫家、造型藝術家的阿蘭·博尼則如此描述他的工作:“歸根結底,(我)工作的本質是將繪畫的效果實現在不同的空間尺度和材質上。”
他致力於用特殊的手法來豐富建築設計作品、提高空間質量的思考。這種思考遠遠超越簡單的裝飾功能,而是把牆、天花板、地面都當作意識的媒介。
他在建築中探尋色和光的關係,痴迷於表現透明感和縱深感。通過考慮牆面如何通過透明度和明暗交替,闡釋模糊、漸變和神秘,呈現出琢磨不定、變幻和感性……從而解析或重組空間。
他拒絕使用現成的樣板或用慣例的方式使用尋常材料,而是親自做樣板。通過選用普通的工業材料加上極致細膩的處理來得到微妙的藝術效果。
他在各種材質上做研究:砂漿、水泥、石材、各種金屬包括鐵皮、鋁板、銅葉,篷布、畫布及顏料的疊加。“
“著手一個項目,我們通常先去熟悉建築的實體背景,以及日光與夜色下不同的情境。介入項目的方式則可以從三個方面來考慮。第一種是將銅片、顏料、布料或紙張等材料直接運用於建築表面。比如使用壁紙,可在上面使用噴槍或印刷來製造陰影的效果;比如使用顏料,則以塔西主義的方式從頭至底的噴潑;第二種方式是通過挖鑿雕蝕等方式來塑造牆面,然後將色彩浸入裂痕之中。用噴燈來燒焦牆面也是使用手法之一。“
法國尼姆中學(建築師 讓·努維爾)內牆法國尼姆中學(建築師 讓·努維爾)內牆
”第三種方式則是工業化的塗漆上色:如巴塞隆納水利大廈的金屬遮光柵格上的顏色。”
巴塞隆納水利大廈(建築師 讓·努維爾)外立面巴塞隆納水利大廈(建築師 讓·努維爾)外立面
CLM/BBDO 廣告公司總部·法國 (建築師 讓·努維爾)外牆CLM/BBDO 廣告公司總部·法國 (建築師 讓·努維爾)外牆
”如CLM/BBDO廣告公司項目,造型是一艘泊船,外立面就用了色層的疊加,黑色加了少量的木鋸屑造成金屬表面腐蝕、生鏽的質感和效果。
“自始至終,我們試圖用充滿創造性和詩意的方式來挖掘塗料、材質及燈光的潛能,將之套用在一個專屬的建築空間。而自由發揮程度越大時,往往效果越好。過往經驗的積累,如同手中的調色板,每個項目又都會增添新的可能性……最終,反覆的樣本實驗,始終是最受青睞的工具。”

從當代藝術中汲取靈感

雖深受古典畫派影響,但阿蘭·博尼坦言對當代藝術更感興趣。
“為賦予一個牆面以詩意,我們也會參照當代藝術並從20世紀藝術家中尋求靈感。如畢卡索、波洛克、SamFrancis,Yves Klein、Marcel Duchamp。”
西班牙伊比沙群島別墅的外立面設計即流露出以“自然景色和光影變化”著稱的印象派畫作風格。
Villa Ibiza 伊比沙群島別墅 · 西班牙(建築師 讓·努維爾)Villa Ibiza 伊比沙群島別墅 · 西班牙(建築師 讓·努維爾)
在法國尼姆的體育中心我們看到塔西主義遇到建築的情形:“整個建築都消失在四周的田野中,實際上是從頂到底都被流淌下的綠色和棕色的顏料淹沒。
尼姆中學體育中心(建築師讓·努維爾)外牆尼姆中學體育中心(建築師讓·努維爾)外牆
”在丹麥女王親自揭幕落成的哥本哈根廣播音樂廳里,天花和內牆有著現代雕塑般的設計,展現“夕陽西下,落日餘暉”的設計理念,既保證了功能性又極富現代氣息和表現力。
哥本哈根音樂廳·丹麥 (建築師 讓·努維爾)內部哥本哈根音樂廳·丹麥 (建築師 讓·努維爾)內部
在對法國貝爾福大劇院入口空間的設計中,他運用繪畫的手法和當代藝術中對光影的研究,在包括材質和配飾的選擇上闡釋和重現歐洲古典氛圍。
貝爾福大劇院入口空間·法國貝爾福大劇院入口空間·法國

合作夥伴與主要作品

讓·努維爾(Jean Nouvel), 法國建築大師。合作作品包括: 維也納超五星酒店(2011年1月揭幕), 丹麥廣播音樂廳(2009年1月,丹麥女王揭幕), 西班牙巴塞隆納水利大廈(Agbar Tower, 2006 年世界高層建築獎), 法國巴黎亞非藝術博物館(Branly Museum, 2006年法國前總統席哈克揭幕), 瑞士琉森文化和會展中心, 瑞士琉森精品藝術酒店, 義大利第44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法國展廳,法國尼姆體育中心和 Duhodat高中,法國佩皮里大劇院, 西班牙伊比沙島度假別墅等。
保羅·安德魯(Paul Andreu), 法國建築大師。與博尼的合作作品主要有: 中國國家大劇院(北京), 東方藝術中心(上海), 省會文化藝術中心(濟南),貴陽大劇院等。
崔愷中國建築設計院,本土設計研究中心, 中國建築大師。與博尼的合作作品主要有: 崑山文化藝術中心(江蘇),崑山市民文化廣場(江蘇)。
北京市建築設計研究院 (BIAD), 與博尼的合作作品主要有: 中國國家大劇院(北京), 邯鄲文化藝術中心(中國河北),珠海大劇院。
巴黎機場工程設計公司(ADPi), 與博尼的合作作品主要有:巴黎戴高樂機場改造(2E和S4), 杜拜雙塔。

觀點與評價

英國牛津大學教授,作家湯姆·波特(Tom Porter)在《世界建築色彩名錄》 一書中,對阿蘭·博尼及其作品進行了這樣的描述: 他直入建築的‘詩意’,通過色彩、質感、光亮度、映像和透明感等方面的研究,從藝術的角度重塑建築外表,使這些地標式的建築,在日夜交替中,變換無窮……他賦予建築一種生命力,顛覆了‘建築材料靜止和凝固於時間和空間’ 的概念,以一種勇敢而創新的精神,展示生存的短暫性,目的就是激起一種感受, 一種情感。
建築造型設計的過程就是在給建築賦予生命的過程,一定要將自己的情感,對藝術的理解融入到設計中,使觀賞者能夠通過建築與設計師進行交流。
通過光、色、影和材質賦予建築生命力,最佳化和拓展空間,引起人們的好奇和驚喜。不同的色彩能夠表達不同的感情,展現不同的文化氣息,而燈光在夜晚與暗處又能對色彩進行烘托,營造獨特的氛圍,這些是建築造型創作需要把握的重點。這種創作思路正被越來越多的人理解和接受。

媒體採訪摘錄

初見阿蘭·博尼先生,這位身材魁梧的法國人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豪爽、直率和平易近人,無一不流露出國際造型藝術大師的風範。阿蘭·博尼這個名字對於非建築行業的很多國人來講也許會感到陌生,但說到不久前由他完成室內裝飾設計的中國國家大劇院,相信您一定知道。這座構思獨特、造型宏偉的建築毗鄰長安街,是北京最為重要的文化活動場館之一,而阿蘭·博尼的設計無疑使這座著名的建築錦上添花。我們的談話自然從他新近完成的這個作品說起。
記者:據我所知,您在中國已經完成的作品有上海的東方藝術中心和北京的中國國家大劇院,這兩件作品給我們留下了非常震撼的印象。您是如何將自己的藝術理念融入建築裝飾設計的?
阿蘭·博尼:在建築裝飾設計上,我不僅關注它的整體造型及色彩設計,也把燈光、材質等元素結合起來,在某些環境下,燈光和材質的運用更能體現出造型師對建築物的整體把握。
阿蘭·博尼先生首先向我們介紹了他對國家大劇院裝飾設計的整體思路。他說,北京是一個有著悠久文化的歷史名城,國家大劇院如何通過整體外裝與周圍建築融為一體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問題。不只是國家大劇院,任何建築的設計都要考慮到如何跟這個國家的文化緊密結合。在設計時,他充分考慮到了周圍景物和自然環境等因素,使用紅色做為主色,並且利用北京夜晚的燈光和清晨的水霧來烘托這種莊重的紅色和宏偉的造型,並且使它們與建築融為一體。在內裝修上,他深入一線,與負責材料製作和安裝的工程人員進行交流溝通,將自己的設計思路貫穿到了內部設計的每一處。在中國國家大劇院室內外裝飾設計時,他也接觸了很多中國的本土藝術家,仔細聆聽他們的意見和建議,不斷將自己對於東方文化的印象和理解融入設計方案,力求使來到劇院欣賞節目的每位觀眾都感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在談到建築造型的設計理念時,阿蘭·博尼向我們闡述了他獨特的設計思路。他認為,建築造型設計的過程就是在給建築賦予生命的過程,一定要將自己的情感,對藝術的理解融入到設計中,使觀賞者能夠通過建築與設計師進行交流。
二、與大師的緊密合作
作為國際藝術造型大師,阿蘭·博尼的作品遍及世界各地,從法國貝爾福大劇院到巴黎Branly博物館(2006年由法國前總統席哈克揭幕),從義大利第44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到西班牙巴塞隆納水利大廈,合作夥伴包括法國著名建築師保羅·安德魯、皮埃爾·法古瑞等等。但是與他合作最多的莫過於享譽全球的法國建築大師讓·努維爾。
讓·努維爾是法國當代頂級建築師和規劃師,他擅長採用金屬與玻璃,熟練地運用光作為造型要素,使作品充滿魅力。作為一位世界知名的建築大師,讓·努維爾在1987年因阿拉伯世界研究所項目獲銀角獎,2001年獲英國皇家建築師學會金獎。阿蘭·博尼自1981年起和他合作,在長達25年的時間裡共同完成了許多成功的設計。其中,巴塞隆納水利大廈在2006年獲得了國際高層建築獎。
在這個項目的外裝設計方案中,阿蘭·博尼成功地將紅色與藍色結合。每當夜幕降臨,在燈光的襯托下,這兩種顏色便結合成一幅美麗的抽象圖案,在巴塞隆納的夜色中散發著魅力四射的光芒。“努維爾是個懂得傾聽的人,他的謙遜使他能博覽眾長。”這固然很重要,但努維爾對阿蘭·博尼如此長久和堅定的信任,只能是基於對藝術天才的認識和肯定。
在具體的表現手法上,他著重強調通過色彩和燈光兩個要素來貫徹設計思路,通過光、色、影和材質賦予建築生命力,最佳化和拓展空間,引起人們的好奇和驚喜。不同的色彩能夠表達不同的感情,展現不同的文化氣息,而燈光在夜晚與暗處又能對色彩進行烘托,營造獨特的氛圍,這些是建築造型創作需要把握的重點。這種創作思路正被越來越多的人理解和接受。
阿蘭·博尼的創作風格從嚴謹的平面構成到抽象的表現主義,從新古典畫派到現代藝術,似乎一直是靈動多變的。在法國雷諾專賣局的設計中,他在天花與地板之間構造出明暗交錯的格狀投影;在瑞士琉森精品藝術酒店裡,他則為每個客房分別創造出令人嘆為觀止的混合色彩。斯特拉斯堡的巴萊斯啤酒吧里,他大量使用了鏡子與光線,牆面上那些橙色與黑色並存的繪畫作品也是出自阿蘭·博尼之手;而瑞士琉森音樂廳——這個世界級的交響樂音樂廳的內部設計,受到了來自紐約的音樂總監羅素·詹森的稱讚:“當門打開以後,你能看見整個大廳四周紅色的雲彩熠熠閃現”。
從這一系列阿蘭·博尼與讓·努維爾合作的作品可以看出,這兩位藝術大師配合得非常默契,建築的外形與內涵呈現出一種完美的和諧和韻律。
三、色彩設計的原則
一個成功建築的外在形式,與其完美的色彩表現,這二者是互相依存、相輔相成的。如果沒有建築形式,建築色彩就沒有依託;如果沒有建築色彩,建築形式就沒有增飾,它們都是遵循建築美學的原則而構成建築的基礎。建築本身是離不開色彩的,於是色彩就成為表達情感的最直接的方式。
記者:建築色彩設計在中國還是比較新的一個範疇。與別的設計師相比,您在建築的色彩和材質造型設計上,有什麼不同之處嗎?
阿蘭·博尼:建築色彩設計在世界各國都是一個比較新的範疇。對於每一個建築色彩設計,我的觀點就是:要根據不同的國家和文化,包括這個城市的整個氛圍來進行構思。比如國家大劇院的設計,受城牆顏色的影響,受夜晚燈光的影響,還要考慮到晨霧在湖面上升起的感覺。要把這些景色都融入一個大的背景中來考慮,只有這樣才能把豐富的色彩語言融入到建築中去。
還有就是,不僅要融合國家、歷史、文化、環境等因素的影響,也包括與人的接觸。在國家大劇院項目中,我也參與材料的製作過程,在與工人和藝術家的接觸中,把創作的激情等情感因素也融入到建築里去。
在如何處理古典與現代這個問題上,他道出了自己一直以來遵循的兩個原則。一是保持文化的傳承性,再現代的作品,也應當有傳統文化的底蘊。二是不論古代還是現代,作品總是由人創作的,要將自己對文化的理解自然地融入作品。每位設計師希望自己的每一件作品都是與眾不同的,唯一的和有個性的,有其自身獨特的藝術價值。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民族文化,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國家文化,不同的城市有不同的城市文化,每種文化都應當通過建築得以表達。而如何將建築與文化,與藝術緊密結合,無疑是實現建築藝術價值的重要環節。“藝術家應當更多地參與到建築造型設計,甚至是建築設計當中去,為建築造型設計作出更大的貢獻”。他說道。
記者:在您的作品中,既有古典畫派的影響,也有現代藝術的元素,這兩者是非常對立的。您是如何統一起來的?
阿蘭·博尼:在古典與現代之間,我一直遵循著兩個原則:一個是在創作的過程中,文化背景是傳承著的,一個作品即使再現代,它也會有一些傳統的印記。還有就是,無論是古典作品還是現代作品,都是人在創作。所以說一件作品的內涵,都離不開這兩個因素。
很多時候,在進行建築色彩設計時,我是把它當成是一幅畫來進行創作。比如,這是琉森文化和會展中心的入口,從這些角度看去,它就是一幅幅凝固的畫面,能使人產生很多聯想。
阿蘭·博尼認為,不論在世界的任何地方,一個成功的建築造型設計應是一個造型藝術創作的過程,而建築本身也應是一件造型藝術作品。“我的職業是營造一種氛圍和激發強烈的情感。一個美的外立面,能給人藝術品般的愉悅享受。”他曾這樣說過。阿蘭·博尼潛心研究如何將繪畫語言、雕塑語言融入建築設計已有二十五年,深深感受到建築不應只有簡單的實用功能,而應當被賦予更多的文化內涵。“
四、造型藝術的未來
記者:您作為造型藝術家,一個身份是設計師,還有一個身份是畫家,請問您現在還進行繪畫的創作嗎?
阿蘭·博尼:在一些項目中,除了整體色彩及造型設計,我也會設計一些繪畫作品和雕塑,是為這些特定的場所和環境量身定做的,從而使其成為建築物本身的一部分。
記者:建築藝術及造型藝術(尤指美術領域)將會有一個怎樣的發展前景呢?
阿蘭·博尼:對於我來講,未來的建築藝術和造型藝術(包括美術繪畫),這兩者將結合得更加緊密。我認為在建築物里掛一幅名畫,或者放置一個名人的雕塑,這是一種形式;而在未來,雕塑和繪畫將融入建築物本身,造型藝術家應該參與到建築物的設計中去,而不是竣工後再進來。造型藝術家應該在建築設計初期就為建築師提供建議,從而賦予建築物以鮮活的生命以及更多的內涵。
阿蘭·博尼先生在進行建築設計的同時,也仍然作為一名畫家在堅持創作。目前在世界範圍內有一批藝術收藏家在收藏他的繪畫作品,包括一些裝置作品。他認為,作為一名藝術家要始終用自己的作品來抒發情感和與人溝通。
記者:您是否考慮在您的作品中,融入東方藝術乃至中國藝術的元素?
阿蘭·博尼:中國的文化藝術非常淵遠,在未來的設計中,我肯定會採用一些中國藝術的元素的。
記者:今後有沒有與中國藝術家合作的意願?
阿蘭·博尼:我盼望以後會有更多的機會與中國的藝術家進行合作。我對中國的當代藝術非常關注。中國現在是當今藝術最活躍的地方,是全世界的藝術中心。中國經濟的繁榮,自然帶動了美術、音樂等藝術領域的繁榮。
在談到他日後的創作方向時,阿蘭·博尼先生表示自己仍會繼續堅持進行建築造型設計和美術創作。他對中國的未來充滿了信心,認為中國的文化產業在整體經濟實力迅速發展的背景下,一定能夠取得更大的成就,他今後也會創作更多具有東方文化特色的作品。他目前正在進行的設計項目有丹麥哥本哈根音樂廳,西班牙巴塞隆納Poble Nou公園和伊比沙島上的度假別墅,為此常常奔波於世界各地,付出了常人難以想像的努力。作為一個國際藝術造型大師,我們期待並相信會有更多令人嘆為觀止的作品從他的手中誕生。

項目列表

2015 珠海大劇院
2015 騰訊北京總部 · 北京 · 中國
2014 騰訊總部大廈(大堂) · 深圳 · 中國
2014 貴陽文化藝術中心 · 貴州 · 中國
2013 崑山市民文化廣場 · 江蘇 · 中國
2013/2011 濟南省會文化藝術中心 · 山東 · 中國
2012 崑山文化藝術中心 · 江蘇 · 中國
2012/2009 邯鄲文化中心 · 河北 · 中國
2012/2009 佩皮里大劇院 · 佩皮里 · 法國
2011/2008 超五星級酒店 · 維也納 · 奧地利
2012/2009 伊比沙群島別墅 · 西班牙
2009/2008 波貝羅中心公園 · 巴塞隆納·西班牙
2008 戴高樂國際機場 S4 航站樓 · 巴黎 · 法國
2008 航海中心 · 勒阿弗爾 · 法國
2008/2007 戴高樂國際機場 2E 航站樓·巴黎 · 法國
2008/2005 丹麥廣播音樂廳 · 哥本哈根 · 丹麥
2006/2001 法國亞非藝術博物館 · 巴黎 · 法國
2006/2005 戴高樂國際機場1號航站樓 · 巴黎 · 法國
2005/2002 水利大廈 · 巴塞隆納 · 西班牙
2005/2004 東方藝術中心 · 上海 · 中國
2005/2003 路易 · 威登 香榭麗舍店 · 巴黎 · 法國
2002 明尼阿波利斯大劇院 · 美國
2002 Vesone 博物館 · 佩里格 · 法國
2002 瑞士當代藝術博覽會 · 穆爾滕 · 瑞士
2002 琉森精品酒店 · 琉森 · 瑞士
2000 Hérouville 行政中心 · 法國
2000/1997 琉森文化藝術中心 · 琉森 · 瑞士
1999 斯特拉斯堡飯店 · 斯特拉斯堡 · 法國
1999 老人之家 · Rueil-Malmaison · 法國
1996 里爾美術館 · 里爾 · 法國
1994 CLM/BBDO 廣告公司總部 · 法國
1990 第44屆建築雙年展 · 威尼斯 · 義大利
1986 尼姆高中 · 尼姆 · 法國
1986 尼姆體育中心 · 尼姆 · 法國
1982 貝爾福大劇院 · 貝爾福 · 法國
1981 雷諾專賣局 新聞發布中心 · 法國
2007/2001 中國國家大劇院 · 北京 · 中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