葶藶子

葶藶子

葶藶子,中藥名。為十字花科葶藶屬植物葶藶Draba nemorosa L.、獨行菜屬琴葉葶藶Lepidium virginicum L.和播娘蒿屬植物播娘蒿Descurainia sophia (L.) Webb. ex Prantl的種子。植物葶藶,在我國東北、華北、華東的江蘇和浙江,西北、西南的四川及西藏均有分布,北溫帶其它地區也都有分布;植物琴葉葶藶,分布於我國山東、河南、安徽、江蘇、浙江、福建、湖北、江西、廣西,歐洲也有;植物播娘蒿,華南外全國各地均有分布,亞洲、歐洲、非洲及北美洲也均有。具有瀉肺降氣,祛痰平喘,利水消腫,泄熱逐邪之功效。主治痰涎壅肺之喘咳痰多,肺癰,水腫,胸腹積水,小便不利,慢性肺源性心臟病,心力衰竭之喘腫。亦治癰疽惡瘡,瘰癧結核。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葶藶子
  • 別稱:大適、大室(《本經》),丁歷(《別錄》)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雙子葉植物綱
  • :罌粟目
  • :十字花科
  • :葶藶屬、獨行菜屬、播娘蒿屬
  • :葶藶、琴葉葶藶、播娘蒿
  • 毒性:小毒(《藥性論》)
入藥部位,性味,歸經,功效,主治,相關配伍,用法用量,使用注意,炮製,採集加工,炮製方法,貯藏,鑑別,藥材性狀,飲片性狀,形態特性,葶藶,琴葉葶藶,播娘蒿,生長環境,藥理作用,相關論述,

入藥部位

植物葶藶、琴葉葶藶、播娘蒿的種子。

性味

味辛、苦,性寒。

歸經

入肺、膀胱、大腸經。

功效

瀉肺降氣,祛痰平喘,利水消腫,泄熱逐邪。

主治

痰涎壅肺之喘咳痰多,肺癰,水腫,胸腹積水,小便不利,慢性肺源性心臟病,心力衰竭之喘腫。亦治癰疽惡瘡,瘰癧結核。

相關配伍

1、治肺癰喘不得臥,葶藶(熬令黃色,搗,丸如彈子大),大棗十二枚。上先以水三升煮棗,取二升,去棗納葶藶,取一升,頓服。(《金匱要略》葶藶大棗瀉肺湯)
2、治咳嗽痰涎喘急,葶藶半兩,半夏(生薑汁浸軟,切作片子)半兩,巴豆四十九粒(去皮,同上二味一處炒,候半夏黃為度)。上件除巴豆不用,只用上二味為細末。每服一錢,以生薑汁入蜜少許同調下,食後。(《楊氏家藏方》葶藶散)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9g;或入丸、散。
外用:適量,煎水洗或研末調敷。利水消腫宜生用;治痰飲喘咳宜炒用;肺虛痰阻喘咳宜蜜炙用。

使用注意

肺虛喘咳,脾虛腫滿者慎服,不宜久服。

炮製

採集加工

翌年4月底5月上旬採收,果實呈黃綠色時及時收割,以免過熟種子脫落。曬乾,除去莖、葉雜質,放入麻袋或其他包裝物,貯放乾燥處,防潮、粘結和發霉。

炮製方法

1、葶藶子,取原藥材,除去雜質,篩去灰屑(因遇水發粘,不宜用水淘洗)。
2、炒葶藶子,取淨葶藶子置鍋內,用文火加熱,炒草微鼓起,並有香氣逸出,取出放涼。炒後藥性緩和。
3、蜜葶藶,取淨葶藶子,用煉蜜拌炒至蜜汁吸盡,或加煉蜜及少量水拌勻,炒至不黏手為度。

貯藏

貯於乾燥容器內,密閉,置陰涼通風乾燥處,防蛀。

鑑別

藥材性狀

1、北葶藶子(葶藶種子),種子扁卵形,長1~1.5㎜,寬0.5~1㎜。表面黃棕色或紅棕色,微有光澤,具多數細微顆粒狀突起,並可見2條縱列的淺槽,其中一條較明顯,一端鈍圓,另端漸尖而微凹,種臍位於凹下處,但不明顯。無臭,味微苦辛。粘性較強。
2、南葶藶子(播娘蒿種子),長0.8~1.2㎜,寬約0.5㎜;表面黃棕色,一端鈍圓,另一端微凹或較平截,中央凹入,種臍位於凹下處,種子表面具有細密的網紋及2條縱列的淺槽。氣微,味微辛,略帶粘性。

飲片性狀

1、炒葶藶子形如葶藶子微鼓起,偶有爆裂痕,表面色澤加深,有油香氣,不帶粘性。
2、蜜葶藶子形如葶藶子,微粘手、味微甜。

形態特性

葶藶

一年或二年生草本。莖直立,高5~45厘米,單一或分枝,疏生葉片或無葉,但分枝莖有葉片;下部密生單毛、叉狀毛和星狀毛,上部漸稀至無毛。基生葉蓮座狀,長倒卵形,頂端稍鈍,邊緣有疏細齒或近於全緣;莖生葉長卵形或卵形,頂端尖,基部楔形或漸圓,邊緣有細齒,無柄,上面被單毛和叉狀毛,下面以星狀毛為多。總狀花序有花25~90朵,密集成傘房狀,花後顯著伸長,疏鬆,小花梗細,長5~10毫米;萼片橢圓形,背面略有毛;花瓣黃色,花期後成白色,倒楔形,長約2毫米,頂端凹;雄蕊長1.8~2毫米;花葯短心形;雌蕊橢圓形,密生短單毛,花柱幾乎不發育,柱頭小。短角果長圓形或長橢圓形,長4~10毫米,寬1.1~2.5毫米,被短單毛;果梗長8~25毫米,與果序軸成直角開展,或近於直角向上開展。種子橢圓形,褐色,種皮有小疣。花期3~4月上旬,果期5~6月。

琴葉葶藶

別名北美獨行菜,一年或二年生草本,高20~50厘米;莖單一,直立,上部分枝,具柱狀腺毛。基生葉倒披針形,長1~5厘米,羽狀分裂或大頭羽裂,裂片大小不等,卵形或長圓形,邊緣有鋸齒,兩面有短伏毛;葉柄長1~1.5厘米;莖生葉有短柄,倒披針形或線形,長1.5~5厘米,寬2~10毫米,頂端急尖,基部漸狹,邊緣有尖鋸齒或全緣。總狀花序頂生;萼片橢圓形,長約1毫米;花瓣白色,倒卵形,和萼片等長或稍長;雄蕊2或4。短角果近圓形,長2~3毫米,寬1~2毫米,扁平,有窄翅,頂端微缺,花柱極短;果梗長2~3毫米。種子卵形,長約1毫米,光滑,紅棕色,邊緣有窄翅;子葉緣倚胚根。花期4~5月,果期6~7月。

播娘蒿

一年生草本,高20~80厘米,有毛或無毛,毛為叉狀毛,以下部莖生葉為多,向上漸少。莖直立,分枝多,常於下部成淡紫色。葉為3回羽狀深裂,長2~12(~15) 厘米,末端裂片條形或長圓形,裂片長 (2~)3~5(~10)毫米,寬0.8~1.5(~2)毫米,下部葉具柄,上部葉無柄。花序傘房狀,果期伸長;萼片直立,早落,長圓條形,背面有分叉細柔毛;花瓣黃色,長圓狀倒卵形,長2~2.5毫米,或稍短於萼片,具爪;雄蕊6枚,比花瓣長三分之一。長角果圓筒狀,長2.5~3厘米,寬約1毫米,無毛,稍內曲,與果梗不成1條直線,果瓣中脈明顯;果梗長1~2厘米。種子每室1行,種子形小,多數,長圓形,長約1毫米,稍扁,淡紅褐色,表面有細網紋。花期4~5月。

生長環境

1、葶藶,生於田邊路旁,山坡草地及河谷濕地。在我國東北、華北、華東的江蘇和浙江,西北、西南的四川及西藏均有分布,北溫帶其它地區也都有分布。
2、琴葉葶藶,生於田邊或荒地,為田間雜草。分布於我國山東、河南、安徽、江蘇、浙江、福建、湖北、江西、廣西,歐洲也有。
3、播娘蒿,生於山坡、田野及農田。華南外全國各地均有分布,亞洲、歐洲、非洲及北美洲也均有。

藥理作用

1、強心作用。
2、調節血脂作用。

相關論述

1、《本草衍義》:“葶藶用子,子之味有甜、苦二等,其形則一也。《經》既言味辛苦,即甜者不復更入藥也。大概治體皆以行水走泄為用,故曰久服令人虛。蓋取苦泄之義,其理甚明。《藥性論》所說盡矣,但不當言味酸。”
2、《湯液本草》:“(葶藶)苦、甜二味,主治同,仲景用苦,余方或有用甜者,或有不言甜苦者。大抵苦則下泄,甜則少緩,量病虛實用之,不可不審。本草雖雲治同,甜、苦之味安得不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