闒茸

闒茸

闒:庸碌,鄙下。茸,鹿茸,細毛。闒茸,是指人品卑劣或者庸碌無能,也可作名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闒茸
  • 拼音:tà róng 
  • 注音:ㄊㄚˋ ㄖㄨㄙˊ
  • 釋義:指地位卑微或品格卑鄙的人
基本解釋,引證解釋,

基本解釋

[lowly;low-grade]
為埽除之隸,在闒茸之中。——《漢書·司馬遷傳》

引證解釋

1. 庸碌低劣。
桓寬《鹽鐵論·利議》:“諸生闒茸無行,多言而不用,情貌不相副。”
舊唐書·王伾傳》:“伾闒茸,不如叔文(735~806,王叔文,唐越州山陰人),唯招賄賂,無大志,貌寢陋”。
章炳麟《國家論》:“特世人執是以為高名,則不知集眾所成,其能力最為闒茸。”
2. 指庸碌、低劣的人或馬等。
賈誼《吊屈原賦》:“闒茸尊顯兮,讒諛得志。”
楚辭·劉向》:“同駑驘與椉駔兮,雜班駁與闒茸。”王逸註:“闒茸,駑頓也。”洪興祖補註:“闒茸,劣也。”《宋書·顏延之傳》:“交遊闒茸,沉迷麴糵。”
張景《飛丸記·公館言情》:“看闒茸都逃避,使朽骨陰沾寵。”
3. 卑微。
前蜀貫休《贈李祐道人》詩:“闒茸復埃塵,難親復易親。”
錢謙益《資政大夫兵部尚書贈太子少保申公神道碑銘》:“公以孤危寡援,值政地之闒茸,方圓互畫,枘鑿相入,視襄毅難也。”
4.下賤,指下賤的人。
不以此時引維綱,盡思慮,今已虧形為掃除之隸,在闒(tà)茸之中,乃欲昂首信眉,論列是非,不亦輕朝廷,羞當世之士邪!嗟乎!嗟乎!如仆,尚何言哉!尚何言哉!——《報任安書
王力《古代漢語》(中華書局出版)第三冊912頁註解(31),闒茸:下賤,指下賤的人。
5.與“茸闒”相同,下材也。
周書·列傳第十·王羆傳》注,‘闒茸’即‘茸闒’,下材也。
辭海》,章太炎(1869~1936)云:“闒”為小門,“茸”義小草,故用以喻下材也。
蔡邕(133~192)《讓高陽鄉侯章》:“況臣螻蟻無功德,而散怠茸闒,何以居之?”。
洪邁(1123~1202)《容齋三筆·郎官員數》:“性資茸闒,柔佞取容,有如黃願、汪希旦者”。
歐陽瑞驊(1879~1944)《武昌科學補習所革命運動始末記》:“先是難先(張難先,1873~1968)睹甲午、庚子兩次之變,憤清廷茸闒無為,外禍日亟,知救國大計,惟在革命”。文中所言“茸闒”者,即“耷”也,亦作“闒茸”。
明崇禎十六年(1643),紹興府推官、前署諸暨縣事陳子龍(1608~1647)在為“諸暨縣署”重修而作之《重修碑記》中亦有“闒茸者謂之安靜,姑息者謂之愛民”之句(《光緒諸暨縣誌·建置志·廨署》卷3第2頁)。
1924年《諸暨民報五周紀念冊·諸暨社會現象》載:“城中風俗稍漓,然薦紳之徒,尚不敢涉跡闒茸”(83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