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印發全省工業和信息化領域標準提升工程三年行動計畫(2015-2017年)的通知

《關於印發全省工業和信息化領域標準提升工程三年行動計畫(2015-2017年)的通知》是2015年浙江省人民政府印發的一份檔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關於印發全省工業和信息化領域標準提升工程三年行動計畫(2015-2017年)的通知
  • 文號:浙政發〔2014〕35號
  • 發布單位:浙江省人民政府
  • 文號:地方法規
基本信息,總體思路與主要目標,重點任務,保障措施,

基本信息

各市、縣(市、區)經信委(局)、質監局(市場監管局),委(局)機關各處室,委(局)屬各單位:
近年來,全省工業和信息化領域(以下簡稱工信領域)標準建設工作取得了積極成效,標準化組織不斷完善,標準制修訂數量不斷增多,標準套用實施比率不斷提高。但仍然存在標準話語權不強、標準制修訂層次不高、標準實施力度不大、標準服務體系有待完善等問題。為貫徹落實《浙江省人民政府關於加快建設標準強省的意見》(浙政發〔2014〕35號),進一步發揮標準在推進全省“兩化融合”和工業強省建設中的統一規範、提升引領和倒逼調整作用,特制定本行動計畫。

總體思路與主要目標

(一)總體思路。
貫徹省委、省政府關於推進工業強省、信息經濟大省和生態文明建設的總體部署,按照“企業主體、政府推動、分類推進、總體提升”的原則,以全省工信領域行業龍頭骨幹企業和工業強縣(市、區)為載體,重點推進標準技術組織、標準創新能力、標準實施成效和標準服務水平“四大”提升工程,進一步發揮標準在提高企業綜合競爭力、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中的重要作用,為標準強省建設作出貢獻。
(二)主要目標。
到2017年,緊緊圍繞我省傳統優勢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信息經濟等重要領域和“五水治水”、“四換三名”、節能降耗、淘汰落後產能等重點工作的標準化需求,全省工信領域累計承擔全國專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含分技術委員會,以下簡稱全國標技委)秘書處40個以上,建立省級專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含分技術委員會,以下簡稱省級標技委)45個以上;累計主導或參與制修訂國際標準60項以上,主導制修訂國家和行業標準4000項以上,制修訂地方標準75項以上,制修訂聯盟標準250項以上;開展以實現產品採用國際先進標準(以下簡稱采標)為目標的技改項目100項以上,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導產品采標率達到65%左右;樹立100個標準實施示範項目和100家標準創新示範企業,培訓各類標準化人員10000人次。

重點任務

(一)推進標準技術組織提升工程。
1、提升全國標技委的標準創新引領作用。
積極發揮秘書處設在我省的全國標技委的技術力量和渠道優勢,參與全省工信領域標準建設工作,支持我省企事業單位申請主導或參與國際標準、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制修訂項目。大力支持全省工信領域有條件的企事業單位爭取承擔全國標技委秘書處工作,提高我省在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制修訂工作中的話語權。到2017年,爭取新增秘書處設在我省的工信領域全國標技委5家以上。
2、增強省級標技委的標準化能力。
積極發揮工信領域省級標技委在地方標準立項建議、評估論證、審評、實施效果評估和複審等過程中的作用,提高省級標技委的工作參與度和有效性。根據工信領域產業發展需求,依託行業龍頭骨幹企業、行業協會、科研院所、檢驗檢測機構等,加大新技術、新裝備、新能源等產業類以及工業治水等綜合類省級標技委組建力度。到2017年,新增工信領域省級標技委10家以上。
3、創新標準技術組織形式。
重點在我省傳統優勢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和信息經濟等領域,組建一批產學研用相結合的產業標準聯盟,制訂實施產業發展亟需的聯盟標準,彌補國家標準、行業標準供給不足和制訂滯後問題。鼓勵行業協會以龍頭骨幹企業為核心,組織廣大中小企業建立塊狀產業標準聯盟,以聯盟標準為載體加強行業自律,提升整體質量水平,形成產業競爭優勢。到2017年,建立產業標準聯盟10個以上,新制訂聯盟標準30項以上。
(二)推進標準創新能力提升工程。
1、參與制修訂一批高層次的國際標準。
重點在信息經濟領域,鼓勵和支持行業龍頭骨幹企業利用產業和技術優勢,積極參與ISO、IEC、ITU等各類國際標準化組織活動,提出國際標準項目提案,主導或參與制訂國際標準,擴大我省產業和企業的國際競爭力。到2017年,主導或參與制修訂國際標準10項以上。
2、主導制修訂一批高技術含量的全國性標準。
以我省傳統優勢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為重點,在具有較高標準話語權及標準制修訂潛力較高的紡織、服裝、皮革、醫藥、化工、新裝備、新能源等行業,積極爭取主導制修訂國家和行業標準項目的數量,切實增強我省產業和企業的標準引領能力。到2017年,主導制修訂國家和行業標準500項以上。
3、加快制修訂一批高質量的地方性標準。
圍繞“工業治水”、節能降耗、智慧城市建設等中心工作,制修訂一批工業行業發展亟需的用水定額、能耗限額和信息交換、資源共享、服務協同等方面的地方標準。圍繞“浙江製造”品牌建設,鼓勵行業龍頭骨幹企業聯合高校、科研院所、檢驗檢測機構和行業協會等,研製一批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的“浙江製造”標準,為開展“浙江製造”認證奠定基礎。圍繞工業強縣(市、區)試點建設,制訂一批提升主導產業質量效益、達到國際先進或國內一流的塊狀產業聯盟標準,提升區域經濟的綜合競爭力。到2017年,新制修訂地方標準50項以上,“浙江製造”標準基本滿足我省具有國際競爭優勢產業的發展需求,聯盟標準全部覆蓋工業強縣(市、區)建設試點。
(三)推進標準實施成效提升工程。
1、引導企業積極採用國際先進標準。
建立“技改推動采標、采標促進技改”的政策導向,定期聯合發布《“浙江製造”採用國際先進標準實施技術改造導向目錄》,對以采標為目標的技改項目進行確認,推動技改與采標互融互促。完善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導產品采標率統計制度,定期發布企業采標與經濟效益關聯度分析報告。到2017年,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導產品采標率比2014年提高10個百分點左右。
2、開展強制性標準監督檢查。
圍繞化解產能過剩矛盾、淘汰落後、節能降耗、“低小散”塊狀行業整治提升等中心工作,建立工作機制,聯合開展對造紙、水泥、平板玻璃、鋼鐵等重點行業能耗限額標準實施情況監督檢查和實施效果評估工作,嚴格對單位產品能耗超標的企業實施懲罰性電價,根據標準實施效果和產業發展趨勢,及時修訂完善標準。到2017年,全面建立能耗限額標準實施情況監督檢查和實施效果評估常態工作機制。
3、樹立一批標準實施示範項目和標準創新示範企業。
選擇貼合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社會關注度高、實施時間1年以上的工信領域標準化項目,以標準的適用性、先進性和有效性等為評價內容,樹立一批標準實施示範項目。選擇將標準化工作納入企業發展戰略,以全面建立標準化管理體系、及時將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為標準、有效掌握國內外標準話語權等為評價內容,樹立一批標準創新示範企業。
(四)推進標準服務體系提升工程。
1、加強標準化人才培養。
依託中國計量學院、浙江省標準化研究院等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建立高層次標準化人才培養機制,每年組織開展全省工信領域標準化專業人才培訓。加強國際、國內標準化交流與合作,逐步培養一批既掌握專業技術,又熟悉國際規則、精通外語的工信領域標準化高級人才。
2、加強標準信息服務。
在省經信委網站設立全省工信領域重點行業標準信息服務專欄,依託秘書處設在我省的全國標技委和省級標技委網站,及時發布國內外相關標準信息,為企業提供有效、便利的標準化信息服務。
3、加強標準技術服務。
圍繞我省重點產業發展、工業強縣(市、區)建設和年銷售10億元以上的大企業的標準化需求,以全國標技委和省級標技委的技術專家為主,組建一批工信領域標準化技術專家服務指導組,組織開展標準的宣貫、諮詢、培訓、實施等技術服務。

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實施。
省經信委與省質監局建立聯動推進工信領域標準提升工程工作機制,聯合發布每年度全省工信領域標準建設工作要點。各級經信部門要充分認識標準建設工作的重要性,把標準工作納入年度工作計畫,制定相應政策措施,強化標準的推廣套用和實施。各級質監部門要把工信領域標準建設工作作為一項重點工作,切實加大工作力度,形成有效推進合力。
(二)加大政策支持。
省經信委從工業和信息化發展專項中安排一定比例的資金用於實施標準提升工程;對符合《“浙江製造”採用國際先進標準實施技術改造導向目錄》的技術改造項目予以優先立項;在認定裝備製造業首台(套)產品、評定省級優秀工業新產品(新技術)、開展省級“三名”培育試點、工業強縣(市、區)綜合評價等工作中,將標準化建設情況作為重要依據;爭取將企業承擔國際和全國標技委秘書處工作情況,納入省級重點企業研究院建設責任期評價指標體系。省質監局把工信領域標準化項目優先列入省級標準化試點項目,並重點予以資金支持,對實施企業聯盟標準、推動產業轉型升級並取得顯著成效的單位持續給予資金支持。各級經信和質監部門也應加大對標準提升工程的投入,聯合組織申報各類標準化項目,聯合開展標準實施情況監督檢查和實施效果評估工作。
(三)營造良好氛圍。
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刊、網際網路等媒體,廣泛宣傳普及標準化法等法律法規和相關知識,廣泛宣傳標準的重要作用和各類標技委組織建設情況,利用現場交流會等形式,總結推廣標準實施示範項目、標準創新示範企業的典型經驗,積極營造“學標準、建標準、用標準”的良好氛圍。
浙江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 浙江省質量技術監督局
2015年2月3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