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爾文號深潛器

阿爾文號深潛器

阿爾文號深潛器是目前世界上最著名的深海考察工具,服務於伍茲霍爾海洋研究所 (WHOI)。它是20世紀60年代初根據美國明尼蘇達州通用食品公司(General Mills)的一位機械師哈羅德 (Harold Froehlich) 的設計而建造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阿爾文號深潛器
  • 性質:深海考察工具
  • 隸屬:伍茲霍爾海洋研究所 
  • 時間:20世紀60年代初
簡介,構造,成就,

簡介

1964年6月5日下水時以伍茲霍爾海洋研究所的海洋學家Allyn Vine的姓名命名為阿爾文(Alvin)。當時它的主要部件是一個鋼製的載人圓形殼體,最深可下潛到1868米處。1972年,阿爾文換上了新的鈦金屬殼體,將下潛深度提高到了3658米。1978年它下潛到了4000米深處,1994年到達4500米。阿爾文在可以在高低不平的海底地表任意移動,可以達到8000m深,在水中自由漂浮,也可停留在海底完成科學和工程任務,同時可以進行攝像與拍照。一般阿爾文的下潛持續8小時,4小時往返,4小時工作,必要時候可以持續工作72小時。

構造

潛器的主要部分是一個鈦金屬球體,直徑2米左右,是一個載人載物的耐壓球體,從阿爾文示意圖上,可以看到金屬耐壓球體處在潛器的前半部。球體頂部有一個密封艙門,供人進出使用。球體前端裝著一隻一米見方的金屬框子,用於存放科考設備及採集樣品。兩側分別按有一個機械手。說來有趣,當初通用食品公司涉及阿爾文的一個原因是希望開闢機械手的市場,儘管Alvin只需使用兩個機械手。科學家們需要用的各種艇外裝備如採樣器等,都被安置在金屬框內,做到既不讓海水沖走,又能讓機械手輕鬆取出進行工作。
潛器共有6個推進器,3個裝在尾部、兩側各有一個,另外一個橫裝在潛器中部,這樣可以使潛器向任意方向行進。潛器的內部,裝有監視器、操縱台、空氣清理系統、與地面聯繫的水聲電話、機械手操縱桿等,還有許多在緊急情況下使用的設備,如滅火器、救生衣、氧氣瓶。此外,潛器還配有聲納、配重塊等其他設施。
潛器內一次只能容納3人,一般是一個駕駛員,兩位科學家。上艇的人只能穿全棉或者全毛的衣服,以防產生靜電而引起火災,並且其他任何帶入潛器的物品都必須經過潛器人員仔細審查,以確保潛器安全。儘管下潛的阿爾文也曾出現過一些比較危機的情況,但從未出現過危害到人身安全的事故。
由於阿爾文多次的下潛實踐和出色表現,阿爾文潛器上的各種裝備被證實是可行且可靠的,所以當設計一套科學考察裝備時,科學家會儘可能地利用阿爾文的功能,如使用它提供的電源,或者利用潛器聯接內外部的數據傳遞通道等等。

成就

阿爾文的下潛,真可以說充滿了傳奇色彩,它建成後不久就執行了一次很特別的任務。1966年初,在西班牙東海岸,美國空軍的一架空中加油飛機在給一架轟炸機(B-52)加油時,兩機相撞而墜毀在附近海岸。而令人震驚的是,墜毀的轟炸機上攜帶著4顆氫彈,3顆落在西班牙本土,一顆則消失在地中海!美國海軍只好求助於剛剛製成的阿爾文載人深潛器。經過一個多月的搜尋,阿爾文不負眾望,終於在1000多米深的海底找到了這顆氫彈。通過34個下潛努力,最終,阿爾文在另一台遙控水下機器人的參預下將氫彈找了回來!1968年秋由於纜繩故障,她不幸沉沒於1600米的海底,直到11個月後才被打撈起來。1977年,重建後的阿爾文在將近2500米深處的加拉帕哥斯(Galapagos) 斷裂帶首次發現了海底熱液和其中的生物群落。兩年後,又進而在東太平洋隆的北部發現了第一個高溫黑煙囪。20世紀80年代,阿爾文又再次建立業績,成功地參與了對鐵達尼號沉船的搜尋和考察,也因此登上了美國《時代》周刊的封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