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善寺正殿

開善寺正殿

開善寺正殿位於四川省滎經縣城;開善寺現僅存的正殿建於明成化十七年(1481年);正殿平面呈正方形,面闊、進深各三間,均約14.5米,是典型的明代大木結構建築。單檐歇山頂抬梁式木結構,八架椽屋用四柱,前後檐和山牆面均施斗拱,式樣複雜,做工精細,前檐闌額上精雕刻有雙鳳朝陽、二龍戲珠等圖案,莊重,氣派,保留了早期古建風格。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開善寺正殿
  • 地理位置:四川省滎經縣城
  • 建設時間:明成化十七年即1481年
  • 形狀:正方形,面闊
  • 編號:Ⅲ-415
簡介,保護,價值,

簡介

開善寺全同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明代寺殿古建築。正殿位於四川省滎經縣城。開善寺現僅存的正殿建於明成化十七年(1481年)。正殿平面呈正方形,面闊、進深各三間,均約14.5米,是典型的明代大木結構建築。單檐歇山頂抬梁式木結構,八架椽屋用四柱,前後檐和山牆面均施斗拱,式樣複雜,做工精細,前檐闌額上精雕刻有雙鳳朝陽、二龍戲珠等圖案,莊重,氣派,保留了早期古建風格。
開善寺全同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明代寺殿古建築。正殿位於四川省滎經縣城。開善寺現僅存的正殿建於明成化十七年(1481年)。正殿平面呈正方形,面闊、進深各三間,均約14.5米,是典型的明代大木結構建築。單檐歇山頂抬梁式木結構,八架椽屋用四柱,前後檐和山牆面均施斗拱,式樣複雜,做工精細,前檐闌額上精雕刻有雙鳳朝陽、二龍戲珠等圖案,莊重,氣派,保留了早期古建風格。 開善寺,又名開山寺,位於滎經縣嚴道鎮民主路。現僅存正殿,建於明成化十七年(1481年)。正殿平面正方形,面闊、進深各三間均為14.55米,單檐歇山頂,梁架結構完好。檐下施七踩斗栱,闌額飾深浮雕,精巧細膩,線條流暢。開善寺正殿既保留了早期建築風格,又具有地方建築特徵,為研究建築史提供了珍貴史料。

保護

據滎經縣博物館負責人高俊剛介紹,位於滎經縣嚴道鎮的明代木結構建築---開善寺,現僅存正殿一座,建造於明成化十七年(公元1481年),是瓦屋進山路線上香客們第一朝拜地,也是全國唯一的辟支佛道場的起香殿,寺名“開善”即“從此歸佛行善”之意。
國寶開善寺的價值所在,是這座古建築本身。前出的飛檐,八朵雕花交錯的斗拱,賦予了這座明朝建築鮮明的漢代元素,正殿斑駁的牆壁上殘存著典型的元代風格彩繪。
受5.12汶川大地震的影響,有著500多年高齡的“開善寺”受到了今生最大劫難。地震發生後,滎經縣委、縣政府立即啟動了突發事件應急預案,搶修屋面,加固鬆動梁架,暫時確保了開善寺的安全。同時,滎經縣向四川省文物局匯報了情況,取得了各級文物管理部門的經費和技術支持,以確保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開善寺的安全與完整。 如今的開善寺,已經暫時停止了對外開放。修繕現場腳手架林立,建築工人們有的正忙著將直徑達20厘米的木柱挑進寺廟,有的則在庫房內刨制榫卯。“這些榫卯必須與原來的建築風格保持一致。”據在場工人介紹,隨著工程有序展開,明年3月開善寺的修繕就可以大體完工。

價值

“開善寺的價值所在,是這座古建築本身。開善寺是西南地區少有的,保存較完整的明代木結構古建築,對研究古建築藝術、佛教文化內涵具有極高的學術價值。”蘇士澍表示,滎經縣是華夏文明的始祖顓頊帝的故里,是古代南絲綢之路的重要驛站和著名的砂器之鄉。作為四川文物大縣之一,滎經縣發掘和保護文物工作一直走在全市乃至全省的前列,與其說是他們選擇了滎經,不如說是滎經吸引了他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