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瑪托拉

英勇級護衛艦(英語:Valour Class Frigates)是南非海軍向德國護衛艦聯盟訂購的MEKO-A200多用途護衛艦。本級艦共四艘,在2003年開始交付南非海軍,2007年3月服役完畢。

本級艦滿載排水量3700噸,以泰雷茲MRR-3D多功能雷達搭配南非自研防空飛彈艦炮聲納魚雷直升機配置全面,艦體設計簡潔,損管防護優良,具備較強的綜合作戰能力;此外,本級艦是世界上第一種複合燃氣渦輪柴油機結合泵噴射推進與螺旋槳推進配置(CODAG-WARP)的作戰艦艇 ,也是泵噴射推進系統首次登上三千噸以上水面作戰艦艇。

本級艦在使得南非海軍將整個非洲海岸線都納入巡航範圍內,迅速執行人道維和行動並嚇阻交戰派系,而這種能力在以往南非海軍只擁有飛彈快艇的時代是難以想像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阿瑪托拉級飛彈護衛艦
  • 英文名稱:Valour Class Frigates
  • 前型/級:12型護衛艦
  • 服役時間:2003
  • 國家南非
發展沿革,發展背景,招標競標,建造命名,設計特點,基本設計,動力設計,船電設計,武裝設計,總體評價,基本數據,本級各艦,

發展沿革

發展背景

南非海軍自從在1986年將購自英國的12式利安德級護衛艦汰除後,由於國際對南非的武器禁運制裁(因南非實施種族隔離政策)尚未解除,因此南非無法立刻從國外獲得可以替代的新艦,導致南非海軍就再也沒有巡防艦等級以上的水面作戰艦艇,艦隊主力轉為勇士級、總理級等四、五百噸級的飛彈快艇。偏偏南非海軍的作戰區域十分廣大,除了南非本土周遭面積達31.4萬平方公里的專屬經濟海域外,南非伊莉莎白港東南方957海里愛德華王子群島周圍還有14萬平方公里專屬經濟海域;而根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南非海軍還要負責擔負南大西洋印度洋部分水域的巡防作業。除了軍事巡防、作戰外,南非海軍還需擔負本國海/空聯合救援任務,並協助鄰國打擊海上不法行動,必要時甚至參與國際維和/人道救援任務。同樣不巧的是,南非所處的南大洋(南緯60度線處),經常是風急浪高,全年70%的時間海象高達六級以上,是全球氣候與海象最惡劣的海域之一。因此,以小型艦艇為主力的南非海軍,根本無法有效勝任以上種種遠洋航行任務,在波濤洶湧的南大洋海域也是力不從心。直到1994年(此時南非已經取消種族隔離制度),南非海軍才開始計畫籌獲下一代護衛艦。

招標競標

一開始,而南非對於新艦的需求也曾有廣泛的考慮,包括新造或由其他國家購入中古船艦,例如荷蘭皇家海軍冷戰結束之際陸續釋出的科頓艾爾級護衛艦(Kortenaer class);不過由於二手艦艦齡偏高、壽命有限、操作維持成本太大等因素,南非海軍放棄了這類打算,稍後便決議籌建全新的艦艇。參與南非護衛艦案的主要競爭者包括德國GFC造艦集團的MEKO、西班牙Bazan廠的F-590與英國Yarrow廠的F-3000等;在最初的決選時,西班牙Bazan廠的F-590型獲得勝利,但隨後南非海軍卻大幅修改計畫的定義,對船艦的功能與武裝提出更高需求(例如大幅強化防空能力),評選作業也重新來過。在1997年10月,南非海軍正式要求各競標廠商提案,主要競爭對手仍為前述德、西、英三家廠商,不過這次變成德國的MEKO A-200占據上風。在1998年11月18日南非國防展(DEXSA)期間,南非海軍正式宣布由德國MEKOA-200獲勝。GFC由德國著名的布隆.沃姆斯(Blohm & Voss,B&V)、HDW與泰森北海(Thyssen Nordseewerke)等三大造船廠組成,該集團生產的MEKO模組化巡防艦系列自1970年代推出以來便大受西方與許多第三世界國家的歡迎,成為全球最暢銷的中型作戰艦艇。為了因應時代潮流,GFC在1990年代推出MEKO的新血輪──MEKO A100/200系列,除了保有優秀的模組化設計外,更引進各項最先進的科技,包括外觀上最顯著的匿蹤技術。   南非在1999年12月3日與GFC正式簽約,訂購四艘MEKO A-200南非海軍型(South African Navy,SAN),並保留一艘巡防艦的優先選擇權,此乃MEKO A-200系列的第一筆外銷訂單。除了艦艇的建造之外,契約內容還包括整體後勤支持、國防工業參(DIP)與以及國家工業參(NIP)與等項目,整個契約總值總計12億美元。這四艘巡防艦中,第一與第三艘由B&V位於漢堡的造船廠承造,第二與第四艘則交給HDW位於基爾的船廠建造。除了歐洲廠商外,南非本土國防工業在此案中有也很大的參與程度,總共有33家南非廠商在此案中獲得利益。南非參與此案的廠商合組為南非護衛艦集團(South African Corvette Group),成員包括Altech Defence Systems、Kentron、LIW Division of Denel、Futuristic Business Solutions、Grintek Avitronics、Grintek Electronics以及南非防衛系統(African Defence Systems,ADS)公司,其中ADS是Reutech、Altech等廠商合資成立的公司,稍後法國Thales造船公司又與ADS合資成立TNA集團;爾後南非護衛艦集團的成員又與參與此案的歐洲廠商合組為歐洲南非護航艦集團(European South African Corvette Consortium,ESACC)。南非廠商除了提供本級艦許多先進通信、電子戰、射控系統裝備之外,還負責各次系統的整合。2000年4月28日,此一造艦契約正式開始執行,建造工作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系由GFC廠商在德國完成艦體的建造、機電系統的採購、安裝與整合,並對安裝綜合後勤系統的平台進行測試;完成海上測試後,這批巡防艦將返抵南非,由以TNA為首的南非參與廠商來安裝艦上的作戰系統、作戰裝備的安裝與測試,這是建造工作的第二階段。
南非海軍MEKO-A-200型首艦“阿瑪托拉”號南非海軍MEKO-A-200型首艦“阿瑪托拉”號
次艦伊珊德瓦納號次艦伊珊德瓦納號
次艦伊珊德瓦納號次艦伊珊德瓦納號

建造命名

MEKO A-200SAN的設計納入了南非海軍的種種需求與意見。南非海軍要求此級艦在不超出預算額度之下,能滿足南非海軍定下的種種主要與次要任務需求。此型艦的最主要任務是遂行各種海上正規作戰,包括在沿岸水域與敵方水面艦艇交戰,並對近岸的友軍提供火力支持;而本級艦的次要任務則包括洋面巡邏、經濟海域巡護、搜尋與救援、打擊海上不法、外交敦睦等,或者因應鄰國請求而協助打擊沿海地區的非法勢力(包括海盜、走私份子等)。由於南非地處南緯60度的南大洋(劃屬於南極大陸),全年70%的時間裡海象在6級以上,堪稱地球上海況最惡劣的海域之一。為此,南非海軍對此級艦艇在適航性的要求十分嚴苛,例如:在九級海象下航行時,任何航向的橫向傾斜不得超過30度,最佳航向上的縱向傾斜不得超過5度;在五級海象下實施作戰任務時,航速必須達到25節,任何航向上的縱向傾斜不得超過3度,橫傾不得超過8度;在六級海象下進行作戰任務時,航速必須達到20節,所有航向上的縱傾不得超過4.5度,橫傾不得超過10度。此型艦可於晝間在六級海象下進行直升機起降作業,且航速能達到18節,最佳航向上的橫傾不超過10度,縱傾不得超過3度;在夜間,此型艦必須能在五級海象下進行直升機起降;此外,本型艦在六級海象下可進行反潛作戰,航速要可達到15節,在四級海象時則可進行艦載小艇的收放作業;由於南大洋海域海象惡劣,會大幅增加艦艇航行時的油耗,因此南非海軍也對此級艦艇的燃油消耗表現十分重視。
命名方面,南非海軍將這批MEKO A-200SAN艦艇賦予南非歷史上幾個著名的英勇戰役、戰場或事跡,故這批艦艇被稱為英勇級(Valour class),首艦阿瑪托拉號(SAS Amatola F-145)是紀念英軍與哲豪薩族在阿瑪托拉山附近發生的幾場戰役,二號艦伊珊德瓦納號(SAS Isandlwana F-146)是紀念英軍與祖魯族在1879年安哥拉-祖魯戰爭(Angolo-Zulu War)中的伊珊德瓦納戰役,三號艦斯皮恩卡普號(SAS Spioenkop F-147)的由來是1899年至1902年英軍與波爾族安哥拉-波爾戰爭(Angolo-Boer War)的斯皮恩卡普戰役,四號艦曼迪號(SAS Mendi F-148)則是紀念一艘在1917年載著823名南非士兵前往法國、卻於英吉利海峽被另一艘英國班輪撞沉的曼迪號運兵船(SS Mendi)。在2004年8月23日,剛剛完成測試、從德國回航南非的曼迪號,與英國海軍42型驅逐艦諾丁漢號(HMS Nottingham,D-91)抵達當年曼迪號運兵船在英吉利海峽沉沒的位置,並在此進行投擲花圈等紀念儀式。

設計特點

基本設計

英勇級護衛艦滿載排水量3700噸,必要時能在不影響艦上作戰裝備運作的情況下,短時間容納500名難民。最初勇敢級設計上僅編制117人,不過服役後實際操作經驗顯示這樣的人力不足以應付長時間的海上勤務,因此增加到152人(含直升機組人員)。本級艦的耐海性相當優秀,穩定鰭系統使本級艦在六級海象下橫搖不超過1度並以超過26節的速度航行,在五級海象下能正常遂行所有作戰任務並進行直升機起降作業,可離開母港值勤達6個月之久。本級艦擁有相當周延的匿蹤設計,側面線條為MEKO A系列獨特的X構型,艦體與封閉式上層結構的造型力求簡潔並避免垂直,大幅降低敵方雷達波朝原方向反射的比例。艦上各項裝備都隱藏於艦體內,或由固定或者可拆卸的舷牆遮蔽,艦首錨孔平時也以蓋子加以封閉。本級艦側舷的幾個開口,包括7m長充氣式硬殼小艇的收容區,平時全部以具有吸收雷達波能力的網簾遮蔽,而船舷登艦梯與照明燈同樣經過降低雷達截面積的外型設計。本級艦在降低紅外線設計方面同樣煞費苦心,首先是取消傳統的直立式煙囪,主機廢氣先經由外界引入的涼空氣與海水冷卻降溫至攝氏100度以下後,再從艦尾後方水線附近的排氣口排入水中,將艦面上的紅外線熱信號降至最低;此外,上層結構總共設有391個灑水口,能灑水降低艦體表面的溫度或清洗核子塵埃。艦尾排氣之後不僅降低了MEKO A200SAN的紅外線信號,省去直立式煙囪以及貫穿艦內的高熱排氣道後,也使得艦內的可用容積與居住環境舒適性大幅提高。在高速航行時,艦體最大的熱點就是艦尾的排氣口,然而這個位置在高速航行時會被艦尾的航跡給遮蔽。本級艦的主機均位於彈性基座上,能吸收噪音與震動,而輪機艙也具有隔絕噪音與紅外線熱信號的設計。為了抵銷艦體受地磁感應而產生的磁信號,本級艦配備一具三軸消磁系統。本級艦的流線型艦體與艦首設計均經過最佳化設計,能降低航行時遭遇的阻力,以及水流經艦體產生的噪音,而推進器也經過良好的減噪設計。HDW宣稱相較於傳統式的設計,經過精心設計的MEKO A200-SAN的雷達截面積減少一半,紅外線信號降低75%,壽命周期成本降低20%,編制乘員減少30%,排水量也減少25%,整體跡訊僅相當於一艘飛彈快艇。
英勇級護衛艦的艦橋,怎么樣,夠時髦吧??英勇級護衛艦的艦橋,怎么樣,夠時髦吧??

動力設計

英勇級的航行、運轉操控中心是一套整合平台管理系統,其基礎包括利用電腦控制的變電/輸配電系統與網路化的分散式監控系統,用來監控全艦航行操控、推進系統、電力控制與分配、輔助機械系統與損害管制等一切主要機能;艦上人員在艦橋、輪機監控/損害管制中心、艦首與艦尾的損管控制站中,便能透過整合式顯控台來監視與控制相關的機能與運作。動力方面,本級艦為全球首種採用複合燃氣渦輪與柴油機-水噴射與螺旋槳配置(Combined Diesel and Gas - Water Jet and Refined Propeller,CODAG-WARP)的作戰艦艇,也是水噴射系統首度登上三千噸級水面艦艇,其主機包括一具30800軸馬力的GE LM-2500燃氣渦輪與兩具功率各8000軸馬力的MTU 16V 1163 TB93柴油機,兩具柴油機透過一套聯合變速齒輪箱驅動Wartsila LIPS提供的雙軸五葉片可變距螺旋槳(CPP)推進器,燃氣渦輪則直接驅動一具位於艦尾中央的Wartsila LIPS制水噴射推進器(可正轉或逆轉),並以雙舵面來控制航向;而整套CODAG-WARAP分別設於兩個相鄰的水密格艙之中。兩種推進器完全獨立,可同時運作,但彼此間互不受對方影響;萬一其中一種推進器失去作用,也能靠另一種繼續航行。此外,這兩種推進器也經過縝密的減噪設計,降低螺旋槳運作時的空蝕效應以及噴射推進器的水流聲噪。高速航行時,水噴射推進器可單獨運作,或者搭配由柴油機驅動的雙軸螺旋槳推進器一同驅動艦體。這套動力系統能讓本級艦獲得很大的低速巡航距離,或者在惡劣海象中保持高速航行。MEKO A系列在輪機配置的創舉,就是將所有輪機系統集中在艦尾船段,占艦體長度約1/3(以往艦艇的輪機空間是由艦舯一直延伸到艦尾),如此便可在艦體中段騰出更多空間以資利用,包括增加住艙適居性,以及一處可安裝兩個ISO標準貨櫃的區域供特種部隊使用;此外,由於機艙是一艘艦艇的要害部位,縮小輪機空間就等於減少了要害的被彈截面積。航速方面,同時以燃氣渦輪(水噴射推進器)與柴油機驅動(雙軸推進器)時,本級艦能達到28節的最大航速;使用兩具柴油機帶動雙軸推進器時,能獲得23節的航速,僅使用一具柴油機帶動雙軸推進器時則可達到18節的速度;依靠柴油機以16節速率巡航時,本級艦續航力高達7500海里,足以在非洲綿延漫長的海岸線上獨立執行巡邏任務。艦上所需的電力由四具MTU柴油發電機組供應,分置於兩個完全獨立的動力站中(中間相隔兩個小水密隔艙),每個動力站各裝兩具發電機組,並各有一套獨立的輸配電系統,兩者同時受損的機率微乎其微。艦上的空調系統由Noske Kaeser提供,能在海水溫度攝氏4度至32度、氣溫攝氏-4至32度的情況下,維持艦內溫度與濕度在設定的數值。艦上備有兩套Pall Rochem的逆滲透(reverse-osmosis)淡水製造機,每24小時能製造15立方公尺潔淨淡水,用於飲用、廚房與清潔用水,並為艦上設備冷卻(包括空調、輪機、火炮乃至電子裝備)乃至於清洗機庫提供淡水;其中,為艦上冷卻設備供水的迴路由Noske Kaeser的制冷機提供冷卻。艦上的暖氣由Noske Kaeser燃油燒水鍋爐提供(容量600公升,耗電45KW),提供艦內起居艙室所需的暖氣以及為廚房清潔、淋浴用水加熱。   英勇級也沿襲MEKO系列一向極為注重的生存設計,艦體由10個具有氣密能力水密隔艙劃分為11個各自獨立的水密艙區,艦內並分成9個各自獨立的損管區,每個損管區各有一套獨立的空調系統,艦外空氣經由附帶空氣過濾器的2道閘門進入密閉式船艙內;空調主機與通風管路采模組化設計,使得每個氣密艙區壓力比外界和輪機艙略高,具備核生化(NBC)防護能力;此外,艦上還分為4個煙霧區。輪機艙擁有獨立的排煙管道,並搭配手提式抽風機與特定的空調管路,能迅速排除火災帶來的濃煙,此外還有二氧化碳滅火系統。艦上各艙間都有獨立的抽水機,各層甲板均設有消防栓與灑水龍頭,此外輪機艙、飛行甲板與機庫還有一套由Noske Kaeser生產的水/泡沫產生系統,與海水消防系統連線。艦內每個艙間都設有氣密樓梯,以垂直的鋼板與外界隔絕。艦首與艦尾各設有一個損管控制中心,配備整合損管顯控台;而艦橋與主輪機監控室的損管顯控台也擁有相同機能,上述顯控台都可獨立完成所有的損管監控作業。被動防護方面,本級艦擁有MEKO系列一貫的強化箱型梁衍來增加甲板強度並保護重要管線,重要與易受損的艙間都以輕裝甲加以保護,降低敵方彈頭與破片造成的損害;而艦上各系統的防震、抗衝擊能力都完全符合北約軍規標準。艦內起居空間相當舒適,艦長與副長都擁有各自的起居室、臥室與衛浴設備;其他軍官居住於單人或雙人房,每間臥室都設有洗手台;士官長與士官居住於四人一間的艙房,一般士兵則居住於12人一間的艙室。艦上的軍官、士官長、士官與士兵各自擁有不同的餐廳與娛樂間。本級艦上設有三組海上補給設施,分別位於艦艏、艦舯與艦尾,各補給區透過電梯與大型樓梯和大型儲存艙相連,無論在水平或垂直方向的物資傳送都十分迅速便利。直升機庫右側裝有一具起重機,吊臂伸展後長度達6m,能裝卸各種物資。為了遂行特種作戰,艦體主甲板中段預留了空間,可容納兩個符合ISO規格的貨櫃,用於收容特戰人員所需的裝備與設施。
澎湃的航行動力澎湃的航行動力

船電設計

英勇級的作戰核心為Thales與ADS合作研發的戰鬥管理系統(Combat Management System)以及導航子系統(Navigation Subsystem),基本軟體構架沿襲自Tavitac NT,並整合部分ADS研發的硬體。艦上的戰情室設有九組顯控台,其中六組為多功能顯控台,另外三組則專門處理戰術數據與圖象。本級艦擁有Grintek Electronics Systems研發的Seacom高速光纖二餘度艦區域網路絡系統、Grinaker SSC整合通訊系統等,艦上的電腦軟硬體都採用模組化設計並連上艦區域網路絡。本級艦各項機能的操控與管理由一套整合平台管理系統(IPMS)負責,擁有多個分布全艦並以網路相連的電腦工作站,每個工作站都能負責監控艦上輪機、電力、輸配電、損害管制以及各項輔助系統;而位於艦橋、輪機控制室以及前後損管站的操縱席則負責操控以及監視各項處理過的信息,並能接管全艦的機能。艦上的偵測裝備包括Thales的MRR三維E/F頻多功能雷達、Raytheon的Bridgemaster E自動輔助描跡(ARPA)導航雷達系統。MRR雷達位於前方的主桅桿模組上,採用新型緊緻固態發射機與和輕量化平面數組天線,具有體積小、重量輕的優點。MRR有三種運作模式:在空中監視模式下,MRR的基座以10轉/分的速率旋轉,搜尋距離可達140km;在長距離監視模式下,MRR擁有最大的對空搜尋距離,達180km;在自衛模式下,MRR的天線將以30轉/分的最高速度旋轉以加快目標更新速率,但對空搜尋距離也會大幅降至60km。無論何種運作模式,MRR都能同時進行360度全方位掃描與目標追蹤作業。為了提高可靠度與維修性,MRR大量採用線上置換組件(LRU)。除了現階段的MRR,勇敢級的前桅桿模組有能力容納AN/SPY-1F、APAR等相位數組雷達系統的天線,後部桅桿模組則可加裝SMART-L之類的旋轉式電子掃描雷達,這些都為本級艦日後的升級留下不少餘裕。射控方面,勇敢級配備兩具南非Reutech Systems的RTS-6400整合式光電/雷達射控系統,整合了雙頻(分別為波長3~5微米與8~12微米)紅外線熱圖像儀、護眼雷射標定儀以及一具X頻追蹤雷達,對戰機有效偵測距離約25km,對飛彈約16km,目標捕獲時間低於2秒,主要用於指揮艦炮與矛式短程防空飛彈進行接戰。電子戰方面,本級艦配備Saab Grintek Avitronics Maritime Division研發的整合式電子反制/支持系統,整合有主動電子反制、SME 100/200 ESM與ELINT等截收裝備以及Grintek的火箭誘餌系統(Rocket Decoy System,RDS),由兩具顯控台來控制;單一的整合電戰系統界面能同時控制艦上的四具12聯裝RDS誘餌發射器,誘餌發射器是Saab Grintek Avitronics的MRL超級障礙(Super Barricade)。水下偵測方面,本級艦裝有一具Thales生產的UMS4132 Kingklip主/被動艦首聲納以及MDS 3060障礙物迴避聲納,艦尾並預留安裝拖曳式數組聲納的空間。

武裝設計

武裝方面,英勇級艦首A炮位的武器模組現階段裝有一門OTO 76mm快炮,而此一武器模組具有容納127mm艦炮的空間。OTO 76mm快炮拆自南非已除役的勇士級飛彈快艇,不過在移植時進行了改良以整合於本級艦的新型戰鬥系統,包括與新型射控電腦和作戰系統連線、以Reutech Systems研發的新型電子驅動伺服裝置取代原有的液壓裝置、加裝Doppler炮口制退器,並整合封閉式彈著修正迴路,在炮彈飛抵目標前就能完成彈著修正。76mm艦炮後方裝有32管南非丹尼爾肯塔羅分部(Kentron division of Denel)研發的矛式(Umkhonto)垂直發射防空飛彈系統,此系統為熱發射式。艦體中段半埋安裝了兩組四聯裝法制MM-40 Block2飛魚反艦飛彈,採用能降低雷達截面積的方塊狀發射器。機庫上方兩側各有一門南非丹尼爾(Denel,Pretoria)旗下的LIW生產的20mm機炮,兩側船舷內各有一組雙聯裝FFBNW 324mm魚雷發射器。機庫頂端裝有一具LIW研發的雙聯裝35DPG 35mm快炮,射速達1100發/分,由雙天線都卜勒雷達導控,具備新型數位射控電腦和與之連線的炮口測曲器來進行彈道修正回饋計算;以一輪25發炮彈射擊時,理論上約可在2.5km外擊毀次音速飛彈,在1.5km外擊毀超音速反艦飛彈,若搭配瑞士奧利崗的AHEAD智慧型炮彈後便能發揮更大的威利。這套自動化的火炮系統沒有下甲板結構,重量雖然略超出最初的預期,不過仍在可接受範圍內,不影響艦身穩定性。艦尾設有一個直升機庫以及一個長達27m的直升機甲板,機庫內的空間能停放1到2架南非新購入的英制超級大山貓反潛直升機,或者一架大山貓搭配兩具自主式水下載具(AUV),或者一架羚羊式(Oryx)運輸直升機或AH-2AS茶隼(Rooivalk)攻擊直升機這類較大的機種。機庫內擁有工作區、儲藏區與維修設施,並設有加油掛彈設施,能為直升機進行維修整補與彈藥補充。 毒矛式(Umkhonto)短程防空飛彈的研發起於1988年,最初是用於取代法制響尾蛇短程防空飛彈(南非稱之為仙人掌式)。起先肯塔羅發展的是陸用版系統,爾後海軍也要求加入此一計畫。艦載版矛式飛彈於1999年完成了第一次艦上發射測試,並於2004年起正式交付南非海軍,2005年6月在Dinel公司於開普敦附近的Overberg靶場完成各項發射測試,隨後又完成作戰測評,在2005年7月的測試作業里,於多種不同作戰條件下成功對抗了Denel的Skua無人靶機。
艦尾,可見機庫上方雙35艦炮艦尾,可見機庫上方雙35艦炮
毒矛式飛彈的基本構架發展自法國響尾蛇,雖然外觀有些類似,但細部設計與科技則有大幅度的進步。矛式飛彈(Block 1/2)全長3.32m,彈徑18cm,翼展50cm,發射重量130kg,使用南非新開發的無煙單節固態火箭發動機(作用時間為3.5秒),採用23kg重的破片攔截殺傷戰鬥部以及主動近發引信(active proximity fuse),戰鬥部比法制的響尾蛇還重9kg,以確保能有效摧毀反艦飛彈;飛彈的最大速度為3.5馬赫,能在16秒內飛行9km的距離並仍保有2.2馬赫的速度,使飛彈在最終鎖定攔截階段仍能維持足夠的動能來追上目標。艦載版矛式飛彈採用無線電指揮至瞄準線以及紅外線複合導引,在對抗遠距離目標時,飛彈先以無線電指揮方式接近目標,等到飛彈的紅外線尋標器確實鎖定目標後,艦上的射控雷達便可以不用再管這枚飛彈,而馬上追蹤下一個目標,能提高抵抗飽和攻擊的能力;而在對付近距離出現的目標時,由於紅外線尋標器能直接鎖定,矛式飛彈發射後便立刻切入紅外線導引模式,達到“射後不理”。
艦首武器區艦首武器區
第一代的毒矛式Block 1飛彈採用雙色中波段紅外線尋標器,對紅外線信號的感應十分靈敏,在高溫高濕度的環境下仍能維持較長的有效鎖定距離,然而對抗背景紅外線雜波與干擾的能力較弱。矛式飛彈系統的自動化程度高,從射控雷達截獲目標信號到飛彈備便發射只需要10秒的時間。矛式飛彈系統能與不同的搜尋與追蹤雷達整合,例如勇敢級上的矛式系統搭配艦上的Thales MRR 3D E/F頻多功能雷達以及兩具RTS-6400整合式光電/雷達射控系統,最多能同時接戰8個目標。矛式Block 1的最大射程12km,最大射高8km,最小射高10m。
發射“毒矛”短程防空飛彈發射“毒矛”短程防空飛彈
爾後肯塔羅分部進一步推出矛式Block 2飛彈,首先將換裝採用碲鎘汞數組技術的第二代焦平面凝視紅外線數組,其數組為384X288畫素,採用先進微掃描技術,在濕熱與寒帶環境均有理想的工作距離,解析度比原先提高了四倍,反干擾能力也明顯獲得改善;由於尋標器工作距離增加,能在更遠的距離鎖定目標,連帶使飛彈能採用燃料消耗更經濟的飛行路線,使得最大射程增至15km;稍後測試的矛式Block 2增程型進一步最大射程提高至20km。在2013年10月的陸地測試中,三枚矛式Block 2增程型成功級落三個南非陸軍的低成本區域標靶系統(low-cost aerial target systems,LOCATS),其中兩個在15km的距離上攔截,第三個在20km的距離上攔截;這次測試是利用丹尼爾新開發的矛式陸基垂直發射器(Umkhonto Ground-based Launcher,GBL),是因應南非陸軍的陸基防空系統第二階段(Ground-Based Air Defence System Phase II project,GBADS II)而推出的陸基版毒矛式系統,六聯裝的發射器可部署於輪型車輛上,發射時舉升至垂直。
此後,肯塔羅分部還進一步研發增程型矛式飛彈,使用更長的固態火箭發動機使射程增加;這包括仍使用紅外線的版本(Umkhonto-IR-ER),以及改用主動豪米波雷達尋標器的版本(Umkhonto-R)飛彈,其中雷達導引的版本比現有的紅外線導引版長度增加98cm,重量增加65kg。紅外線版增程型矛式的最大射程提高到30,最大射高提高到12km,而雷達導引的增程型的最大射程增為60km,最大射高提高到30km。此外,丹尼爾還開發矛式飛彈的指揮至瞄準線版本(Umkhonto-CLOS,command-to-line-of-sight),可避免非洲一些極端酷熱環境下的干擾。
由於毒矛式飛彈系統具有高靈活度、加速快、系統結構簡單可靠、導引模式多樣化等特點,因此除了南非自家訂單外,也獲得一些外銷契機,例如芬蘭便購入矛式系統,先後安裝在該國哈密納級(Hamina class)高速攻擊艇以及哈曼馬級(Hämeenmaa class)布雷艦上。而瑞典在評價偉士比級巡邏艦防空版時也考慮過矛式飛彈系統(與Ericsson的長頸鹿AMB多功能相位數組雷達以及CEROS200射控雷達整合),不過瑞典最後選擇了自家的Rb-23。阿爾及利亞在2012年向德國購買兩艘與南非勇敢級類似的MEKO A200 ALG巡防艦,也引進矛式防空飛彈系統。瑞典也曾考慮耗資10億瑞典克朗為現役五艘維士比級(Visby class)增購紅外線矛式Block 2增程型飛彈系統,不過由於預算限制而在2008年取消。矛式飛彈也曾參與2009年印度尼西亞訂購的SIGMA 10514巡防艦的防空飛彈競標,不過最後敗於歐洲飛彈公司的垂直發射型“老米”(Mica)艦空飛彈。 首艘本級艦阿瑪托拉號於2002年6月6日在南非第一夫人的主持下,於B&V造船廠命名下水,同年12月28日展開海試;該艦在測試階段發現一些問題,例如艦上電纜的隔離措施不良,容易受海上濕氣影響,此外位於艦尾的排氣系統也不理想,海水會經此進入輪機艙,所以阿瑪托拉號必須追加改進工程,並在南非海軍要求之下更換全艦所有電纜(不僅僅止於受潮電纜,還要避免日後出現意外),交艦遂延遲9個月,後續艦也因此延後交艦:第二艘伊珊德瓦納號延遲6個月,三號艦斯皮恩卡普與四號艦曼迪號也延遲5個月。首艦阿瑪托拉號與三號艦史彭卡號在試航時都曾在好望角海域接受惡劣海象的考驗,證明了優異的耐海性,即便大浪卷上艦首,依舊能維持航行能力,甲板也沒有積水現象;不過測試也發現本級艦有時會出現低速航行時操控不易的現象,尤其是在強大側風之下特別明顯。阿瑪托拉號在2003年6月4日駛抵南非,9月25日由南非海軍接收,隨後便安裝各種機電、武器系統,以及戰鬥系統與指管通情設施的整合。一切裝備安裝妥當後,阿瑪托拉號於2004年4月開始在海上測試所有感測器與指揮管制系統,並以功能測試彈完成矛式防空飛彈的海上初期功能測試。阿瑪托拉號在2005年1月進行矛式飛彈的海上實彈測試。阿瑪托拉號於2006年2月16日正式成軍,隨後立即啟航前往德國基爾,參與由南非、德國海軍護送南非向HDW訂購的第一艘209型TR-1400 Mod柴電潛艦(舷號S-101)返國的行動(兩國稱之為好望二號演習),接著又航行至奈及利亞參加奈及利亞海軍建軍五十周年的慶典。
二號艦伊珊德瓦納號在2003年12月19日交艦,2004年1月12日起在波羅的海展開試航,於2004年2月25日返抵南非展開系統整合、安裝,一切測試完成後於2006年7月27日交艦成軍,隨即在同年11月參與由南非阿根廷巴西烏拉圭海軍共同舉型的Atlasur聯合演習。三號艦斯皮恩卡普卡號於2003年8月2日下水,2004年5月31日抵達南非,並於2007年2月16日成軍;四號艦而曼迪號則在2003年10月15日下水,2004年9月20日抵達南非,並於2007年3月20日成軍。
在2006年8月,南非決定動用契約中的後續選擇權,向德國巡防艦聯盟遞交第五艘英勇級的採購意願書,原訂在2007年正式簽署契約;然而,隨後南非又改變主意,打算投資建造一艘直升機航母,遂取消增購第五艘英勇級的計畫。

總體評價

相較於原先南非海軍的飛彈快艇,英勇級擁有更大的能力與效益,一艘本級艦能控制的海域便比兩艘飛彈快艇大十倍,但操作成本卻低於兩艘飛彈快艇。勇敢級在南非海軍中將擔負多元而吃重的任務,正規作戰任務包括洋面巡邏、擔任部隊指揮中樞、為登入部隊提供火力支持、作為支持運輸與作戰任務的直升機起降平台等等,而在人道維和行動中除了作為武力投射平台外,還具有輸送部隊與難民的功能。獲得這四艘新型巡防艦後,南非海軍對混亂的非洲局勢將有更大的控制力,整個非洲海岸線都將在其巡航範圍內,迅速執行人道維和行動並嚇阻交戰派系,而這種能力在以往南非海軍只擁有飛彈快艇的時代是難以想像的。

基本數據

參考數據
艦長
121米
舷寬
16.3米
吃水
4.4米
動力系統
CODAG-WARP
1×GELM-2500燃氣渦輪/30800軸馬力
2×MTU16V1163TB93柴油機/16000軸馬力
1×WartsilaLIPS泵噴推進器*1/20MW
2×WartsilaLIPS五葉螺旋槳 CPP
排水量
標準排水量3390噸
滿載排水量3700噸
航速
27節
續航力
7500海里/15節
乘員
152人
船電系統
雷達
1×Thales MRR 3D E/F頻多功能雷達
——
1×雷松 Bridgemaster E自動輔助描跡(ARPA)導航雷達
對抗
1×Saab Grintek Avitronics Maritime Division整合式電子對抗/支援系統
(含SME 100/200 ESM與ELINT)
——
4×12聯裝Saab Grintek Avitronics MRL Super Barricade誘餌發射器
聲納
Thales Underwater Systems UMS4132 Kingklip主/被動艦首聲納
——
MDS 3060障礙物迴避聲納
火控
2×Reutech Systems RTS-6400整合式光電/雷達火控系統
作戰
ADS/Thales戰鬥管理系統
艦載武裝
艦炮
1×奧托·梅萊拉76mm62倍徑艦炮
飛彈
4×八單元“毒矛”短程防空飛彈垂直發射系統
——
2×四聯裝MBDA MM-40 BlockII飛魚反艦飛彈發射器
近防
2×LIW 20mm機炮
——
1×LIW 35DPG雙聯裝35mm高平速射炮
——
4x12.7mm“勃郎寧”M2重機槍(計畫加裝)
魚雷
2×FFNBW 324mm固定式雙聯裝魚雷發射管
艦載機
2×超級大山貓反潛直升機

本級各艦

艦名建造動工下水交付服役
阿瑪托拉
SAS Amatola (F145)
漢堡造船廠
2001年8月2日
2002年6月6日
2003年
2006年
伊珊德瓦納
SAS Isandlwana (F146)
基爾造船廠
2001年10月26日
2002年12月5日
2004年
2006年
斯皮恩卡普
SAS Spioenkop (F147)
漢堡造船廠
2002年2月28日
2003年8月2日
2004年
2007年
曼迪
SAS Mendi (F148)
基爾造船廠
2002年6月28日
2003年10月
2004年
2007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