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河鄉

鐵河鄉

鐵河鄉(場)始建於一九六0年,鐵河是鄉場合一,兩塊牌子,一套班子。全鄉(場)轄區內三個全民分場,四個行政村,56個自然村(隊),有355名黨員,共設21個黨支部,其他機構設定齊全。

全鄉(場)總面積50.1平方公里,有耕地34000畝,水面5000畝,山地草洲14000畝,大體是五分耕地,四分水面與山地草洲、一分道路和莊園,總人口10700人(2001),

其中非農業人口6500人,農場職工3100人,其中退休職工977人,生產經營以農業種植水稻、水產畜牧養殖業為主,工業以糧食加工和磚瓦業為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鐵河鄉
  • 外文名稱:Tiehe Town
  • 行政區類別:鄉
  • 所屬地區:中國華東
  • 電話區號:0791
  • 郵政區碼:330121
  • 地理位置:贛北
  • 面積:50.1平方公里
  • 人口:1.2萬(2013年)
  • 方言贛語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 機場南昌昌北國際機場
  • 火車站南昌西站
  • 車牌代碼:贛A
歷史沿革,行政區劃,郵編代碼,經濟建設,簡介,農業,工業,經濟,農業,加工業,旅遊業,工業企業,社會事業,嘉獎,法制教育,基礎設施,基礎設施,文化教育衛生,群團組織,廉政建設,主要領導,機構及其責任,社會事業,

歷史沿革

1957年建鐵河墾殖場,1972年改鐵河公社,1984年改鄉。1997年,面積50.1平方千米,人口1.1萬,轄東江、赤城、東陽、東紅、木蓮5個行政村。
鐵河鄉方洲特種養殖場鐵河鄉方洲特種養殖場
鐵河墾殖場場部駐地1960年至1963年在觀嘴街(現已毀棄),1963年至1969年在鐵河赤城山,1969年至1973年在鐵河大閘村,1973年至今在鐵河赤城山,1982年之前場部駐地沒有樓房,更沒有街道。
1983年場裡投資18萬元,在赤城山上建成了場部辦公大樓,84年初投入使用。緊接著,場衛生院、商業公司、中國農業銀行鐵河營業所、鐵河初級中學、鐵河中心國小、鐵河糧管所等相繼建起了大樓。
1986年鐵河綜合墾殖場向縣委縣政府申報批准將鐵河綜合墾殖場駐地命名為鐵河街,並設立了鐵河街機構。同年鐵河綜合墾殖場投資40萬元鋪設了鐵河街第一條水泥混凝土路面的街道,命名為赤城路,街道長986米,寬7米,兩側人行道寬各1.8米。
1989年鐵河街紫府路興建形成,街道長246米,寬6米。
1995年鐵河綜合墾殖場投資48萬元鋪設了鐵河街第二條水泥混凝土路面的街道,命名為鐵昌路,街道長1166米,寬8米,兩側人行道寬各1.8米。
1998年鐵河綜合墾殖場遭受特大洪水災害後,報據市、縣、場統一規劃,從有利於抗禦洪災、發展經濟、建設場鎮考慮,決定鐵河方洲圩內11個小隊(即自然村)進行移民建鎮,遷移到鐵河街建新村鎮。
新村鎮共276戶,建房276棟,總計面積27600平方米。新村鎮設一條環村街道,一條中心主街道和10條小街道,總計2230米。
鐵河方洲村鎮的建成使鐵河街的區域和規範擴大了五分之二。
鐵河方洲村鎮的建成是在黨和政府關懷和重視下,在社會各界的幫助下得以建成的。廣東省社會各界捐贈人民幣266.2萬元,上級政府移民建鎮辦撥款303.6萬元。新村土基平整、通電、建自來水塔、鋪設街道等基礎設施和輔助工程耗資369萬元,村民建房耗資220萬元。
2002年鐵河街興貿路興建形成。街道263米,寬9米,在興貿中段鐵河綜合墾殖場投資32萬元建成了鐵河農貿市場,市場長58米,寬16米,面積為928平方米,30個攤位。
2004年至2005年鐵河綜合墾殖場先後對鐵河街興貿路、紫府路、方洲新村鎮所有街道鋪上水泥混凝土,全長2.8公里,包括下水道,人行道工程耗資1130元。
鐵河綜合墾殖場鐵河街這個年青的鄉城鎮長2.18公里,寬0.8公里,面積為1.744平方公里。有人口4416人,1086戶.商業服務網點繁多,門類齊全,環境優美,空氣清新,是人們購物、休閒、觀光、旅遊為一體的社會主義新型小城鎮。
南昌市紅谷配套中心可乘坐公交137前往鐵河鄉。

行政區劃

轄鐵河街居委會,東陽、木蓮、東紅等4個行政村。鄉政府駐鐵河街,距市區中心56千米。南(昌)鐵(河)公路、贛江航運可直抵南昌。有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漢紫金城遺址。

郵編代碼

[代碼]360122205:~001鐵河街居委會 ~200東紅村 ~201赤城村 ~202東陽村 ~203木蓮村 ~500方洲分場 ~501新豐分場 ~502斜東分場

經濟建設

簡介

2006年,鐵河鄉(場)完成社會生產總值9800萬元,同比增長7%;招商引資超額完成,其中外資為63萬美元,占任務的105%,內資2200萬元人民幣,占任務的110%,完成稅收任務65萬元,其中地稅超額完成2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800元,比上年增收200元,民營經濟、第三產業迅速發展,基礎設施建設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計畫生育及社會保障體系實現了卓有成效的發展。
先後榮獲計畫生育等多項榮譽稱號。保持糧食生產的播種面積,提升科學含量,糧食總產量達到15000噸,比上年增產1000噸,經濟作物品種不斷更新,“三水”產業有一定的增幅,二、三產業蓬勃發展,特色種養業基地規模不斷壯大,個私民營經濟成為新的增長點,實現稅收任務超額完成,農民人均純收入年增收200元。各類養殖專業戶發展到377戶,網箱養魚、養鱔8000箱,新開挖養殖池2000畝。
年創利1000萬元三是引進資金髮展“三水”產業。逐步形成養、銷、精加工一條龍經營模式。對方洲、河口兩坐排灌站進行了更新擴容全面改造,為農業生產夯實了基礎,對山塘水庫進行了除險加固,門塘開挖擴展10處,打井改造飲用水為民眾生活提供了保證。
“三補一減”工作按照政策規定全部到位,從根本上治理了對農民亂收費、亂攤派的現象,確保農民減負不反彈;二是堅持村帳鄉管,月報制和限額開支制。轉移支付如期到位,保證了村級正常運轉,農村義務教育經費正常需要。

農業

2006年全鄉耕地面積3.5萬畝,年產優質稻穀16000噸。全鄉水稻收割,耕翻、耙地機械化作業90%以上,排灌受益面積100%,旱床育秧、拋秧等農業新技術得到廣泛套用。
優質米產業優質米產業
調整低洼田的產業結構15000畝,建立立體種養示範基地5000畝,水產品年起水量為3000噸,螃蟹龍蝦珍珠美國牛蛙等特種水產養殖探索到一定技術,家禽發展100萬羽,豬、牛、羊年出欄8000頭。青山湖、梅子池、大車湖、芰湖、三角洲、觀咀圩投資4000萬元,進行種改養。

工業

2006年全鄉(場)完成工業產值3500萬元,鄉村兩級全年技改投入150萬元,企業轉制8家,盤活閒置廠房4500平方米,閒置設備600萬元,引資到位110萬元。完成第三產業1800萬元,個體私營三產企業新增30家,房產、集鎮建設投入和銷售額比上年翻一番。

經濟

農業

該鄉土地肥沃,水質優良,氣候適宜,現有草洲3.6萬畝,可養水面1.3萬畝,旱地0.4萬畝,低洼田改水養1.5萬畝,根據地理條件可興辦萬頭養豬場,萬頭養羊場,100萬羽家禽養殖場,水面水產(名貴、特種品)養殖場,萬畝天然藜蒿培植基 地及白蓮等食用藥用栽培產業基地。
珍珠產業鏈珍珠產業鏈

加工業

資源豐富,有優質稻穀,農禽家畜肉類、天然藜蒿、水產品類進行深加工,冷凍處理,實行產銷一條龍服務體系。

旅遊業

境內有漢代古城牆遺址長達18公里,氣勢雄偉,還有漢代官宦集葬群,古墓200多座,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還有望仙庵、天子凹、皇封地、四女廓等名勝古蹟,開發修復後,以聞名世界的鄱陽湖候鳥保護區連為一體,是旅遊、觀賞候鳥珍禽、鄱湖風光、休閒度假的理想勝地。

工業企業

造紙廠、貢紙廠、建材廠、特種水產養殖場,可供獨資、合資興辦,租賃、拍賣等方式進行開發。

社會事業

嘉獎

2006年投資250萬元,新建五大項目:鐵河中心國小2000平方米的四層教學大樓,鄉敬老院,容量為100噸的傘型供水塔,鄉衛生院住院部,占地3200平方米的集貿市場已竣工使用。電視網路已覆蓋到各自然村,成為有線電視鄉,54個自然村,村村安裝了程控電話,實現電話建設目標。社會治安、交通安 全管理、創文明建設得到加強,全鄉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受到縣級嘉獎。

法制教育

——全民法制教育不斷加強,促進了鐵河社會治安的根本好轉。認真進行“五五”普法知識的宣傳教育,建立健全了相應制度,基層幹部通過法制學習、考試合格,提高了全民法制觀念和社會綜合治理意識,全鄉社會穩定,民心安定,沒有發生重大刑事案件和治安事故,沒有邪教活動的出現,為全鄉經濟發展和人民民眾的安居樂業提供了安定祥和的社會環境。

基礎設施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步伐加快。省、市、縣、鄉四級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試點全面啟動並基本完成五個村建設任務,2006年清理垃圾50噸,拆除豬牛欄60處,水泥路到戶,改水改廁250戶,房屋粉刷3萬平方米,綠化面積達2500平方米,改造電網線路200戶,總投入130萬元以上。利用一個月時間對集鎮街道進行整治,街容街貌全面更新。

基礎設施

——社會保障體系快速推進。2006年全年為農場1080名退休職工如期發放退休金,並辦完增資審批手續,不斷擴大城鎮戶口的困難戶和農村困難戶最低生活保障範圍,享受低保特困救助人員2200人,全年低保發放金額41萬元,救助資金8萬元,臨時救濟款10萬元,為128名各類幹部職工辦理了基本醫療保險,農村合作醫療逐步推進,已參加合作醫療人數達4400人,同時為大病救助對象和參加合作醫療人員及時報銷合理費用。

文化教育衛生

——文教衛生體育事業不斷發展。完善了學校配套設施,鞏固了學校“雙基”成果,2006年國小入學率和鞏固率均為100%,衛生事業有序發展,血防工作,防病治病、禽病防治等工作受到人民的好評,鄉文化站堅持經常化宣傳科技知識和鄉重大活動內容,做到每天播放兩次,在查禁黃色書刊中做了大量工作,淨化了文化市場。

群團組織

——工、青、婦、民兵、計畫生育等民眾團體工作開展有生有色。在全鄉創建文明建設活動中充分發揮了他們的積極作用。2006年全年計畫生育“四術”任務完成114例,配齊配強了女計生專乾,加強網路建設,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4.7‰以下,人口素質不斷提高,特別通過依法行政,2006年全年徵收社會撫養費32萬元,解決了多年所遺留的問題。鄉青年中心被列為市級示範點,徵兵工作各項指標按200%以上完成了任務。

廉政建設

鐵河鄉執行情況報告制。每年各村委會、農場定期將上年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貫徹落實情況做專題報告,並將個人執行責任制情況報鄉黨委。述職述廉制。各村委會、農場第一責任人每年向鄉紀委匯報個人廉潔自律情況。誡勉談話制。鄉紀委對不正確履行廉政責任制的村委會、農場幹部,發出《廉政誡勉通知書》和《詢問通知書》,按規定時間、地點和要求,進行談話和詢問,及時提醒糾正。任前談話制。出台村委會、農場第一責任人任前廉政談話制度,對談話對象、程式、內容等作出明確規定。民主生活會制。各級班子成員每半年召開一次民主生活會,班子成員之間相互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剖析存在的問題及努力方向,並逐一作出廉政承諾。

主要領導

黨委書記萬紅玲:主持全面工作。
政府鄉長熊 輝:主持政府全面工作。
人大主席何運智:主持人大主席團工作。分管城建環保、土管、新農村建設、自來水。
黨委副書記程家華:分管黨群、工青婦、政協、統戰、農業、農業開發、水利水電、農技服務、經營管理、移民建鎮、紀檢、監察、老年體協、兼管武裝。
黨委委員副鄉長程其積:分管計畫生育、招商引資、水產、審計、物價、能源、街道、協助鄉長分管財稅。
黨委委員副鄉長李楓林:分管機關事務、辦公室、社保、城鎮醫保、保險、便民惠民服務中心。
黨委委員熊忠林:分管個私民營經濟、鄉村公路建設、勞務管理、林業、果業、科協、衛生食品、藥品監督、民政、殘聯、農村醫保、河道采砂。
黨委委員熊良強:分管組織、人事、宣傳、文化廣播、體育、郵政、通訊、精神文明建設、安全生產、交通。
副鄉長余駿:分管政法、綜治、信訪、教育。

機構及其責任

1、黨政辦公室:協助鄉領導處理黨委、政府日常事務,協調處理人大主席團、政協工作組、紀委、人武部的工作,負責黨員管理、組織建設,加強黨員與民眾的聯繫,做好人事工資管理及報批工作,抓好共青團、工會、婦聯的活動安排,起草印發黨委政府檔案和報告,負責思想政治學習、信息督查,檔案機要、民眾來信來訪工作,做好各項會議安排,負責鄉機關的財務收支管理,搞好來客接待和食堂、公共財產、小車、鄉機關大院內環境衛生及安全保衛的管理,負責考勤、值班安排。協調黨委、政府與黨群、政府機關的關係。
2、財經辦公室:指導財政收支年度預、決算的執行,指導經營管理部門對農業契約、農民負擔的管理,健全集體經營管理制度,指導監督村級會計的培訓和考核,指導審計部門對本鄉內各種經濟組織、經濟活動進行審計監督,會同紀檢監察部門辦理有關經濟案件,做好鄉、村統計調查,宣傳國家物價政策、法規,掌握鄉內市場物價動態,進一步擴大各項保險的覆蓋率。協調政府與財、稅、金融等部門的關係。
3、社會事務辦公室:抓好村委會換屆選舉工作,負責社會,災情救濟金、優撫金的發放,做好農保、雙擁工作,配合上級進行技術監督,指導、編制年度用地計畫和礦產資源開發利用規劃,指導土地、礦產部門審核辦理、報批建設用地,採礦手續和調處土地、礦產權屬糾紛以及查處違法案件,指導編制建設、環保規劃,查處違法違章案件,指導制訂鄉鎮企業的年度生產及發展計畫,做好安全生產,管理好勞動力、監督用工、維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為政府提供工業、個體私營經濟及招商引資等方面的各項數據。協調政府與民政、土管、城建、工交等部門的關係。
4、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辦公室:負責宣傳國家法律、法規、政策,促進兩個文明建設,指導、檢查、監督執法情況,組織有關部門共同解決突出的治安問題,組織農業、林業、水產、牧業的技術培訓,指導編制農業、林業、水產,牧業技術的引進和推廣計畫,發展特色農業,搞好產業結構調整,搞好農作物、林木,水產品、畜牧病蟲害的預測及預防,提供信息服務。協調政府與政法、農口等部門的關係。
5、計生辦公室:協助起草科技、教育、衛生髮展規劃,掌握、監督有關部門的收費情況,監督教育資金的收取和使用,監督落實醫療、衛生、預防、保健工作,組織開展民眾性文化體育活動,掌握文化市場動態,組織掃“黃”打“非”,指導編制人口計畫,宣傳計畫生育政策條例,協助起草計畫生育信息,匯報材料,抓好計畫生育四項手續的落實,規範計生經費收取與使用。協調政府與文衛、計生部門的聯繫。

社會事業

正常年份產優質稻3000萬斤,2005年工農業總產值9500萬元,是新建縣產糧大鄉之一,財政收入如期完成了縣下達的任務。鐵河屬濱湖地區,全靠圩堤保命,靠排澇吃飯,圩堤全長29.4公里,其中抗外洪14.3公里,高程24米,防內洪15.1公里,高程20.6——21.5米,大小排灌站39座,總裝機容量49台/2420千瓦,主幹渠道16.5公里。地理位置新建縣東北部,距縣城50公里,水泥公路直達。與聞名世界的鄱陽湖候鳥保護區一湖之隔,有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漢紫金城遺址。農村電網改造已經完成,電力供應十分充裕;日供水量2000噸的水廠已投入使用,水源取自於贛江地下水,水質優於國家標準;通信發達,全鄉(場)程控電話交換機容量達2000門,寬頻國際網際網路已開通,調頻廣播、電視差轉台、閉路電視、電話手機基本普及全鄉,水泥公路已通至全鄉各村。距昌北機場20公里,是京九鐵路昌九高速公路附近的輻射區之一,交通通訊比較便利。享受開發區的優惠政策,外商紛紛前來投資,已有台灣、上海、浙江、宜春等地區合資、獨資項目相繼建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