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什哈達摩崖

阿什哈達摩崖

明朝兩摩崖文字碑,位於吉林省吉林市東南9公里郊區江南鄉阿什村的松花江北岸山上,記述了明朝遼東都司都指揮使劉清於永樂十八年(1420年)、洪熙元年(1425年)、宣德七年(1432年)三次率軍至此造船運糧和兩修龍王廟之事。這就是古稱“船廠”的由來。

1961年阿什哈達摩崖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阿什哈達摩崖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阿什哈達摩崖
  • 位置:吉林省吉林市松花江北岸
  • 榮譽: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建於:永樂十八年
碑文釋義,摩崖由來,

碑文釋義

阿什哈達摩崖為明代兩摩崖文字碑,第一碑刻於斷崖絕壁中部較為突出的長方形青灰色花崗岩石之上,坐北朝南,其下臨江,距水面高約10米。此碑通高135厘米,寬70厘米,刻字3行,雖經數百年風雨剝蝕,字跡仍清晰可辨。第二碑位於第一碑西30米處,坐東向西。由於3次興罷役的時間恰與欽差內官亦失哈等巡視奴兒乾"宣諭撫慰"的年份相合,說明吉林造船基地是連結京師、遼東都司與奴兒乾都司的紐帶,同時也證明吉林舊稱"船廠"應始自明代。
摩崖文字周圍有一上圓下方碑形刻線,中高122厘米,兩側高108厘米,上 寬61厘米,下寬62厘米,正書豎刻文字7行。碑文記述了明遼東部指揮使劉濟於永樂十八年(1420年)、洪熙元年(1425年)、宣德七年(1432 年)三次率軍至此。第一次時修建龍王廟,第三次兼任造船總兵官又重修龍王廟。
《明實錄》卷90載:“比進中官亦失哈等,往使奴兒乾等處,令都指揮劉清領軍松花江造船運糧。今各官還朝,而軍士未還者五百人。”摩崖碑文證明吉林市是明朝造船運糧基地,對經營黑龍江流域和開發東北起到了重要作用。
第二碑銘文第二碑銘文
為加強對摩崖石刻的保護,1983年在第一碑處修建一閣,曰“摩崖閣”,第二碑處修建一亭,曰“阿什亭”。今摩崖遺蹟前方設有陳列室。現兩塊摩崖碑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摩崖由來

劉清第一次來松花江督造糧船的第二年,臨走前為留個“念想兒”,在絕壁上刻下幾行字:“甲辰丁卯醜。驃騎將軍、遼東都司都指揮使劉。大明永樂拾玖年,歲次辛丑正月吉。”此為第一碑。明遼東指揮使劉清於十二年間先後三次來到此處,為此,將過程再次詳細記錄,便有了石刻第二碑,碑文內容為:“欽委造船總兵官、驃騎將軍、遼東都司都指揮使劉清,永樂十八年領軍至此,洪熙元年領軍至此,宣德七年領軍至此。本處設立龍王廟宇,永樂十八年創立,宣德七年重建。宣德七年二月三十日。”
第一碑銘文第一碑銘文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