鏟刀磨剪子

磨剪子鏟刀,比起從業人數多一些的匠作行當,當屬一個很小的類別。這行當手藝人謀生,絕少群聚,都是形單影隻在街巷遊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鏟刀磨剪子
  • 屬性:匠作行當
  • 類型:手藝人謀生
  • 方法:形單影隻在街巷遊走
簡介,活路流程,行當,

簡介

鏟刀磨剪子
磨剪子鏟刀,比起從業人數多一些的匠作行當.
當屬一個很小的類別。這行當手藝人謀生,絕少群聚,都是形單影隻在街巷遊走。很難想像,有七八個磨剪子鏟刀的在一條街上攬活計,是何種風景。
真正讓磨剪子鏟刀這行當名氣大噪家喻戶曉,是“文化大革命”期間“八個樣板戲”之一的《紅燈記》帶來的。《紅燈記》里有個磨剪子鏟刀的角色,是個用這行當隱著身份的地下共產黨,在漫長的戲劇情節中雖然只露了露臉,但聽得太多了,他那句台詞也就是出場的吆喝,至今銘刻在心:磨剪子咧——戧菜刀!
這戧菜刀也者,亦即我們武漢所謂之鏟刀也。這行當正宗的武漢吆喝是:磨剪——子呃,鏟刀咧!儘管這行當的臨街吆喝南北有別,賴以謀生的工具似乎都是一樣的:一張窄條凳,既是工作檯,亦是他們作業時的置臀之處。條凳上掛一水筒——這水筒往往是馬口鐵制的空罐頭盒之類,罐頭幫子上釘個眼,穿根細鐵絲,掛在條凳的那顆釘子上。與這水筒相配的,是一微型“墩布”亦即我們武漢話所謂之微型“拖把”:一根筷子粗細的棍子上,綁幾條布片,而已而已。磨剪子鏟刀的重要專業工具有兩樣,一是裝在條凳上的那塊磨刀石,灰青色,屬於那種朦朧的中間色調,看上去就很舒服,摸一摸感覺特細膩,似幼兒暑天的皮膚;另一樣是那把兩臂伸展作飛機翅翼狀的十字形刀具,使用時,兩手分別握住兩邊翼柄,用鏟刀刃去刮鏟鈍刀鈍剪之刃,咯咯聲里,竟可刨起卷卷細鐵屑來!小時候不止一次觀摩這行當匠人的作業,尤其佩服的就是那把十字形的鏟刀。後來上學識字了,讀《水滸》,讀到楊志賣刀,那地痞牛二要強買楊志那把祖傳的寶刀,糾纏要楊志試刀如何“吹毛斷髮”、“削鐵如泥”一節,對削鐵如泥的直觀感受,就來自磨剪子鏟刀者那把十字形刀具:能把堅硬的刀剪剷出一卷卷鐵皮來,不是削鐵如泥又是什麼!

活路流程

磨剪子鏟刀的活路流程大致如此:對拿來要修整的刀剪,往往要先端詳一番,用滿是老繭的拇指肚試試鋒利程度。如果這刀剪還不是很鈍,他就只磨而不用鏟了。如果這刀剪鈍到鋒刃全無了,他就要先鏟而後磨了。這倒不是磨剪子鏟刀的偷懶,而是磨剪子鏟刀的愛惜顧客送來修整的刀剪。鐵匠在製作刀剪時,最後一道工序是“淬火”,亦即製造人為的溫度反差,使刀剪刃口增加硬度。淬火這道工序,不僅需要爐火高溫,還需要高技巧的鍛打,以及適時的冷水急淬。製作成功的刀剪,刃口一帶已經鋼化了。送來修整的刀剪,如果無需“鏟”,用“磨”就可以使之鋒利的,最好用“磨”。“磨”是個細活,邊磨邊蘸水,費時費力,但不傷鋒刃。“鏟”是在鋒刃處削去一層,使之變薄,再磨而使之鋒利。“鏟”,肯定會傷了刀剪刃口製作時形成的“鋼火”。磨剪子鏟刀的畢竟不是鐵匠,不燒紅爐不架鐵砧的,不可能為刀剪淬火,所以,非不得已,這行當的匠人是不會輕易動用“鏟”的。

行當

磨剪子鏟刀,是個辛苦骯髒的行當。攬活時,那張分量不輕的窄條凳扛著,滿街筒子地游轉,邊轉邊吆喝,腿酸口燥,可想而知;有活了,才能在條凳上坐著。坐著也不是那種蹺二郎腿的休閒姿勢,而是兩腿緊蹬,兩臂用力,吭哧吭哧弓腰扛背的勞作。磨出污泥濁水,剷出鐵屑鋼渣,不可能衣衫整潔,不可能頭面光鮮。將一把把刀剪打磨得鋒利鋥亮了,卻也把自己唯一的人生消磨得遲鈍晦暗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