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麥20

開麥20是開封市農林科學研究院以高產、抗病、矮稈矮開79為母本,以高產、大穗、大粒開麥14作父本,經過科學選配雜交親本,通過有性雜交和系統選育而成的弱春性小麥品種。

開麥20屬弱春性中早熟品種,全生育期229.5天,比對照偃展4110晚熟0.2天。幼苗直立,苗勢壯,葉色濃綠,冬季耐寒性好,春季起身拔節早,抽穗較早;分櫱力較強,成穗率高。旗葉較寬、上舉,麥腳利落,長勢、長相好;株高75厘米,株型較緊湊。灌漿期穗色發黃,穗層整齊,長方形穗,小穗較密,結實性好,子粒半角質、白粒,飽滿度較好;後期灌漿速度快,葉功能期長,活稈成熟,抗乾熱風能力強。每公頃穗數570萬—660萬穗,穗粒數為34—40粒,千粒重44克。該品種中抗小麥白粉病小麥葉枯病,中感小麥條鏽病小麥葉鏽病小麥紋枯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開麥20
  • 審定編號:豫審麥2011006
  • 選育單位:開封市農林科學研究院
  • 品種來源:矮開79(母本)/開麥14(父本)
  • 作物名稱:小麥
選育過程,特徵特性,產量表現,適種區域,栽培技術,

選育過程

開麥20是開封市農林科學研究院以高產、抗病、矮稈矮開79為母本,以高產、大穗、大粒開麥14作父本,經過科學選配雜交親本,通過有性雜交和系統選育而成的弱春性小麥品種。2011年5月通過河南省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審定編號為豫審麥2011006;2016年5月獲國家植物新品種權保護,品種權號CNA20100354.6。

特徵特性

  • 農藝性狀:開麥20屬弱春性中早熟品種,全生育期229.5天,比對照偃展4110晚熟0.2天。幼苗直立,苗勢壯,葉色濃綠,冬季耐寒性好,春季起身拔節早,抽穗較早;分櫱力較強,成穗率高。旗葉較寬上舉,麥腳利落,長勢長相好;株高75厘米,株型較緊湊。灌漿期穗色發黃,穗層整齊,長方形穗,小穗較密,結實性好,籽粒半角質,白粒,飽滿度較好;後期灌漿速度快,葉功能期長,活稈成熟,長相清秀,成熟落黃好,抗乾熱風能力強。穗數570萬—660萬/公頃,穗粒數為34—40粒,千粒重44克,該品種綜合農藝性狀優良,產量三要素協調,葉功能期長,成熟落黃好。
  • 抗性:2008—2009年經河南省農科院植保所成株期綜合抗性鑑定和接種鑑定:中抗小麥白粉病、小麥葉枯病,中感小麥條鏽病、小麥葉鏽病和小麥紋枯病。
  • 品質:2008—2009年經農業部農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鄭州)測試:其中2008年容重806克/升,蛋白質(乾基)14.68%,濕麵筋31.3%,降落數值377s,吸水量54.5毫升/100克,形成時間2.9分鐘,穩定時間2.7分鐘,沉澱值54.2毫升。2009年容重798克/升,蛋白質(乾基)13.69%,濕麵筋31.9%,降落數值284s,吸水量52.7毫升/100克,形成時間1.5分鐘,穩定時間2.9分鐘,沉澱值65.0毫升。

產量表現

開麥20在多年的中間試驗和示範中,產量表現突出。在2005—2006年、2006—2007年在開封市農林科學研究院品種比較和鑑定試驗中,每公頃平均產量分別為7524.00千克、7582.00千克,分別比對照偃展4110增產6.80%、5.60%,增產均達極顯著水平,居參試品種第1位。2007—2008年度參加河南省小麥水地春水Ⅰ組區試,10點匯總,8點增產,每公頃平均產量7653.00千克,比對照偃展4110增產5.19%,居14個參試品種的第1位;2008—2009年度參加河南省小麥水地春水Ⅱ組區試,11點匯總,10點增產,每公頃平均產量7311.00千克,比對照增產7.11%,達極顯著水平,居13個參試品種的第3位。河南省生產試驗2009—2010年度參加省春水組生產試驗,12點匯總,12點增產,每公頃平均產量7278.00千克,比對照偃展4110增產6.80%。

適種區域

開麥20適宜在河南省(南部稻茬麥區除外)中晚茬中高肥力地種植。

栽培技術

  • 整地施肥:開麥20春季起身拔節早,抽穗較早,後期灌漿速度快,因此要求精細整地,施足底肥。對秸稈還田地塊,採用機械深耕,提高整地質量。耕深一般要求25—30厘米左右,耕後要迅速耙平,耕耙結合,達到上松下實,防止跑墒、失墒,以保證出苗率。並清除田邊雜草、玉米秸稈,拾淨根茬,達到地表平整,利於小麥播種。耕地前施足基肥,施充分腐熟的優質有機肥30000千克/公頃。氮磷鉀配合施用,根據產量水平和測土配方結果確定施肥量。全生育期一般畝施純氮195—225千克/公頃、五氧化二磷90—150千克/公頃、氧化鉀75—120千克/公頃。有機肥和全部磷、鉀肥及總氮量的50%做為底肥施用。剩餘的50%氮肥在第二年春季小麥返青拔節期做追肥施用。
  • 播量播期:開麥20要求足墒適期播種,在河南省小麥產區一般在10月10—25日播種,以10月15日播種最佳。播前應根據播期、地力水平進行測算確定播種量,高肥力地塊播量為120—150千克/公頃,中低肥塊播量180—225千克/公頃,如延期播種,以每推遲3天播量增加7.5千克/公頃為宜。播種深度以4—5厘米為宜。播種要均勻,不出現缺苗斷壟現象,達到苗齊、苗勻、苗壯。
  • 加強田間管理:冬前澆好越冬水,確保全全越冬。對於地力水平較高、適期播種的麥田,要在小麥拔節末期追肥澆水;地力水平一般的麥田,要在小麥拔節初期進行追肥澆水,一般結合澆水畝追施尿素150—225千克/公頃。拔節前及時除草,可於每年11月中旬前後或翌年3月份在雙子葉雜草葉齡2—4葉、單子葉禾本科雜草葉齡2—3葉時,用75%苯磺隆乾懸浮劑15.0—22.5克/公頃加6.9%驃馬水乳劑750—900毫升/公頃對水450—600千克/公頃,均勻噴霧防除田間雜草。灌漿期噴施磷酸二氫鉀,結合天氣情況及時防治小麥葉鏽病、小麥赤霉病
  • 病蟲害防治:根據病害發生情況,在小麥揚花後針對穗蚜、小麥條鏽病及小麥白粉病、小麥赤霉病,用15%三唑酮可濕性粉劑2250—3000克/公頃+抗蚜威可濕性粉劑300—450克/公頃+磷酸二氫鉀3000—3750克/公頃+尿素3750—6000克/公頃噴防。若防治小麥小麥赤霉病,可加入50%多菌靈1500—1800克/公頃噴霧。達到一次用藥,既防病又治蟲,還有利於預防後期“乾熱風”的危害,防止早衰,提高千粒重,增加產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