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形黎鐮蟲

長形黎鐮蟲

黎鐮蟲(Orthrozanclus)是一種身體造型奇特的帶殼動物,身體兩側長有彎曲鋒利的長刺。其完整個體的標本最早發現於5.05億年前加拿大布爾吉斯頁岩生物群。傳統觀點認為該生物是另外兩類身體造型奇特的寒武紀疑難生物威瓦西亞蟲(Wiwaxia)和蛤氏蟲(Halkieria)的中間類型。前人把這三類生物作為一個具有共同祖先的單系類群,認為它們與擔輪動物類群中的軟體動物具有較近親緣關係。個體約1.5厘米。營底棲生活。標本數量少,世界上不超過10個標本,其中大都保存於加拿大布爾吉斯生物群,近日,在中國發現了該生物化石。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長形黎鐮蟲
  • 拉丁學名:Orthrozanclus elongata
  • :動物界
  • :擔輪動物門
  • 分布區域:中國,加拿大
物種學史,所屬亞種,中國標本的發現,標本發現,意義,

物種學史

黎鐮蟲(Orthrozanclus)是一種身體造型奇特的帶殼動物,身體兩側長有彎曲鋒利的長刺。其完整個體的標本最早發現於5.05億年前加拿大布爾吉斯頁岩生物群。傳統觀點認為該生物是另外兩類身體造型奇特的寒武紀疑難生物威瓦西亞蟲(Wiwaxia)和蛤氏蟲(Halkieria)的中間類型。前人把這三類生物作為一個具有共同祖先的單系類群,認為它們與擔輪動物類群中的軟體動物具有較近親緣關係。
長形黎鐮蟲

所屬亞種

擔輪動物(Trochozoa)是原口動物中一支大的分類群,包括許多不同的動物門類,主要有軟體動物、環節動物、腕足動物和帚蟲動物等,是當今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分子,與人類活動關係密切。擔輪動物的化石記錄可以追溯到5億年前的寒武紀早期,由於多為生物礦化殼體或離散的骨片形式保存,缺乏具有軟體結構保存的完整個體標本,制約了對其起源和內部各類群之間系統演化關係的研究。

中國標本的發現

2017年12月,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員趙方臣與英國杜倫大學Martin Smith 博士等人聯合發布了一項關於長形黎鐮蟲的研究,揭示了此類生物在寒武紀大爆發時期身體造型的複雜多樣性,為擔輪動物類群的起源和多樣性研究提供了新的材料和思路。現代快報記者了解到,該研究於近日線上發表在了英國自然出版集團《科學報告》上。
復原圖復原圖

標本發現

中國目前發現了3塊標本,其中兩個標本有正負模存在。其中保存背部特徵一個標本是趙方臣等於2015年于澄江帽天山考察而發現,另一個保存腹面特徵的標本則由昆明的古生物愛好者張輝宏捐獻,這兩個標本皆為對開。這次研究也是根據這兩塊進行。第三塊標本是側壓標本,為單模保存於背景層中(由於某些原因暫時不方便透露3號標本詳細信息)
2號標本2號標本

意義

本次在澄江發現的新的黎鐮蟲化石證據,卻揭示出其身體殼片的排列方式和結構與蛤氏蟲相似,而明顯不同於威瓦西亞蟲,否定了其作為兩者之間過渡類型的推測,指示了威瓦西亞蟲和蛤氏蟲可能不具有共同祖先,從而引起對這類早期動物在擔輪動物樹中位置的重新思考。此外,上述三類生物作為擔輪動物起源階段的典型基幹類群的代表,意味著擔輪動物的祖先也可能為全身具有骨片生物。骨片相對身體的軟體部分更容易保存成化石,但這類動物的骨片在寒武紀之前地層中缺乏相關記錄,而大量出現在寒武紀早期小殼生物群中。這一客觀事實暗示擔輪動物在寒武紀早期才開始起源並發生了快速分異和輻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