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河樓

鎮河樓

鎮河樓是為鎮煞昌源河“河災”而修建,故稱“鎮河樓”。始建於明宣德年間(1426——1435年),嘉靖、清乾隆年間屢有修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鎮河樓
  • 目的:鎮煞昌源河“河災”
  • 時間:1426——1435年
  • 地點祁縣賈令鎮賈令村
鎮河樓,其它,

鎮河樓

鎮 河 樓(第四批省保)時代:明
賈令鎮鎮河樓賈令鎮鎮河樓
地址:祁縣賈令鎮賈令村
為兩層四檐歇山頂閣樓式建築。坐北朝南,面闊五間,進深四間,通高15米。台基為磚石結構,中間拱券門洞通南北。鎮河樓俗名四樓門,位於祁縣城東北7.5公里的賈令鎮。賈令鎮原是晉國祁大夫賈辛的宅院,後是南北商旅不絕的驛站,是“川陝角衢”的必經之地。樓正好建在五里長街的南端,稱為“昭余勝景”。樓以巧妙的結構,別致的造型,播譽三晉而保存至今,是山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鎮河樓為單體樓閣式建築,始建於明代洪武初年,距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樓東西長15.5米,南北寬13.5米,面寬五間,共有四檐三層,高達15.5米。樓的第一層有磚砌拱門,門洞長8米,寬3米,南北貫通,古為行人車馬的通道。慈禧太后西逃長安的途中,經過這裡,駐足觀賞,讚不絕口。樓的四周,有18根明柱以支撐上部的木構建築,樓頂為歇山式建築,琉璃裝飾,翼角層層上翹,斗拱整齊排列,整體感覺古樸雄偉,細部構件又玲瓏剔透。頂樓上懸有大匾額一塊,上書“川陝通衢”,頗為醒目,樓內原有木雕、泥塑佛像金剛,今毀。

其它

鎮河樓始建緣由令遊人回味無窮。相傳,古時昌源河水泛濫成災,給祁縣百姓帶來災難,為避災免禍,在賈令鎮這塊風水寶地築了這座樓。從此,河水馴服,祁縣便繁榮昌盛,百姓安居樂業。現今樓上的兩塊匾額寄託著百姓的這種願望,樓正面匾書“川陝通衢”,背面匾書“昭余勝景”,也反映了古時百姓的信仰習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