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斷HMGB1-TLR4危險信號途徑抑制Th17減輕急進性腎小球腎炎

阻斷HMGB1-TLR4危險信號途徑抑制Th17減輕急進性腎小球腎炎

《阻斷HMGB1-TLR4危險信號途徑抑制Th17減輕急進性腎小球腎炎》是依託華中科技大學,由李俊華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阻斷HMGB1-TLR4危險信號途徑抑制Th17減輕急進性腎小球腎炎
  • 項目類別: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 項目負責人:李俊華
  • 依託單位:華中科技大學
中文摘要,結題摘要,

中文摘要

急進性腎小球腎炎(RPGN)以新月體形成為特點,病情危重,預後差。自身免疫反應在RPGN中發揮重要作用,尋找自身免疫反應起始點,對研究RPGN具有重要意義。本課題組前期研究中發現核內蛋白HMGB1在缺血時即被受損細胞釋放至胞外發揮重要炎症因子作用而導致急性腎損害,阻斷HMGB1能顯著抑制炎症細胞浸潤,減少細胞凋亡,減輕急性缺血性腎損傷;可見危險相關分子模式HMGB1及其受體TLR4通路在自身免疫反應啟動中發揮重要作用。研究表明抑制TLR4能抑制炎症細胞Th17產生,而Th17在RPGN中也起著重要作用;本實驗擬首先研究HMGB1-TLR4-Th17途徑在患者RPGN中的表達變化,其次在動物體內套用重組HMGB1蛋白、抗HMGB1中和抗體及通過TLR4敲除鼠的方法,多方面研究其對Th17激活的影響,進而對RPGN轉歸的影響,尋找RPGN可能的干預靶點,為臨床上治療RPGN打下良好基礎。

結題摘要

課題組經過三年圍繞HMGB1-TLR4-Th17通路為核心展開研究,已基本完成大部分實驗,少部分實驗有待繼續深入。主要分為以下3個部分內容及成果: 1.完成HMGB1-TLR4-Th17信號通路在急進性腎炎動物模型中的可能作用機制研究。通過建立小鼠腎毒性血清腎炎(NTN)模型,觀察成模後血清肌酐、尿素氮、胱抑素C,同型半胱氨酸表達呈逐漸升高趨勢,PAS染色呈現腎小球及腎小管損傷逐漸加重,免疫組化顯示HMGB1、TLR4表達明顯增強,流式細胞術顯示建模14d、28天后CD68、CD19陽性細胞明顯升高,而CD4、CD8陽性細胞明顯下降,但IL-17A表達明顯升高;建立NTN模型後套用HMGB1中和抗體治療,觀察腎功能呈現下降趨勢,而病理損傷顯示腎小球、腎小管損傷得到一定程度控制,HMGB1、TLR4表達明顯下降,而流式細胞術顯示各細胞群與正常組小鼠相似,提示免疫反應得到一定程度控制。 2. 在前期研究基礎上探討HMGB1-TLR4信號在腎臟缺血再灌注損傷(IRI)表達變化及其作用機制。IRI組血清肌酐、尿素氮及腎臟損傷分子-1(KIM-1)明顯升高;PAS染色可見病理損傷加重;免疫組化提示TLR4、細胞核外HMGB1表達明顯升高,炎症細胞浸潤增多;WB顯示IRI組腎組織內p-GR,p-p85,p-AKT表達上調,而全細胞總HMGB1表達無明顯變化,胞核HMGB1下調,胞漿HMGB1上調,IP提示上調HMGB1為乙醯化HMGB1。地塞米松治療後腎功能明顯改善,病理損傷減輕,炎症細胞浸潤減少。提示地塞米松可能通過調控PI3K/AKT途徑調控HMGB1-TLR4炎症通路,控制炎症反應,減少腎臟IRI。 3. 進一步研究HMGB1-TLR4-Th17在異種心臟移植中的作用。異種移植主要在6天內發生急性血管性排斥反應,而HMGB1在血清及組織中表達隨著移植後時間逐步升高。HMGB1中和抗體治療可明顯抑制HMGB1表達和釋放,延長異種移植物存活時間並減輕病理損傷,減少免疫細胞浸潤,並下調炎症因子表達。移植後6天,HMGB1中和抗體治療可明顯抑制血清中抗大鼠異種抗體生成及腎組織內抗體的沉積,提示可抑制異種B淋巴細胞反應。此外,治療抗體可顯著抑制T淋巴細胞活化並減少IFN-γ、IL-17A的生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