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抓好2016年全省小春生產的指導意見

各市(州)農業(農牧)局(委):

2016年是“十三五”規劃實施的開局之年,農業轉方式調結構任務繁重艱巨。小春生產是全年農業生產的重要開端和基礎,事關全年、事關全局,意義重大。各地要認真貫徹落實全國秋冬種工作視頻會議精神和省委、省政府有關決策部署,充分認清抓好2016年小春生產的重大意義,切實增強工作責任感和緊迫感,科學謀劃、及早安排、狠抓落實,紮實抓好小春生產各項重點工作的落實,為2016年全年糧食生產和農業發展開好局、起好步,為加快推進農業轉方式調結構奠定堅實基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關於抓好2016年全省小春生產的指導意見
  • 發文日期:2015年10月10日 
  • 發文機構:四川省農業廳 
一、明確思路目標,二、抓好重點工作,三、強化保障措施,

一、明確思路目標

依據農民種植意向調查和市場需求分析,2016年全省小春生產的思路要求是:轉變方式、調整結構,穩定面積、穩定總產,提高單產、提升品質,規模經營、增加效益,促進糧食穩定發展和農民持續增收。目標任務是,計畫2016年全省小春糧食麵積穩定在2630萬畝左右,總產量達到605萬噸,增產3.3萬噸左右;計畫油菜籽面積穩定在1530萬畝左右,總產量穩定在237萬噸以上。計畫蔬菜面積1250萬畝,其中設施蔬菜180萬畝。力爭小春種植業為全省農民人均增加純收入60元以上。各地要結合實際情況,科學確定本地2016年小春生產面積產量目標,確保全省目標任務全面完成。

二、抓好重點工作

(一)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要認真貫徹落實全國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現場會和《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的意見》(國辦發〔2015〕59號)精神,轉方式調結構要從小春季開始抓起,今年(2015年)要重點抓好“兩調三節”。一要調整最佳化產業結構。最佳化糧經結構,加快建設糧經複合現代農業產業基地,集中打造盆周丘陵茶葉產業、成都平原稻菜輪作等優勢產業帶。推廣一批現代種養循環模式,發展飼用作物,推動種養結合,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二要調整最佳化品種品質結構。尊重消費者選擇,大力推廣馬鈴薯、油菜、蔬菜、水果、茶葉、食用菌、中藥材優良品種,發展品牌農業、特色農業、綠色農業和名特優新農產品,滿足人們吃得平衡、安全和健康的新要求。三要抓好節水、節肥、節藥。大力發展節水農業,進一步完善農田灌排設施,提升農田灌溉節水能力,分區開展節水農業示範,推廣抗旱節水品種和噴灌滴灌、循環水養殖等技術;大力開展“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積極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水肥一體化、機械深施等一批環境友好型技術,突出抓好典型示範帶動大面積減肥增效措施落實,減少化肥的使用量;大力開展“到2020年農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推廣精準施藥技術,加快高效植保器械、生物農藥、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的推廣,大力推進統防統治與綠色防控相融合,建立一批綠色防控和專業化統防統治融合示範區,提高防治效果,減少農藥用量。
(二)切實穩定小春播種面積。各地要千方百計穩定小春作物播種面積。一要最佳化區域布局。川西平原地區要穩定稻茬小麥、稻茬油菜面積;川東南、川東北、川中丘陵地區要加大冬閒田土開發,擴大小春馬鈴薯、蔬菜面積;攀西地區要加大名優水果、蔬菜等特色產業發展力度;盆周山區要利用坡耕地發展茶葉、水果、中藥材等特色產業。二要推廣機耕機播。深入開展農機化示範縣建設,推進農機農藝深度融合,大力推廣農機化先進適用技術,積極引導農民套用新技術、新機具,積極推進機械耕整地和小麥、油菜機播機收,擴大農機作業面積。力爭全省小麥機播面積350萬畝以上,油菜機播面積100萬畝以上。三要提高耕地綜合利用水平。要落實撂荒耕地責任追究和懲戒制度,積極探索建立撂荒土地復耕機制,推行代耕、代種等有效方式,盡力減少耕地撂荒,增加播種面積,提高耕地綜合利用率。
(三)持續深化高產高效創建。在高產創建中大力推進“四新”示範和“六良”配套,推進整鄉整縣整建制創建,抓好鹽源馬鈴薯和廣漢油菜的增產模式攻關,建好部級和省級小春糧油高產高效創建示範片。一要選用優質良種。大力推廣套用高產、優質、多抗、迎合市場需求的優良品種,嚴把種子質量關,改善主導品種不突出的現狀。二要推廣關鍵技術。大力推廣精量半精量播種、藥劑拌種、合理密植、免(少)耕栽培、機播機收、測土配方施肥、增施硼肥等小麥、油菜增產增效關鍵技術。三要加強防災減災。強化小春作物病蟲草鼠害監測預警,積極開展綠色防控,大力推進統防統治,要突出抓好小麥藥劑拌種和春前條鏽病查治,積極抓好農田雜草防除,切實加強農區秋季滅鼠,力爭全省小春作物病蟲危害損失控制在4%以下。同時要有效應對稻田漬害、冬季低溫、冬春乾旱等自然災害,特別是針對今年(2015年)秋季降雨較多、稻田濕度過大、草害較重的問題,各地要抓好開溝排濕、抗濕播栽和防除雜草等措施落實,力爭在最佳播期內完成播栽。四要搞好技術指導。結合開展全省萬名農業科技人員進萬村技術扶貧行動,加強對農民的科技培訓和指導服務,提高實用技術進村入戶到田水平,帶動全省小春糧油主產區優良品種普及率達95%以上、實用增產技術推廣面達到85%以上。
(四)著力建設高標準農田。抓住冬春農閒季節的有利時機,大規模建設高標準農田,提升耕地綜合生產能力。一要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加快實施《四川省高標準農田建設總體規劃(2011-2020年)》,以縣級為主體統籌安排財政資金,統一區域布局,規模建設,整體推進。2016年計畫會同高標準農田建設聯席會議成員單位建設高標準農田530萬畝,其中通過項目整合建設高標準農田示範區200萬畝。建立多元化的投入保障機制,鼓勵支持金融機構支持高標準農田建設、引導社會資本、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參與。創新建設管護機制,明確管護主體,落實管護措施。全面開展高標準農田驗收認定工作。二要加強耕地質量保護與提升。實施耕地質量保護與提升行動,推廣秸稈還田、種植綠肥、增施有機肥、土壤酸化改良等技術300萬畝,努力提高土壤肥力;逐步擴大重金屬污染耕地治理和種植結構調整試點,有效遏制土壤酸化和重金屬污染。
(五)加快推進適度規模經營。要進一步創新農業經營方式,積極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力爭2016年全省各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面積達到500萬畝。一要全力推進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加快建設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服務平台,促進農村土地規範有序流轉。二要培育壯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紮實推進農業三項補貼改革,加快落實對糧食適度規模經營主體的各項支持措施;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申報和實施財政項目,財政補助形成的資產轉交農民合作社持有和管護;將家庭農場納入財政支農政策扶持範圍,幫助家庭農場改善基礎設施,提高生產和經營能力;建立健全新型職業農民培訓體系,加快培育一批綜合素質高、生產經營能力強、主體作用明顯的新型職業農民;支持推進家庭經營、集體經營、合作經營、企業經營等多種經營方式共同發展。三要大力培育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擴大政府購買農業公益性服務試點,支持有資質的農業經營性服務組織參與農業公益性服務項目,推進農業服務專業化、規模化;支持種養大戶、家庭農場、合作社和農業龍頭企業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開展代耕代種、代購代銷、代烘代儲、農機作業、統防統治、育種育苗等全程社會服務;搭建區域性農業社會化服務平台,大力推行合作式、訂單式、託管式等服務模式,提升服務質量和水平。
(六)強力提升現代農業產業化水平。深入實施現代農業千億示範工程,培育壯大優勢產業帶和集中發展區。一要抓好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省級現代農業重點縣和示範市縣等現代農業產業基地和現代農業園區建設,提高建設質量和水平。二要進一步扶持農產品初加工。在優勢特色農業產業帶梯級建設集篩選分級、清理水洗、烘乾打蠟、保鮮貯藏、包裝儲運、質量檢測、品牌培育、市場行銷等為一體的農產品初加工園區。三要大力開拓農產品市場。創新基地生產與市場對接機制,培育扶持農業區域品牌、企業品牌,發展農業電子商務、“農超對接”、“農社對接”、“農校對接”、“農餐對接”等農產品新型流通模式,實行訂單種植。計畫全省油菜訂單500萬畝,蔬菜訂單400萬畝,水果、茶葉、中藥材訂單各60萬畝,冬春馬鈴薯商品率80%以上。同時,積極拓展農業多種功能,打造一批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專業村、示範休閒農莊(農家)、農業主題公園,形成一批具有影響力的精品線路、精品節會,實現一三產業融合發展。

三、強化保障措施

一要加強組織發動。各地要嚴格執行“米袋子”、“菜籃子”行政首長負責制,切實加強對小春生產的組織領導和宣傳發動,及時掀起小春生產熱潮。二要落實惠農政策。紮實推進農業三項補貼改革,落實對種糧大戶的有關扶持政策,進一步調動一般農戶和種糧大戶的生產積極性。三要保障資金投入。繼續加強中央財政產糧(油)大縣獎勵資金使用管理,產糧大縣獎勵資金要重點用於糧食生產,支持糧食重大增產技術推廣和高產高效創建;要加強涉農項目資金調度和整合,確保糧油生產財政投入穩定增長。四要搞好農資供應。做好種子、肥料、農藥、農機具等農資需求預測,抓好調劑調運,滿足小春生產所需。五要強化監管執法。抓好農產品質量安全和農資市場執法監管,嚴格落實屬地管理責任,強化農業綜合執法,著力深入開展專項整治,維護農民利益不受侵害,確保人民民眾“舌尖上的安全”。
四川省農業廳
2015年10月10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