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篇歷史小說:華陽公主

長篇歷史小說:華陽公主

《長篇歷史小說:華陽公主》講述了秦始皇的女兒華陽公主,心地純淨,淑美無雙,她與燕國義士高漸離上演了一場曲折離奇、揪心裂肺的愛情悲劇。在秦皇統天下的時代風貌的映襯下,更顯出厚重的歷史感。人物生動,情節跌宕;激揚的情感與壯闊的場面相呼應,通俗性、可讀性和文化意夾雜其間,令人難於釋懷。

基本介紹

  • 書名:長篇歷史小說:華陽公主
  • 出版社:華夏出版社
  • 頁數:277頁
  • 開本:16
  • 品牌:華夏出版社
  • 作者:孫自筠
  • 出版日期:2014年9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08081939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後記,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長篇歷史小說:華陽公主》由華夏出版社出版。
長篇歷史小說:華陽公主

作者簡介

孫自筠,安徽壽縣人,四川內江師範學院教授。出版有長篇歷史小說《太平公主》、《萬壽公主》、《華陽公主》、《安樂公主》、《陳子昂》,歷史小品《狀元趣談》;主編散文集《紅楓葉》,《十七歲的琴弦》、《相思的紅飄帶》等。所著《太平公主》被改編為37集電視連續劇《大明宮詞》,全國多家電視台播出。《萬壽公主》己被影視公司購買改編權,在籌拍中。

圖書目錄

第一章 歌女受困臨淄
第二章 呂不韋計賺西秦
第三章 劍,在秦王手中顫抖
第四章 再續母子情
第五章“我要改變她”
第六章 睡美人
第七章 “罪過啊,罪過!”
第八章 魂斷落魂橋
第九章 “人為至靈,何以自咬?”
第十章 殘月
第十一章 鷸蚌相爭,漁人未必得利
第十二章 燕趙悲歌
第十三章 大地灑下斑斑血跡
第十四章 撞擊
第十五章 愛情玩笑再開一次
第十六章 “陛下,我只有一個請求。”
第十七章 “陛下,我還有一個請示。”
第十八章 愛情使人聰明
第十九章 啊!阿房宮
第二十章 生命的圓圈
第二十一章 愛情也使人糊塗
第二十二章 朕為始皇帝
第二十三章 愛的煎熬
第二十四章 當雄雞叫完最後一聲
第二十五章 為大紅喜字上再添一抹紅
第二十六章 歷史的餘響
後 記
附:
《文學與歷史的對接:從文本策略到主題建構
——評孫自筠的歷史小說》(高衛紅)

後記

上世紀末開始,我連續寫了《太平公主》等四部歷史小說,十多年來,一版再版,這次出版,已是第四次了。欣喜之餘,當然有許多感謝時代、感謝讀者、感謝出版社的話要說。然而幾番構思,總難達意,倒不如上次結集再版時寫的那些更能表達我的心聲,於是翻出來略加修飾,附在這裡,權作《後記》吧。
寫長篇小說是我一個青春夢,因受制於我處的時代,那只能是一個奢侈的夢,故而兩手空空,一無所獲。若干年後,時勢變遷,舊夢得以接著做。然而遺憾的是,自己出道太晚,熟悉的題材和經歷的故事,已有那么多大家寫了,寫得那么精美、深刻,我哪能寫過他們?於是,把目光轉向歷史,然環顧左右,歷代帝王已被人一寫再寫,名臣顯將、文宗巨賈,乃至后妃太監等,也早有人涉筆,最後,只得把題材選定在相對較少有人涉及的公主身上。好在自己有在圖書館工作的經歷,獨享許多史料查閱的便利,一年多時間就寫出以武則天之女和秦始皇之女為故事內容的《太平公主》和《華陽公主》兩部,並得以出版。接著,又寫了以武則天之子唐中宗女兒為主角的《安樂公主》、武則天七世孫唐宣宗之女為主角的《萬壽公主》兩部。
四部書面世後,引起影視界的注意,《太平公主》被改編為三十七集電視連續劇,易名《大明宮詞》,在海外及全國各電視台播放;《萬壽公主》已交易了改編權,擬冠名《唐宮謠》改編為三十集電視連續劇,籌拍中因故暫停。《安樂公主》,已有劇作家改編為大型話劇,易名《絢夢》正式發表;《華陽公主》也早有製片人聯繫改編事宜,因種種原因未果。但“皇帝的女兒何愁嫁”?歷史劇是朵永不凋謝的花,別擔心她們會成“剩女”。讀者請耐心等待。
選擇公主題材很容易被認為在追求趣味性、娛樂性和市場份額。是的,在文化商品屬性被認可並大行其道的現實下,請原諒我的未能脫俗。然而,我卻更注重作品的文化意蘊、歷史價值和政治內涵。輕鬆寫文化、談笑品歷史和評說帝王政治,是我寫歷史小說的藝術思想追求。這不是我有意忽略歷史亮點,如秦始皇的一統中華、武則天的盛世繁榮等,那是應當大書特書的,但是他們的那些文治武功的代價過於昂貴,所以才有武則天死後留無字碑任後人評說的佳話。她的自知之明和自我審判,是她之前之後的任何一代帝王都難以做到的。
歷史小說是小說,小說講求文學性,虛構、編排、剪裁的分量很重,所以不能當成信史讀。只要歷史的主線索不混亂、重大歷史事件和重要歷史人物不錯位,所反映的那段歷史的時代精神不被歪曲,怎么虛構都無可厚非。
記得在《大明宮詞》初播時,有人撰文批評其中太平公主與王維的交往有悖史實。太平公主比王維早出生四十年,死時五十二歲,時王維才十二歲。劇中二人間非同一般的交往純系編導的胡編亂造。其實這不能怪編導,應該怪罪的是我,“板子”該打在我身上,因為我在《太平公主》小說中用了幾乎一章的篇幅寫太平公主與王維的交往。這當然是虛構,是為了增強唐詩文化色彩和分量,在一點野史影子啟發下的虛構,是在不違背歷史的本質真實和藝術創作原則前提下的虛構,是應該被允許和理解的。
《大明宮詞》播出時關於史實的議論很多,還有一些小插曲至今回憶起來仍覺趣味無窮。
電視劇中有一場太平公主主持殿試點魏明倫為狀元,家住成都的著名戲劇家魏明倫知道我寫過一本關於狀元的書,打來電話問我唐代是不是有個叫魏明倫的狀元。我當即翻閱書中狀元名單,告訴他說沒有,不僅唐代沒有,就是在歷代所點的六百餘名狀元中,也沒有一個叫魏明倫的。同時我向他說明,我的《太平公主》小說中只寫了王維請太平公主向考官推薦他為狀元,書中沒有魏明倫其人,至於編導據何虛構,我不知情。那頭魏明倫先生聽了,傳來一陣爽朗開心的大笑,而且感染著電話這頭的我也哈哈大笑起來。
唐代離現在已經太遠,許多歷史細節早已淹沒,通過合理的藝術虛構再現當時活生生的生活圖景,是文學藝術家用以還原、豐富和表現歷史的手段。可以說,沒有藝術虛構便沒有歷史小說、歷史戲劇和一切以歷史為題材的文藝作品。
但虛構不能太離譜,對已有定評定論、於史有據的重大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的虛構,以採取慎重態度為好。如電視劇《大明宮詞》中為了劇情的需要,甩開史料和原作,竟把唐睿宗李旦在中宗和少帝後還當了兩年(711-712)皇帝的歷史給虛構沒了。這種對歷史的隨意切割取捨,為了戲劇性的震撼效果而不顧史實的做法,我認為是欠嚴肅的。
這種情況在我的另一部歷史小說《萬壽公主》改編為電視連續劇時又遇到一次。劇本寫好後易名《唐宮謠》,在討論中提出許多很好的修改意見,但在對史實與虛構的關係上卻出現了分歧,如:要求把唐文宗、唐武宗、唐宣宗、牛僧儒、李德裕等歷史人物,“甘露之變”、“武宗廢佛”等歷史事件作虛化處理;對根據劇情需要而合理虛構的宣宗未登位前的撫平藩鎮活動則被認為“於史無據”而要求刪去。其原因據說是為了劇本審查易於通過。影視製作是個高風險行業,這種做法的用心良苦誠可以理解,但其既有悖於歷史真實又有違於藝術真實的代價實在太大。此劇尚停留在籌拍中,劇本還未最終定稿,其虛虛實實究竟如何定位,還未可知。
歷史文學在處理史實與虛構的問題上一直存在著爭論,核心話題是誰主導誰,有的說以史為主;有的說史實只是影子,虛構才是主體;有的說史實是筋骨虛構是血肉;還有用簡單的量化法以五五、三七、二八來劃分其比例的。在評論家們各持一端爭論不休時,一種完全顛覆傳統、戲說歷史、打通古今、穿越時空的影視劇風行螢幕,引發熱播的同時引發異議:擔心對觀眾產生歷史誤導。其實,這種擔心完全多餘,因為坐在電視機前的觀眾是在看戲找樂子,體味那種張飛殺岳飛、關公戰秦瓊的快樂,想通過電視劇學歷史的人究竟不多,那部播出的歷史與現實相穿越溝通的歷史神話劇《神話》很能說明問題。而真正有必要擔心的,應該是那些以正劇面目出現的歷史劇中對歷史的混淆和誤讀,如對史實的錯訛,如對秦始皇的誇大頌揚,如對康熙皇帝的過分美化等等,更應當引起關注。
這些年,因為愛好,我讀了不少歷史題材的文學作品,看了不少歷史影視劇,還動筆寫了幾部歷史小說,對歷史題材文藝作品如何對待處理歷史真實與藝術虛構,有些心得體會,藉此冒昧發表些淺薄見解,以拋磚引玉。
目前,在網路閱讀流行、紙質出版業運行艱難的情況下,蒙華夏出版社再版拙著“公主系列”,特此深表謝意。
此外,對高衛紅教授專為此次再版寫評論《文學與歷史的對接:從文本策略到主題構建》,孫建先生、郭平女士和孫迅女士對我寫作所作的大量幫助,一併表示感謝。
孫自筠
2013年初冬於內江師範學院
補記
每個公主都帶著政治的胎記出生,華陽公主當然不會例外,不僅不例外,因為她的父親是秦始皇,地位顯赫特殊,因此,她身上的政治胎記也就格外鮮亮,格外耀眼。秦始皇胸懷大志,要滅六國統一天下,當中國亘古以來的始皇帝。為實現這個偉大志向,他把女兒華陽公主作為籌碼,為他的政治抱負服務,反覆使用,全不顧女兒的意願和幸福。這是《古今圖書集成》里留下的這段故事。
故事發生在秦始皇二十三年(公元前224年),大將李信攻打楚國大敗而歸。秦始皇只得請老將王翦出山。王翦託病不出。秦始皇禮賢下士,親去頻陽登門相請,把上將軍印信送上,交六十萬大軍給他指揮。王翦推託不過,勉強接下。三天后,王翦去鹹陽赴任。半道上,被秦始皇安排的華陽公主和百名美女迎住。這時,太監宣旨:“遇處成婚。”即相遇之處舉行婚禮。於是,“列兵為城,中堅設錦幄,行合卺禮”。王翦被招為了駙馬,替老丈人打天下,敢不賣命?後來,王翦領兵果然滅了楚國,為秦始皇一統天下立下赫赫戰功。
按常理,丈夫為國立下戰功,華陽公主應該高興,但她卻無法高興得起來。先算算年齡。秦始皇生於公元前259年,王翦前224年伐楚。那年秦始皇三十五歲,他的女兒華陽公主大概十五歲左右。王翦生卒年齡不詳,但他是秦國屢立戰功的老將,這次受命滅楚還帶上同為秦將的兒子王賁。王翦的年紀,當比秦始皇大,且不會小於兩位數。如此算下來,王翦與華陽公主應接近爺與孫的年齡差距。如果沒有什麼鋪墊,他們之間是很難有真正愛情可言的。再看看華陽公主的心思。她與高漸離早就有約在先,而且還得到秦始皇的認可。可是父親欺騙了她。她滿心歡喜地踏上去與高漸離完婚的婚車,結果洞房裡等待她的卻是一個她不認識的白鬍子老翁。剛烈的她,除了以死相搏,別無選擇。作為中華始皇帝的女兒,華陽公主無疑是高貴的,但高貴於她,除了選擇高貴的死,還有什麼呢?
當然,華陽公主的這段故事,很可能是古人對秦始皇拐彎抹角的譏諷。
皇權無親情。在秦始皇眼裡,皇位比什麼都重要。有了它,就有無數嬪妃的後宮,要多少公主沒有?一個華陽算什麼。其實,類似伎倆武則天也玩過,為了當皇后,她親手掐死自己的女兒以嫁禍王皇后,其性質比秦始皇更惡劣。但是她晚年能對自己一分為二,認罪認錯態度較好,故史家把她與秦始皇比較後,還是高看她一眼。
在我寫的幾個公主里,沒有一個是喜劇結局的,多為悲劇。這絕不是我太殘忍,實在是歷史太殘酷。歷史上也有過那種活得光鮮死得榮耀的公主,比如那些和親的,看似喜劇,但喜慶熱烈的背後,卻是終其一生的悲涼。還有那出家遁人空門的,本意在割斷皇脈遠離是非,卻因那點血統的牽連,衍化出更多的生死悲情。看來,倒不如出生於平常百姓家的女孩,身上雖沒有那點高貴得令人企羨嚮往、也令人心驚肉跳的標識,都一樣長大,日子過得無憂無慮,該歡樂時不缺歡樂,該浪漫時照樣浪漫,老來回頭看看,一樣不缺。
2014.8.3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