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敦

阿敦,①滿語音譯,意為“牧群”。清順治十八年至康熙十六年(1661—1677),禁中設“阿敦衙門”,由御馬監改稱,即上駟院前稱;轄以“阿敦昂邦”,即後稱“上駟院卿”,正三品,2員,掌御馬等牧養、管理、使用諸政令。該衙門坐落在東華門內三座門北側,隸內務府。上駟院御馬、仗馬、備祭堂子馬、花馬、駑馬、盛京聽差馬、關口外牧場馬等,各有其用,皆分群(廄)牧養。牧丁之上轄以牧長,滿語稱“阿敦達”,武職七品,有單、雙俸之別,上駟院內阿敦達,食雙俸。又上駟院續設“阿敦侍衛”,多時達21員,掌值班為提供御用之馬及試騎、選用御馬。凡該班者,日以同毛色御馬4匹,停放內廷禁門景運門外箭亭南側,備皇帝需用時頃刻可得;若帝王移駐圓明園時,則日以6匹停放於大宮門之右。每年冬春,令於大內備選馬中試騎,馴順者以充御馬,否則以歸入駑馬群。凡於關口外諸牧場閱選御馬,亦必會同該牧群阿敦達而為之。 ②(?—約1621)清初將領。滿族。愛新覺羅氏。清太祖努爾哈赤從弟。隨身侍衛。明萬曆四十三年(1615),編組八旗,隸努爾哈赤所屬正黃旗,代“總其兵”。國人以“阿敦阿哥”稱之。家資富庶,屬有農莊(即農幕)。為人聰慧,機智多謀,識蒙古文。後金內政外交,無不佐理。天命四年(1619),薩爾滸大戰後,朝鮮國書信往來,親自審理;太祖立嗣,亦探其意。因參與大貝勒代善與四貝勒皇太極爭權鬥爭,以擾亂國政罪被囚,卒於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