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源巴哈村

巴哈村位於門源縣東川鎮克圖鄉,村舍600戶,人口3000人,以青稞,小麥為主食,山泉潺潺,青山秀麗,風和日麗。村民以外出打工為主要收入手段。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門源巴哈村
  • 行政區類別:村莊
  • 所屬地區:青海省北部門源回族自治縣
  • 人口:3000人
  • 村舍:600戶
簡介,概括,特點,地理氣候,主要產業,

簡介

門源巴哈村位於青海省北部門源回族自治縣
巴哈村一角巴哈村一角

概括


地理位置
門源巴哈村(巴哈口)

特點

巴哈村三面環山,冬季較冷,以煤取暖,做有火炕,冬天較舒服,夏天風景美麗,適合野炊。

地理氣候

村屬縣境北為冷龍嶺,南有達坂山,大通河橫貫東西,地勢西北高,東南低。氣候寒冷濕潤,雨量豐富而穩定,均溫0.5℃,年降水量518毫米。
東南部克圖口以東的高山峽谷地區以林為主,林、牧、農皆宜,為青海重要林區之一,有雲杉、樺、柏等天然林木;中部克圖口以西至青石咀之間為平坦開闊、土質肥沃的山間盆地,
氣候:門源屬高原大陸性氣候,地處中緯度西風帶區。冬半年受來自西伯利亞乾冷氣候影響,氣候比較寒冷乾燥。夏半年受孟加拉灣的西南暖濕氣流影響,氣候涼爽濕潤。具有春季多雪多風,夏季涼爽多雨,秋季溫和暫短,冬季寒冷漫長的特點。全年日照時數2264.8--2739.8小時,年太陽輻射130.68--154.0千卡/平方厘米,氣溫日較差11.6--17.5℃,年平均氣溫0.8℃,年平均降水520毫米,年蒸發量100毫米。
以農為主,主要種植小油菜和青稞、春小麥、馬鈴薯等,是自治縣主要糧、油產區,又是青海油料重點生產基地之一,尤以大型的國營浩門農場產量最大;
北部和南部山區為四季牧場,主要放牧綿羊、山羊、氂牛、黃牛、騾、馬等牲畜;西北部為高寒草甸山區,以產中國有名的良種馬──浩門馬(大通馬)著稱,建有浩門種馬場。

主要產業

門源主要有農牧、礦產、水能、旅遊、動植物五大資源。全地區耕地面積60萬畝,其中縣屬45萬畝,農作物以油菜、青稞為主,兼種豌豆、小麥、馬鈴薯、蔬菜等,油菜年產量達3萬噸(全地區數字),出油率高達40%,素有"門源油、滿地流"的美稱,年產油菜花蜜1500多噸,花粉30多噸,蜂王漿20多噸。
境內各類草場面積686.4萬畝,其中可利用草場583萬畝,存欄各類牲畜56萬頭(只),是青海省重要的商品油料基地、藏區青稞良種繁育基地、牛羊育肥販運基地。全縣森林總面積420萬畝,覆蓋率為38.25%。
境內已探明的礦產資源有煤炭、金、銀、銅、鋅等16種,被譽為"黑珍珠"的無煙煤廣泛分布於我縣寧纏和一棵樹地區,是全省最大的無煙煤生產基地;境內僅流域面積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31條,水能理論蘊藏量為56萬千瓦。
以大通河為主可建32座裝機容量33萬千瓦的水電站;境內有眾多的野生動物和食用藥用野生植物資源。
中國最大的油菜花海、中國最美的祁連山草原、青海最大的仙米林區等壯美的自然景觀和多姿多彩的人文景觀,構成了高原回族之獨特的旅遊風景線。
門源巴哈村有豐富的旅遊資源,獨特的民俗風情。近年來,旅遊業作為新型的朝陽產業正在興起。在"3345"戰略(即一個祁連山旅遊圈、一條浩門河旅遊經濟帶、一個百里油菜花海品牌為內容的"三個一"和東中西"三個片區",油菜花旅遊節、環湖賽、中秋賽馬節、秋季攝影登山節"四個節慶活動";
油菜為代表的農業文化基地、浩門馬為代表的牧業文化基地、白氂牛為代表的林業文化基地、崗什卡為代表的雪山文化基地,達坂山為代表的古絲綢之路文化基地等"五個文化基地")的推動下,全縣的旅遊人數達到41萬人次,旅遊收入達到4100萬元。
正在建設的崗龍旅遊開發也逐步完善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