鐋

鐋,讀tàng tāng,是漢字,出自《清會典·樂部》,解釋為小銅鑼。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鐋
  • 拼音:tàng tāng
  • 總筆畫:11
  • 部首:釒
  • 部外筆畫:6
  • 繁體部首:金(部外筆畫:6,總筆畫:14)
  • 五筆86&98:QINR
  • 倉頡:CENH
  • 筆順編號:31115441533
  • 四角號碼:87727
  • UniCode:CJK
  • 統一漢字:U+94F4
基本字義,古籍解釋,

基本字義

●鐋
tàngㄊㄤˋ
◎古代磨木使平的石制器具。
其它字義
●鐋
tāngㄊㄤˉ
◎〔~鑼〕小銅鑼。
◎(鐋)
English
◎gong
tāng
<名>
小銅鑼 [a small brass gong]
鐋,面徑兩寸七分,口徑三寸一分,深六分。——《清會典·樂部》
另見tàng
鐋鑼
tāngluó
[small brass gong] 小銅鑼
tàng
〈名〉
熱酒 [hot wine]
熱酒謂之鐋。——李翊《俗呼小錄》
另見tāng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廣韻》《正韻》𠀤他浪切,音儻。工人治木器。《韻會》以鐵為齗,凡木石有斤斧痕跡者,摩之令平也。亦作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