鍆元素

鍆是一種人工合成的放射性化學元素,它的化學符號是Md,它的原子序數是101,屬於錒系元素之一。它最早是在1958年合成的,發現者是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教授吉奧索(A.Ghiorso)等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鍆元素
  • 外文名:mendelevium
  • 元素原子量::[258]
  • 相對原子質量::[258]
  • 國家:美國
簡介,詳細信息,

簡介

鍆是一種人工合成的放射性化學元素,它的化學符號是Md,它的原子序數是101,屬於錒系元素之一。它最早是在1958年合成的,發現者是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教授吉奧索(A.Ghiorso)等人。
鍆(Md)鍆(Md)
鍆的拼音名稱是以發明元素周期表的德米特里·門捷列夫而命名。
鍆-258是最穩定的同位素,它的半衰期有51.5天。

詳細信息

元素名稱:鍆
元素類型:金屬
原子序數:101
元素符號:Md *
元素中文名稱:鍆
元素英文名稱:Mendelevium
核內質子數:101
核外電子數:101
核電核數:101
質子質量:1.68973E-25
質子相對質量:101.707
所屬周期:7
所屬族數:IIIB
摩爾質量:202
氫化物:
氧化物:
最高價氧化物:
密度:
熔點:
沸點:
外圍電子排布:5f13 7s2
核外電子排布:2,8,18,32,31,8,2
顏色和狀態:金屬
原子半徑:
常見化合價
發現人:吉奧索(A.Ghiorso)、西博格、喬克、S.G.湯普生、塞格瑞
發現時間和地點:1955 美國
元素來源:一種人造(如用高能α粒子轟擊鑀)放射性元素
發現人:吉奧索(A.Ghiorso)、哈維(B.G.Harvey)、蕭邦(G.R.Choppin)等 發現年代:1955年
發現過程:
1955年,由美國的吉奧索(A.Ghiorso)、哈維(B.G.Harvey)、蕭邦(G.R.Choppin)等人,在加速器中用氦核轟擊鑀(253Es),鑀與氦核相結合,發射出一個中子,而獲得了鍆(256Md)。
元素描述:
化學性質僅限於示蹤量,在離子交換色譜上顯示出主要以+3價存在於水溶液中。此外,也有+2價和+1價。鍆的同位素主要有:鍆248~鍆258。半衰期從幾秒到大約55天。最穩定的同位素是258Md,半衰期為55天。
元素來源:
鍆在自然界中不存在。用氦核轟擊鑀所獲得的鍆很少,但總算證明鍆確實存在。
元素用途:
元素輔助資料:
西博格在1951年獲得諾貝爾化學獎後沒有懈怠,在1955年4月30日又在美國物理學會舉行一次會議上宣布合成了101號元素,並用俄羅斯化學家門捷列夫(Mendeleev)的名字來命名它為mendelevium,元素符號定為Mv。1957年國際純粹和套用化學聯合會所屬無機物質命名委員會根據許多國家拼音字母中沒有V,將其改為Md。
【men】
mendelevium;Mendelevium(Md);
(1)
mén
(2)
一種人造(如用高能α粒子轟擊鑀)放射性元素 [mendelevium]――元素符號Md
(鍆)
mén ㄇㄣˊ
一種人造的放射性元素。
元素符號: Md 英文名: Mendeleviu 中文名: 鍆
相對原子質量: 258.098 常見化合價: 電負性: 1.3
外圍電子排布: 5f13 7s2 核外電子排布: 2,8,18,32,31,8,2
同位素及放射線: Md-250[50s] Md-258(放 α)
電子親合和能: 0 KJ·mol-1
第一電離能: 6500 KJ·mol-1 第二電離能: 0 KJ·mol-1 第三電離能: 0 KJ·mol-1
單質密度: 0 g/cm3 單質熔點: 0 ℃ 單質沸點: 0 ℃
原子半徑: 0 埃 離子半徑: 埃 共價半徑: 0 埃
常見化合物:
發現人: 西博格、喬克、S.G.湯普生、塞格 時間: 1955 地點: 美國
名稱由來:
為紀念發明了元素周期表的科學家德米特里·伊萬諾維奇·門捷列夫(Dmitri Ivanovitch Mendeleyev)而命名。
元素描述:
放射性人造金屬元素。
元素來源:
用氦核轟擊鑀原子可製得鍆。
元素用途:
沒有什麼實際用途。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