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白山十六峰

長白山十六峰

長白山是東亞地域中以海拔2,760米的白頭峰等十六座山峰環繞的天池台地為主體的諸多山系構成的山嶺。長白山有廣義和狹義之分,一般多指狹義的長白山,即長白山脈的主峰區域。構成長白山主體水系的河流有三條,他們分別是松花江、圖們江、鴨綠江。長白山的地理概念就是長白山水系覆蓋的整個地域,這裡包括構成這一地理概念的山峰、山嶺、平崗、河灘、河流和沖積平原。

公元1908年,也就是清朝光緒三十四年,清末秀才奉天候補知縣劉建封奉旨勘查長白山。歷時4個月的實地踏查之後,除《長白山三江源流考》等官方報告,還撰寫了《長白山江崗志略》。劉建封是秀才,又是詩人。儘管考察十分艱苦,甚至有生命危險,面對祖國雄奇的山水,常常情不自禁地吟詩,興致勃勃地為各山峰命名。並繪有詳細的地形圖,標註了十六峰的位置,它們是:

白雲峰、芝盤峰、天文峰、華蓋峰;天豁峰、龍門峰、紫霞峰、鐵壁峰;觀日峰、玉柱峰、冠冕峰、梯雲峰;臥虎峰、孤隼峰、錦屏峰、白頭峰。

這十六峰千姿百態,經過漫長歲月的風雨雕蝕,山峰嶙峋峭奇,姿態各異,有的如寶劍刺天、有的似少女梳妝、有的如雄鷹銜物,環列成一個大圓周,或白或黃、或青或綠護佑著一池碧水天池。

《長白山》

揚眉

女媧補漏練五石,遺世通靈寶玉痴;

十六群峰天將化,庇佑神獸守天池;

二道白河群龍聚,大峽溝谷立巨石;

神山聖水關東漢,大美長白天下知。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長白山十六峰
  • 外文名稱:Changbai mountain sixteen peaks
  • 地理位置:中國東北的東部、朝鮮西部
  • 氣候類型:溫帶大陸性氣候及山地氣候
  • 占地面積:台地面積21.5萬公頃
  • 開放時間:全年
  • 景點級別:國家AAAAA
  • 門票價格://
  • 著名景點:白雲峰、芝盤峰、天文峰、華蓋峰
    天豁峰、龍門峰、紫霞峰、鐵壁峰
    觀日峰、玉柱峰、冠冕峰、梯雲峰
    臥虎峰、孤隼峰、錦屏峰、白頭峰
  • 古風:《長白山》,揚眉
概述,長白山準確的概念,狹義的長白山,廣義的長白山,長白山流域,長白山文化,長白山名字的由來,長白山山體的形成,山體的主要形成階段,小規模的噴發時期,長白山十六峰,白雲峰,錦屏鋒,觀日峰,龍門峰,芝盤峰,天豁峰,鐵壁峰,華蓋峰,紫霞峰,孤隼峰(今在朝鮮境內),三奇峰(今在朝鮮境內),白頭峰(今朝鮮境內,改稱將軍峰),冠冕峰(為中朝界峰),臥虎峰(為中朝界峰),梯雲峰(中朝兩國界峰),玉柱峰,後增加的五座山峰,天文峰(華蓋峰),織女峰,落筆峰,不老峰,砥柱山,長白山的物候情況,氣壓,風力,氣溫的遞減率,季節劃分,降水,濕度,雲量,迷霧,日照,物候與植被,長白山水系,長白山地域的人類文化,長白山域居住的古老民族,肅慎族,挹婁族,勿吉族,靺鞨族,女真族,滿族,長白山域內居住的近代民族,漢族,滿族,中國境內的朝鮮族是近代遷移而來的民族,長白山是眾多神奇自然景觀的博大山體,長白山,長白山東景區,長白山南景區,長白山西景區,長白山北景區,長白山是自然生態尚處於原始狀態的山體,長白山有完整的野生植物體系,長白山的原始生態森林的分布和結構穩定,長白山域內野生動物種類繁多資源豐富,長白山區地質上擁有豐富的礦藏,長白山政治格局自古以來就是中華民族的體系之中,歷代王朝的山祭,金代的山祭,明代的山祭,清代的山祭,神山之所,聖水之地,

概述

長白山是中國東北著名山地,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神聖領土,松花江、圖們江和鴨綠江發源地。因其諸多主峰多白色浮石與積雪而得名,是中朝兩國的界山。為了更好地保護和開發長白山,吉林省人民政府早在1960年就劃定了長白山自然保護區,成立長白山保護區管理局,面積為196,465公頃。1961年建立了21.5萬公頃的長白山國家自然保護區,謹慎地進行保護性開發。
1963年9月,在金日成欲“建立朝鮮革命聖地”的多次懇請下,中國政府與朝鮮政府簽定非公開條約,中國國界線在天池地段後退三十公里,此處長白山由中國獨有變為中朝界山,天池成為界湖。這是當時歷史情況下,中朝友誼的親密見證。在1957年的中國地圖上,可以清楚的看到長白山及長白山段的天池完全在中國境內的。
它是地球上同緯度地帶原始狀況保存最好,物種最豐富,生態系統最完整的自然保護區。域內不僅有原始狀態的森林,還有苔原、草甸、湖泊、河流、沼澤等,是歐亞大陸北半部山地生態系統的典型代表。1980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歸入了“人與生物圈”保護網,成為世界生物圈保留地之一。1986年被國務院批准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006年被國家首批提升為AAAAA級旅遊景區。長白山是中華十大名山,是滿族的發祥地、關東民族的再興地、朝鮮人民的聚居,以神山聖水而聞名於世,有“關東第一山”之稱。
長白山天池及十六峰位置

長白山準確的概念

長白山是東亞地域中以海拔2,760米的白頭峰等十六座山峰環繞的天池台地為主體的諸多山系構成的山嶺。長白山有廣義和狹義之分,一般多指狹義的長白山,即長白山脈的主峰區域。

狹義的長白山

狹義的長白山單指長白山脈的主峰(東經127°40'~128°16',北緯41°35'~42°25')區域。長白山是巨型的複式休眠火山,外圍熔岩高原區域略呈不規則的橢圓形,長軸約140公里,短軸約120公里,呈北東向延伸,包括長白山火山錐體和它周圍的熔岩高原及東北西南向山地,海拔一般在800米以上的區域。

廣義的長白山

廣義的長白山指整個長白山脈區域,即東亞地區東部山地的總稱。北起完達山脈北麓,南延千山山脈老鐵山,西起吉林哈達嶺,東至朝鮮半島。由多列東北—西南向平行褶皺斷層山脈和盆、谷地組成。最西列為吉林省境內的大黑山和向北延至黑龍江省境內的大青山;中列北起張廣才嶺,至吉林省境內分為兩支:西支老爺嶺、吉林哈達嶺,東支威虎嶺、龍崗山脈,向南伸延至千山山脈;東列完達山、老爺嶺和金剛山脈,面積約31萬平方公里。其中的主區域介於北緯38°46′~47°30′,東經121°08′~134°,長約1300餘公里,東西寬約400公里之間,略呈紡錘形。
北坡看天池,攝影:揚眉北坡看天池,攝影:揚眉

長白山流域

凡是長白山水系流經的區域都是長白山流域。構成長白山主體水系的河流有三條,他們分別是松花江、圖們江、鴨綠江。各個水系都有著自己的分水嶺,分水嶺也是山嶺的最高脊樑部分,也是地域之間劃分的天然界限,因此,嚴格意義上說:長白山的地理概念就是長白山水系覆蓋的整個地域,這裡包括構成這一地理概念的山峰、山嶺、平崗、河灘、河流和沖積平原。

長白山文化

長白山文化就是從古至今在長白山流域上演繹的人類活動所產生的文明。它包括政治角斗結果、科學技術成果、人類思想結晶等諸多要素。長白山文化的有四千多年,古人面南而住、擇谷而居,山川河谷地帶是人類棲息和繁衍的重要場所。

長白山名字的由來

長白山名字的由來有三個原因:第一,遠往長白山山巔部分,一年當中有很長的時間巍峨皓白;第二,長白山是由火山噴發形成的,噴發後的火山灰成灰白或淡黃色,古代交通蔽塞,很難到其近前,即便是夏季冰雪短暫的消融後,遠觀群峰仍為白色;第三,《山海經》,將長白山稱之為不鹹山,口語演義說,是因為那裡的白色的火山浮石類似芒硝,應該是鹹鹹的,但嘗之卻不鹹卻始終泛白。
攝影:揚眉攝影:揚眉

長白山山體的形成

長白山為著名巨型複式火山,外圍熔岩高原略呈不規則橢圓形,長軸約140公里,呈北東向延伸,短軸約120公里,經白堊紀末、中新世、上新世末到更新世初三次大的玄武岩噴溢堆疊形成的台地、高原、山地。早期噴溢的原始形態已遭破壞,中期噴溢的則構成寬廣高原主體,晚期噴溢除長白山外大部埋於河谷。三期噴溢堆積的總厚度約500~600米,總面積4,500平方公里。長白山台地是在上新世晚期由鹼性石英粗面岩噴發形成的,在第四紀又有大量基性熔岩噴溢形成十六座山峰。

山體的主要形成階段

長白山是一座多次噴發的中心複合式火山,由台地、熔岩高原和火山錐體三部分構成。長白山區的形成,有其悠久的歷史。在距今約2500萬年時,長白山在著名喜馬拉雅造山運動影響下,地殼發生一系列斷裂、抬升,地下深處的玄武岩溶液沿著地殼的縫隙大量的噴吐於地面,形成了玄武岩台地的主要物質。在距今約300萬年時,地球進入新構造階段,長白山地殼再次發生斷裂、抬升,玄武岩溶液沿著地殼噴吐,有部分堆積在玄武岩台地之上,形成傾斜玄武岩高原的主要物質。距今約200萬年,長白山才轉為中心的爆發式火山,噴出的溶液和碎屑物,堆積在火山口四周的溶岩高原和台地上,築起了一座雄偉而高大的火山錐體。當長白山主體形成後,該區進入了火山爆發的間歇期,地殼運動相對穩定。

小規模的噴發時期

長白山的地質演化歷史只是短短的一瞬間。長白山火山爆發的歷史就更加短暫了,至今還沒有湮死過去,只是處於休眠狀態,被稱為休眠火山。據史料記載,自1597年以來,長白山火山曾有過三次小規模的間歇式活動。第一次噴發是在1597年8月26日的明萬曆二十五年;第二次噴發是在1668年的清康熙七年;第三次噴發是在1702年4月14日的清康熙十一年。
碳化木,攝影:揚眉碳化木,攝影:揚眉

長白山十六峰

公元1908年,也就是清朝光緒三十四年,清末秀才奉天候補知縣劉建封奉旨勘查長白山。歷時4個月的實地踏查之後,除《長白山三江源流考》等官方報告,還撰寫了《長白山江崗志略》。劉建封是秀才,又是詩人。儘管考察十分艱苦,甚至有生命危險,面對祖國雄奇的山水,常常情不自禁地吟詩,興致勃勃地為各山峰命名。並繪有詳細的地形圖,標註了十六峰的位置,它們是:
珍貴的長白山十六峰歷史地圖珍貴的長白山十六峰歷史地圖
白雲峰、芝盤峰、天文峰、華蓋峰;天豁峰、龍門峰、紫霞峰、鐵壁峰;
觀日峰、玉柱峰、冠冕峰、梯雲峰;臥虎峰、孤隼峰、錦屏峰、白頭峰。
這十六峰千姿百態,經過漫長歲月的風雨雕蝕,山峰嶙峋峭奇,姿態各異,有的如寶劍刺天、有的似少女梳妝、有的如雄鷹銜物,環列成一個大圓周,或白或黃、或青或綠護佑著一池碧水天池。

白雲峰

在白山市撫松縣境內東南。白雲峰位於天池西側,南鄰玉柱峰,北對芝盤峰。海拔2,691米,是中國東北第一高峰。
攝影:揚眉攝影:揚眉
據《安圖縣誌》:“白雲峰在白山之極巔。遙望之山峰,直插霄漢,白雲觸而出,終日不散。天晴時,群峰畢露,獨此峰煙霧繚繞,氣象雄壯。自天池至巔十;華里,崇山隱天,雲鎖峰尖,故名之曰白雲峰”。
站在山腳遠遠望去它又象一座頂天立地的金鐘,一層層斷裂岩層似雕鑄的鐘紋;五仙女觀瑤池,十二羅漢沐白雲是鏤刻在金鐘上栩栩如生的畫面。峰頂由灰白、淡黃、乳白色浮石構成,與藍天白雲相襯,如綢似錦,雲起風流,飄悠天際。登絕頂,可凝眸遠眺那蒼茫浩渺的長白群山;東望赤峰,南望大小胭脂峰,西望天鵝峰,北俯奶頭山影。到此者如置身霄漢,心曠神怡,頗有幾分仙氣。
白雲峰終日隱匿於繚繞雲霄之中,似在凝思,又似在冥想,默默無語羞於露面。偶得晴空萬里的時候,池上雲淡風輕,群峰畢露各展仙姿,唯有白雲峰依然借片片祥云為紗,遮掩她嬌羞的面容。

錦屏鋒

錦屏鋒海拔2,590米,位於天池西側。在芝盤峰北200米處,在東起龍門峰,西經觀日峰、芝盤峰,南至白雲峰的大馬蹄形內壁,俗稱“大簸箕”的正中。
攝影:揚眉攝影:揚眉
據《長白山江崗志略》,錦屏鋒在芝盤峰和觀日峰之間,峰頂南北各起一峰,中間平行組成,峰前壁立千,仞如刀削成,峰後陡懸無掛。看去宛如錦繡屏風,宛如屏風,故云錦屏峰。獵人們見其形狀如城垣,習慣稱呼它為城牆砬子。又據《長白山古今攬勝》:“峰頂南北各起一峰,由彩的翡翠石裝點峰巔,峰前峰後立陡懸崖,宛如錦銹屏風一般,故而得名”,故有“白雲絕勝處,翡翠錦屏中”之語。在南北兩側峰尖下方均為較長深谷,與觀日峰、白雲峰構成天然分界。峰後山腰還有深深的長溝,溝中溪流潺潺,清爽宜人,一路奔向茫茫林海之中。

觀日峰

觀日峰位於天池西北,海拔2,510米。《長白山江崗志略》記載:“峰起一尖,登而望之,海闊天空,可以觀日出、日入。”故有觀日之名。書中又說:“土人云,每年三月三日夜半時分,一遇天晴,見日如紅球,白海中出。出時三起三落,而水之波翻浪涌,忽上忽下,歷歷在目。尤足令觀者,移情海上”。觀日峰與西大坡相連,山上經常有成群的馬鹿出沒。
攝影:揚眉攝影:揚眉
從獨酌峰北側沿岳樺林盡處登山,順著山脊,在隱流瀑布一側上,經過龍門峰的後背,直達觀日峰的山頂。登峰遠望,卻有海闊天空之感。如有機會,觀日出,送日落更會有無限豪情。站在山頂極目遠眺,天池碧波蕩漾,群峰峻秀婀娜,壯觀雄偉。面對萬壑千山,仰天一嘯,谷鳴山響,聲音久久迴蕩。在觀日峰後側山坡有三座與觀日峰形狀相似的山峰,依次向北排列,象結伴出遊的四姊妹攜手遊天池。

龍門峰

海拔2,595.7米,高出天池水面401.7米。因峰門兩峰突起,狀若門形,故名龍門。它位於天池北偏西,與天豁峰一起把守天池水出口。龍門峰形狀奇特,宛若蛟龍戲水。它是由火山噴發的熔岩流構成的,由於柱狀節理髮育,岩石風化,剝蝕,崩落嚴重,所以多崇崖峭壁,峰下形成巨大的倒石堆,沖溝下部形成較大的土石流扇,其上分布有少量高山植物。
攝影:揚眉攝影:揚眉
《長白山江崗志略》載,“在乘槎河西,與天豁峰對峙而低。池水溢流而出,狀若門形,故號日龍門”。相傳,大禹治水曾到峰上。山旁有一石,上似蝌蚪字形。在百姓的心中,這碑為神碑,無人認識上面的蝌蚪文字。曾有人在龍門峰前,看見有幾條紅黃色的魚,在乘槎河上跳躍,便用石頭打,不料“霎時狂風大作,白雨

芝盤峰

又稱鹿鳴峰,位於天池西偏北,海拔2,603米,峰頂由四個小山峰組成,有“四子會芝盤”之說。峰頂有草甸,形如圓盤。每到嚴寒冬季,其他各峰積雪封頂,唯有此峰露在雪外。《長白山江崗志略》記載:“峰頂產靈芝”取名。
攝影:揚眉攝影:揚眉
峰頂由西北向東,峰起四尖,稱“四子會芝盤”。芝盤峰內壁陡峻,後壁有弧形崖壁,是冰川時期冰斗所致,構成天池西北畔較大屏障。峰後坡度較緩,延伸面積廣闊,俗稱西大坡。山腰多溝壑溪流,花草生長繁茂。每至夏秋,鹿坪、雪嶺等處鹿群較多,九月中旬雪後,隨處可見鹿蹄印跡。坡下群鹿追逐,嘶鳴不已,此起彼伏,迴蕩山谷,因之有“鹿鳴翠谷,雕飛芝盤”之讚譽,據此又稱芝盤峰為鹿鳴峰。
芝盤峰北側有可容納幾十人的崆洞,這是長白山的主要異洞之一,因形似鹿,人稱鹿蹄洞。
暴落,連聲霹靂,而魚亦逝”。
龍門峰北側峽谷中有一隱流瀑,落差約20米,是由陡峭的崖壁跌至深谷,似天際飛流,又若天女舒展長袖,隔玉壁與長白瀑布相映,是遊人賞心遊玩的絕妙佳境。山腰有凝雪坡,似揮之不去的流雲橫掛山腰,積雪至八月始融化。從長白瀑布,沿乘槎河溯源而上,經玉壁即達龍門峰腳下的天池湖畔。

天豁峰

天豁峰海拔2,620米,位於乘槎河東岸與龍門峰對峙。據《長白山江崗志略》,“峰起雙尖,中辟一線,有豁然開朗,令人不可思議之趣”故名天豁峰。相傳,山縫為大禹治水時所劈。天豁峰面向天池一側“土色黃,望之如二龍蟠踞頂上。峰後石多赤色,亦頗耐觀。每至冬日,雪凝峰間,直同白虹,插入天漢,尤覺十分出色”。據當地人講,峰頂平縫中,隱有洞口數處。登山的人往往看見有蟒蛇出沒其間。在十六峰中,天豁峰是最富於傳奇色彩的山峰之一。
攝影:揚眉攝影:揚眉
天豁峰的形成是由於岩石節理髮育造成。構成天豁峰的火山岩,岩石節理髮育經多年的風化、剝蝕、硝碎、塌落,形成了天然豁口。豁口中間留有許多參差不齊的石峰,是由於堅硬的岩石沒有被風化而殘留下來的。在天豁峰的後身有黑風口,峰東攜臂與織女峰相連。峰下天池畔有巨石天然雕琢而成的雨燕觀天、駝峰石、黑熊朝天等湖畔組畫。從補天石可經牛郎渡越闥門沿八卦廟(宗德寺)舊址北側倒石堆,可攀登峰頂。路徑險要,斗膽登上者引以為豪。從峰頂觀賞群峰倒映於天池,波光蕩漾,令人心醉。

鐵壁峰

位於天池北側,海拔2,560米,據《長自山江崗志略》,此峰“土色黑、狀若鐵”故名。在此俯瞰天池,湖光山色,盡收底,為長白山北坡觀天池第二絕妙處。傳說,一採藥人至此,遇見峰上張燈結彩,金碧輝煌,中間懸“朱”字無數,多不能識。唯“福”、“壽”宇不篆不隸,形似鳥蟲,尚可辨。歸去後告訴別人,人們都以為荒誕而不信。等再次去看時則始終見不到這番情景了。
攝影:揚眉攝影:揚眉
鐵壁峰的凝灰岩柱狀節理很發育,又經多年風蝕雨侵,峰頂多懸峭壁,嶙峋怪石,並形成有“四老對弈”、“觀景台”等勝景。從鐵壁峰西側的倒石堆順坡而下,還可下臨天池,往此沿鐵壁峰山麓經牛郎渡還可到乘槎河源頭遊玩,在這裡還可遠眺玉壁、補天石等勝景。

華蓋峰

華蓋峰海拔2,670米,是長白山第三高峰,也是天池東側最高峰。它氣勢雄偉,崢嶸突兀,是長白山之精華所在,也是從北坡俯瞰天池的第一絕妙之處。據《長白山江崗志略》,華蓋峰“山形如蓋,其出雲還雲,狀亦如蓋。每至春冬,常見五色雲遮掩頂上,即風雪交加,亦不散去”。因其似帝王車輦之華蓋而得名“華蓋峰”。華蓋峰峰頂是由黃白色浮岩組成,又有黃岩峰、白岩峰之稱。地質學家稱這種石頭為浮石,或叫做浮岩,民間俗稱蜂窩石、江沫石、水浮石。這是一種由長白山火山的噴發物固結形成的岩石。
攝影:揚眉攝影:揚眉
火山爆發物浮石,在層狀熔岩上塑造的山峰。崢嶸突兀的山峰,自上而下可看到由灰黑色過渡到灰白色,再變為白色、米黃色。更引人注目的是,在浮石層中還夾有黑色、墨綠色的火山角礫,大者竟達數噸之重。在面朝天池的一側,有一道長長的懸崖絕壁,遠望銀白如雪,恰似一道“天上銀屏”。在銀屏上鑲嵌有無數斑斕奪目的玉環珠翠,那是由大量火山角礫及火山渣夾雜在浮石中間形成的獨特景觀。在銀屏東側有獨角向上,翹首天外的龍角峰,它與“天上銀屏”、“仙女對鏡梳妝”融為一體,構成一幅惟妙惟肖的天上佳景。在山脊附近有被沖刷的淡黃色的火山岩構成的憨態可掬的金蟾,還有高踞山巔的雄鷹,似久經風雪的長者,凝眸觀望天池的瞬息變化。
華蓋峰東側有劉建封踏查長白山時躲避風雨、留下“天池釣廋到此”墨跡的“避風石”;西側有“天池一柱”和“軍艦岩”;峰底天池畔還有女真祭台、釣整台、麟巒、鳳巒等勝景。久經風霜的“探池松”也在此峰下,它盤曲、頑強、遒勁的壯美姿態,使其別有一番自強不息,奮力拚搏的風骨,也使華蓋峰更具魅力。
華蓋峰旁有一風雲涌動的坡口,是吸引登山遊客的極佳去處。在這裡,或觀賞雲霧瀰漫之飄渺,或攝取湖水雲天的美景,都能給遊人留下美妙的印象。鄧小平、彭真等黨和國家領導人都曾在此留下珍貴的照片。站在鄧公題寫的天池碑處左望,可看到它的峰頂部分如一隻巨大的三足金蟾,仰首向天。這隻金蟾,原本是劉海登天時帶到天宮的瑞獸,厭倦了上界的清規戒律,時常回到凡間遊玩;一日貪玩,錯過了回天的時間,就只能在天池上等著時光的輪迴、天豁洞開。金蟾寓意財源興旺,到這裡瞧上一眼,就會有好運降臨。

紫霞峰

紫霞峰海拔2,618.2米,位於天池東側。紫霞峰大部分是由紫色火山岩構成,峰頂兩駝峰高聳天際,紫壁橫空,參差錯落,大有“峰高崖階半壁天”的雄偉之勢。遠觀之白雲繚繞紫色山峰,如煙似霧,如絲如縷,宛若西天落霞,紫氣生輝,古香古色,整個山體放射著紫色的光芒,故而得名。
攝影:揚眉攝影:揚眉
據《長白山江崗志略》描繪,“沙土紫色,石參差錯落,頗有生氣。每至天暮,池中出雲,纏聯峰頂,如絲如縷。其糾縵之狀,宛然天半朱霞長留此間”,故有紫霞之名。紫霞峰的雲不似白雲峰的雲,團團絮絮,整日簇擁峰頂;亦不似華蓋峰的雲,翻騰咆哮,拍崖而起;紫霞峰的雲是天地盪波與紫壁生輝相映而成,是長白山的一片“紫氣祥雲”。
紫霞峰下有一巨大的倒石堆,與滾石坡相連,形成一條較大的溝谷,由此下臨天池,腳踏石上,石塊浮動,猶如行走在“踏石船”上。石塊的大小不均,顏色多變,劉建封評為“石分五色,黑者明如黑精,惟光不透水,大者合抱,小者盈握,石色不甚光潤。”

孤隼峰(今在朝鮮境內)

孤隼峰位於天池東南,紫霞、三奇兩峰之間,海拔2,711米,下有雞冠岩、仙人島等名勝。孤隼峰峰頂尖削峻峭,向西斜出,形似一隻孤傲的鷹隼,故名。
攝影:揚眉攝影:揚眉
在《長白山江崗志略》中,劉建封這樣描繪:“峰頂尖秀峭古,向西南斜而有力,形同孤隼,層山之中,特樹一幟,令人望之而生獨立思想”。這山峰不僅僅像一隻孤傲俊美的鷹,同時,還能激勵人們昂首挺胸,獨立思考,直面人生。

三奇峰(今在朝鮮境內)

三奇峰在天池東南,海拔2670米,今在朝鮮境內。據《長白山江崗志略》,“三峰比立,石峙琳琅,影印天池,其秀色可掬,仿佛海上三山,留在人間”。故稱三奇峰。據說,三奇峰頂有洞,直通天池。峰下有許多五色石,鮮美光亮,令人喜愛。
攝影:揚眉攝影:揚眉

白頭峰(今朝鮮境內,改稱將軍峰)

白頭峰,海拔2,749米,是十六峰中最高的山峰。據《長白山江崗志略》,白頭峰在天池南稍東。“東豐隆高起,上有孤石獨峙,形如佛頂”故命名為白頭峰。她坐落於中朝邊界的長白山天池和白頭峰,曾經是我國的神聖領土。天池位於長白山之巔,乃火山爆發鑄成的九峰圍合而成,最高一座為白頭峰,歷史上中朝國界線在分水嶺東下二十公里處,自南而北劃定。即使在日本統治朝鮮時期,天池也在中國版圖;且朝鮮建國時對此也是承認的。1962年中朝蜜月時期,因特殊的緣故,白頭峰和一半天池劃給朝鮮,朝方接收後的第二天,白頭峰便更了名,改成了“將軍峰”。
攝影:揚眉攝影:揚眉
揚眉有“長相守,到白頭,...;常相思,到天池,...”之詩語!

冠冕峰(為中朝界峰)

位於天池正南,海拔2,525.8米,與“補天石”隔池相對。《長白山崗志略》稱其“重巒迭嶂,氣象端嚴,之有冠冕形,故名之”。
攝影:揚眉攝影:揚眉
冠冕峰是由火山噴出物――白色浮石構成,加之高山氣候,四季積雪,四季皆白,雪石難分。天池內側有雪山勝景多處,終年不化,故又名玉雪峰。每到夏天,山峰在陽光的照耀下,雪光皚皚,正可謂“奇峰懸白雪,銀光閃閃;天池映雪峰,波光蕩漾”。
據《長白山江岡志略》載:“此峰下四時積雪高十餘丈,俗名雪山。山下有冰穴數處,每見穴中炊煙如縷,疑為仙人煉丹於此”。其實,峰下洞穴中逸散著火山地熱的熱氣,似仙人煉丹的炊煙。

臥虎峰(為中朝界峰)

臥虎峰位於天池南偏西,海拔2,566米。據《撫松縣誌》臥虎峰“山勢猙獰,怪石嵯峨,偶一登臨,則驚神駭目,大有戰戰兢兢之感。”又據《長白山江崗志略》,“臨池多虎蹤,人不易行。峰後起一小崗,積雪累年不消。前有虎徑,斜長五里余”。這樣與虎如此密切的一座險峻的高山,叫臥虎峰卻是“名正言順”。
攝影:揚眉攝影:揚眉
臥虎峰下尚有鹿徑、白花溪等名勝。白花溪溪長2里,溪水潺潺,清澈碧透,溪旁多高山杜鵑,在積雪中花枝獨出,似梨花帶雨。劉建封踏查到此時遇雨,在《白山紀詠》中有“關心飛雨過,冷眼替花愁”的詩句。

梯雲峰(中朝兩國界峰)

位於天池西南側,海拔2,543米。面朝天池側有雙峰挺立,呈梯形,背向天池側兩峰相對,亦呈梯形,又因山頭終年雲霧繚繞,即使是晴天也看不清峰的輪廓。傳說此峰直通天宮,是天庭和人間相連的天梯,因此得名“梯雲峰”。
攝影:揚眉攝影:揚眉
《長白山江崗志略》記載此峰“峰脊出梯河瀑布,積雪亦多”。《安圖縣誌》的解釋為,“重巒聳峰,石色光潤,時有白雪纏聯峰頂,峰後積雪累年不消”。梯雲峰上的梯子河瀑布,是錦江上游梯子河的發源地。梯雲峰重巒疊翠,石色光潤,山頭終年雲霧繚繞,白雪纏連峰頂,峰上積雪累年不消,堪稱一奇。峰頂流淌出梯子河瀑布,氣勢雄偉。
在梯雲峰與玉柱峰之間,有一又長又大的山坡,由此可登梯雲峰頂。山坡雖不陡峭,但坡路漫長,沿坡攀登時,常使人累得氣喘吁吁。所以,人稱此坡為喘氣坡,再往上行,兩側陡峭,中間狹窄的苔原山脊,風大路險人難行,長達3公里,稱為老虎背。

玉柱峰

位於天池西側,海拔2,664米。因山體由青色玄武岩構成,又稱青石峰。此峰頂部五峰簇擁,狀若玉柱,有天欲墜、賴以擎天之感,故享有“長白玉柱”的美譽。因玉柱由青色岩石構成,又稱青石峰。玉柱峰頂有五個海拔2500米以上的柱峰,傾向天池。峭壁陡直、危聳,峰頂有貫通全峰的“一”字大斷層。峰下側有較大的倒石堆和泥石扇。有高山杜鵑、越桔等組成的較豐滿的植被。夏秋群鹿多聚此吃草飲水。
攝影:揚眉攝影:揚眉
《長白山江崗志略》稱,“玉柱峰,東北距白雲峰二里,狀如玉柱,實為主峰之輔弼。峰聳起而秀,形勢突兀,高不可攀,過者無不仰視。東麓瀉出一水,懸流如線;下入天池,即金線泉也”。玉柱峰東麓有一懸流飛掛,形似銀練,注入天池,泉底為白色浮石,間雜有米紅色線條,近看“水露金星”,因而名曰金線泉。泉邊有名景濯足石。在玉柱峰的東側距天池350米處還有一泉,因泉水清冽,碧透爽口,人稱玉漿泉。
玉柱峰姿態婀娜,四季風光各具魅力,春夏之交,高山植物發芽吐綠,生機盎然,山峰披上綠裝;夏秋季節,花草繁茂,百花竟放,芳香襲人;冬季來臨,滿目皆白,銀裝素裹,分外妖嬈。

後增加的五座山峰

歷史古籍已有天池十六峰的記述,之後又命名了落筆峰、不老峰、砥柱山。20世紀80年代,全國地名普查時,又命名了天文峰、織女峰、使環抱天池奇峰數量達到了21個.其中3個峰為中朝兩國界峰。3個山峰今在朝鮮境內。

天文峰(華蓋峰)

特別說明的是:華蓋峰的別名在長白山十六峰中是最多的,而因峰頂由黃色浮石組成,又得名“黃岩峰”;因峰頂尖如鷹嘴,傾向天池,有人呼之“鷹嘴峰”。1958年在其東側建長白山天池氣象站後,人們也稱其為天文峰。有人往往認為華蓋、天文為兩座不同的山峰,此說以訛傳訛,貽害無窮。實際上,劉建封命名十六峰時只有“華蓋峰”之名而無“天文峰”之說。只因華蓋峰有兩座山尖,後來就有人把氣象站正對著的一山尖稱天文峰,而把另一山尖稱華蓋峰了。此說甚謬。希望人們了解這一事實後,別再以訛傳訛了。
攝影:揚眉攝影:揚眉
長白山天池氣象站,位於當年玄武岩岩漿的溢流口處。繞上長白十八盤的雲中路,就修在這條熔岩流上。這是北坡可乘車直達山巔的唯一盤山公路

織女峰

位於乘槎河東岸,天豁峰和鐵壁峰之間。海拔2530米,峰頂有聞名遐爾的攬勝台。傳說牛郎織女在每年七月初七相會時,曾經在此觀覽湖光月影,因名織女峰。
攝影:揚眉攝影:揚眉
織女是我國古代傳說中的一位仙女,她在人間巡遊時,愛上了忠厚老實的牛郎董永,但遭到天后王母娘娘的極力反對,劃天河為界隔開了牛郎和織女,只有每年的七月初七,才能越過天河鵲橋相會。人們把乘槎河也叫做天河,乘槎河上的牛郎渡,也好似鵲橋一般連線著織女峰。
織女星是天琴座中最亮的一顆星,它隔銀河與牽牛星相對;織女峰也是環池群峰最秀麗的一座,站在峰頂,乘槎河、牛郎渡盡入眼底。

落筆峰

又名荷筆峰。位於天豁峰北偏東,東南距天文峰700米,海拔2,520米。柱狀峰頂高聳入雲,恰似筆尖放在混元筆筒之上,因而得名。
攝影:揚眉攝影:揚眉

不老峰

位於落筆峰北偏西,海拔2,500米,與天文峰後脊連結。逶迤向東延伸,山巔孤峰獨立。

砥柱山

位於不老峰西,海拔2,142米,因山體渾厚,以支柱群峰得名。

長白山的物候情況

長白山所在地區屬於溫帶,按風帶分,應全年盛行西風,降水較多。從山腳到山頂垂直高度兩千餘米,,氣候也相應有垂直變化,可以劃分出中溫帶,寒溫帶和高山亞寒帶三個氣候帶;但總的來說,全山區仍都屬大陸性季風氣候。其主要氣候特徵是:冬季漫長而寒冷,山頂溫度特低;冬季特長;夏季短而涼爽,1,200米或1,400米以上無夏;春秋季節較長,1,200米或1,400米以上春秋相連(以日平均氣溫分四季),降水的季風特徵明顯,從上到下,降水都集中在6至8月,占全年降水量的60%以上。山腳下風向隨季節變化,夏多東南風或東南風明顯增加,冬多偏西風,山頂則終年刮偏西風。
長白山氣候有不少全國之最,這其中:
年平均氣溫-7.3℃,全國最低。
年降雪量,旬平均氣溫≤0℃期間的降水量,320毫米,為全國最多。
積雪深度約1-2米,為全國最深。
年平均風速11.7米/秒,為全國最大。
西坡看天池,攝影:揚眉西坡看天池,攝影:揚眉
年大風(≥8級)日數269天,為全國最多。
積雪日數258天,為全國最多。
降雪日數145天,為全國最多。
霧淞(樹掛)日數165天,為全國最多。
年降水量1333毫米,為秦嶺、淮河以北最多。
年降水日數209天,為秦嶺、淮河以北最多。
全年霧日數265天,為秦嶺、淮河以北最多。

氣壓

山頂的年平均氣壓734毫巴,相當於水銀柱551毫米,比山下的松江低212毫巴,相當於水銀柱159毫米。從山底往上,大約每升高100米,氣壓降低10.5毫巴,相當於水銀柱7.9毫米。山腳下的氣壓都是冬季高、夏季低,而山頂上則相反,夏季高於冬季。氣壓最高月。比最低月高17.5毫巴。山頂的夏季氣壓和冬季比,相當於往山下移動了170米。

風力

長白山頂一年四季或在高空西風急流區中,風向受大氣環流和地形影響,山腳下全年雖以偏西風向為主,但夏季東南風增加,冬季東南風減少。山頂終年吹偏西風,尤以西南偏西風為最多,樹身一律向東傾斜。

氣溫的遞減率

因長白山的地形複雜,受熱狀況不同,反映在氣溫直減率上,在相同的高度上,東坡和東南坡氣溫最高,西北坡次之,北坡氣溫最低。氣溫直減率也有季節變化,長白山各地都以春季為最大,夏季次之,秋季又次之,冬季最小。

季節劃分

按日平均氣溫劃分四季。即以日平均氣溫O-18℃為春、秋,≥18℃為夏,≤0℃為冬的法劃分長白山的四季,則山腳2下春季始於3月下旬到4月上旬,止於6月中旬到7月上旬,春長79天到94天。夏始於6月中旬到7月上旬,止於8月下旬到9月初,夏長46天到81天。秋始於8月下旬到9月初,止於10月下旬到11月上旬,秋長63天到66天。冬始於10月下旬到11月上旬,止於3月下旬到4月上旬,冬長139天到162天。

降水

長白山區降水天氣系統活動頻繁,距海較近,又是林區,水汽充沛。既是西南部多,東北部少,又是地勢越高降水越多。山腳下300米到600米處年降水量為518毫米到857毫米,東部少西部多。紅松闊葉混交林帶的上限高度l100米到1400米處,年降水量約為840-890毫米。雲冷杉林帶的上限高度1700米到1800米處,年降水量約為1010-1090毫米。亞高山嶽樺林帶的上限高度2000米到2100米處,年降水量約為1100---1160毫米。山頂上的年降水量為1333毫米。

濕度

整個長白山區,因降水量大,又是林區,空氣濕度比較大。山腳下,除東坡的和龍較乾燥,年平均相對濕度為64%外,其他坡都在69-73%間,山頂則為74%。四季之中,以春季的平均相對濕度為最小,以夏季為最大。

雲量

長白山區,降水天氣系統活動頻繁,空氣潮濕,所以雲量較多。山腳下年平均總雲量為5.5-5.7之間,山頂略多,為5.8。

迷霧

長白山區因空氣濕度大,所以霧日數一般比平原地區多。但霧的形成除取決於濕度大小之外,還和地形等有密切關係,所以相鄰地區有時差異很大,山頂上霧舊特多,全年竟達264.8天。在寒冷季節,有霧時,常出現霧淞,俗稱樹掛。長白山頂全年有霧淞日為179天,為全國之冠。

日照

長白山因雲量多,所以,全年日照時數和日照百分率都是吉林省最少和最小的地區,相應的全年太陽輻射總量也是全省最少的山腳下的全年日照時數為2281時到2454小時,日照百分率為51-55%。山頂上的全年日照時數為2268小時,日照百分率為51%。四季之中,日照時數春季最多,冬季最少。日照百分率則冬季最大夏季最小。

物候與植被

長白山的植被垂直分布。550米以下為蒙古櫟林;1,100米以下為紅松闊葉混交林帶;1,100米到1,700米為雲冷杉(暗針葉林)林帶;1,700米到2,000為亞高山嶽樺林帶;2,000米以上一直到山頂為高山苔原帶。

長白山水系

長白山是松花、圖們、鴨綠三江的發源地。三江源頭髮源於長白山天池周圍的有5條。在北坡是松花江正源二道松花江(下稱二道江)的二道白河,在西坡是松花江西源頭道松花江(下稱頭道江)的漫江和錦江;在東南坡是圖們江的正源紅丹水,在南坡是鴨綠江的正源暖江。
其餘的外三源有二道江的北源古洞河,圖們江的南源西頭水,鴨綠江的南源虛川江。發源於長白山天池周圍的河流還有老黑河、槽子河、松江河、三道松江河、露水河、頭道白河、三道白河、四道自河、五道白河、石乙水、佳林川、葡萄河等以及流域面積在20平方公里以上的小河230餘條,都流入三江。又自南、北兩個方向,計約180多條小河分別歸流於三江。三江源流區的總面積約計為3.07萬多平方公里,其中松花江源為1.85萬平方公里,占三江源的60.40%,鴨綠江源約計0.76萬平方公里,占24.5%,圖們江源約計0.46萬平方公里,占15.1%。天池周圍內五源的流域面積約計1.89萬平方公里,外三源的流域面積約計1.17萬平方公里。
攝影:揚眉攝影:揚眉
長白山天池,水面海拔高度為2189.1米。天池略呈橢圓形,南北長4.4公里,東西寬3.37公里。集水面積21.4平方公里,水面面積9.82平方公里,水面周長13.1公里。最深達373米,平均水深204米。總蓄水量20.4億立方米。歷史上天池被塗上層層神秘的色彩。書記載,天池中有百里可聞的“龍宮演操”有如鳴金戛玉的“宮中鼓樂”。還記有許多其他美麗的傳說。歷史上和今天都有人發現天池中有“神獸”。
龍門、天豁二峰中間,天池的出水口,就是乘槎河的河口,全長1250米。
補天石位於長白山天池畔,乘槎河河口,從高處望去勝似一棵巨大的象牙伸入天池,也像“天”字的一捺。一百多年前,劉建封在其所做的《長白山江崗志略》中稱補天石在龍門峰東側,天池出水之處。
天池水流經補天石,牛郎渡,“高燕吻瀑”,便鐘鼓雷鳴、飛泉掛壁,形成68米高程的長白飛瀑,再注入二道白河。據載,早年獵戶徐某,曾看見河邊有一獨木舟,橫於東岸;劉建封踏查長白山尋松花江源時,也發現河邊斜置一木。因古代有乘槎(木排)去天河的典故,遂命名為乘槎河。乘槎河流至l,250米處便雷霆萬鈞、飛流直下,形成68米高的瀑布,因系長白山名勝佳景故名長白飛瀑。由於落差大,在兩條玉龍似的水柱猛烈衝擊下,崖下形成20多米深的水潭。湍急的流水注入二道白河,即松花江正源。長白飛瀑掛在群峰競秀的半壁天塹上,景致蔚為壯觀。
松花江的源頭有頭道江和二道江兩源。二道江的二道白河為松花江的正源,而以古洞河為二道江的北源。天池水沿天豁、龍門兩峰間形成的斷裂峽谷“闥們”出流,流過長1250米的乘槎河,後從68米高的斷崖跌落而成為“長白瀑布”,北下約一公里,有溫泉群的暖流於右岸來歸,然後翻滾於約深10米、寬1米、長50多米既險峻又陡峭的河道中,又北下5公里,水流切割成地下河,旋從裂谷飛馳跌落,成為“洞天瀑布"。從源頭北下79公里,有五道白河攜眾水東來,於右岸注入,又西行復北下,有北源古洞河自右岸上兩江口匯入。會流口以上稱。

長白山地域的人類文化

長白山區的人文歷史也很悠久。“安圖人”是長白山區最早發現的原始人類居住地點之一,位於安圖縣明月鎮東南一個洞穴中。1964年至1978年發掘,發現一枚成年人的右下第一前臼齒和大量哺乳動物化石,距今26000年,是舊石器時代晚期人類居住址。
在撫松縣仙人洞遺址的上層堆積中還發現了一些陶片、細石器和未石化的動物遺骸。陶片為手制的泥質灰陶,胎體較薄,器表飾有戳壓的蓖點紋。此外,還有用石片打制的石網墜。從出土的遺物可知,這層堆積是新石器時代的文化遺存,距今約有6000年。
2003年在八道江區河口鄉的“老道洞”進行考古發掘時曾出土了較多的石器和各種動物遺骨,還有魚骨、蚌殼等;同時還發現了一些陶片,器表也飾有戳壓的蓖點紋。從出土的遺物比照分析,“老道洞”遺址和“仙人洞”上層的文化堆積從時間上看,其年代應該是相同的,均屬新石器時代。

長白山域居住的古老民族

長白山養育了世世代代的民族,在生產活動中與自然界抗爭,不斷發展和壯大自己。在部族與民族之間,通過殘酷的戰爭交往或者是友好的文化往來,相互融合,產生新的民族。推動著社會的進步和發展,大部分民族都融匯到今天的中華民族之中。

肅慎族

長白山最古老的民族當屬肅慎族。肅慎族是東夷族的一支,是最早見於中國古代文獻記載的居住在東北地區的古老民族,早在夏商時代就已存在的部落群體,先秦文獻《孔子世家》中有“楛矢石砮”的記載。

挹婁族

到漢魏時期,肅慎族被稱為挹婁。《後漢書.挹婁傳》記載:“挹婁,古肅慎之國也。”挹婁人不但繼承了肅慎族的漁獵採擷生產方式,而且還學會了農業和養殖活動。

勿吉族

到南北朝時期,挹婁又被稱為勿吉。勿吉的社會生產有了進一步發展,狩獵和畜牧業仍然占有重要地位。以石為鏃,每年常在七、八月間造毒藥,以敷箭鏃,射禽獸,中者便死。農作物有粟、葵。種地用偶耕,學會了釀酒。

靺鞨族

隋唐時期,勿吉的稱謂變成靺鞨。據文獻記載,靺鞨分七部,有“粟末部”、“伯咄部”、“安車骨部”、“拂涅部”、“號室部”、“黑水部”和“白山部”,其中粟末部和白山部分布在長白山一帶。白山部在“太白山”(今長白山)北面既今天的延邊朝鮮族自治州一帶。粟末部以今天的吉林市為中心分布在粟末水(今松花江)中游一直延伸到太白山西北坡,既白山市境內的靖宇、撫松縣境內。公元698年,以大祚榮為代表的粟末靺鞨首領在“東牟山”(今延邊敦化一帶)初建立了“震國”,大祚榮自稱震國王。

女真族

遼金宋元明時期,渤海族的靺鞨族被稱為女真族。公元1215年蒲鮮萬奴發動兵變,公開判金,於東京自立,自稱天王,國號大真,建元天泰。公元1217年改國號大真為東夏,都城設在南京,今延邊州龍井市城子山山城。公元1206年,蒙古族首領鐵木真統一了蒙古各部,建立了蒙古汗國,稱為成吉思汗。1271年,忽必烈正式建立了元王朝,國號大元。長白山一帶歸元朝的遼陽行省管轄。在天池旁邊曾建八卦廟,又叫宗德寺。
女真人在明朝時又壯大起來,分“生女真”和“熟女真”兩大類,熟女真是指已經漢化的後來融入漢族和其他少數民族中的女真人,生活在今吉林省西部和遼寧一帶;生女真是指未漢化的女真人,生活在今吉林省東部和黑龍江省以及日本海西岸的濱海地區。

滿族

公元1616年,清太祖努爾哈赤起兵以後,先後統一了建州女真各部和部分女真部落,建立了“後金”政權,並開始了對明朝的戰爭。公元1627年皇太極繼位後,統一了女真各部,經過多年的征戰與融合,一個新的民族共同體即滿州民族於1635年正式形成。
滿州民族實行軍政合一的八旗制,在努爾哈赤時期編入八旗的為老滿州,也叫“佛滿州”,在皇太極時期編入八旗的謂新滿州,也稱“伊徹滿州”。公元1636年,皇太極將國號後金改為“太清”。

長白山域內居住的近代民族

長白山的近現代民族有漢、滿、朝鮮、蒙古、回、錫伯、壯、達斡爾、高山、土家、彝、藏等十幾個民族,其中漢、滿、朝鮮族是長白山區的主體民族。

漢族

東北地區自古以來就是多民族融合的歷史舞台,先秦時期就有許多中原人由於戰亂或避難等多種原因而移居東北,與當地的土著民族融合。闖關東的漢民構成了關東人口的主體。當時入關的線路有三條:
其一:山東、河北一帶的百姓從山海關進入東北,這是陸路;
其二:膠州半島的山東百姓從煙臺港橫渡渤海,進入遼東半島,這是近海路;
其三:青州一帶的山東百姓由膠州灣起航,繞過山東半島,過日本海峽,進入海參崴。這是遠海線路。
1959年至1962年三年自然災害期間,東北地區湧入一批投親靠友的山東流民,這是建國以來數量較多、規模較大的一次移民活動,長白山區也在此基礎上增加了漢民族的數量,成為長白山區的主體民族之一。

滿族

滿族,是東北也是長白山的原始居民。清朝統一全國後,大部分滿人都隨之入關在全國各地四處駐防,以加強對全國的統治,東北地區除派回駐防的統治者“八旗軍”外,只剩老弱病殘和幼童。隨著統治勢力的加強,漢、蒙古以及朝鮮族等都有陸續入旗的,這種依勢隨旗的現象,本身就是民族融合的一種表現形式,待八旗軍入關以後,經過世世代代的演變,清朝政府派駐全國各地的在旗和隨旗的“滿族人”最後又都融合到漢族和其他少數民族之中,有的雖然族屬是滿族,但是風俗習慣,民族信仰、語言生活等都已溶入到其他民族或當地的風土民情之中了。

中國境內的朝鮮族是近代遷移而來的民族

長白山區的朝鮮族是從朝鮮半島上移居而來的民族。朝鮮族與中國歷史上的許多民族有著親密的血緣關係,因為他們原本就是中國大地上的古代民族成員之一,許多文獻均有記載,各歷史時期他們經常向中原王朝納貢,以求得中原王朝的冊封,是中原王朝的藩屬國。
清嘉慶年間,朝鮮國朝鮮人從茂山、會寧、鐘城等處,越過圖們江國界私墾。越境私墾的朝鮮人,初期是“朝耕暮歸”,進而“春來秋去”,後來則攜眷造舍,長期居留。清同治八年(1869年),朝鮮國北部發生大饑荒,大批朝鮮人不顧清朝政府的禁令,私自越過國界圖們江,移居於中國吉林省東南部。自此,偷越國界的朝鮮人不斷。光緒二十八年改招墾局為延吉廳。
1904年,延邊有越境的朝鮮國朝鮮人5萬餘人,1909年增至18.4萬多人。1910年日,本帝國主義侵占朝鮮後,大批朝鮮人越境到中國。1920年延邊四縣有朝鮮族人40.9萬1936年8月,日本帝國主義制訂了向中國東三省移民百萬戶日本人的計畫,同時,根據《在滿鮮人指導要綱》,強迫朝鮮破產農民移居中國東北三省,計畫從1937年開始,每年往延邊及東邊道的二十三個縣遷移1萬戶朝鮮族人。1937年至1941年5年間,共有:2.4萬多戶朝鮮人遷移至中國東北,加入了中華民族的大家庭。

長白山是眾多神奇自然景觀的博大山體

長白山的海拔高度及面積均超過國內一些名山。長白山火山中山、低山、丘陵、熔岩高原、台地等,南北長約310公里,東西寬約200公里,總面積約7萬平方公里。長白山火山地貌的分布面積達1萬多平方公里,火山錐體面積約8000平方公里。長白山是眾多神奇自然景觀的山體長白山上的景觀眾多,可謂鬼斧神工自然造化。

長白山

《沁園春·長白山》
攝影:揚眉攝影:揚眉
揚眉
滄海桑田,地造天功,烈焰漸衰。
創意:揚眉;繪製:楊志鵬;核定:孫書陽
漸群巒疊起,天池沉碧;懸崖塌陷,飛瀑斜裁。
溝谷縱橫,雲煙皴染,江水轟鳴兩岸拍。
朔風至,頓銀裝素裹,雪漫高台。
排排岩洞燃柴,有先祖安圖人智開,
續園池弦女,朱果神孕;關東壯漢,黃土坯胎。
抗日聯軍,浩然正氣,還我河山萬里來。
膏腴地,賴媧皇福祉,萬古攸白。

長白山東景區

長白山東景區十二景:
雙目風雪、圓池神孕、泉水濕地、江源界碑、崇善山水、虎岩俯瞰、
紅豆杉王、人間仙景、老里克湖、金達萊村、雪域仙峰、江源公園。
《桂枝香·長白山東》
揚眉
春光瀲灩,萬壑百溝間,冰層塌陷。
紅土山前溪水,躑躅神倦。
金達萊漫川遍嶺,笑嫣然、雪中嬌燦。
樺黃松綠、園池落鵲,碧空回雁。
古城裡、巋然戰艦,在圖們江畔、林海時現。
霧裡十八仙景,眾神回盼。
泉水羞澀虎岩下,大佛酣臥暗河畔。
嶺東舒緩,美輪美奐,自然恬淡。

長白山南景區

長白山南景區十二景:
橫山分水、谷崗風光、翹望天鵝、鴨綠江綠、鴨綠峽谷、炭化奇木、
高山濕地、岳樺疏林、苔原花苑、福壽神龜、群峰筍立、全盛天池。
《桂枝香·長白山南》
揚眉
苔原聳翠,次第百花開,一坡祥瑞。
福壽神龜側臥,守蒼穹水。
清幽鴨綠江峽谷,兩激流、虎牙相匯。
瀑跌雙壁,飛花亂玉,彩虹飄墜。
望天鵝、溝多嶺碎,遂使眾溪水,四下崩潰。
玉女金童歡唱,伯牙弦脆。
紅崖石柱玄肌理,青岩書牆貯國粹。
嶺南清秀,猶如少女,枕石暇寐。

長白山西景區

長白山西景區十二景:
玉柱雄峰、花海天池、錦江峽谷、松樺之戀、錦江瀑布、王池笑月、
鴛鴦雙池、梯子塹河、喘氣長坡、老虎脊背、高山花園、暇寐女媧。
《桂枝香·長白山西》
揚眉
群峰玉剔,雨燕舞天池,花海遮蔽。
峽谷石奇多瀑,水寒冰磧。
苔原松樺之絕戀,互攙扶、剛柔相締。
塹河跌宕,王池笑月,有鴛鴦戲。
六七月、春來夏繼,最是迷人處,鳶尾花莉。
漫步杉槐木棧,百花香蜜。
放眸遠眺岡巒處,女媧仰臥眾神立。
聖水清潤,神山蒼綠,旺龍之地。

長白山北景區

長白山北景區十二景:
神獸天池、金蟾臥峰、長白飛瀑、冰谷大峽、龍涎溫泉、地下奔河、
綠水淵潭、小有天池、地下森林、冰水寒泉、浮石成林、美人松逸。
《桂枝香·長白山北》
揚眉
金蟾臥壁,怪獸弋天池,黑風旋起。
十六瓊巒皓婉,淡青凝玉。
乘槎直落牛郎渡,過龍門、岳樺林密。
峭崖飛瀑,三江流淌,掉頭東去。
壑縱橫、雲煙寫意,
大美蘊長白,鵑黃松綠。
多少英雄史話,浩然凝聚。
四方遊客蹬峰頂,覽蒼穹晶瑩沉碧。
莫不驚嘆,神山聖水,養生佳地。

長白山是自然生態尚處於原始狀態的山體

長白山是一座自然生態關係尚處於原始狀態的山。長白山區的自然生態環境尚維持著原始狀態,保持著原始的自然平衡。我們的祖先早就認識了長白山的價值,稱她為“王”、為“帝”清代,對於長白山的崇仰更是登封造極,不僅聘延文人為其編造了仙女吞朱果而生愛新覺羅氏之先人的神話;並下令封禁長白山,客觀上延緩了對長白山的開發,保持了長白山的原始自然,使生態免遭破壞,才有了今天的長白山自然保護區,是世界上唯一沒有被破壞的自然綜合體,是原始生態最完整的保護區。

長白山有完整的野生植物體系

長白山有完整的野生植物體系。目前已知有野生植物2277種,分屬於73目246科。其中:真菌類植物15目37科430種;地衣類植物2目22科200種;苔蘚類植物14目57科311種;蕨類植物7目19科80種;裸子植物2目3科11種;被子植物33目108科1325種。這些眾多的植物群落象幾千年、幾百年前一樣,和諧地、安靜地生活著。根據國務院環委會1984年公布的《國家重點保護植物名錄》,在2277種野生植物中,有國家重點保護植物25種。

長白山的原始生態森林的分布和結構穩定

長白山的原始生態還表現在森林的分布和結構穩定。山區有天然林517萬公頃,立木蓄積量69,015萬立方米,其中包括保有的近7,000萬立方米原始森林。其中,長白山自然保護區活立木蓄積量為4,400萬立方米,人跡罕到的某些偏遠山區,也有一些零星分布,蓄積量3,000多萬立方米。全區森林復被率62.4%,是全國森林平均復被率的5倍多。

長白山域內野生動物種類繁多資源豐富

長白山豐富多彩的動物區系,目前已知有1225種,分屬於73目219科。其中,森林昆蟲害蟲6目48科387種;森林昆蟲天敵7目29科94種;圓口類1目1科3種;魚類2目4科8種,兩棲類2目6科13種,爬行類1目3科11種,鳥類18目48科277種;哺乳類6目19科58種;脊椎動物30目61科370種。長白山的原始狀態,在自然保護區更得到充分體現。

長白山區地質上擁有豐富的礦藏

由於長白山區複雜的地質條件,形成了豐富的礦藏。截至2000年底,吉林省有探明儲量的礦產增加到98種(全國為152種),長白山區有80種,固體礦產地368處,水氣礦產地132處,這些礦種劃分為9個工業類別。

長白山政治格局自古以來就是中華民族的體系之中

長白山區是中國歷代疆域的重要部分,並在這裡設定治理機構。早在周代肅慎族,居住在長白山一帶,被作為周之“北土”。戰國開始在東北設立郡縣,將該區視為“東域”。唐在這裡設府州。遼這裡屬東京道;金屬上京會寧府、東京婆速府路、曷懶路,元屬遼陽行省,“比與內地”;明設衛、所,清設吉林、琿春副都統及府、廳、州、縣。中華民國設路、道、市、縣。中華人民共和國設市、行署(州)、縣。兩千多年來長白山區一直是我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歷代王朝的山祭

公元12世紀初,世居長白山地區的女真人建立了金王朝。金代以長自山為發跡地,封王、尊帝、建廟宇,開始了對長白山的祭祀。此後歷代王朝對長白山都十分尊崇。明代建造長白山寺進行祭祀。到了清朝,進一步尊為神,建望祭殿遙拜長白山,祭祀愈加頻繁和隆重。大清皇帝每到吉林,必至望祭殿望祭。

金代的山祭

金朝是滿族的先人女真人建立的政權。女真人將長白山視為“興亡之地”、“舊邦之鎮”。隨著女真地位的提高,長白山的地位也隨之上升,先被封為主,又被尊崇為帝,並建開天宏聖帝廟,歲時奉祀在安圖縣二道白河鄉寶馬村(報馬屯)有古城遺址一座,供奉長白山神。長白山天池東40米的釣鰲台上,尚存有一“女真祭台”遺址。

明代的山祭

明朝統治者對東北地區是很重視的,對長白山尤其如此。朗除了在奴兒乾、長白山地區設立都司、衛所和派軍戍守外,還專門組織了對長白山區的開發和招撫。明軍在羅延安下大營建立根據地後,“張信(張童兒)又率兵馬一千,……到南羅耳斫材木”,造長白山寺。長白山寺可能建在安圖縣的寶馬古城。

清代的山祭

清朝把長白山尊為“長白山之神”,修望祭殿,建神祠,立碑文,歲時望祭。清朝祭祀長白山,始於康熙朝。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三月二十五,康熙皇帝第一次東巡到吉林,親自望祭長白山神,作有望祭長白山詩文。乾隆十九年(1754年)八月乙卯,乾隆皇帝巡幸吉林期間,到溫德事望祭殿望祭長白山神,此次望祭“祀典彌隆”,並留下詩文。
清王朝滅亡後,昔日倍受清王朝重視的望祭殿所在地——小白山,傀儡皇帝溥儀,1934年10月24日“巡幸”吉林市,登小白山望祭殿焚香叩拜,遙祭長白山。

神山之所

《女媧補天》
揚眉
長白山原來是人煙稀少的荒蕪台地,其主峰終年皓白。我國第一部地理專著《山海經》中記載:“大荒之中有山,名不鹹,在肅慎之國。”這裡所說的“不鹹”,就是指長白山的主峰,因其峰巔浮石若積鹽,嘗之不鹹而得名。
遠古時期,水神共工挑起事端與火神祝融爭戰,被祝融打敗,共工兵敗,氣急之下用頭怒撞不周山。不周山乃是西方的撐天之柱,被共工一撞驚天動地的聲響過後天柱崩潰,導致天庭塌陷,天河水從豁口處灌入人間導致洪水泛濫,大地野獸肆虐,百姓流離失所,人類遭遇到了空前的災難。
女媧娘娘為民福祉,環顧中華大地能冶煉出“高經十二丈,方經二十四丈頑石三萬六千五百零一塊”的巨大盔釜,也只有長白山天池這一巨大的火山口了。於是她便在大荒之中不鹹山無稽崖下烈焰沖天、岩漿翻滾的巨大火山口中,煉出練成了高經十二丈、方經二十四丈的頑石三萬六千五百零一塊。媧皇氏用了三萬六千五百塊五色石,堵住了缺口,只單單剩了一塊未用,留了個小小的豁口,叫天庭之水緩緩地流下沃灌人間,形成了通天乘槎河,隨後又斬下一隻千年大龜的足,當作柱子把倒塌的天邊支撐起來。就此洪水平息、猛獸歸林,人類始得安居。
創意:揚眉;繪製:楊志鵬;核定,孫書陽創意:揚眉;繪製:楊志鵬;核定,孫書陽
那無用之石便遺棄在青埂峰下,就是補天石。補天石位於“不鹹”,也就是長白山的天池側畔,乘槎河的河口,從青埂鐵壁峰向下望去,似一巨大的牙板深陷於天池水面。這塊巨石是火山岩漿凝固形成的,成上面尚保留著許多煅燒痕跡。
女媧在補完天后,又開始用泥造人來彌補人類的不足。她每造一人即取一粒河沙計數,最終幻化成一碩大的頑石。女媧將其搬立於灌滿天水的巨釜之畔。此石因其受媧皇的神韻所染,承盤古日月雙目的照耀,靈性漸通逐漸生長,形成了今天的天柱峰。那天柱頂天立地,長相奇幻,竟生出兩條橫紋將石柱隔成三段,有吞噬天、地、人三界之意。女媧見到急施靈符將石封住,心想自造人後獨缺姻緣輪迴的神位,便將它封它為三生石,在其身添上一筆姻緣線,賜三生決法力,將其上、中、下三段命名為前世、今生、來世,掌管三世姻緣輪迴。
攝影:揚眉攝影:揚眉
辛勤的女媧在補完天漏後,愛惜這方山水,就棲息在長白山中。在去往王池路上的深處,轉身向長白山主峰望去,高山花園之上,舒緩的山嶺綿延出一尊上古之神女媧棲眠的輪廓;層疊的花園是她的臥床,輕薄的雲霧是她的披紗,慈祥的面容安詳而寧靜、莊重的體態持重而自然,在長白山水間宣示著華夏母親的慈愛。
這之後,在龍門峰與天豁峰間就出現縱貫的塌陷谷地,池水溢出闥門,在補天石處北流,到伏牛石處跌落成瀑布。由於河床坡度大,站在溫泉附近,就可遠望水流似從天降。古時,河邊斜置一木排,漢代張騫尋海源上天庭,乘木筏經過月亮時,路過一村莊,見一窈窕女子在室內織布,又見一健壯男子牽牛飲河,後帶回織女送給他一支機石,這乘槎河激流跌宕水色皓白,河畔有牛郎渡條石,踏石可登織女峰上銀河會織女。
攝影:揚眉攝影:揚眉
媧皇氏只用了三萬六千五百塊五色石補天后,只單單剩了那一塊未用的五色石遺棄在青埂峰下。誰知這石經過煅煉以後,靈性已通,因見眾石俱得補天,獨自己無材不堪入選,遂自怨自嘆。這石經過女媧煅煉之後靈性大通,大小隨心、來去隨意,一日,正在悲號慚愧的時候,瞧見一僧一道遠遠而來,在它百般央求之下,那僧便念咒書符,大展幻術,將一塊大石登時變成一塊鮮明瑩潔的美玉,然後又縮成可佩可拿若扇墜大小的飾物。渺渺真人道士見其可愛,便在石上鐫上“莫失莫忘,仙壽恆昌”八個字。茫茫大士和尚接過袖了這石,同那道人飄然而去。後來這石隨神瑛侍者入世,幻化為賈寶玉落胎時口銜的“通靈寶玉”,在“昌明隆盛之邦、詩禮簪纓之族、花柳繁華地、富貴溫柔鄉走了一道”。
通向天宮的乘槎河岸邊三生石畔,生長著一株懦弱、頂著赤色果實的絳珠仙草,時有赤瑕宮的侍者神瑛,每日以甘露灌溉才得以久延歲月。這草既吸收了天地精華,又得到了雨露滋養,雖終於脫掉了草胎木質變幻成個女體人形,卻終日遊蕩在離恨天外,飢餓了就吃蜜糖青果,乾渴了就喝愁海水,一心酬報神瑛灌溉的恩德,故她五臟六腑中鬱結起纏綿不盡之意。恰神瑛思凡欲造三世情緣,已在警幻仙子案前掛了號,警幻也曾問她:“灌溉之情未償,趁此倒可了結否?”絳珠回道:“他有甘露之惠,既下世為人,我亦去,用一生的眼淚還與他”。之後賈寶玉含玉而生,那玉大如雀卵,燦若明霞,瑩潤如酥,五色花紋纏護。這就是大荒山中青埂峰下的那塊頑石的幻相,是為金玉良緣中的玉;薛寶釵小時遇到癩頭和尚給了她一個金鎖,上鏨兩句“不離不棄,芳齡永繼”吉讖,即為金玉良緣中的金。連寶玉也說道:“姐姐這八個字倒真與我的是一對”!但寶玉最後還是罵出:“和尚道士的話如何信得?什麼是金玉姻緣,我偏說是木石姻緣”!
這裡面揮之不去的是:黛玉第一個前身是絳珠仙草,第二個前身是絳珠仙子,加上的姑蘇林黛玉,說明她與寶玉這個冤家的情感恰好是前世、今生、來世三世的姻緣輪迴。揚眉後嘆曰:
攝影:揚眉攝影:揚眉
女媧補漏練五石,遺世通靈寶玉痴;
十六群峰天將化,庇佑神獸守天池;
二道白河群龍聚,大峽溝谷立巨石;
神山聖水關東漢,大美長白天下知。

聖水之地

長白山華蓋峰東30.4公里的布庫里山,今稱赤峰,又名紅土山的西北側,有一顆璀璨多彩的明珠——圓池。滿語稱為布爾瑚里。圓池,亦稱園池、元池,直徑180米,水清淺,多水草,有花尾魚遨遊湖中。
攝影:揚眉攝影:揚眉
圓池地勢較周圍較低,集一部分大氣降水水,池中有泉涌如注。東南向有溢口和潛流,是中國境內圖們江的源頭,清王朝歷來尊圓池為龍誕聖地,為滿族人的發祥地。這裡是三仙女降浴的地方。三仙女中的三妹佛庫倫浴後吞朱果受孕,生一男孩,降世能言,相貌異常,取名愛新覺羅,布庫里雍順,大清皇帝就是雍順的後代。這在《滿洲實錄》中有詳細的記載。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奉天選用知事劉建封調查安圖全境籌圓池神雲設縣治時,尋覓圓池於老嶺之脊後,為使人人得瞻,於宣統元年八月(1909年9月),在圓池西邊立“天女浴躬池”石碑一座。現此碑已湮沒,延邊朝鮮族自治州旅遊局又仿原碑重立漢白玉石碑於此。
圓池神孕圓池神孕
《園池神孕》
揚眉
祥雲繚繞白頭峰,溪流斜裁紅土層,
松樺稀疏窺綠水,大石側臥薄霧騰;
天女翩躚來沐浴,銜食朱果始祖生,
大任布庫里雍順,三姓歸一創大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