鏌鎁關

廣西壯族自治區武鳴縣境內的大明山古稱“鏌鎁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鏌鎁關
  • 地址:廣西壯族自治區上林縣
  • 古稱:“鏌鎁峰”
  • 意義:古代重要交通驛道一條
南有古代重要交通驛道一條,北起上林大豐,由周利橋分路往西南,經羅勘村、黎口隘、三黎,至武鳴馬頭,去武鳴縣。從宋至清,一直為重要的官道。其中黎口隘在宋、明、清初皆稱鏌鎁關。據《廣西通志》載:“莫邪關,(上林)縣南二十里莫邪山上,宋置”。宋邕州知州陶弼著有《鏌鎁關》詩一首,云:“三任邊州六往還,此時又度鏌鎁關,仿僧莫道無閒事,手指青天口說山”。陶知州三次出任六過鏌鎁關,說明此處當時為主要的官道。另據《武鳴縣誌》,明洪武元年(1368年),設巡檢司,置巡檢1員;萬曆十三年(1585年),撥弓兵113名防守,清乾隆初裁。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進士、授翰林院編修、武緣人劉定卣在《大明山遇雨》中云:“策蹇鏌鎁山半行,亂雲急雨一時生。”可見當時仍為武緣北上和上林去武緣、南寧的交通要道。上林舊縣誌記述:“黎口隘,山重嶺復,地當要衝”,“於此置防戍守,平時飭其稽查往來,遏戢奸宄,一旦有事,僅用泥丸封之,則敵雖萬眾,亦難飛越以入。”明《徐霞客遊記》,有鏌鎁關的記述。清代太平天國石達開部石鎮吉、賴裕新,上林義軍李錦貴部多次經過鏌鎁關古道。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