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博英

閻博英,男,漢族,河北省唐山市人,現年83歲,四川九洲電器集團公司退休職工,北京理工大學無線電系本科畢業,民盟盟員,高級工程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閻博英
  • 民族:漢族
  • 籍貫:河北省唐山市
  • 性別:男
人物故事,個人榮譽,

人物故事

閻博英出生在河北唐山市一個革命家庭,從小就深受親職教育的影響,高中時曾擔任保定一中少先隊輔導員。1964年擔任綿陽縣城郊國小少先隊校外輔導員,介入成綿路國小、綿陽市少年宮的少年兒童活動。在工作之餘,他走遍了綿陽的多所國小,本著對少年兒童的熱愛與關心,竭力關心幫助少年兒童的健康成長,從2006年起,閆博英一直堅持擔任遊仙區遊仙鎮第二國小少先隊校外輔導員,組織各式各樣的少先隊活動,舉辦各類報告講座,資助貧困留守學生,致力於教育和引導少年兒童“勤奮學習、快樂生活、全面發展”。10多年來,孜孜不倦,默默奉獻,不求回報。
十年堅持,傾心關愛
從2006年開始,閻博英就找到遊仙區關工委,表達了希望發揮餘熱,繼續做好關心下一代工作的美好願望。經過團區委和關工委的協調,他擔任了遊仙鎮第二國小少先隊校外輔導員,輔導留守學生之家的工作。十多年來,他開展的未成年人關愛活動遍布遊仙區:做過30餘場報告,家訪、結對幫扶留守少年兒童近100人,參加過他舉辦的免費夏令營、各種特長興趣班的留守兒童至少超1000人次;他還從自己的收入中拿出一部分資助學生,用於關愛活動的資金近5萬餘元。遊仙區東宣、雲鳳等鎮的小學生幾乎都認識這個和藹可親、教他們打球跳舞、和他們談心聊天的“閻爺爺”。他先後榮獲了共青團中央、國家教育部、全國少工委授予的“全國優秀少先隊輔導員”、及“省未成年人保護先進個人”和“省首屆十佳留守學生關愛之星”等諸多殊榮。
細緻入微,傳遞溫暖
在擔任校外輔導員以來,閻博英尤為關注留守兒童的成長成才,他在校團支部書記和少先隊輔導員等多方力量的支持組建成立了“關愛留守少年學生”工作小組,並與他們一起共同制定計畫,健全制度,落實責任,以確保關愛留守學生工作有人管、有人做、有效果。
為了達到這樣目標,閆博英不顧年老體邁,通過無數次的家訪和調查,他弄清了遊仙鎮第二國小每個留守學生監管情況、學習成績、親職教育、人身安全等多方面的問題,並建立留守學生花名冊,然後針對每個留守學生的實際情況建立交流談心制度,定期與他們的家長或委託人聯繫,使關愛工作經常化、制度化、規範化;為了彌補留守學生思想道德教育和親職教育的缺失問題,他建立了舞蹈班和短式網隊培養了少年學生的興趣和愛好,豐富了他們的校園生活;為了培養孩子們的學習興趣,他以物資鼓勵與精神鼓舞相結合方式,因人施教,使孩子們的成績普遍得到提高;為了滿足孩子們的精神生活需要,他通過開展多種形式的親職教育和道德實踐活動,為留守孩子們構建起了他們的精神家園。
發揮特長,老有所為
閆博英曾是中、長跑國家一級運動員,也是舞蹈、田徑、網球愛好者。為了充分發揮孩子們的特長,他每周都有定期到部分學校教孩子們打網球、跳鍋莊,為孩子們定製舞蹈服裝,每年“六一”的舞台上,總有他帶著孩子們一起跳民族舞的身影。學校體育器材不足,他就自己購買網球、網球拍,學校沒有器材和場地,他就找了兩個桶和幾根跳繩,在操場中間,教孩子們打網球。為了開拓視野,他把孩子們領到市圖書館和人民公園,調動他們的學習熱情;作為八路軍的後代,他還在各所學校開設革命傳統教育講座,給孩子們講述革命先烈的故事,帶孩子們到東宣鎮飛龍山紅色愛國主義基地,讓孩子們現場感受革命精神,培養孩子們敬仰革命先烈、熱愛偉大祖國的樸素情感。
無怨無悔,默默奉獻
閻博英第一次去遊仙區雲鳳鎮國小與孩子們見面組織活動的那天,他唯一的女兒不幸遭遇車禍去世。他強忍著內心的極度悲痛,全身心地投入到和孩子們的各項互動活動中,讓在場人無不動容。多年來,對特殊和貧困留守兒童,閻博英不僅自費給予經濟和物質上的支助,還定期家訪,時刻關心孩子們的思想動態。為幫助一名父母雙雙入獄的“問題少年”,他甚至不顧酷暑和年邁,多次到綿陽監獄探監,搭起了孩子和父母溝通的橋樑,讓溫暖的親情在高牆內外重新流動。
閻博英正是憑著對這份工作的熱愛和執著,使廣大留守兒童不僅感受到了社會大家庭的溫暖,讓他們在歡樂、和睦、關愛、健康的環境中健康成長,而且還從小就為他們樹立了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為他們成長為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奠定了基礎。
如今,已至耄耋之年的閻博英老人,仍然奔走在各個學校,關心關愛留守學生,關心他們的思想動態,給他們創造健康有愛的成長環境。家人、朋友、學校都勸他:您這么大年齡了,身體要緊啊,來回奔波太勞累啦,您老就在家頤養天年吧。可是閻老卻說,少先隊校外輔導員工作,任重而道遠,孩子們需要我,能看到孩子們天真燦爛的笑容才是我最大的期望……

個人榮譽

2019年8月,獲得2019年8月“中國好人榜”助人為樂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