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山

阻山

資治通鑑》卷七十一:“於是天水、南安、安定皆叛應亮,關中響震,朝臣未知計所出。帝曰:‘亮阻山為固,今者自來,正合兵書致人之術,破亮必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阻山
  • 拼音:zǔ shān
  • 釋義:謂憑藉高山的險阻
  • 出處:《資治通鑑》卷七十一
基本信息,詳細解釋,

基本信息

【詞目】阻山
【拼音】zǔ shān
【釋義】謂憑藉高山的險阻。

詳細解釋

謂憑藉高山的險阻。
三國志》卷十四:“天下三分,中國十有其八。吳、蜀各保一州,阻山依水,有急相救,此小國之利也。”
北史·魏本紀》:“帝慮內難,乃北逾陰山,幸賀蘭部,阻山為固。遣行人安同、長孫賀使於慕容垂以征師。”
《資治通鑑》第二百一十卷:“使楷洛將騎四千前驅,遇奚騎八千,楷洛戰不利。怯懦,不敢救,引兵欲還,虜乘之,唐兵大敗。阻山為方陳以自固,大使謂曰:‘朝廷既與我和親,今大軍何為而來?’”
宋史》列傳第九十:“議者謂楚水多風波,請開盱眙河,自淮趣高郵,長卿言:‘地阻山迴繞,役大難就。’事下都水。調工數百萬,卒以不可成,罷之。”
元史》列傳第五十二:“次大獲山,宋人阻山為城,帶江為池,恃以自固,立統銳卒,攻陷外堡,奪戰船百餘艘。”
明 馮夢龍 清 蔡元放 《東周列國志》第一百二回:“衛元君乃魏王之婿,東走野王,阻山而居。”
明史》列傳第一百三十六:“(梅)之煥雖文士,負材武,善射,既廢,無所見。所居縣,阻山多盜。”
清 汪森 《粵西叢載》:“桂嶺九驛,至象南左右分兩岐,皆適二百里而阻山。”
清 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卷九十二:“洪武二十年建,四面阻山,城周三里。永樂十四年,重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