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壽薄脆傳統製作工藝

基本介紹

  • 項目名稱:長壽薄脆傳統製作工藝
  • 認證級別:省級
  • 項目分類:傳統技藝
  • 國家:中國
  • 起源時間:清朝鹹豐年間
  • 認證時間:2014年
  • 認證批次:第四批
  • 申報地區或單位:中國重慶市長壽區
簡介,歷史淵源,基本內容,基本特徵,瀕危狀況,保護措施,

簡介

長壽薄脆興於清朝鹹豐年間,薄如紙,色澤鮮美,純甜芳香,酥而化渣,脆而不碎,是長壽地區極具代表性的特色食品。其製作工藝傳承數百年,有獨特的地方特色,承載了勞動人民豐富的文化底蘊,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

歷史淵源

據長壽縣誌記載,這項傳統小吃興於清朝鹹豐年間。當時長壽居渝東、襟長江,是水路上一個重要碼頭,許多客商、縴夫在此聚集。為了方便他們跑江湖,當地人王海在其他薄脆製作的基礎上做了改良,用乾鍋烘焙代替了傳統油炸,還將餅壓縮到了紙張的厚度,如此一來,重量更輕,更易於人們遠行攜帶。這款獨特的薄脆一經問世,便立即受到人們的青睞,成為當時活躍在長江邊上的縴夫們、客商們跑江湖必備的吃食。清末民國時期,長壽薄脆達到鼎盛,家家戶戶都愛做薄脆,許多大戶人家還把它當做品茗時的點心。

基本內容

製作長壽薄脆的第一步是熬糖,時間通常在半個小時以上,一邊攪拌一邊熬煮,接下來,將糖漿、水、麵粉以及輔料按比例混合,反覆揉搓,把擀好的餅放入平鍋後,就到了最重要的一步——烘焙,火候的控制很重要。在烘焙的同時,做餅人還得準備一疊紙,壓在餅上不停的打磨,一來讓整個餅受熱均勻,二來通過手心的力量,讓餅變得更薄、更脆。

基本特徵

長壽薄脆的製作相當考究,整個流程都是由手工完成,制出的長壽薄脆極薄極脆。薄如紙,色澤鮮美,純甜芳香,酥而化渣,棕黃色,薄而不碎,又酥又香。脆而不碎,益氣和血,為長壽獨有的特產,在清朝鹹豐年間風行長壽及長江一帶。

瀕危狀況

過去長壽薄脆的製作主要是以個體發展為主,規模小且散,改革開放後,受外來飲食文化的衝擊,加上製作工藝沒得到及時的革新,長壽薄脆逐漸失去市場,當地許多食品加工企業紛紛倒閉或轉產,家庭作坊基本上銷聲匿跡,薄脆產業走向蕭條。長壽薄脆傳統工藝十分複雜,全手工製作,由於人工成本太高,少有商家願意投資經營。

保護措施

2008年,長壽區文化主管部門把長壽薄脆製作工藝列為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對現有的傳承人進行扶持,鼓勵他們進行原生態的傳承。為了將長壽薄脆發揚光大,長壽區政府對現有的生產商家進行扶持,鼓勵其在沿襲傳統工藝的同時,積極革新,拓展銷路,進超市下古鎮擴大影響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