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隕石

鐵隕石

隕鐵,鐵隕石iron meteorite,主要成份為的隕石。

主要由鐵紋石鎳紋石兩種礦物組成,其次含有少量的石墨、隕磷鐵鎳礦、隕硫鉻礦隕碳鐵鉻鐵礦隕硫鐵等。在化學成分上除Ni和Fe外,還含有Co、S、P、Cu、Cr、Ga、Ge和Ir等元素。有少數鐵隕石還含有矽酸鹽包體。鐵隕石的分類主要根據Ni、Ga、Ge和Ir的含量及其構造特徵,分為13個群。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鐵隕石
  • 外文名:iron meteorite
  • 學科:天文學
  • 套用:製作工具和武器
  • 元素:Ni元素
  • 分類:六面體、八面體等
組成結構,分類,套用,發現案例,中國,美國,

組成結構

Ni含量約6~14%的鐵隕石,具有由鐵紋石和鎳紋石片晶構成的圖像,這種圖像稱為維斯台登構造。80%以上的鐵隕石都具有這種圖像,鐵紋石和鎳紋石片晶呈八面體排列的鐵隕石,命名為八面體鐵隕石。
Ni含量約低於6%的鐵隕石,沒有維斯台登構造,主要是大的鐵紋石單晶體,這些鐵隕石具六面體解理,稱為六面體鐵隕石。
當Ni含量約超過14%時,細粒八面體鐵隕石的維斯台登構造消失,只能見到細粒鐵紋石和鎳紋石呈角礫斑雜狀的交生現象。
當Ni含量達25~65%時,形成無結構的鐵隕石,這種隕石主要由鎳紋石組成,含有一些小的鐵紋石包體和少許其他的礦物。大多數鐵隕石都顯示衝擊效應的特徵。

分類

有兩種分類法被使用,較早的結構分類法是以百分比或是魏德曼花紋為依據,可以從用酸蝕刻後,在拋光的表面上呈現的交叉條紋來評估。這種分類與鐵鎳的相對豐度相聯結,分類為:
  • 六面體隕鐵:低鎳含量,沒有魏德曼花紋。
  • 八面體隕鐵:通常鎳含量較高,有魏德曼花紋,最為普通。
  • 無紋隕鐵:鎳含量很高,沒有魏德曼花紋,非常罕見。
八面體隕鐵可以依據魏德曼花紋的特性再進一步分為粗糙中等、和細緻的八面體隕鐵。
較新的化學分類法以可以追蹤的鎵、鎘和銦等元素在鐵隕石中的含量和對應於不同的小行星母體為依據來分類:
  • IAB 型
  • IC 型
  • IIAB 型
  • IIC 型
  • IID 型
  • IIE 型
  • IIG 型
  • IIF 型
  • IIIAB 型
  • IIICD 型
  • IIIE 型
  • IIIF 型
  • IVA 型
  • IVB 型
  • 不能分類的隕石:實際上,蒐集到的隕石有很大的比例(15%),超過100顆以上,大約來自50個不同性質的母體,與上列的類型無法吻合。

套用

鐵鎳合金曾經被許多文化用來製作工具和武器,例如,因紐特人使用部分的約克角隕石。

發現案例

中國

中國第一大鐵隕石
1898年世界第三大、中國第一大鐵隕石,發現於新疆阿爾泰青河縣西北,名稱為“銀駱駝”的鐵隕石。這些隕石表面呈現鐵的光澤;並且表面布滿坑洞和疤痕。依據斷裂面分析,其成分為黑白色鐵鎳金屬。其外形呈不規則圓錐體;體積為2.42m×1.85m×1.37m=3.5立方米,重約30噸。該鐵隕石含鐵88.67%,含鎳9.27%。特別是,其中含有6種地球上沒有的礦物:錐紋石鎳紋石、變鎳紋石、合紋石隕硫鐵磷鐵鎳等宇宙礦物
歷史上,青河縣曾經發生過隕石雨大墜落。無論是隕石的散落面積、規模和數量,都堪稱世界之最。該隕石目前存放在新疆地質礦產博物館。它現在中國新疆展覽館展出。
中國第二大鐵隕石
又叫靈石,在靈石縣舊城北門外呂祖廟內。石塊滿身孔洞,似鐵非鐵,似石非石,其色蒼蒼,其聲錚錚,露於地面部分高1.6米,直徑1.5米,體積約2.4立方米,重約7噸。用欄桿圍護。據《靈石縣誌》記載,此石為隋開皇十年(590年)挖掘河槽所得。其時“文帝駕幸太原,傍汾河開道,獲得此石,石上文曰‘大道永吉’,因以為瑞,遂於其地建設縣治”。舊時附近鄉民視此為神石,每逢春秋佳節,扶老攜幼,前來焚香膜拜,祈求平安。近年來,科學工作者對“靈石”進行了科學分析,發現它是一塊天外飛來的隕石,含鐵量達96.17%?熏其高1.8米,底寬1.55米,頂寬1.3米,重約6.8噸,目前排名為全國第二大鐵隕石。後人有銘贊曰:“文帝巡幸,隋際開皇。傍河開道,奇石呈祥。非石非鐵,聲錚色蒼。縣以石名,千年滄桑。”
中國第三大鐵隕石
2000年,新疆博物館考古工作者在新疆北部青河縣西北的一條山溝里,也發現了散落面積達數平方公里的鐵隕石群。根據隕石成分、密度及體積,初步推測其中有的隕石重量足有100噸以上。這次發現的隕石群也處在新疆阿爾泰地區,數量達數千塊之多。

美國

2014年7月18日,美國宇航局好奇號火星車已經完成了一個火星年的調查。美國宇航局公布了好奇號的最新發現,拍攝到火星鐵隕石的照片,這塊鐵隕石有著獨特的形狀和表面光澤,科學家將其命名為“黎巴嫩”鐵隕石,大小大約為2米寬,“黎巴嫩”是後面較大塊頭的隕石,而前面還有一塊小的被命名為“黎巴嫩B”。
鐵隕石
鐵隕石似乎像一塊巨大的燒灼物體,表面布滿了角形腔結構,科學家認為這可能是岩石邊緣的金屬晶體受到侵蝕後形成的,另一種可能的解釋是這些中空的腔形結構與橄欖石具體有關,這種物質可以在罕見的石隕石中發現,而後者形成的過程比較複雜,一般情況下科學家認為其形成於行星核幔附近的邊界層上,顯然石隕石是一種比較罕見的物質。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