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中秧歌

關中秧歌

關中秧歌是一種陝西省的傳統戲曲劇種。一般是在地攤或舞台上演出。每劇先上男(醜腳),後上女(包頭,即旦腳)。男以說乾嘴為主,並即興地編唱一些應景的四六調唱詞。然後請出女角,二人對唱;或由女方一人獨唱,男的陪舞,唱完同時下場。秧歌的化妝、服裝和道具,極為簡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關中秧歌
  • 外文名:Guanzhong yangko
  • 流行地區:陝西省
  • 形成時期:清朝
  • 著名劇目:《自本熬活》《石榴娃燒火》等
簡介,起源,

簡介

盛行於關中東府韓城、渭南、華縣等地,西安以及西安以西各縣也有流行。尤以渭南的崇凝最佳,當地曾有“鐵王的芯子閻村的蹺,崇凝的秧歌水上漂”之說。

起源

關中秧歌起於何時,無文字記載,據韓城秧歌藝人衛百福口述,清鹹豐年間(1851-1861),已有演出活動。民國五年(1916),他十六歲時學演秧歌,師傅茂娃和二旺,均生於同治初年,上傳師祖亦為秧歌高手。清代末年,為逃年荒,部分秧歌藝人曾組班到寶雞、蘭州演出,賣藝為生。
本世紀二十至三十年代,關中秧歌名角層出不窮,有韓城鄭崖村的白廣才,雷許莊的雷三娃、雷進錄,高許莊村的高小紅,張村的衛百福,竹園村的吳保盈,漫凹溝的韋生華,溝北村的高鎖堂、高賽福,吳堡寨的殷子云,顏家溝的李建章,姚莊的王鴻賓,石家溝的趙喜兒,咎村的李東虎,趙村的劉喜康、王彥明,渭南的李彥英、王壽仁、張志學、張恆敬、田資發,華縣的梁化龍、范志英、蔣忠明等。當時韓城盛傳一首讚譽秧歌名角的民謠:“一盆血、盆半血,白菜心、雲遮月。人參苗子世上缺。一斗金、二斗銀,滿山鈴、美死人。邠州梨、玻璃翠、萬人迷、真入味。”“一盆血”,指白廣才,意思是他把秧歌唱紅啦。高小紅唱的比一盆血更好,所以稱為“盆半血”。雷三娃出類拔萃、人才出眾,被譽為“人參苗子”。吳保盈技藝超群,被譽為“雲遮月”。衛生華舞的風流,扭的矯健,被譽為“滿山鈴”。衛百福能歌善舞,扮相俊美,若為女子出嫁,其身價當值彩禮三千六百元,故被譽為“三千六”。
民國十五年春節,丑角藝人建德和天保,分別率領秧歌班唱對台戲,競賽技藝,唱了一天還不盡興,接唱夜戲,越唱越紅,難分勝負,吸引了方圓百里觀眾。對台戲直賽到麥收時節才告結束。
三十年代後期,受戰亂影響,秧歌活動日漸衰落。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又開始恢復,民間演出活動蓬勃開展起來。新文藝工作者對秧歌戲的劇目、音樂、表演進行了鍥而不捨的革新。1979年由張禎祥編導的《豐收樂》,參加了陝西省民眾文藝會演,獲劇本甲等獎。
關中秧歌演唱時,以男女二人為主,多至三四人,腳色行當只有小丑、小生和小旦。演出時載歌載舞,舞以男領女合,唱以女領男合。扭時不唱,唱時不扭,快打急舞,慢打緩舞。旦腳台步非常講究,有:“豆角步”、“三角步”、“貨郎步”、“蟹步”、“踩裂石步”、“五寸步”、“側擺步”、“風擺柳步”、“擺花花步”、“圓場步”、“十字步”等。“三千六”衛百福創造的“豆角步”、“三進三退步”、“跑場踩鼓點”,服務於人物塑造,使他扮演的醜婆,栩栩如生。滿山鈴衛生華的“上樓台步”更是一絕;他的“鵓鴿子旋窩”,越旋越快,越轉越小,旋轉中突然亮相,嫣然一笑,揚長而去,具有勾人魂魄的藝術魅力。清人徐其通曾賦詩讚道:“當年梨園羽衣曲,今降韓原舞猶新。嬌眼橫波眉黛翠,疑斷煙火化女神”。
關中秧歌一般是在地攤或舞台上演出。每劇先上男(醜腳),後上女(包頭,即旦腳)。男以說乾嘴為主,並即興地編唱一些應景的四六調唱詞。然後請出女角,二人對唱;或由女方一人獨唱,男的陪舞,唱完同時下場。秧歌的化妝、服裝和道具,極為簡單。男的平常裝束,出場時系一圍裙,有時不化妝,有時臉上塗上豆腐塊,戴上草帽圈,或者頭插能伸能卷的竹皮圈(俗叫尖尖帽),女的(全由男的扮演)在頭上系一絲帕,衣裙全用農家平時服裝,根本不用戲衣。男角的說乾嘴為的是顯示嘴皮子功夫,可長達數百句,隨意鋪陳,不一定與劇情有關,只求熱鬧紅火。常用的說嘴快板,有七十多段,如《惡婆婆》、《窮和富》、《大食口》、《捉螞蚱》、《高神殿》、《婆娘家》、《車夫賣炭》、《段茂功打城》、《拉麵袋》、《吸洋菸》、《賭博之害》、《醜女子尿床》、《擰花車》、《光緒三年旱》、《辦老婆》、《熬膏藥》、《數石頭》、《多兒女》、《一宗奇事》等。說乾嘴一般用板伴奏。
關中秧歌沒有管弦樂,只用打擊樂配合演出。計有板(鼓板)、大扇子(大鑔)、大鑼、馬鑼四件樂器。演出多用大扇子、馬鑼,鼓板則不多用。唱時不伴奏,伴奏時不唱,伴奏只在唱的間歇中進行。
關中秧歌曲調繁多,已收集到百餘種,同一曲調可有幾種唱法。一劇一曲,反覆演唱。其中男角多用[四六調]或[四六帶把兒],在開場時獨唱。女角所用曲調較多,計有[望江樓]、[十繡]、[五炷香]、[放學調]、[墜金扇]、[五更角]、[開門調]、[大開門]、[小開門]、[鞦韆調]、[卷竹簾]、[茉莉花]、[打牙牌]、[剪邊]、[熬活]、[十里墩]、[金錢調]等。唱詞全為對偶句,詞格字數五、七、八、九、十不限。多為四句一聯,也有多句式的,其曲調可以循環演唱。唱詞通俗易懂,常夾雜有方言土語,如同當地人說話。
關中秧歌傳統劇目,計一百二十餘本。以反映當地民間生活為主,主要有《自本熬活》、《石榴娃燒火》、《張先生拜年》、《貨郎算賬》、《織手巾》、《摘豆角》、《十杯酒》、《摸骨牌》、《上樓台》、《下四川》、《繡荷包》、《五炷香》等,其中大部分都是一堂一堂(一堂,韓城方言,即一出)的單出戲,沒有大本戲,不出帝王將相,皇后丫環,也無武打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