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樂門(西安長樂門)

長樂門(西安長樂門)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長樂門西安城牆的正東門,位於東城牆中部偏南。明洪武七年至十一年(1374年至1378年),擴建西安府城時新建長樂門,後歷清代、民國,沿襲至今。長樂門正樓門洞,現存民國元年6月(1912年),陝西都督張鳳翽所題寫的門楣。

今長樂門存瓮城箭樓正樓二重門洞。長樂門門洞,現已不再承擔城市交通作用。1952年,於城門兩側各開挖一處豁口,供車輛行人通行。1986年,修復兩側豁口處城牆,並各砌三個券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長樂門
  • 外文名稱:Chang Le Gate
  • 地理位置:陝西西安市
  • 開放時間:常年開放
  • 景點級別:AAAA景區
  • 著名景點:南門,西安明城牆
  • 屬性西安城牆的正東門
  • 開闢時間:明代
  • 現存:城樓、瓮城以及南北兩側六個門洞
行前必讀,景區動態,景區介紹,關鍵信息,門票預訂,歷史沿革,建築形制,地理位置,

歷史沿革

長樂門,乃建造明城牆時構築,也稱“東門”,是西安歷史最長的城門之一。長樂門最初的建造目的是軍事防禦和進攻,因此長樂門附近的城樓構造齊全,包括閘樓、城樓、箭樓。明清時長樂門是西安東面進出的唯一通道。
長樂門
長樂門開闢於明代,因明國都位於西安的東面,因此將東門命名“長樂”,帶有祈祝大明江山長久歡樂,萬年不衰之意。明末李自成起義軍由東門攻入西安。李自成看到懸在城門上的“長樂門”匾額,對身邊將士說:“若讓皇帝長樂,百姓就要長苦了。”將士們一聽此言,群情激憤。點火燒毀了這座城樓,直到清代又重新建造。
中華民國時期曾對長樂門進行了修繕,並在南北兩側新開數座門洞。現在門楣“長樂門”三字是民國元年(公元1912年)7月陝西督軍張鳳翽題寫的。民國時期,可謂是長樂門結構最完整的時期,箭樓、城樓、瓮城,和箭樓外面的閘樓和月城都保存完好。而如今,箭樓外面的閘樓和月城已不存在。中國近代震驚中外的大事“西安事變”前,張學良將軍就是在東門城樓上組建教導隊和學兵隊。這段經歷,在長樂門的城樓印下了光輝的印記,這一舊址也已被修復作為西安事變紀念地。
新中國成立後,為了城內外的交通,曾經拆毀城樓兩側的部分城牆,因而使城牆成為缺口。1980年代政府對城門和城樓進行了大範圍修復,修復成為現在的樣子。

建築形制

長樂門閘樓,始建於明崇禎九年(1636年)。民國初年,因於護城壕上架設橋樑,拆除閘樓及吊橋、月城。現已無存
長樂門箭樓,始建於明洪武十一年(1378年)。後經歷代多次修葺改建,沿襲至今。
長樂門正樓,始建於明洪武十一年(1378年)。明弘治十四年(1501年)地震中受損。嘉靖五年(1526年)重修。崇禎十六年(1643年),李自成軍攻打西安時焚毀。清順治十三年(1656年),陝西巡撫陳極新主持重建。民國時期,長樂門正樓長期駐軍,出於軍事防禦需要,對城樓進行了較大改造。1994年,長樂門正樓啟動維修工程,此前樓體已嚴重傾斜,屋面塌陷,大面積滲漏。維修後的長樂門正樓恢復了明清舊制,沿襲至今。
長樂門門洞,現已不再承擔城市交通作用。1952年,於城門兩側各開挖一處豁口,供車輛行人通行。1986年,修復兩側豁口處城牆,並各砌三個券洞

地理位置

以長樂門外,南北向為環城東路,門內南北向為順城東路。以長樂門為界,環城東路分為環城東路北段與環城東路南段,順城東路分為順城東路北段與順城東路南段。
長樂門向東(城外)連線東關正街,向西(城內)連線東大街
長樂門地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