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育王柱

阿育王柱

離老堡不遠的朱木拿河畔,一根光禿禿的石柱高高地矗立在一座古堡之頂,這就是著名的“阿育王柱”。公元前孔雀王朝的名君阿育王為了弘揚佛法,豎立了不少此類石柱。阿育王柱高12.97米,底部直徑約1米,頂部直徑約0.65米,重27噸。柱表原為錙金,現已脫落。 柱頭原是四頭威猛的獅子,並飾有複雜的雕飾。這一精美的柱頭可惜已與石柱分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阿育王柱
  • 重量:27噸
  • 直徑:約0.65米
  • :12.97米
  • 底部直徑:約1米
  • 豎立時間:孔雀王朝
歷史,外觀,

歷史

相傳於古印度孔雀王朝的阿育王,一生征戰殺伐,晚年自感罪孽深重,受僧人點化後皈依佛門,以佛法來教化百姓,為了弘揚佛法,他在各地豎立石柱,上刻有經文供老百姓學習,並派遣使臣出使各國,把佛教傳向周邊各個國家。為了弘揚佛法,曉喻子民,曾豎立此類石柱。該柱原立於朱木拿河東邊的米鹿特,14世紀時,伊斯蘭教的帝王命人將其移入德里的王宮。這一石柱於19世紀出土後,成為印度民族精神的象徵。印度政府1950年決定將其作為國徽圖案,以其體現印度悠久文化的自豪感和國家獨立的民族感。

外觀

石柱頂端則雕刻有不同的圖案。在著名佛教聖地鹿野苑豎立的石柱,柱頂是四隻相背而踞的雄獅。四獅雄視眈眈,形態逼真。石獅昂首蹲踞在鐘形的倒置蓮花上。蓮花四周分別雕有牛、馬、象、獅四種動物,代表東西南北四個方向。每種動物又以法輪隔開。整個柱頭以灰色大理石雕成,雕造精美,打磨細膩,光可鑑人,有冰瑩玉潤之質感。以雄獅為喻,象徵著孔雀王朝大一統帝國的威嚴氣勢。蓮花和法輪則是佛教的象徵,表明阿育王以佛法治理天下,教化四方。玄奘來到鹿野苑瞻仰佛跡,見此石柱,甚為驚嘆,在《大唐西域記》中描述它“高七十餘尺。石含玉潤,鑒照映徹。”並說在人的誠心祈求之下,它能顯現眾生影像及人生善惡之相。
阿育王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