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東秋葉

關東秋葉

《關東秋葉》,由滿族作家赫連佳新創作的長篇小說《關東秋葉》,由內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關東秋葉
  • 創作年代:2012年 
  • 文學體裁長篇歷史小說 
  • 作者:赫連佳新 
近年來無論是文學讀物還是影視作品,“關東”是個熱詞。像《闖關東》、《關東情》等,近日一部由滿族作家赫連佳新創作的長篇小說《關東秋葉》,由內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再次吸引了讀者熱切關注的目光。
“關東”,泛指東北三省,那裡是作者的家鄉。滿族同胞是人口僅次於漢族,排列於第二位的中華民族的一部分。辛亥革命推翻了腐敗的滿清封建政權後,大多數的滿族同胞和一部分東部蒙古族都改姓換名,以求保護自己。實際上當時除了個別大城市發生了軍隊對滿族王公的哄搶外,民族之間的和睦相處還是主流。
隨著生存的需要,很多滿蒙青年參軍,他們具有一定的文化素質,得到迅速的提拔重用。“九一八”事變後,東北掀起了轟轟烈烈地抗日運動。在那些舉著義勇軍大旗的隊伍里,有著很多的滿族、蒙古族戰士,他們艱苦卓絕地浴血奮戰,和日本侵略軍進行著無畏的廝殺,毫無怨言地將鮮血撒在家鄉的黑土地上。
滿族是一個主動與漢族同化的民族,直至最後全盤地吸收漢文化而徹底地融進了中華民族。所以在上個世紀三十年代偽滿洲國建立後,很多的滿族同胞並不認同這個偽政權,而是積極地繼續和日本侵略者及偽政權做殊死的鬥爭。這部書旨在還原當年的原貌,把中華民族裡那些漢族、滿族、蒙古族團結一致抵抗侵略者的民族精神展現出來。
《關東秋葉》是一部歷史性軍事題材作品,它是作者的關東系列題材中的首部。它的主線就是通過東北民眾地方武裝從小到發展壯大,以及他們所經歷過的無數次大小戰鬥來構思的。在1894年甲午戰爭到1937年抗日戰爭這一時間跨度上,展現中國東北地區這一特殊歷史時期的面貌。書中的幾個主人公分別從不同的環境和角度,表現中國東北人民的生活和經歷戰爭的過程。
當年生活在東北的滿族、漢族、蒙古族同胞,歷經苦難和悲歡離合,留下了多少傳奇故事。書中的兩個滿族家庭,在歷史上的恩怨,就像亂麻一樣地糾纏在一起。在那個亂世紛繁的時代,他們各自經歷了生活的磨練而成長起來。當他們面對著外國侵略者的壓迫時,毅然決然地攜起手來與侵略者進行著殊死的戰鬥,他們是那白山黑水,長江黃河的子孫。與這塊土地有著共同的命運,與中華民族有著永遠割不斷的聯繫。
《關東秋葉》也是一部思鄉的作品,無論是遼河、松花江、黑龍江,還是長白山、醫巫閭山,家鄉是遊子心中永遠牽掛的記憶。作者對家鄉的情感都揉進了小說之中,對人物的刻畫和對風景的描寫,都體現了作者對家鄉的熱愛,宛若一首盪氣迴腸的思鄉曲,在白山黑水的壯闊場景中奏響。
書的開篇講道:“北鎮閭山,也叫醫巫閭山,是遼、金的發祥之土,也是滿族的中興之地。這座大山,從遼寧的東北伸向西南,像一條半臥半起的龍,它的脊樑拱起,頭伸向大海,隨時準備跳將起來,去騰雲駕霧。那百里長山,蓬勃著千年松柏,山中晨鐘暮鼓,隱藏著古剎幽紅,佛寺道廟眾多,個個依險而居。而王屯兒就是這山下的一個村子。”對東北的每一座山和那山上的每一棵樹,以及山下的每個村莊,在作者的腦海里是那樣的熟悉,就像是自己剛剛關上了家門走出來一樣。無論在描述書中歷史人物張作霖還是塑造馮麟閣,作者談到,“我就像他們身邊戰士中的一員,和他們一同去戰鬥,和他們一樣去思考。為他們的勝利喜悅,他們的錯誤也糾結著我的心。書中的眾多人物不僅是我筆下的喜怒哀樂,更是東北鄉親們裡面的一部分。”
書中對民國時期的北洋軍閥、東北三省總督張作霖,有著與以往的文學作品截然不同的歷史觀與表現方式,書中展現出的張作霖是一個有抱負的人,他歷經磨難,數次隻身逃出險境,屢敗屢戰而不離不棄,號稱“打不死的張雨亭”,突出了作為東北人的張作霖的粗獷彪悍、講義氣與勇敢。幾乎在所有戰鬥中,他都是沖在最前面,在冷兵器時代,這樣的品質在軍隊里是非常重要的。作者在書中寫道,在調防到鄭家屯,軍隊即將開拔時,當地的商會姜會長攔住馬頭,向張作霖索要借款,給他在眾人面前好大的難堪。他當了奉天的督軍後,卻馬上就啟用了這個固執的姜老先生來當財政廳長,這樣的胸懷可見他慧眼識才,胸襟寬廣,目光敏銳,所以他是個一定會成功的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