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已

防已

防已的別名很多,如漢防已,木防已,小防己,粉防已,廣防己,粉寸已等,最常用的商品名有漢防己和木防己兩種。漢防已:又名粉防己。為植物粉防己的根。主產於安徽、浙江、江西等地。因藥材集散於漢口而得名。品質優良,銷全國並出口。木防已:又名廣防己、藤防己、水防己、百解頭、防已馬兜鈴,為植物廣防己的根。主產於廣東、廣西等地。後者產於河南、安教、陝西、山東、江蘇、浙江、湖北、四川、貴州、廣東、福建等地。利水消腫;祛風止痛。主水腫;小便不利;風濕痹痛;腳氣腫痛;疥癬瘡腫;高血壓病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防已
  • 外文名:Stephania tetrandra S. Moore
  • 拼音:Fánɡ Yǐ
  • 別名:漢防已,木防已,小防己
防己信息,來源,出處,採收和儲藏,炮製,現代研究,藥用價值,植物形態,粉防己,廣防己,木防己,漢中防已,地理分布,植物特性,栽培技術,病蟲害防治,藥學研究,鑑別,性狀,化學成份,藥理作用,毒性,各家論述,備註,

防己信息

【中文名】防己
【拼音名】Fánɡ Yǐ
【拉丁名】Stephania tetrandra S. Moore
【英文名】RADIX STEPHANIAE TETRANDRAE
【別名】漢防已,木防已,小防己,粉防已,廣防己,粉寸已,金線釣葫蘆根、獨腳蟾蜍根,白木香,倒地拱,土防已、石蟾蜍,蟾蜍薯,豬大腸,防杞、漢中防己,解離,載君行,石解,山烏龜,金絲吊鱉,防已馬兜鈴,青藤香,小青藤根,白山番薯,青檀香,青風藤根,小葛藤根,異葉馬兜鈴根,白木香,苦防己。
漢中防己:主產於陝酉、甘肅、四川、貴州等地。品質較差。 (多認為是偽品!!!!)
以上商品以根粗大均勻、乾燥、質堅實、粉性大者為佳。
兩種防己均以條均切對開片、質堅實、粉性足步筋者為佳。反之根細,或個大老根,粉少木化,多筋者質次,兩種防己商品中,通常以廣防己優於粉防己。廣防己又以廣東肇慶、高要所產最佳;漢防己則以安徽產品為佳,浙江等地所產較次。
【處方名】防己,漢防己,粉防己,廣防已,炒防已。

來源

為防己科植物粉防己及馬兜鈴科植物廣防己的乾燥根。前者習稱“漢防己”,主產於安徽、浙江、江西、福建等地;後者習稱“木防己”,主產於廣東、廣西、雲南等地。秋季採挖,洗淨,除去粗皮,切段,粗根縱切兩半,曬乾。切厚片,生用。

出處

出自《神農本草經》1.李當之《藥錄》:防己,其莖如葛蔓延,其根外白內黃,如桔梗,內有黑紋如車輻解者良。2.《別錄》:防己,生漢中川谷。二月、八月采根,陰乾。
3.陶弘景:防己,今出宜都、建平,大而青白色,虛軟者好,黑黯木強者不佳。
4.《唐本草》:防己,本出漢中著作車輻解,黃實而香;其青白、虛軟者名木防己,都不任用,陶謂之佳者,蓋未見漢中者爾。

採收和儲藏

秋季採挖,修去蘆梢,洗淨或颳去栓皮,切成長段,粗根剖為2-4瓣,曬乾。 兩種防己全年均可採挖,以秋冬所采質佳,挖取根部,颳去或不颳去外層粗皮,切成12~26cm的長段,粗根則縱剖為二,曬乾。

炮製

1.原藥用水洗淨,撈出潤透,切片,曬乾。
2.《雷公炮炙論》:夫使防己,要心花文黃色者,細銼,又銼車前草根相對同蒸半日後,出、曬,去車前草根,細銼用之。
3.《綱目》:今人多去皮,銼,酒洗曬乾用。

現代研究

1.化學成分:漢防己(粉防己)含粉防己鹼(即漢防己甲素),防己諾靈鹼,輪環藤酚鹼,氧防己鹼,防己斯任鹼,小檗胺,2,2‘-N,N-二氯甲基粉防己鹼,粉防己鹼A、B、C、D.
木防己(廣防己)含馬兜鈴酸,木蘭花鹼,尿囊素,馬兜鈴內醯胺,β-谷甾醇等。
2.藥理作用:粉防己能明顯增加排尿量。總鹼及流浸膏或煎劑有鎮痛作用。粉防己鹼有抗炎作用;對心肌有保護作用,能擴張冠狀血管,增加冠脈流量,有顯著降壓作用,能對抗心律失常;能明顯抑制血小板聚集,醫學教|育網蒐集整理還能促進纖維蛋白溶解,抑制凝血酶引起的血液凝固過程;對實驗性矽肺有預防治療作用;對子宮收縮有明顯的鬆弛作用;低濃度的粉防己鹼可使腸張力增加,節律性收縮加強,高濃度則降低張力減弱節律性收縮;有抗菌和抗阿米巴原蟲的作用;可使正常大鼠血糖明顯降低,血清胰島素明顯升高;有一定抗腫瘤作用;對免疫有抑制作用;有廣泛的抗過敏作用。

藥用價值

【性味】
味苦;辛;性寒;歸膀胱;肺;脾經。
①《本草通玄》:入太陽。
防已
②《本草新編》:入腎。
③《本草再新》:入肝,脾、腎三經。
【功能主治】
①《本經》:主風寒溫瘧,熱氣諸癇、除邪、利大小便。
②《別錄》:療水腫,風腫、去膀胱熱、傷寒寒熱邪氣、中風手腳攣急、止泄、散癰腫惡結、(治)諸瘑疥癬蟲瘡,通腠理、利九竅。
③《藥性淪》:漢防己:治濕風口面歪斜,手足疼、散留痰、主肺氣嗽喘、木防己:治男子肢節中風毒風不語,主散結氣癰腫、溫瘧、風水腫、治膀胱。
④《醫學啟源》:療胸中(《本草發揮》引胸中作腰)以下至足濕熱腫盛,腳氣、去留熱。
⑤《醫林纂要》:瀉心,堅腎、燥脾濕、功專行水決瀆、以達於下。
⑥《本草再新》:利濕,除風、解火、破血、治膀胱水腫、健脾胃、化痰。
【使用注意】本品大苦大寒易傷胃氣,胃納不佳及陰虛體弱者慎服。
【鑑別用藥】漢防己與木防己均有袪風濕、利水之功。但漢防己偏於利水消腫,木防己偏於袪風濕止痛;若症偏於下部,濕重於風者,多用漢防己;症偏於上部,風重於濕者,多用木防己。
【套用】
行水、瀉下焦濕熱、治水腫臌脹、濕熱腳氣、手足攣痛、癬疥瘡腫1.風濕痹證。本品辛能行散,苦寒降泄,既能袪風除濕止痛,又能清熱。對風濕痹證濕熱偏盛,肢體酸重,關節紅腫疼痛,及濕熱身痛者,尤為要藥,常與滑石、薏苡仁、蠶沙、梔子等配伍,如宣痹湯(《溫病條辨》);若與麻黃、肉桂、茯苓等同用,亦可用於風寒濕痹,四肢攣急者,如防己飲(《聖濟總錄》)
2.水腫,小便不利,腳氣。本品苦寒降利,能清熱利水,善走下行而泄下焦膀胱濕熱,尤宜於下肢水腫,小便不利者。常與黃芪、白朮、甘草等配伍,用於風水脈浮,身重汗出惡風者,醫學教|育網蒐集整理如防己黃芪湯(《金匱要略》);若與茯苓、黃芪、桂枝等同用,可治一身悉腫,小便短少者,如防己茯苓湯(《金匱要略》);與椒目、葶藶子、大黃合用,又治濕熱腹脹水腫,即己椒藶黃丸(《金匱要略》)。治腳氣足脛腫痛、重著、麻木,可與吳茱萸、檳榔、木瓜等同用;《本草切要》治腳氣腫痛,則配木瓜、牛膝、桂枝、枳殼煎服。
3.濕疹瘡毒。本品苦以燥濕,寒以清熱,治濕疹瘡毒,可與苦參、金銀花等配伍。
此外,本品有降血壓作用,可用於高血壓病。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6-10g;或入丸、散。
【附方1】
1、防已地黃湯(《金匱要略》),主治病如狂狀,妄行,獨語不休,無寒熱,其脈浮者。
2、防已茯苓湯(《金匱要略》),主治皮水病,四肢腫,水氣在皮膚中。
3、防已黃芪湯(《金匱要略》),主治風濕,脈浮,身重,汗出惡者;或風水,脈浮身重,汗出惡風者。
4、木防已湯(《金匱要略》),主治膈間支飲,其人喘滿,心下痞堅,面色黧黑,其脈沉緊,得之數十日,醫吐下之不愈者。
5、已椒藶黃丸(《金匱要略》),主治腹滿,口舌乾燥,腸間有水氣者。
【附方2】
①治皮水為病,四肢腫、水氣在皮膚中、四肢聶聶動者:防已三兩,黃芪三兩、桂枝三兩、茯苓六兩、甘草二兩、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溫三服、(防己茯苓湯)
②治風水脈浮,身重汗出惡風者:防己一兩,甘草半兩(炒),白朮七錢半、黃芪一兩一分(去蘆),上銼麻豆大、每抄五錢匕、生薑四片、大棗一枚、水盞半、煎八分、去滓、溫服、良久再服、服後當如蟲行皮中,從腰下如冰、後坐被上、又以一被繞腰下,溫令微汗、(防己黃芪湯)
③治膈間支飲,其人喘滿、心下痞堅、面色黧黑、其脈沉緊、得之數十日、醫吐下之不愈:木防己三兩,石膏十二枚(雞子大),桂枝二兩、人參四兩、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溫再服、(木防己湯、①方以下出《金匱要略》)
④治膀胱水蓄脹滿,幾成水腫:漢防己二錢,車前、韭菜子、澤瀉各三錢、水煎服、(《本草切要》)
⑤治水臌脹:漢防己一兩,生薑五錢、同炒、隨入水煎服、半飢時飲之、(《本草匯言》)
⑥治腳氣腫痛:漢防己,木瓜、牛膝各三錢、桂枝五分、枳殼一錢、水煎服、(《本草切要》)
⑦治肺痿喘嗽:漢防己為細末,每服三錢、漿水一盞、同煎至七分、和滓溫服之、(《儒門事親》)
⑧治肺痿咯血多痰者:漢防己,葶藶等分、為末、糯米飲、每服一錢、(《古今錄驗方》)
⑨治遍身蟲癬瘑疥:漢防己三兩,當歸、黃芪各二兩、金銀花一兩、煮酒飲之、(《本草切要》)
⑩治遺尿,小便澀:防己、葵子、防風各一兩、上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散服亦佳、(《千金方》)、
【附方3】
行水,瀉下焦濕熱。 治水腫臌脹,濕熱腳氣,手足攣痛,癬疥瘡腫。
①《本經》:主風寒溫瘧,熱氣諸癇。
除邪,利大小便。
②《別錄》:療水腫、風腫,去膀胱熱,傷寒寒熱邪氣,中風手腳攣急,止泄,散癰腫惡結,(治)諸瘑疥癬蟲瘡,通腠理,利九竅。
③《藥性淪》:漢防己:治濕風口面歪斜,手足疼,散留痰,主肺氣嗽喘。
木防己:治男子肢節中風毒風不語,主散結氣癰腫,溫瘧,風水腫,治膀胱。
④《醫學啟源》:療胸中(《本草發揮》引'胸中'作'腰')以下至足濕熱腫盛、腳氣,去留熱。
⑤《醫林纂要》:瀉心,堅腎,燥脾濕,功專行水決瀆,以達於下。
⑥《本草再新》:利濕,除風,解火,破血。
治膀胱水腫,健脾胃,化痰。
【古籍摘要】
1.《名醫別錄》:“療水腫,風腫,去膀胱熱,傷寒,寒熱邪氣,中風手足攣急……通腠理,利九竅。”
2.《本草拾遺》:“漢(防己)主水氣,木(防己)主風氣,宣通。”
3.《本草求真》:“防己,辛苦大寒,性險而健,善走下行,長於除濕、通竅、利道,能瀉下焦血分濕熱,及療風水要藥。”

植物形態

粉防己

粉防己、又名:石蟾蜍、山烏龜、漢防己、倒地拱、金絲吊鱉、白木香。 粉防己,多年生纏繞藤本。塊根通常圓柱狀,肉質,深入地下,長3-15cm矸徑1-5cm;外皮淡棕色或棕褐色;具橫紋。莖枝纖細,有直條紋。葉互生;葉柄長5-6cm,盾狀著生;葉片三角狀寬卵形或闊三角形,長4-6cm,寬5-6cm,行端鈍,具小突尖,基部平截或略呈心形,全緣,上面綠色,下面灰綠色或粉白色,兩面均被短柔毛,下面較密,掌狀脈5條。花小,單性,雌雄異株;雄株為頭狀聚傘花序,總狀排列;雄花;萼片4,排成1輪,綠色,匙形,長約1mm,寬約0.5mm,基部楔形;花瓣4,綠色,倒卵形,長約0.9mm,寬約0.7mm,肉質,邊緣略內彎,有時具短爪;雄蕊4,花絲合生成柱狀,上部盤狀,花葯著生其上;雌株為縮短的聚傘花序,呈假頭狀,總狀排列;雌花;萼片4,排成1輪;花瓣4;子房橢圓形,長約1mm,花柱3,乳頭狀。核果球形,紅色,直徑5-6mm;內果皮長、寬均為4-5mm,背部有4行雕紋,中間2行呈雞冠狀隆起,每行有15-17顆,胎座跡不穿孔。花期5-6月,果期7-9月。  生於山野丘陵地,草叢或矮林邊緣,分布浙江、安徽、江西、福建、廣東、廣西等地。
防已
防已

廣防己

廣防己,又名:防己馬兜鈴。
多年生攀援蘑本,長達3~4米、根部粗大、圓柱形、栓皮發達、莖細長少分枝、灰褐色或棕黑色,密生褐色絨毛、葉互生;葉柄長1~4厘米,密生褐色絨毛;葉片長圓形或卵狀長圓形,長3~17厘米,寬2~6厘米、先端漸尖或鈍、基部心形或圓形,全緣、幼時兩面均被灰白色絨毛,後漸脫落、老時質稍厚、主脈3條、基出、花單生於葉腋、花梗長約1~2厘米,被棕色短毛、花被筒狀、長約5厘米、紫色、上有黃色小斑點,舷部不分裂、平展、中部收縮成管狀,略彎曲、外面被毛;雄蕊6,附於柱頭裂片的外面,組成合蕊柱、花絲幾無或甚短;柱頭3裂,蒴果、種子多數、花期5~6月、果期7~8月。
生於荒山的山坡灌叢或疏林中,分布廣東、廣西等地。

木防己

 木防己,又名:青藤香(《陽春縣誌》),小青藤、白山番薯、青檀香、青風藤、小葛藤。
防已
 纏繞性落葉藤本,根圓柱形、莖木質化、長達3米左右、小枝密被灰白色細柔毛,葉互生;葉柄長1~3厘米;葉片廣卵形,有時3淺裂、長3~14厘米,寬2~9厘米、先端銳尖至鈍圓,有短尖頭、全緣或微波狀、基部微心形至近截形;兩面有灰褐色柔毛,花小、黃白色、雌雄異株、聚傘狀圓錐花序腋生;雄花萼片6,2輪、卵形至廣卵形;花瓣6,卵狀披針形、先端2裂、基部兩側呈耳狀;雄蕊6,藥短、近球形;雌花的萼片,花瓣與雄花相似,有退化雄蕊6、心皮6、分離、核果近球形、直徑5~8毫米,熟時藍黑色、被白粉、內有1枚馬蹄狀種子,花期7~8月、果斯9~10月。
防已
生於山坡、低地、丘陵地及路旁、分布河北、河南、陝西、山東、江蘇、浙江、安徽、江西、湖北、四川、貴州、廣東及福建等地。
本植物的莖葉(青檀香)亦供藥用,另詳專條。

漢中防已

④異葉馬兜鈴,又名:漢中防已。
攀援性半灌木,嫩枝密生黃褐色茸毛,葉互生、寬卵形、長4~20厘米,寬3~12厘
米,基部心形、全緣、幼葉兩面被柔毛,老後下面沿脈有毛;葉柄長2~10厘米,被黃褐色茸毛、花單生葉腋;花梗長2~6厘米,近中部著生一枚圓形苞片,被柔毛;花被長4~6厘米,密生短柔毛、筒部呈U字形彎曲,頂端3裂、裂片圓三角形、上面帶紫色;雄蕊6,花葯貼生於花柱體周圍;子房下位,6室、蒴果黑褐色、長橢圓形、長3~7厘米、自基部開裂為6瓣,具多數種子。
漢中防己漢中防己
生山坡灌叢中,分布西南及陝西,甘肅、湖南、湖北等地。

地理分布

生態環境:生於山坡、曠野草叢和灌木林中。
資源分布:分布於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灣、湖北、湖南、廣東、廣西等地。
防己商品主要來於野生,亦有栽培品。
廣防己主要分布華南、西南地區;粉防己主要分布於華東、華中地區。
廣防己主產乾廣東肇慶、高要、陽江、陽春、恩平、清遠;廣西合浦、欽州;四川廣元、達縣、巫山;陝西鎮巴、佛坪、南鄭、西鄉;甘肅徽縣、禮縣等地。
粉防己主產於浙江常山、衙縣、蘭溪、孝豐、武義、建德、金華;安徽蕪湖、安慶、徽州;湖北陽新;江西上饒等地。

植物特性

生物學特性,喜濕潤環境,忌乾時、水澇。宜選排水良好,土層深厚、肥沃的砂質壤土或壤土栽培;山坡、林緣,以石灰岩山地栽培為好。喜溫暖氣候,生長適宜溫度為15~25℃。耐旱喜陰,過於乾燥的地方,生長較弱。喜生長於微酸性肥沃的砂壤土中,多生於荒山草坡、灌叢、路旁、疏林地或荒蕪地。

栽培技術

栽培技術,分根繁殖:早春萌芽前,挖出老根,切成3--6cm的根段,按行、株距40-60cm,溝深9-12cm穴截,每穴栽1段,覆土壓實,澆水。生長期,每年中耕、除草、施肥2-3次。肥料宜選人糞及廄肥。藤蔓長30-45cm時搭棚架,以利植株生長。
選地、整地
選擇排灌方便、土壤疏鬆肥沃、土質微酸的山坡地或荒蕪地作種植地。全墾或帶墾整地作畦。育苗地:選擇背風、疏鬆肥沃、有蔭蔽條件的疏林地或荒坡地育苗。深翻曬土,下足基肥,每畝施人畜糞1 500—2 000千克,拌勻整平後作高畦,畦寬1.3米,畦高25—30厘米,四周開溝,方便排水。苗床用40%甲醛1 000—1 200倍液消毒,殺滅雜菌、蟲卵。
繁殖方法:用種子和扦插繁殖
(1)種子繁殖:晚秋或翌年春季,取出種子播種。採用條播,在整好的畦上,按行距20厘米開淺溝,將種子撒在溝里,覆土,以不見種子為度,加草覆蓋。
(2)扦插繁殖:選擇二、三年生,生長旺盛、無病蟲害、莖節粗壯的藤蔓作插條。用利刀截成10-15厘米的插條,要求每根插條具有3-4個節。在3月底4月初扦插。按10厘米×15厘米株行距進行扦插,要求斜插,插條埋人土中1/3,上部露出2~3個節。扦插後澆水,蓋草保濕。
田間管理
(1)遮蔭:植株幼苗喜明,插後應搭蔭棚或間種油菜、木薯等作物遮蔭,促進苗木生長。
(2)中耕除草:早春時勤除雜草。雨季土壤易板結,宜勤鬆土,利於植株生長。
(3)排灌:經常保持田間濕潤,利於植株成活,成活後少澆水,特別是雨季,要做好排水工作,防止浸漬爛根。
(4)追肥:在開花前,每畝施用2 500千克稀人糞尿、過磷酸鈣液,翌年春季,行間開溝,每畝追施1 500千克土雜肥或20~30千克過磷酸鈣與10~15千克硫酸銨。
(5)搭設支架:當苗高30厘米時,應設支架,以利莖蔓攀援生長。

病蟲害防治

(1)葉斑病:該病為害葉片,多發於高溫高濕夏季。防治方法:①發病初期,用50%多菌靈500倍渡噴霧,或用70%托布津1 000倍液外加0.3%洗衣粉噴霧,每7天噴1次,連噴2-3次;②用1:1:120波爾多液噴霧,每7天噴1次,連噴2~3次。
(2)根腐病:該病多發於夏季,為害根部,排水不良地較嚴重。防治方法:①清除病株,並撤上石灰;②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 000倍液澆灌根部;③用0.5%硫酸銅800~1 000倍液噴霧。
(3)馬兜鈴鳳蝶:以幼蟲咬食葉片,造成缺刻。防治方法:①冬季清潔田園,將殘株集中燒毀;②幼齡期用青蟲菌500倍液噴灑防治。
(4)蚜蟲:成蟲或若蟲成群集於葉片,吸取汁液,致使葉片發黃或枯萎。防治方法:用40%樂果乳劑1 000~1 200倍液噴霧。
(5)金龜子:成蟲為害葉片,咬食殘缺,嚴重時吃光。若蟲地下鑽洞,破壞根部組織。防治方法:用90%敵百蟲1 000倍液噴殺或人工捕殺。

藥學研究

鑑別

粉防己:1.取本品粉2g,加0.5mol/L硫酸液20ml,水浴加熱20分鐘,濾過,濾過加氨試液調節pH至9,移入分液漏斗中,加苯20ml振搖提取,分取苯液5ml,回收溶劑。殘渣加鉬硫酸試液(1%鉬酸銨的濃硫酸溶液)數滴,即顯藍紫色,漸變綠色至污綠色,放置,色漸加深。(檢查粉防己鹼)1.取本品1.0g,加20%氨水0.2ml濕潤,密塞放置30分鐘,加氯仿20ml,提取4小時,濾過,氯仿提取液回收氯仿近乾,加乙醇定容為10ml,供點樣。在矽膠G預製板上點樣3μl,以氯仿-甲醇-醋酸乙酯(7:4:2)在氨蒸氣飽和下展開10cm,取出晾乾,以改良碘化鉍鉀試液浸漬顯色,生物鹼斑點顯桔紅色,粉防己鹼與防己諾林鹼Rf值分別為0.52-0.56,0.27-0.32。
3.薄層層析:取本品粉末4g,加甲醇20ml,加熱回20分鐘,濾過,濾液供點樣,另取馬兜鈴酸為對照品,用甲醇製成對照品溶液。在矽膠GF254薄層板上,分別點上述兩種溶液後,以苯-正庚烷-氯仿-冰醋酸(15:15:70:3)為展開劑,展開,晾乾後,在紫外燈(254nm)下檢視,可見供試液在與對照品溶液色譜的相應位置上,具相同的暗斑。

性狀

1.1.防己的乾燥根呈圓柱形或半圓柱形或塊狀,多少彎曲,彎曲處有橫溝而呈結節狀的瘤塊樣,長10-15cm,直徑1-3cm。未颳去栓皮者表面灰棕色,粗糙而多細皺,多數可見明顯橫向突起的皮孔,已刮除栓皮者,表面灰白色,較平滑,可見深色的橫溝紋。切開面淺棕白色,粉質,維管束淺棕色,呈彎曲的橫曲紋或皺紋。橫斷面平坦,有明顯的淺棕色,呈彎曲的橫曲紋或皺紋。質重而堅脆,易折斷。氣無,味苦。以去淨栓皮,乾燥,粗細均勻,質重,粉性大,纖維少者為佳。
1.2.防己的乾燥根呈圓柱形或半圓柱形,體稍彎曲,彎曲處有深橫溝,長8-15cm,直徑1.5-4.5cm。未刮栓皮者,表面棕色,粗糙,且多縱皺紋;有的只刮掉部分栓皮,露出灰黃色的皮層;栓皮全部刮掉者,表面灰黃色,較光滑。切開面灰白色或淺棕黃色,缺乏粉質,可見縱向及橫向或彎曲排列的維管束,順著維管束的方向,易呈刺片狀剝下。質堅硬,不易折斷。橫斷面可見細而較密的放射狀紋。氣微香,味微苦而澀。以塊大、粗細均勻、質重者為佳。
1.3.木防己的乾燥根呈圓柱形,屈曲不直。長約15cm,直徑1-2.5cm。表面黑褐色,有深陷而扭曲的溝紋,可見橫長的皮孔狀物及除去支根的痕跡。質較堅硬,呈木質性,不易折斷。斷面黃白色,無粉質,皮部極薄,木部幾全部木化,可見放射狀狹窄的導管群穿過。氣無,味微苦。
1.4.漢中防己為異葉馬兜鈴的根,呈圓柱形而彎曲。長8-15cm,直徑2-3cm。通常均已除去外皮而呈淺棕黃色,殘留的栓皮呈灰褐色,較平坦。質堅實,不易折斷。斷面黃白色,粉性,皮部較厚,木部可見放射狀的導管群,導管群在中央方向多聯合成1束,向外方2歧或3歧分叉。氣微香,味苦。防己藥材較為複雜,主要分粉防己和木防己兩類。木防己藥材包括廣防己和漢中防己,有時也包括防己科的木防己。其中漢中防己,即《唐本草》所說出漢中者。
2.顯微鑑定:2.1.根橫切面:落皮層厚。皮層薄壁細胞含大量草酸鈣簇晶;石細胞群斷續排列成環,其中偶間有纖維束。韌皮部外側頹廢篩管群與薄壁細胞相間排列。形成層明顯。木質部約占根2/3,導管單個或2-3個相聚,常切向排列;木纖維壁較薄;射線細胞含草酸鈣簇晶。髓部小。本品薄壁細胞含澱粉粒。
2.2.粉末:2.2.1.淡黃色至黃棕,澱粉粒單粒類圓形,直徑3-26μm,臍點點狀、人字狀;復粒由2-9分粒組成,分粒大小懸殊。
2.2.2.草酸鈣簇晶直徑17-51μm,稜角大多短鈍。
2.2.3.石細胞黃色,類方形、長方形、類圓開或不規則形,有的一端延長,長10-153μm,直徑43-105μm,壁厚3-26μm,孔溝明顯,層紋大多可見。
2.2.4.韌皮纖維長梭形,稍彎曲,直徑17-26μm,壁厚2-8μm,有單斜紋孔或十字紋孔;纖維管胞較韌型纖維短,具緣紋孔口斜裂縫狀。
2.2.5.導管主為具緣紋孔導管,直徑約119μm或更大,紋孔口超出紋孔孔緣。另有木薄壁細胞、木栓細胞等。木防己顯微鑑定:根橫切面:落皮層厚約68μm。皮層窄,薄壁細胞含眾多草酸鈣方晶及小結晶,長3-14μm;石細胞眾多,連續排列成環,胞腔內含方晶及澱粉粒。韌皮部篩管群大多頹廢。形成層不明顯。木質部約占根半徑5/6,導管單個或2-3個相聚;木纖維多角形,壁稍厚;木薄壁細胞類長方形,含澱粉粒。射線寬窄不一,細胞內含澱粉粒,有的含小方晶。

化學成份

1.1.粉防己根含生物鹼約1.2%,其中有漢防己鹼(Tetrandrine)、防己醇靈鹼(Fangchinoline)、一種酚性生物鹼(C32H42O6N2)、門尼新鹼(Menisine)、門尼定(Menisidine),以及輪環藤酚鹼(Cyclanoline)等。粉防己的生物鹼,曾有種種異名,漢防己鹼曾名漢防己甲素(HanfangchinA,Fanchinin),防己醇靈鹼即去甲漢防己鹼(Demethyltetrandrine),亦曾名漢防己乙素(HanfangchinB),酚性生物鹼即漢防己丙素。門尼新鹼原稱木防己素甲,門尼定原稱木防己素乙,分別為漢防己鹼和去甲漢防己鹼的異構物。
1.2.粉防己根尚含黃酮甙、酚類、有機酸、揮髮油等。
2.木防己根含木防己鹼(Trilobine)、異木防己鹼(Isotri-lobine,Homotrilobine)、木蘭花鹼(Magnoflorine,廣玉蘭鹼)、木防已胺(Trilobamine)、木防己賓鹼(Coclobine)、甲門尼薩任鹼(Menisarine)去甲門尼薩任鹼(Normenisarine)等多種生物鹼。
3.漢中防己:根含馬兜鈴酸A(aristolochicacidA)1.08%-1.92%,尚含木蘭鹼(magnof-lorine)、尿囊素(allantoin)和β-谷甾醇。

藥理作用

1.對循環系統的作用:1.1.對心臟功能的影響:以貓右心室乳頭肌或豚鼠左心房作標本,記錄其等長收縮,發現粉防己鹼32umol/L5分鐘後心肌收縮力開始下降,15-20分鐘時下降十分明顯,收縮力可降低29%(貓乳頭肌)及64%(豚鼠心房),±dp/dtmax(收縮和舒張的最大速度)也同時下降且比收縮振幅的下降更為顯著。粉防己鹼與氯化鈣及異丙腎上腺素之間在收縮力方面有相互拮抗作用,後二藥能取消粉防己鹼的負性肌力作用,而粉防己鹼也能非競爭性地拮抗氯化鈣和異丙腎上腺素的正性肌力作用。兔左房肌條實驗表明,它和心得安不同,它不能競爭性地阻滯B受體;麻醉犬iv粉防己鹼10mg/kg,用阻抗血流圖測試一些心功能指標,表明其對心肌收縮性及泵功能均有抑制作用,還明顯減慢心率,降低總外周血管阻力和張力時間指數,指示心肌能量消耗的降低,粉防己鹼對以上各項指標的影響,能被氯化鈣對抗,其結果與戊脈安十分相似。豚鼠離體右心房用粉防己鹼後15分鐘,在降低收縮力的同時,心房自發搏動頻率可降至給藥前的1/3,表明粉防己鹼對竇房結的自律性有明顯的抑制作用。粉防己鹼對心肌則未見有興奮性發生的明顯變化。套用細胞內微電極記錄,用離體豚鼠右心室乳頭肌觀察粉防己鹼對正常及高K+除極之心肌細胞動作電位和收縮力的影響,證實粉防己鹼是一個慢通道阻滯劑。麻醉犬心阻抗血流圖實驗表明,粉防己鹼10mg/kgiv可降低血流阻抗一階導數上升峰值(dz/dtmax),延長Q-Z期間,減小心肌收縮指數。對心輸出量、心臟指數、心搏出量及每搏指數也都能明顯降低。給清醒大鼠iv粉防己鹼15mg/kg後,左心室內壓最大上升速率,左心室內壓及收縮壓、舒張壓、平均動脈壓都下降。左室舒張末期壓在給藥隨心肌收縮性能指標的下降而上升。
1.2.對冠脈的影響:粉防己鹼在離體兔心灌流標本上,10-6-10-7濃度均有明顯的增加冠脈流量的作用,對豚鼠、貓,濃度在10-7時,同樣有增加冠脈流量的作用。對垂體後葉素性的冠脈痙攣有對抗作用。粉防己鹼的擴張冠脈作用與腎上腺素、兒茶酚胺類無關;心收縮力、心率及血壓等對冠脈流量的影響不大。離體停跳心臟標本也表現明顯擴張,整體貓實驗中,對冠脈流量的增加,主要是對冠狀血管的直接作用。粉防己鹼能對抗哇巴因所致冠脈攣縮,其作用可被高Ca2+所拮抗。豬冠狀動脈螺旋條的實驗提示,粉防己鹼主要是抑制細胞膜上電位依賴性通道,阻止Ca2+經此通道進入細胞內,而對受體激活性Ca2+通道則無影響。此外,粉防己鹼並不阻滯異內腎上腺素鬆弛冠脈條的作用,因此粉防己鹼不同於心得安B-受體阻滯劑。
1.3.對心肌缺氧缺血的保護作用:粉防己鹼對異丙腎上腺素性急性心肌壞死無明顯保護作用,但對垂體後葉素性缺氧缺血損害則有明顯預防作用。但也有實驗結果認為,對異丙腎上腺素所致大鼠心肌缺氧和壞死性心電圖也有保護作用。心外膜圖示測顯示粉防己鹼對實驗性心肌梗塞有一定保護作用,用藥後血壓輕度降低,心率稍減慢,有利心肌抗缺血。
1.4.抗心律失常:粉防己鹼能對抗哇巴因、烏頭鹼、氯化鈣、氯化鋇、氯仿加腎上腺素等所致的動物心律失常。可使Ba2+性心律失常迅速轉為竇性心律;並可縮短哇巴因性室性早搏及室性心搏過速的持續時間;對大量Ca2+引起大鼠心室顫動致死有一定的保護作用;也能推遲烏頭鹼性心律失常的發生時間,但對電致顫閾則不能提高。粉防己鹼對強心甙的正性肌力作用無明顯影響,並與其負性肌力作用無關,細胞外Ca2+濃度可抵消粉防己鹼的作用,故認為粉防己鹼的抗心律失常作用可能是通過阻抑Ca2+內流而實現的。
1.5.降壓作用:麻醉貓給以iv或im或ig3-6mg/kg,均有顯著降壓作用,可使血壓下降50-65%達1小時以上。降壓時心收縮力僅有粉防己鹼與氯化鈣呈非競爭性拮抗。在對7種血管平滑肌(家兔的胸主動脈、肺動脈、股動脈、腎動脈、腸系膜動脈、腔靜脈及門靜脈)的研究中也發現,對血管平滑肌有鬆弛作用,其作用與Ca拮抗有關,實驗結果提示,粉防己鹼的作用與戊脈安的作用相似,阻斷電壓依賴性Ca通道的作用較強於受體操縱的Ca通道。在進一步對兔肺動脈條(離體)的實驗中,觀察到粉防己鹼對氯化鉀(40mmol/L)、氯化鈣(2mmol/L)和去甲腎上腺素(0.01mmol/L)誘發血管平滑肌收縮的抑制強度與Ca通道阻滯劑戊脈安相似,證明粉防己鹼鬆弛血管平滑肌是選擇性阻滯慢通道Ca2+內流所致。對兔主動脈肌環的作用觀察結果一致,再次證實粉防己鹼和戊脈安均對平滑肌細胞膜PDC(內皮細胞膜上電位依賴通道)Ca2+內流有選擇性抑制作用。粉防己鹼無論對離體兔輸卵管平滑肌自發性收縮,還是對在體兔輸卵管腔內壓與卵轉運,均顯示出一致的抑制效應;其作用可能與性激素有關。短暫削弱,心率及傳導無顯著變化。其降壓原理是粉防己鹼對血管的直接擴張與擬M-樣作用,以及抑制了血管運動中樞及交感中樞所致。進一步證明粉防己鹼的降壓效應主要系通過擴阻力血管所致,它能有效地降低動脈血管的血漿濃度,選擇性地擴張動脈阻力血管,致使後負荷減低,心輸出量增加。與擴血管藥肼苯噠嗪等不同,粉防己鹼降壓時不伴有明顯的反射性心律增快。
1.6.對血脂和纖維蛋白溶解的影響:每日給大鼠ip粉防己甲素15mg/kg,連續20天,能明顯降低血清HDL-C、HDL3-C=HDL-C/TC、HDL3-C/TC和HDL3-C/HDL-C,說明粉防己甲素對大鼠血脂調理有不良作用,漢防己甲素在體外還具有促進家兔纖維蛋白溶解和抑制凝血酶引起的血液凝固過程。
2.對平滑肌的作用:早年曾有報導,粉防己鹼對離體兔腸是先興奮而後抑制,較大劑量可部分抑制由毛果芸香鹼、氯化鋇引起的痙攣性收縮。對兔離體及在體子宮作用並不顯著。對豚鼠、貓的支氣管平滑肌引起收縮,這是由於組織胺的釋放所引起。在研究粉防己鹼對平滑肌作用中發現:在離體子宮實驗中,86及30umol/L的粉防己鹼分別對催產素(3mU/ml)及高鉀去極後Ca2+(0.2mmol/L)所引起的大鼠離體子宮的收縮有明顯的鬆弛作用。其作用可視增加溶液中的Ca2+濃度(2mmol/L)所對抗。累積量效曲線表明。
3.對炎症的影響及抗過敏作用:粉防己鹼對大鼠甲醛性關節炎有一定消炎作用。其作用與考的松相似,在切除腎上腺後,作用消失。可使大鼠腎上腺中維生素C含量降低,末梢血液中的嗜酸性細胞減少;在切除腦下垂體後7天再給粉防己鹼,仍有此作用,故可認為粉防己鹼為直接作用於腎上腺。粉防己鹼對正常大鼠連續給藥7天,腎上腺中維生素C含量即不降低,二側腎上腺也肥大現象,尿中17-羥類甾醇的排出量亦不增加,說明它興奮腎上腺皮質的作用是非特異性的。研究證明,粉防己鹼20,10,100mg/kgiv可使大鼠背部氣囊角叉菜膠炎血管通透性降低、嗜中性白細胞游出和B-葡萄糖醛酸酶釋放顯著減少。粉防己鹼亦可升高嗜中性白細胞內超氧化歧化酶(SOD)的活性,減少氧自由基生成,還能升高嗜中性白細胞內cAMP水平。由此認為粉防己鹼的抗炎作用的機理可能與嗜中性白細胞內SOD活性和cAMP水平的升高有關。粉防己鹼能抑制嗜中性自細胞的激活,抑制大鼠腹腔肥大細胞脫顆粒,對羥自由基有一定的清除作用及抑制羥自由基的生成速率等可能是粉防己鹼具有抗炎作用的機理。粉防己鹼具有廣泛的抗過敏作用,既是過敏介質的拮抗劑,又是過敏介質阻釋劑。粉防己鹼30mg/kgiv,能抑制大鼠被動皮膚過敏反應(PCA),作用與劑量呈依賴關係。能抑制卵白蛋白致敏的豚鼠離體迴腸的過敏性收縮。對抗過敏介質的作用如:能抑制組胺、乙醯膽鹼引起的豚鼠哮喘和離體豚鼠迴腸的收縮以及5-羥色胺引起的大鼠皮膚血管通透性增加。同時,還能抑制過敏介質的釋放,如抑制致敏豚鼠肺由抗原引起的過敏介質或過敏性遲緩反應物質(SRS一A)釋放及由右旋糖酐誘發的大鼠腹腔肥大細胞組胺的釋放。粉防己鹼對SRS-A的作用明顯,對SRS一A(100U/ml)引起的豚鼠離體氣管條和肺條收縮作用的半數抑制量分別為6.6ug/ml和6ug/ml;能明顯拮抗SRS-A增加的豚鼠肺溢流作用;粉防己鹼7.5ug/ml也能明顯抑制SRS一A(100U/ml)引致的人的支氣管或肺條收縮;無論氣霧吸入、ip、ig或預先給藥,粉防己鹼對豚鼠的SRS-A性喘息均能起到保護作用。粉防己鹼對天花粉抗原、組胺釋放劑48-80、鈣離子載體A一23187誘導的大鼠腹腔肥大細胞脫顆粒、組胺釋放及肥大細胞Ca2+內流均有抑制作用,說明粉防己鹼是一個過敏介質阻釋劑。它既能作用於肥大細胞Ca2+通道,抑制Ca2+內流,又能抑制肥大細胞動員利用內源Ca2+。對犬、豚鼠氣管平滑肌的研究證明,粉防己鹼對氣管平滑肌電位操縱通道(POC)與受體操縱通道(ROC)均有阻斷作用,由於對高鉀興奮和/或打開POC45Ca內流阻斷是完全的,而對組胺興奮和打開ROC的45Ca內流阻斷是部分的,提示粉防己鹼優先阻斷氣管平滑肌的POC。其鈣通道阻斷作用可能與其拮抗過敏介質收縮氣管的作用有關。粉防己鹼對嗜中性白細胞的靜息胞漿游離Ca2+濃度無影響,但能對抗血小板激活因子(PAF)、白細胞三烯B4(LTB4)和A-23187(卡西黴素)所致的胞漿游離Ca2+濃度升高,說明粉防己鹼是通過抑制Ca2+內流而抑制胞漿游離Ca2+濃度升高的鈣拮抗劑,這很可能是它抗過敏作用的機理。
4.鎮痛作用:小鼠熱板法測得漢防己總鹼及粉防己鹼、乙素、丙素均有鎮痛作用。總鹼作用最強,其有效劑量為50mg/kg,LD50則為241-251mg/kg。用電刺激小鼠尾巴法證明,甲素、乙素及粉防己流浸膏或煎劑均有一定鎮痛作用,甲素的作用強於乙素,其有效劑量比嗎啡大10-20倍。抗組胺藥物苯海拉明可顯著增強甲素及乙素的鎮痛作用,而不影響其毒性。臨床上30mgpo或sc,鎮痛作用不顯著。
5.抗癌作用:漢防己甲素(粉防己鹼)有明顯的抗癌作用,l:4000體外培養能100%殺死艾氏腹水癌細胞。對KB、Hela及Helas3細胞有明顯細胞毒毒作用。對肝癌細胞株有一定抑制作用。體內對艾氏腹水癌腹水型、B型及T型肝癌小鼠痛株w256有明顯抑制作用。
6.抗矽肺作用:粉防己鹼對動力實驗性矽肺的治療效果顯著,200mg/kg/d灌胃,對大鼠實驗性矽肺進行預防和病層治療,療效明顯,預防治療6個月未發現矽結節。
7.其它作用:7.1.抗菌、抗阿米巴作用:粉防己煎劑在試管中有某些抗菌(如痢疾桿菌等)作用,有些具有抗皮膚真菌作用,如同心性毛癬菌、緊密著色芽生菌、星形奴卡氏菌等。粉防己鹼在體外及體內(小鼠盲腸法)均有抑制或殺滅溶組織阿米巴作用,其強度為依米丁的1/22。
7.2.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實驗證明粉防己鹼對血小板聚集反應的作用與異搏定相似,不但在離體條件下能拮抗花生四烯酸(AA)、二磷酸腺苷(ADP)、血小板活化因子(PAF)誘導的兔、豬血小板聚集反應,而且在整體實驗中也證明對兔血小板聚集反應有抑制作用。粉防己鹼在體外抑制ADP、膠原或AA誘導的兔血小板聚集,其效應呈劑量依賴性,而利用放射免疫法測定TXB2(TXA2的穩定代謝物),發現粉防己鹼不影響血小板利用外源性AA合成TAX2,說明粉防己鹼不影響環氧酶和血栓素A2合成酶的活性。但是粉防己鹼對膠原誘導的TXA2合成有明顯的抑制作用,從而提示粉防己鹼抑制了膠原誘導內源性AA釋放。其粉防己甲素對多種因素誘發的大鼠、兔、豬的血小板聚集有明顯抑制作用。
7.3.對大鼠腦內M一膽鹼受體的作用在研究36種四氫異喹啉類生物鹼及其半合成衍生物對大鼠腦內M一膽鹼受體的結合特性中發現粉防己鹼對M-膽鹼受體有很高的親和力。M-膽鹼受體與Ca2+及C?+拮抗劑之間有很複雜的相互作用。如Ca2+拮抗劑D600可非競爭性的抑制〔3H〕quinuclidinylbenzilate(〔3〕QNB)與M-膽鹼受體結合。這是由於某些M-膽鹼受體與Ca2+通道相連線。故認為粉防己鹼與M-膽鹼受體的很高親和力,使〔3H〕QNB與M-膽鹼受體結合下降,因此認為粉防己鹼是一種外源性配體,可能是直接作用於受體。

毒性

1.實驗說明,粉防己鹼對大白鼠肝、腎和腎上腺具有一定毒性作用,其毒性損害程度與藥物劑量大小有一定的正比關係。用與人相同的治療劑量20mg/(kg.天),連續給藥21天時,大部分實驗動物的肝、腎和腎上腺均出現不同程度的實質細胞變性、壞死,乃至發生灶狀壞死和繼發性炎性細胞反應。劑量增大2倍、4倍時,毒性損害逐組加重,當劑量達400mg/(kg.天)時,全部大白鼠均於7天內死亡。
2.臨床套用粉防己鹼iv治療心絞痛(每次120-180mg,l天2次),按2-3mg/kg加入生理鹽水20ml稀釋後iv。對肝、腎功能及血糖、血脂影響甚微,副作用很少,僅個別病人出現口乾、嗜睡,注射部位出現皮疹有例病人於1963年服用粉防己鹼治療周期性頭痛有效,1975年因患高血壓頭痛用藥,im後改po服,7-8mo後從鼻部、指甲、四肢、口腔黏膜等先後出現紫褐色色素沉著,其他無異常。直至1983年停藥後漸退,至年底基本退盡。

各家論述

1.《本經》:主風寒溫瘧,熱氣諸癎。除邪,利大小便。
2.《別錄》:療水腫、風腫,去膀胱熱,傷寒寒熱邪氣,中風手腳攣急,止泄,散癰腫惡結,(治)諸瘑疥癬蟲瘡,通腠理,利九竅。
3.《藥性論》:漢防己:治濕風口面喎斜,手足疼,散留痰,主肺氣嗽喘。木防己:治男子肢節中風毒風不語,主散結氣癰腫,溫瘧,水腫,治膀胱。
4.《醫學啟源》:療胸中(《本草發揮》引胸中作腰)以下至足濕熱腫盛、腳氣,去留熱。
5.《醫林纂要》:瀉心,堅腎,燥脾濕,功專行水決瀆,以達於下。
6.《本草再新》:利濕,除風,解火,破血。治膀胱水腫,健脾胃,化痰。
7.《本草拾遺》:漢防己主水氣,木防己主風氣,宣通。
8.張元素:去下焦濕腫與痛,並泄膀胱火邪,必用漢防己、草龍膽為君,黃柏、知母、甘草佐之。
9.李杲:《本草》十劑雲,通可去滯,通草、防己之屬是也。夫防己大苦寒,能泄血中濕熱,通其滯塞,亦能瀉大便,補陰瀉陽……。至於十二經有濕熱壅塞不通及下註腳氣,除膀胱積熱,而庇其基本,非此藥不可,真行經之仙藥,無可代之者。若夫飲食勞倦,陰虛生內熱,元氣穀食已虧,以防己泄大便,則重亡其血,此不可用一;如人大渴引飲,是熱在上焦肺經氣分,宜滲泄,而防己乃下焦血分藥,此不可用二也;外傷風寒,邪傳肺經,氣分濕熱而小便黃赤,乃至不通,此上焦氣病,禁用血藥,此不可用三也。大抵上焦濕熱者皆不可用;下焦濕熱流入十二經,致二陰不通者,然後審而用之。
10.《本草經疏》:防己,潔古謂其大苦辛寒,為得之。然性燥而不淳,善走下行,長於除濕,以辛能走散,兼之氣悍,故主風寒溫瘧,熱氣諸癎,除邪氣,除濕下行,故利大小便,此《本經》所載也。《別錄》療水腫風腫,去膀胱熱,通腠理,利九竅,止泄者,皆除濕之功也。其曰傷寒寒熱邪氣,中風手腳攣急,則寒非燥藥可除,不宜輕試。又曰,散癰腫惡結,諸瘑疥癬蟲瘡,非在下部者,亦不宜用。治濕風口眼喎邪,手足拘痛,真由中風濕而病者,方可用之。留痰非由脾胃中濕熱而得者,亦不宜服。肺氣喘嗽,不因風寒濕所郁腠理壅滯者勿用。惟治下焦濕熱腫,泄腳氣,行十二經濕為可任耳。
11.《長沙藥解》:漢防己泄經絡之濕淫,木防己泄臟腑之水邪,凡痰飲內停,濕邪外郁,皮膚黃黑,膀胱熱澀,手足攣急,關節腫痛之症,悉宜防己。
12.《本草求真》:防己,辛苦大寒,性險而健,善走下行,長於除濕、通竅、利道,能瀉下焦血分濕熱,及療風水要藥,故凡水濕喘嗽,熱氣諸癎,溫瘧,腳氣,水腫,風腫,癰腫,惡瘡,及濕熱流入十二經。有痰加竹瀝、南星;痛加香附、木香;血虛加四物;大便秘加桃仁、紅花;小便秘加牛膝、澤瀉;痛連臂加桂枝、威靈仙;痛連脅加膽草,隨症通治,斯為善矣,但此氣味苦寒,藥力猛迅,若非下焦血分實熱實濕,及非二便果不通利,妄用此藥投治,其失匪輕,不可不知。此雖有類黃柏、地膚子,但黃柏之瀉膀胱濕熱,則併入腎瀉火,味苦而不辛,此則辛苦兼見,性險而健,故於風水腳氣等症兼理。地膚子之瀉膀胱濕熱,味苦而甘,力稍遜於黃柏,此則健險異常,有辛無甘,而為亂階之首也。其一瀉熱與濕,而氣味治功,各別如此。治風須用木防己,治水須用漢防己。
13.《本草正義》:防己,昔人謂其散風者,似輕能外達言之,實則疏泄而清利濕熱,是其專職,頗與木通之體用相近,則專治濕熱有餘,二便不利,而實非風家主藥。名曰防己者,以脾為己土,喜燥惡濕,濕淫於內,則氣化不行,而水失故道,為腫為瘡,為腳氣,皆己土受邪之病,而此能防堤之,是為古人命名之真義,非所謂名之以其能者耶?古今主治,無不從濕熱二字著想。此物產於漢中,《范子計然》已有此說,故名漢防己。藏器雖謂治風用木防己,治水用漢防己,張石頑亦有根苗分治之說,似乎二者功力頗近,正不必拘牽舊說,執而不化。
【摘錄】《中華本草》

備註

防已科植物木防己及馬兜鈴科植物漢中防己在少數地區使用,均屬
於木防己類。此外,個別地區尚使用防己科植物青藤、毛防己、華防己、蝙蝠葛,以及馬兜鈴科植物穆坪馬兜鈴,均非習用防己。其中,青藤是廣大地區使用的青風藤(見青風藤);蝙蝠葛在東北及華北地區又作山豆根用(見山豆根);華防己在湖南於1958年後曾大量收購,稱“湘防已”.銷至省內外各地,實系防己的偽品(見青風藤)。
大葉馬兜鈴大葉馬兜鈴
l、木防己的根。秋季採挖根、洗淨、曬乾。根呈圓柱形,屈曲不直。長約15cm,直徑1~2.5cm。表面黑褐色,有深陷而扭曲的溝紋.可見橫長的皮孔狀物及除去支根的痕跡。質較堅硬,呈木質性,不易折斷。斷面黃白色,無粉質,皮部極薄,木部幾全部術化,可見放射狀狹窄的導管群穿過。無臭、味微苦。
2、漢中防己的根。又名:木防己、異葉馬兜鈴。春、秋季挖根,洗淨,曬乾。根呈圓柱形而彎曲。長8~15cm.直徑2~3cm。通常均已除去外皮而呈淺棕黃色,殘留的栓皮呈灰褐色.
較平坦。質堅實,不易折斷。斷面黃白色,澱粉性,皮部較厚,木部可見放射狀的導管群,導管群在中央方向多聯合成一束.向外方二歧或三歧分叉。臭微弱,味苦。
華防己華防己
3、穆坪馬兜鈴的根。藥材性狀為根呈圓柱形,有的微彎曲。長7~22cm,直徑2~3.5cm。表面黃褐色,木栓質,顯縱皺紋,脫去外皮者呈黃白色,有支根的疤痕。質堅實,不易折斷。苴橫切面可見皮部及射髓均為粉質,黃白色;木質部的導管群呈放射狀排列.黃棕色,有細孔,被射線分割成菊花紋狀。臭微弱,味微苦。  防己自古以來分為漢防己和木防己兩大類,一般習慣所稱的漢防己實際上是防己科的粉防己,而不是馬兜鈴科的漢中防己Aristolochia heterophylla Hemsl.,商品木防己則為馬兜鈴科的廣防己和漢中防己,有時也包括防己科的木防己。現時中
醫套用防己的經驗是:漢防己偏於利濕走里,可利小便以消腫;木防己偏於祛風而走外,用於祛風濕以止痛。
黑面防己黑面防己
用於風濕痹痛,多配伍薏苡仁滑石蜇砂等清熱除濕之品。對寒濕痹痛,須用溫經止痛的肉桂、附子等藥同用。用於水腫、小便不利等症,可與椒目葶藶子、大棗等配伍同用,若屬虛證,常與黃耆、茯苓、白朮等配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